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投稿:法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子守国门是怎么回事儿?~

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1.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如果去看明朝战史,你会发现明军无论多么惨,面*临的情况有多么危急,都绝不用女人换取和平,绝不割地赔款。哪怕如暴*民军大军压城,哪怕如瓦剌大军围*攻首都,哪怕如皇帝不幸被俘……不论是哪种情况,都绝不认输。 明朝的皇帝有好的,有爱玩的,有荒谬的……没错,你多半知道朱元璋当初起兵的时候有多么勇武,多半也听过后来成了永乐大帝的燕王朱棣是多么英明,你也多半听过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多么的“荒唐”……可是明朝的每一个皇帝,却没有一个是软骨头的。你看如崇祯皇帝天子殉国,你看如正统被俘却决不求饶,你看如隆武战死沙场,你看如绍武被俘,绝*食自*杀……   
正气明朝。明朝军*队的单个战绩在世界上不是最好的,但是明朝确实是古代世界上所有历*史超过了百年的帝*国之中,唯一没有与其他国*家或势力签定任何不平等条约,也唯一从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王朝——哪怕是暂时的。明军是世界上在国*家亡*国后,抵*抗时间最久的——他们坚持抗击清朝达38年之久。   明军能够保持这样持久的战斗力,不仅仅是因为明朝本身就不是一个民风柔*弱的朝代。无论是明朝的帝王*还是百*姓,都有着刚毅不屈的性格,无论是历*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还是“扬州十日”,当看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样的言语,当看到“自闰六*月初嘉定人*民自发起*义抗清,两个月内,大小战斗十余次,民众牺牲两万余,史称‘嘉定三屠’”这样的记载,即使你对那一段历*史从未过问,你也不可能不为之动容。   
中国历*史5000年,各个王朝的军事实力保持的时间不等,纵观所有被忽略或误读的历*史,惟有被轻视的大明军*队,战斗力保持了最久的近300年。大明一朝276年,确实没有对外屈膝一星半点。大明“流行”骂皇帝,正德年间,皇帝朱厚照要搞出游,遭到了大臣的一致反*对,先后杖毙了十几位大臣,但是大臣依然犯颜阻拦,最后正德帝只能妥协。在明代,内阁是有权*利驳回皇帝旨意的,这是中国历*史绝无仅有的。虽然这个权*利很少有动用,但是确实存在。这已经是君主立*宪的萌芽。   
明代的士子们视媚上为仇寇,无论什么人,有明一代,没有一个媚上的获得好下场。反而是那些犯颜的大臣成为天下读书人景仰的典范。在明代,我们记得《天工开物》,记得那约三百米长的郑和宝船,记得有密集劳动型的作坊出现,记得后膛炮已经规模应用,记得腐朽的理学开始受到重视客观实际的心学的冲击,“格物致理”第一次在理论与实际中*出现并逐渐壮*大……至崇祯年间,每年新出版刊行的各类书籍以百万计,而到了清朝,即使是所谓的“康乾盛世”,也不过每年4万余册。   
2.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朝建*国的时候定都在南京,后来则迁*都北*京,迁*都的目的,则是为了“天子守国门”。   
而从明英宗开始再到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则是国*难临头也没有舍弃皇都自己逃跑,这正是“君王死社*稷”。   
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朝则是匈奴。很多人总是认为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是奇*耻*大*辱也是无*能的表现,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而汉高祖最后的解决方案,则是由汉朝去给单于的阏氏送礼,请她吹枕边风,这样才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财物换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宁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新君,一举打败了蒙古,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汉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御驾亲征五征蒙古。“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与唐朝相比。不错,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后,特别是唐玄宗时期唐军兵败阿*拉*伯于中亚怛罗斯之后,加上安禄山叛兵和黄巢匪兵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唐朝就从此一蹶不振。   
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弃都南逃蜀中。而明朝却从未有过这种例子。大家知道永乐大帝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而即使是大明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当时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江山社*稷。这与清廷的咸丰皇帝置京*城百*姓于不顾,两度仓皇逃离北*京避难和清廷末代皇帝溥仪,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认贼作父的举动,绝对是天壤之别。   
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朝更是坚定,兵临城下仍然宁死不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当年明朝崇祯帝的遗言和清廷宣统帝的豪言可见两个皇帝对国计民生的不同态度:   
崇祯皇帝殉国前怕李自成伤害无辜百*姓,就写了一首绝命诗给他:   
“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而宣统帝溥仪的豪言:“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摘自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天子守国门要从朱棣说起。
朱夺了皇位后,一方面是因为北京才是自己的老根据地,在北京熟,同时亲信多,方便做事。另一方面,当时,蒙古还很强大,他需要不停的去征讨。为了方便,所以他把京都搬到北京。并不是说他有多高尚要天子守国门,而是当时的形势,他在北京更有利于工作开展,更有利于征蒙古。从而造成了天子守国门的情况。
当皇位传到下一代或更后面时,那自然了,其他的皇帝从小在北京长大,他当然不想去窝了。另外,北京的各官员也不想搬啊,你想啊,在北京他是京官,搬到南边,要么自己仍呆在北京但什么也不是了,要么跟着皇帝到人生地不熟的南京,不合算啊,所以,北京的官员也会极力阻止搬到南方。
然后吗,就一直维持在北京了。

