我欲仁,斯仁至矣;苟有过,人必知之

作者&投稿:包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内心想要仁的那一刻,仁就来了。”

在《论语》中,凡是提到“仁”,都说仁是非常难做到的事。问孔子某个人算不算仁,孔子通常说不知道。

在这里,孔子突然说了一句:“仁,远乎哉?”——仁真的很远吗?真的很难吗?

孔子自己也做了回答:“我欲仁,斯仁至矣!”——我只要想到仁,我就已经具备仁了。

佛教里讲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是这个道理。

孔子既提倡通过学习一点一滴的进步,也不否认可以通过顿悟而忽然明白某些道理。比如他说不断的学习,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渐渐的学,一步一个脚印。

孔子突然说了这么一句“我欲仁,斯仁至矣”,可以说是顿悟。既然我求仁,那么按照仁的标准去做事就成功了。也就是说,仁是一种向善的状态。当某个人在某一刻心念一起,突然想做一个好人的时候,那一刻就是仁。

孔夫子说“仁”,老子说“道”,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共同的特点是,既难也不难。

比如,对孩子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爱最重要。爱孩子很难,爱孩子又很简单。简单是因为你真的爱他,但是正确的爱他非常难。所以,爱是一件既难又简单的事。

这些不仅要把握度,要合适,更要能够坚持。像颜回,已经连续三个月都处在仁的状态当中,已经很不容易了。

感悟:很多事都是既难也不难,关键是要做到合适,要能坚持。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吗?”孔子说:“知礼。”孔子走后,陈司败对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不会私心偏袒人,难道孔子这位君子也会偏袒人吗?昭公娶了一个吴国人做夫人,和他一样姓姬,他却将她改名换姓,叫她吴孟子。他也知礼,谁不知礼?”巫马期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幸运,一有错,就必定有人会告诉我。”

这段故事讲了孔子被骂的事情。

当时孔子在陈国做官,陈司败是陈国的司寇。有一天陈司败问孔子:“鲁国的国君鲁昭公懂礼吗?陈司败知道鲁昭公做过不合礼法的事,才故意问孔子这个问题。孔子之知不知道鲁昭公做过错事?连陈国人都知道,孔子肯定知道。但是孔子咬着牙回答:“知礼”。

孔子无论怎么回答,都一定会犯错。若说鲁昭公不知礼,陈司败就会说孔子居然说自己的国君不知礼。孔子认同的关于礼的体系当中,父为子隐、臣为君隐,直在其中。就是父亲做错了事,孩子不能跳出来整天讲。说亲长是非,不是孔子所提倡的。孔子说一个国家真的民风淳朴,父亲做错了事,这个儿子要默默想办法帮父亲弥补过失。不能帮父亲补救犯下的错,反而想着大义灭亲、四处宣扬,捆起来送到法院去,这是不孝。而且,这也并不是真正的正直,不符合礼。

所以,孔子明知道鲁昭公做过错事,但仍只能回答“知礼”。

孔子走了,陈司败在门口给巫马期作揖,让他进去,说:“我听说君子群而不党,不党意味着人不可以结党营私。难道君子也结党营私吗?鲁昭公娶了吴国的一个女子,而吴国是太伯之后,鲁国是周公之后,都姓姬。他们跟武王姬发一个姓,同姓不能婚娶,这不合礼法。而鲁昭公为了遮掩,不把自己的老婆叫吴姬,而叫吴孟子,欲盖弥彰。如果说鲁昭公知礼,那谁不知道礼?”

巫马期回来以后,告诉孔子说:陈司败说你这事做得不对,鲁昭公不知礼,你非得说他知礼。

孔子的回答很精妙,一般情况下,有人可能会这样和巫马期说:“那你让我怎么回答。鲁昭公是我的国君,我必须说他知礼。我怎么能说他不知礼呢?我说他不知礼,还有人臣之礼吗?”

如果孔子在意自己的名声,过分在意自己的表现,他就可能跟别人这样去解释,从而将国君不合礼法之事间接的宣之于口。

但既然孔子前面已经替国君承担下了“不合礼”的问题,那就承担到底。孔子在这里被人骂,是替鲁昭公承担错误,这是有责任感的臣民应该有的表现。

孔子根本没有跟巫马期解释,而是说:“我真幸运,只要我有错,别人就一定会告诉我。”

