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分封太过奢侈,才让朱允炆彻底失败的吗?

作者&投稿:徐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诸侯王强大难制是令封建帝王感到头痛的问题。汉景帝采用晁错提出的削藩策,结果引发“七国之乱”,后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之策,才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明初,朱元璋遍封诸子为王,因“分封太侈”,造成易君之后藩王拥兵自重,朝廷权威不立。建文帝朱允炆面临这种困局,没有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强行削藩,迫使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在这场叔侄之间的较量中,身为长辈的朱棣最终胜出。朱棣能够取代朱允炆,主要原因是朱允炆在决策、用人、军事指挥上屡犯错误,使自己得天下人心、以顺讨逆的优势逐渐失去。而朱棣很少犯错,知己知彼,进退有方,胜利属于他是迟早的事情。另外,朱棣的运气比对方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突然刮起的大风使他转败为胜,转危为安。难怪朱棣自己说:“此天授,非人力也。”



明代重大事件回顾

朱允炆失误之一:

重用齐泰黄子澄激化矛盾

朱元璋在登上帝位的第一年,就立嫡长子朱标为皇太子。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朱标病故。九月,朱元璋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是朱标第二子,因朱标长子朱雄英早死,故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

朱元璋晚年,功臣宿将被诛杀殆尽,而不少藩王都拥有重兵,皇太孙朱允炆对此深感忧虑。由于朱元璋的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先后死去,镇守北平的第四子朱棣势力最大,便成为朱允炆的心腹大患。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即皇帝位。燕王“自北平奔丧”,朱允炆称太祖有遗诏,令诸王不得来京奔丧。诸王认为哪里有父死遗令子孙不得奔丧之理,对遗诏的真伪颇有怀疑,一时之间流言四起,朱允炆与众多叔父之间的关系骤然紧张起来。

朱允炆起用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太常卿兼翰林院学士,同参军国事。齐黄二人坚决主张削藩,于是朱允炆与他们密谋削藩之事。

对于如何着手削藩,齐泰和黄子澄有不同的看法。齐泰想先削燕王,黄子澄说:“不然,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他认为削藩应先从有不法行为的藩王开始,这样才能名正言顺。周王朱橚是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又有不法行为,应先削周王。

恰逢周王次子告其父谋不轨,并牵连到燕王、齐王、湘王。朱允炆便命曹国公李景隆到开封把朱橚抓回京师。没过多久,朝廷又逮捕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梗等,对朝廷早有戒心的朱棣更加“疑惧”。



朱允炆失误之二:

不听卓敬高巍言引发战争

户部侍郎卓敬也在思考朝廷应如何解决藩王拥兵自重的问题,他秘密上疏朱允炆:“燕王智虑绝伦,雄才大略,酷类高帝。北平,形胜地,士马精强,金元所由兴。今宜徙封南昌,万一有变,亦易控制。”建议把燕王改封为南昌王,把他调离北平。第二天,朱允炆召见卓敬,说:“燕王,朕骨肉至亲,卿何得及此!”卓敬叩头说:“臣所言天下至计,愿陛下察之。”但朱允炆不采纳他的意见。

吏部官员高巍对朝廷削藩持不同意见,他上书朱允炆,称:“高皇帝分封诸王,比之古制,既皆过当。诸王又率不法,违犯朝制,不削则朝廷纪纲不立,削之则伤亲亲之恩。贾谊曰:‘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今盖师其意,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不削之削也。”

高巍提到的贾谊、晁错、主父偃均为西汉人。汉初同姓王势力强大,贾谊建议汉文帝把大国分为小国,晁错屡次向汉文帝建议削夺诸王的封地。汉景帝时,吴王跋扈,晁错又上“削藩策”,景帝用晁错之策,引起“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诸王虽不像以前那样强大难制,但有的王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威胁着中央政权。汉武帝并未采用削藩措施,而是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并封其子弟为列侯。推恩诏下后,诸侯王纷纷请求把土地分给子弟,西汉王朝“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武帝以后,王国辖地不过数县,诸侯王强大难制的问题就这样基本解决了。