皇帝因人而异,跟朝代没有关系

大明硬气

不守它就亡了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中国历史上的《左传》,是说国君应该履行好守护国门的职责,保卫国家不受外敌侵略。而如果国君死后,国家就会失去领导者,社稷也就会遭到危险,甚至会灭亡。“天子守国门”强调国君应该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牢牢掌控国家,以保障国家安全和稳定。因为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保卫国家边境,防止外敌入侵。

为何明朝一定要天子守国门呢?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当之无愧地被誉为最有骨气的朝代,这个朝代就是明朝。明朝历代君王都遵守着“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祖训。明代学者黄宗羲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昔日之都燕,则身守夫门庭也。”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定都北京,就像是皇帝亲自看...

明朝所谓“天子守国门”究竟意义何在呢?
我觉得大明地下天子守国门这样的祖训,它的意义其实就是主要为了加强对于北方边疆的防卫能力。因为当时的大明朝主要的敌人就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所以说为了抵御外族入侵,天子坐镇北方的话,就可以更好的协调各个军方要塞的军队布防以及协调兵力。而且由天子亲自坐镇边关,那么就可以防止地方武将由于路途遥远心生...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出自哪里?是朱棣说的吗?
毕竟在敌人侵华的时候,咸丰帝作为天子,并没有“守国门,而是直接跑了”。关于这一段,阎崇年是这样说的:“面对英法联军6000余人犯八里桥,咸丰没有动员兵民“勤王”,全力守卫京师,而是准备逃跑。当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原因之一是“天子守国门”,抵御入侵...

明朝时期的天子守国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虽然后世也有迁都回南京的动议,可是终究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实施。在无可奈何之下,明朝只得在南京保留了一整套的中央机构,以管理南方的事务。而“天子守国门”的格局也就这样流传了下来,直到明朝灭亡。 三、朱棣犯下的严重战略错失。 我们看到前面的分析,“天子守国门”弊大于利。但是,朱棣在迁都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一...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什么意思
阎崇年是著名的清史专家,他在说到咸丰皇帝有多混账时,将明成祖朱棣拿来作对比,面对英法联军6000余人犯八里桥,咸丰没有动员兵民“勤王”,全力守卫京师,而是准备逃跑。当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原因之一是“天子守国门”,抵御入侵,咸丰皇帝在大敌侵入之时,不尽职守,不守国门,却带领老婆儿子、...