事情发展到这里变成了一个“闻过则喜”的过程。至少隐藏着三层不同的道理。

第一个叫作臣为君隐,要维护国家形象。

第二个叫闻过则喜,苟有过,人必知之。

第三个叫勇于承担责任和错误——这事是我错了,不去找原因推卸责任。

孔子做到了遵守本分。如果孔子在鲁国,可以进言批评鲁君不知礼。但他作为鲁国人,到了陈国,别人指责自己的国君,孔子就有责任替国君扛下指责。

感悟:在生活中,当我们面对别人的这种质疑的时候,真的未必能够做到“闻过则喜”,可能会直接的解释。


我欲仁,斯仁至矣;苟有过,人必知之
孔子突然说了这么一句“我欲仁,斯仁至矣”,可以说是顿悟。既然我求仁,那么按照仁的标准去做事就成功了。也就是说,仁是一种向善的状态。当某个人在某一刻心念一起,突然想做一个好人的时候,那一刻就是仁。孔夫子说“仁”,老子说“道”,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共同的特点是,既难也...

曾国藩6句名言
1、 人苟能自立志,则对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译:(人如果能立志,那么他就可以做圣人,做豪杰,还有什么做不...

子曰,有关仁的名句?
有以下的;1.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2.君子无终食之闲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5.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7.当仁。不让...

论语中关于道德的有什么
1、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2、君子无终食之闲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5、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者,不必有仁。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7、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里仁第四》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而孔子在“中人以上”,且有切身的体悟,自然会是“我欲仁,斯仁至焉”了。与他人而言,却是天壤之别。实质上,这章说得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古人的知行合一的问题。【原文】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之人矣。”【译文】孔子说:“人所犯的过错,与他是哪一类人有关。观察一个人所...

《孔子在齐闻韶》的译文
也没预料到音乐竟然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原文:孔子至齐郭门之外,遇一婴儿挈一壶,相与俱行,其视精,其心正,其行端,孔子谓御曰:“趣驱之,韶乐方作。”孔子至彼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故乐非独以自乐也,又以乐人;非独以自正也,又以正人。大矣哉!于此乐者,不图为乐至于此。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什么意思
意思: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该句出自《论语·述而》,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原文 子曰:“仁远...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孔子说: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内心想到仁,仁就自然来到了”。词句出自《论语·述而》。《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上下潜龙勿用...
是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句子,断句应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上九(不是上下),潜龙勿用。一、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语出《论语•述而》。孔子说:“仁离我们遥远吗,我想得到仁,那个仁就来了。”意思是说仁义并不是摸不着...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句话怎么读?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句话应该读作“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拼音:“rén yuǎn hū zāi ?wǒ yù rén ,sī rén zhì yǐ 。”选自《论语》的《述而篇》。意思是“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以下为《述而篇》的全文:《述而篇》子曰:“述...

钦北区19677753199: 谁知道《论语》里的名言啊, -
淳缪知爱:[答案] 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7.1)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 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7.31)

钦北区19677753199: 君子坦荡荡的全文 -
淳缪知爱: 原文为,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意思: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出自战国前期孔子及其弟子《论语》.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

钦北区19677753199: 孔子的道德思想 - 仁孔子的思想核心君子有哪些高尚品德?仁孔子的思想核心君子有哪些高
淳缪知爱: 仁爱.仁爱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主要是指一种高尚的品德,孔子是仁学的开创... 首先,明智对于个人而言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

钦北区19677753199: 孔子说过有关仁爱的话 -
淳缪知爱:[答案] 《论语》中关于“仁爱”的论述 本节共选录十四章.仁是孔门哲学中最高的德行,整部《论语》共有五十九章提到“仁”字... 我欲仁,斯仁至矣②!”(《述而》第七·二九) 章旨 有仁德的人,说话严谨而有节,因此,若要实践仁德,可从说话有所忍...

钦北区19677753199: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什么意思 -
淳缪知爱: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原文出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注释:斯,这.读解: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欲仁,斯仁至矣.”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德的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有其重要意义.

钦北区19677753199: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什么意思? -
淳缪知爱: 【原文】“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____出自《论语·述而》【译文】意思是:“孔子说: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内心想到仁,仁就自然来到了”.

钦北区19677753199: 孔子语录最简单的十五条 -
淳缪知爱:[答案]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当仁不让于师.务民...

钦北区19677753199: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是什么意思? -
淳缪知爱: 论语·述而》:应读作:“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想得到仁,这仁就来了.”是宣扬孔子哲学思想“仁”的.

钦北区19677753199: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准确翻译是? -
淳缪知爱: 孔子说:“仁德真的离我们很遥远吗?我想具有仁德,仁德自然就会到来了.”更深层的理解是: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

钦北区19677753199: 《论语》中关于道德的话 -
淳缪知爱: 1.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