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解析

作者&投稿:弭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出师表】中“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中的“此”指代的是什么~

因为刘备是汉室宗室,这里说的是“此”指的是后汉倾颓的事,痛恨的是桓灵二帝的亲小人远贤臣的行为,造成的后汉倾颓。
其实刘备的心中应该是不会替汉朝的灭亡感到惋惜的,他说到此事时心中只会想到这事对自己执政的借鉴,就是不要“亲小人,远贤臣”只不过这是诸葛亮写给刘禅的表文,是要给天下人看的,不得不如此说。
一家之言,希望别贻笑大方`

此:指代前文中提到的后汉昏庸的统治者轻信小人导致国家衰败的事。
出自三国诸葛亮《出师表》,原文选段: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臣谈论这事,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会指日可待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蜀汉建兴元年(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建兴五年(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
主旨赏析:
这篇表文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师表

虚词:于,对。
代词:此事,这件事。
实词:痛恨,痛心悔恨。(其他有很多)
翻译:先帝还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这件事,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叹息,感到痛心悔恨。

译文,
先帝在世的时候,经常和我谈论起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帝、灵帝哀叹痛惜遗憾的。希望对楼主有帮助,谢谢!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

《出师表》中“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于痛恨于恒、灵也...
出自三国诸葛亮《出师表》,原文选段: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的译文是?
译文: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解析
翻译:先帝还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这件事,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叹息,感到痛心悔恨。

诸葛亮的《前出师表》的原文和注音加译文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

先帝在时的翻译是什么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解释: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

先帝在时的解释是什么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解释: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全诗及意思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b]出师表(译文)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

《出师表》原文翻译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

先帝在时的上一句先帝在时的上一句是什么
先帝在时的上一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的上一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诗词名称:《出师表\/前出师表》。本名:诸葛亮。别称:卧龙、诸葛武侯、诸葛孔明。字号:孔明。所处时代:魏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出生时间:181年。去世时间:234年10月8日。主要作品:《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襄垣县15374908638: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解析句中的虚词,代词和实词及翻译 -
一狗醒脑:[答案] 虚词:于,对. 代词:此事,这件事. 实词:痛恨,痛心悔恨.(其他有很多) 翻译:先帝还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这件事,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叹息,感到痛心悔恨.

襄垣县15374908638: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的译文是? -
一狗醒脑:[答案] 译文: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襄垣县15374908638: 《出师表》中“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事”指什么? -
一狗醒脑:[答案]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襄垣县15374908638: 《出师表》中“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论此事”的“此事”指什么事 -
一狗醒脑:[答案] 也可以是指 桓、灵皇帝亲近宦官

襄垣县15374908638: 【出师表】中“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中的“此”指代的是什么 -
一狗醒脑:[答案] “此”实质前文中的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就是指汉朝的皇帝 汉灵帝 汉桓帝 听信小人佞臣 而远离贤臣 导致国破家亡的前朝教训

襄垣县15374908638: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 是什么意思 -
一狗醒脑:[答案] 译文,先帝在世的时候,经常和我谈论起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帝、灵帝哀叹痛惜遗憾的.希望对楼主有帮助,谢谢!

襄垣县15374908638: 曹刿论战可以和哪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比较的文章需要翻译一下 -
一狗醒脑:[答案] 个人认为是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襄垣县15374908638: 诸葛亮为了劝阻后主刘禅,他曾写过什么诗 -
一狗醒脑:[答案]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襄垣县15374908638: 翻译: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 -
一狗醒脑: 刘皇叔(还)健在的时候,每当和我讨论起这件事,没有(一次)不曾为桓灵二人感到遗憾、(为他们)叹息.

襄垣县15374908638: 选出最符合原句意思的译文: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一狗醒脑:[选项] A.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B.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大臣们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C.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深感痛恨的. D.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曾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长叹而感到痛心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