高巍劝朱允炆“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与卓敬的建议有异曲同工之妙,应是解决明初藩王强大难制问题的良策。但朱允炆优柔寡断,“嘉之而不能用”。他坚决推行削藩,很快就把火烧到燕王朱棣身上。



 朱允炆失误之三:

讲仁义重蹈宋襄公覆辙

公元1399年7月,朱棣起兵造反的消息传到京师后,朱允炆决定出兵伐燕,并布告天下。他任命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以附马都尉李坚、都督宁忠为副,率师三十万北伐。又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瓛、都指挥使盛庸、平安等分道并进。当时朱允炆方锐意文治,每天与学士方孝孺等人讨论周官法度,把军事决策权交给齐泰、黄子澄二人。在部队出发前,朱允炆告诫将士:“一门之内自极兵威,不祥之甚。今尔将士与燕王对垒,务体此意,毋使朕有杀叔父名。”

朱允炆天性仁孝,他明令诸将不得伤害燕王,相信是真心之言。但他没想到这句圣旨直接关系到这场战争的胜败。俗语说,擒贼先擒王,只有消灭了敌人的首领,才能彻底战胜敌人。燕王以逆犯顺,全靠他个人的威信,如果他一死,“靖难之师”便失去了灵魂,燕军便会不战自溃。朱允炆在将士出征前说出这样的话,给朱棣提供了保护伞,使将士面对朱棣时不敢放手一搏。

在长达数年的战争中,朱棣每每身先士卒,虽然“濒于危者数”,但明军诸将“莫敢加刃”。在东昌(今山东聊城)之战中,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燕师败退时朱棣独自一人殿后,追者数百人不敢逼。在滹沱河之战中,朱棣竟然在对方阵地中野宿,被明军发现后又穿营而过,而官军将士“莫敢一矢相加遗”,眼睁睁地看着朱棣扬长而去。

春秋时期,宋襄公用仁义道德指导战争,在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之战中坐失战机,被楚军打得大败,宋襄公自己也做了“仁义”的牺牲品。朱允炆不懂得战争的规律,在关键时刻讲仁义,重蹈宋襄公的覆辙,最终被朱棣打败,给后人留下深刻的教训。



燕王朱棣福大命大:

几场关键战役均得风助

朱棣之所以发动“靖难之役”,实在是逼于削藩的无奈之举。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实力相对较弱的朱棣竟打败了实力强大的朝廷军队,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总结其原因,除了朱允炆用人不当、指挥失误和朱棣善于用兵外,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天时”对朱棣的眷顾,在几场重大战役中,天气都帮了朱棣的大忙,使他转败为胜,转危为安。

战争初期,朱棣在北方战场进展顺利,燕军先后攻下通州、蓟县、怀柔等地,屡挫朝廷军队。面对耿炳文率领的三十万大军,朱棣厉兵秣马,出奇兵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大败耿炳文。建文元年八月,朱允炆以曹国公李景隆代替耿炳文为大将军,率领五十万大军伐燕。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双方战于白沟河。在鏖战之际,突然刮起一阵旋风,吹折李景隆的大将旗。燕军乘风纵火,官军大乱,奔声如雷,李景隆狼狈逃窜。九月,朝廷再次换将,命盛庸代替李景隆。次年三月,燕军与盛庸战于夹河,燕将谭渊战死,燕军不利。次日,朱棣整众再战,双方从早上打到中午仍不分胜负。正在双方难分难解之际,又刮起一阵东北风,两军咫尺不相见,燕军乘风大呼进击,盛庸军大败,退保真定。过了几天,两军又在藁城(今河北石家庄东部)相遇,官军列方阵于西南,燕军从四面攻击,朱棣率精锐攻其东北隅,“会大风起,发屋拔树,燕军乘之”,官军大溃,朱棣乘胜追击,斩首六万余级。

燕军在白沟河、夹河和藁城三场大战中皆得风助,朱棣深感庆幸,他认为:“此天授,非人力也。”后来,朱棣改变以往只顾攻城略地的战略,挥师南下,疾趋京师,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攻陷南京。朱允炆纵火焚烧宫殿,不知所终。传言朱允炆从地道逃出皇宫,追随者有翰林院编修程济、御史叶希贤等四十余人。



