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奸论》全文翻译及赏析

作者&投稿:慎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辨奸论 作者: 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注释

  ①忮(zhi):忌恨

  ②慝(te):邪恶

   译文

  事情有它必定要达到的地步,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只有天下那些心境静穆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日后显着的结果。月亮四周出现光环,预示天要刮风;柱石回潮湿润,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至于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它的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呢?而即使贤能的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而利害得失又左右着他的行动啊。

  从前山涛见到王衍,说:“日后给天下百姓带来灾难的,一定是这个人!”汾阳王郭子仪见到卢杞,说:“此人一旦得志,我的子孙就要被杀光了!”从今天来说,其中的道理固然可以预见一些。依我看来,王衍的为人,不论是容貌还是谈吐,固然有有利于欺世盗名的条件,然而他不妒忌、不贪污,追随大流。假如晋朝不是惠帝当政,只要有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即使有成百上千个王衍,又怎么能扰乱天下呢?象卢杞那样的奸臣,固然足以使国家败亡,然而此人不学无术,容貌不足以打动别人,言谈不足以影响社会,如果不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又怎能受到重用呢?从这一点来说,山涛和郭子仪对王衍和卢杞的`预料,也或许有不完全正确的地方。

  现在有人嘴里吟诵着孔子和老子的话,身体力行伯夷、叔齐的清高行为,收罗了一批追求名声的读书人和郁郁不得志的人,相互勾结制造舆论,私下里互相标榜,自以为是颜回、孟子再世,但实际上阴险凶狠,与一般的人志趣不同。这真是把王衍、卢杞集合于一身了,他酿成的灾祸难道能够说得完吗?

  脸上脏了不忘洗脸,衣服脏了不忘洗衣,这是人之常情。现在却不是这样,他穿着罪犯的衣服,吃猪狗般的食物,头发象囚犯,面孔像家里死了人,却大谈《诗》、《书》,这难道合乎情理吗?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种人。这个人借助最崇高的名声,来掩盖还没有暴露的祸患,虽然有愿意治理好国家的皇帝,和敬重贤才的宰相,还是会推举、任用这个人的。这样,他是天下的祸患就必定无疑了,而决非仅仅王衍、卢杞等人可比。

  孙子说:“善于用兵的人,没有显赫的功勋。”假如这个人没有被重用,那么我的话说错了,而这个人就会发出不遇明主的慨叹,谁又能够知道灾祸会达到这种地步呢?不然的话,天下将蒙受他的祸害,而我也将获得有远见的名声,那可就太可悲了!

   赏析

  把全文连贯起来看,在写作目的上,作者确有所指,而所指的具体人物,作者又未点明。我们也没有必要进行烦琐考证。仅就立意谋篇上来说,本文确属古文中的名篇。

  作者提出的“见微知着”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要轻视小事情,大事情都是由小事情积累而成的。“防微杜渐”早就是古人奉为圭臬的名言。正如清人吴楚材所说:“见微知着,可为千古观人之法。”

  本文突出的成功之处在于谋篇。文章开始先将天象和人事进行比较,指 出了人事比天象更难掌握,并说明这是由于“好恶”和“利害”所形成的必然结果。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不能不令人首肯。接着,又通过历史上山涛、郭子仪对王衍、卢杞的评论,说明了山、郭二人的评论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所疏漏,这就为下文的“今有人”起了铺垫作用。本文的第三段是作者倾注全力发泄的部分,将“今有人”的种种表现尽情地加以刻画,一气呵成,有如飞瀑狂泄,其笔锋之犀利,论证之严谨,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而在结尾处,作者又留有余地地提出两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这就使人感到作者所持的公允的态度。

  我们也应该看到,作者在批评“有的人”时,把生活习惯(如不修边幅)也作为攻击的口实,这就未免失之偏颇了。但是,这点微疵并不足以影响本文的成就。

  1069年,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对。保守派为打击王安石,传出了这篇文章,并署名为已死去的苏洵,借以闲适作者早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就“见微知着”,预见到他得志必为奸。本文是否是苏洵所作,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文章先抬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万事均可“见微而知着”,预测规律,作为理论基础。然后以山巨源预见王衍、郭子仪预见卢杞为例证,类比王安石“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的行为“不近人情”,进而推导出王安石得志必为奸臣、为害国家的结论。这种以人的生活习惯和个别缺点来判断其政治品质的逻辑,是非常错误的。这种影射咒骂、攻击人身的写作手段也是非常低劣的。




见什么以知见什么以知语言积累
中文名:见微知著 出处:《白虎通·情性》用法:作谓语、宾语。名称:见微知著 拼音:jiàn wēi zhī zhù 释义:见到苗头,就知道实质和发展趋势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辨奸论》近义词:原始见终 反义词:以偏赅全、管中窥豹 类别:成语,典故 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

特别有哲理文言文
——苏洵《心术》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凡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佞. ——苏洵《辨奸论》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描写眼光厉害的词语
【出自】:宋·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译文】:近来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要踏唐人最上面一个关卡 二、以微知著 [ yǐ wēi zhī zhù ] 【解释】:微:微小;著: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 【出自】:宋·苏洵《辨奸论》:“...

描写星月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出处:《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翻译: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 四、日月如梭 白话释义:太阳和月亮像穿梭似的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朝代:元 作者:郑廷玉 出处:《忍字记》第四折:我想这光阴似水,日月如梭。五、月明星稀 白话释义:月亮明亮时,星星就...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翻译?及唐宋八大家?
宋朝:欧阳修——《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伶官传序》苏洵【xún】——《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轼——《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等;散文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

描写眼光独到的词语
【出自】:宋·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译文】:近来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要踏唐人最上面一个关卡 二、以微知著 [ yǐ wēi zhī zhù ] 【解释】:微:微小;著: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 【出自】:宋·苏洵《辨奸论》:“...