明朝所谓的“天子守国门”究竟有何意义?
在明朝建国的时候,朱元璋定都南京。从他到他的孙子建文帝,谁也没有想到要去迁都,要去守国门。在他们的朝代,虽然北方的威胁最大,可是朱元璋也没有要迁都北京,去亲自守国门的。为什么到了朱棣就两样了,非要去守什么国门?之前在菜叶网上看过相关的资料,明朝的“天子守国门”是无可奈何的。造成...

明朝所谓“天子守国门”究竟有何意义呢?
天子守国门的意义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忧和外患对中央政府的压力。我们国家历代中原王朝,都会面临两个主要军事威胁:一是外族入侵(主要是蒙古草原和东北方向),二是封疆大吏或者藩王或者农民起义造成的内乱。对付后者,方法很简单,就是强干弱枝,加强中央军事实力,削弱地方实力,让地方没实力叛乱...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出自哪里
这句话的最早出自阎崇年2004年编写的《正说清朝十二帝》一书。阎崇年是著名的清史专家,他在说到咸丰皇帝有多混账时,将明成祖朱棣拿来作对比:“面对英法联军6000余人犯八里桥,咸丰没有动员兵民“勤王”,全力守卫京师,而是准备逃跑。当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原因之一是“天子守国门”,抵御入侵…...

"天子守国门"是故意还是无奈?是何原因?
在我看来就是故意的,因为说出这句话的那个专家,阎崇年本来就是清朝的粉丝,对明朝更没有什么好感,他说出这句话来其实也就是故意讽刺,并没有任何赞赏之意。在一开始他说出“天子守国门”,可能很多人还会觉得他是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毕竟“天子”和“国门”这样两个大气的词配在一起就会让人觉得这...

芜湖市13269268020: 天子守国门 么意思? -
佘连肝泰: 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

芜湖市13269268020: 天子守国门(大明王朝特有说法) - 搜狗百科
佘连肝泰: 天子守国门:

芜湖市13269268020: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形容的历史上哪个朝代及原因
佘连肝泰: 明朝,为防备鞑靼与瓦剌,明成祖迁都北京并5次征讨鞑靼与瓦剌,是为天子守国门;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送走太子,并迫妃子自尽,杀公主,自缢于煤山是为君王死社稷.

芜湖市13269268020: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出处及由来?出处是什么?由来呢?有什么故事吗?请详细写一下······拜谢! -
佘连肝泰:[答案] 我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由于满清的缘故有人对明朝极尽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实,只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和号...

芜湖市13269268020: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什么意思 -
佘连肝泰: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意思是:作为国家的天子,需要守卫国家的国门;作为国家的君王,需要为国家的社稷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这句话强调了国君应该承担起保卫国家安全的责任,以及为国家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

芜湖市13269268020: 明朝为何迁都 -
佘连肝泰: 燕王朱棣靖难之后,将明都城从南京迁到北平.原因有: 1,燕王的封地就是北平. 2,燕王的责任就是戍守北方北平一带,当燕王发动靖难之役后,北平一带的防守空虚.另外又胁迫另一北方强藩宁王南下,致使北方被游牧民族侵扰.明朝当时的主要威胁就在北方.故,迁都北平,天子守国门.

芜湖市13269268020: 为什么大部分朝代的都城在北方 -
佘连肝泰: 当然,曾经北方是没有现在这些雾霾的,气候挺舒适.交通;经济;防卫....这几点可能是主要考虑的.交通:古代主要是陆运,北方平原多,南方多丘陵,且水太多,桥搭不过来呢(比如苏杭,一公里恨不得搭几座桥),还不能是小桥,得能起兵走马.交通便利,才方便一哥来统治全国.经济:南宋之前,北方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人口密集,一直是经济中心、人才中心.防卫:北方游牧民族不断戳一戳的,得近点儿(古有天子守国门的价值观).然后比如长安,同时还有关隘可守,易守难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