朱允炆失败是因为他操之过急,没有掌握好打击藩王势力的力度,导致过早的动摇了藩王的根基,于是遭到了藩王的拼死抵抗,同时在他羽翼未丰时,树敌众多,导致他失失败。

其实是很多因素的积累,对于治国理政这方面,朱允玟并没有成熟的经验,也处理不好一个国家的事

并不是,朱允炆之所以会失败,主要还是因为他太急功近利,毕竟他刚当上皇帝就要削藩,而分封的众藩王又都是他叔叔辈,自然不会答应他的要求,也不会帮他去拦着朱棣。

我觉得不是,他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只有这个。


是因为分封太过奢侈,才让朱允炆彻底失败的吗?
明初,朱元璋遍封诸子为王,因“分封太侈”,造成易君之后藩王拥兵自重,朝廷权威不立。建文帝朱允炆面临这种困局,没有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强行削藩,迫使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在这场叔侄之间的较量中,身为长辈的朱棣最终胜出。朱棣能够取代朱允炆,主要原因是朱允炆在决策、用人、军事指挥上屡犯错误,使自己得天下人心、...

汉景帝能平定七国之乱,朱允炆为什么干不过朱棣?
朱允炆刚刚继位,威望未立,人心不稳,根基不牢,外族诸侯的君王也没有得到安抚,就匆忙开始分封诸侯,在时机上非常不合适。做大事,必须坚持“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则。皇位一立,就可以斩诸侯。不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就不可能不败。

刘邦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从一个皇帝工作的角度来说,刘邦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汉朝的开国班底是中国历代王朝最强最全面的,文,武方面都有中国历史上的顶尖人才。而刘邦可以完美的驾驭他们,像张良韩信这样的乱世英雄都能服侍刘邦。刘邦建国后用最少的屠戮稳固了新政权,留给子孙一个完美的接班环境,这点能做好的王朝太...

司马家族创造了西晋王朝,为何西晋会如此短暂?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少数民族入侵导致的。在这个时候,草原上的胡人开始向中原地区迁徙了,因为草原上的资源也越来越少。他们的入侵导致了中原地区的战乱频仍,导致了西晋王朝疲于应对,最终很快就垮台了,毕竟,那个时候,少数民族的机动性不是中原军队所能比拟的,他们的冲击力太强悍了。第二个是地方豪强不...

司马懿家族费尽心思才成功篡权取得天下,为何西晋50年就灭亡了呢?_百度...
错误的实行分封制 西晋完成统一之后,司马炎认为曹魏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分封曹氏诸侯王。若是如此,当他祖父司马懿兵变的时候,曹氏诸侯王定会率领军队群起而攻之,司马懿便难以篡权成功。所以当司马炎建立西晋之后,便开始大量的分封同姓诸侯王,多达27位。除此之外还赋予这些诸侯王越来越多的...

历史上康熙为什么废太子
因为太子结党营私。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康熙皇帝带着八个儿子围猎,为的是教育儿子们不要忘了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可惜还没等到地方,去接受教育的十八阿哥胤衸就突发疾病死在了路上。在普通之家,有兄弟病逝,当哥哥的必定心痛不已。可在帝王之家,有同辈的阿哥去世,兄弟们不偷着乐就...

朱元璋分封诸王为何拖垮了大明呢?
三、皇室土地兼并严重 皇室子孙失去政治特权后经济特权和政治待遇依然保留,他们为了维持奢侈的生活就不断通过豪取强夺兼并农民土地,地方政府与他们沆瀣一气压榨人民,全国各地到处都是王爷宗亲,失地的农民越来越多从而加剧了贫富差距,最后演变成不可调和的政治危机,加速了大明王朝的衰落和终结。

司马懿子孙灭了三国,建立的西晋王朝为何如此短命?
在司马懿的铺垫之下,他的孙子司马炎最终覆灭三国并建立了西晋王朝,按理来说,这个国家的辉煌才刚刚开始,可为什么仅仅过了五十年西晋就毁于一旦了呢? 在我看来,西晋王朝如此短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综上所述,西晋之所以如此短命与司马懿屠辽、实行扭曲的九品中正制、分封诸侯内乱不断、司马炎作风不正以及继承者...

历史上短命王朝,如秦、西晋、隋,之所以短命的原因分析
秦朝的政策有这么一个出发点,即认为自己是中国的征服者,而不是统治者。因为他们某种程度把自己看作是和中原文明不同的蛮族国家,而这一点已经被其他中原国家所公认。军队的成员都是秦国人,这是明显不信任的表现,六国的人则负责缴纳苛捐杂税和服繁重的劳役,并且因为一些小事被判做奴隶和囚犯。隋朝...

历史上的王爷一般都是怎么生活的?生活奢侈吗?
这就意味着王爷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份很好的俸禄,过着较为不错的生活。当然,对于那些有封地的藩王而言,即便没有俸禄。他们的日子,也可以过得非常不错。因为他们可以从这些封地上收取租税。以明朝藩王为例。他们一般都会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非常豪华。明朝代王府修建得甚至不输给当时的明朝皇宫。跟王府...

凤冈县15892157008: 朱棣为什么要篡夺皇位?
璩堵达路: 朱棣篡夺皇位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触动了包括朱棣在内的一些藩王的利益;二是因为朱棣本来就有当皇帝的野心,可惜的是朱元璋并没...

凤冈县15892157008: 历史中,朱允文算好皇帝吗 -
璩堵达路: 朱允文作为皇帝,他不是个好皇帝对于一个人来说仁慈是必要的. 但对于一个皇帝来说.. 过分的仁慈其实是一种软弱... 对于该死的人给予过分的仁慈.. 最后死的恐怕是自己... 就因为允文放过了朱棣,给了他造反的机会.. 他的仁慈造就了这一段历史.也给他落下了软弱的名词.!

凤冈县15892157008: 历史上建文帝朱允炆是什么人
璩堵达路: 朱允文,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太子朱标的长子.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在此期间,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又...

凤冈县15892157008: 朱元璋为什么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而不是朱 -
璩堵达路: 朱棣英武果敢,雄才大略可堪重任,但他并没有将皇位传给朱棣,反而传给他的次长孙朱允炆,其中的原因,据后人分析主要有三种考虑:首先,封建王朝实行的是"嫡长制",皇帝老子死了,一般规律是由长子、长孙继承皇位,这是历朝历...

凤冈县15892157008: 朱元璋为啥不传皇位给朱棣呢? -
璩堵达路: 朱棣是四皇子.皇位只能给太子,太子是朱元璋的长子,所以皇位是要给长子的,但是长子又英年早逝,所幸的是长子有儿子,所以,朱元璋就把皇位传给了长孙了,就是后来的建文帝.

凤冈县15892157008: 为何史书对建文帝并没有太差评价?好像没说他昏庸可是还是丢了天下! -
璩堵达路: 因为建文帝尊重儒生,而当时儒生代表了读书人,史书又是文化人写的,所以咯.而历史上得罪读书人的皇帝评价都很差的,而且建文帝才上任几年可以数的事迹非常少然后加上上一点,就是原因了

凤冈县15892157008: 建文帝和雪娘的故事是什么?
璩堵达路: 这两人没什么关系,即使有,也是演绎. 建文帝 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他... 他的本意是企图用皇室亲戚来维护皇权,殊不知事与愿违. 皇位理应由朱允炆的父亲...

凤冈县15892157008: 关于建庶人的故事 -
璩堵达路: 朱文圭(1401年-1457年),为明惠帝次子,母皇后马氏,兄朱文奎,史称建庶人. 朱文圭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儿子,朱允炆被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篡了位.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理所当然地当上皇上,而他的叔叔们很不服.因为在叔叔眼中,...

凤冈县15892157008: 明朝建文帝的死因是什么?越详细越好哈!
璩堵达路: 死因不明 金陵晚报报道,日前,84岁的南京有线电厂退休工程师让庆光老先生带着... 不过,商传也指出,要彻底弄清建文帝下落,还要进一步做考证工作,“让氏家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