韩维神道碑文言文
写了一篇《辨奸论》来讽刺他。王安石性格刚愎自用,遇到事情不考虑是否可行,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等到王安石商议变法时,在朝廷上与反对者争执不下,王安石引经据典,抒发自己的观点辩论时滔滔不绝,众人无言以对。他甚至有言论说:“自然界的灾变不必畏惧,祖宗的法令制度也不足以效法,他人的流言蜚语不足以顾虑。” ...

文言文小段翻译趣味
——苏洵《心术》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凡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佞。 ——苏洵《辨奸论》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

文言文小段
——苏洵《心术》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凡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佞。 ——苏洵《辨奸论》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

文言文超然台记读后感
三是“比年稍传于世”,这里的“比年”是指南宋初年,当时的舆论多把北宋灭亡归罪于王安石变法,苏轼父子都得到表彰,这时《辨奸论》才开始较广泛流传。联系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来分析《辨奸论》的流传情况,完全合情合理,一点也不感到“诡秘莫测”。 2. 语文文言文翻译《超然台记》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

迭部县18549026258: ...意在表明,社会上有一种人故意制造“显赫功绩”,沽名钓誉,从而欺骗世人以求得重用. 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涂策治偏:[答案]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只有天下最冷静的有修养的人,才能看到细微的变化便预知发展的结果,月亮周围起晕,将要刮风,屋柱石础返潮,将要下雨,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 (2)这真是把王衍、卢杞合成一个人了,他的祸害哪里说得完呢...

迭部县18549026258: 帮忙翻译苏询的《辨奸论》
涂策治偏: 1、假如晋朝不是惠帝当政,只要有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即使有成百上千个王衍,又怎么能扰乱天下呢? 2、这真是把王衍、卢杞集合于一身了,他酿成的灾祸难道能够说得完吗?

迭部县18549026258: 孙亮辨奸译文 -
涂策治偏: 东吴主孙亮走出西苑,正在吃生梅,遣宦官到宫内的仓库去取蜜浸渍生梅.取来的蜜中有老鼠屎,孙亮便问管仓库的官吏说:“宦官从你这儿拿蜜吗?” 回答说:“他刚刚来求蜜,实在不敢给.” 宦官不服,左右的人请求交监狱官判断,孙亮说:“这很容易弄清楚.” 就命人剖开老鼠屎,发现里面是干燥的. 孙亮说:“老鼠屎如果在蜜中很久了,发现里面一定潜透;现在里面还是干的,一定是宦官后来加入的.”宦官于是服罪.

迭部县18549026258: 文言文 孙亮辩奸原文的明确注解 -
涂策治偏: 原文:亮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蜜中有鼠矢.亮问主藏吏曰:“黄门从汝求蜜耶?”曰:“向求之,实不敢与.”黄门不服,左右请付狱推,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里燥,亮曰:“若久在蜜中,当湿透;今里燥...

迭部县18549026258: 《孙亮辨奸》译文 -
涂策治偏: 三国吴主孙亮喜爱吃生梅子,吩咐太监去库房里取来蜂蜜渍梅.孙亮津津有味地吃着,忽然在蜜中发现了一颗老鼠屎.大家都吓得面面相觑.太监连忙跪下奏道:“这一定是库吏渎职所致,请陛下治罪.” 库吏被召到堂上.孙亮问他:“刚才太...

迭部县18549026258: 文言文《孙亮辨奸》 《商汤重人才》翻译 -
涂策治偏: 孙亮热天到西苑去游玩,想吃生梅子,就派一宦官捧着一只有盖子的银碗去向管皇家仓库的官吏处去蜂蜜.宦官向来与仓库官吏结怨,就把一颗老鼠屎放入蜜里,想要说仓库官吏失职.孙亮立即叫仓库官吏把蜂蜜瓶子拿来,问道:“蜂蜜既然盖...

迭部县18549026258: 清代沈起凤 之老僧辨奸的翻译
涂策治偏: 全文翻译: 严分宜没有富贵的时候,与敏斋王公在菩提寺东院读书.一天,一起阅读《荆轲传》到樊於期自杀的地方,严分宜说:“这是一个呆傻的男子汉不知道事运是不是顺利,动辄就拿头颅说事,当作儿戏呀!”于是大笑.王公说:“烈士...

迭部县18549026258: 《孙亮辨奸》中“彼尝从臣货宫席不与"的翻译 -
涂策治偏: 彼尝从臣贷(不是货)宫席不与 他曾经跟我要过皇宫里用的席子,(我)没有给他.彼:他. 尝:曾经. 贷:借,这里指让给予. 不与:不给.

迭部县18549026258: 文言文翻译 范晔《后汉书·冯绲传》中的“冯绲辩奸”? -
涂策治偏: 冯绲的父亲冯焕任幽州刺史时,非常反恨奸邪凶恶的人,对于他们的罪行总是穷追深究,一点也不宽恕.痛恨冯焕的人于是就假造皇帝的诏书来谴责冯焕,赐刀让他自杀.他们又让东都尉庞奋监督行刑.庞奋随即收押冯焕,冯焕想自杀.冯绲疑诏文有假,劝阻焕道:“大人在幽州当刺史,下决心要把恶人坏蛋除尽,确实没有别的问题.这必定是那帮匪徒挺而走险,胡蒙乱诈,暗中使坏,想把大人害死.希望大人把这句事报告皇帝,讲个明白,到那时再来甘心服罪,也不为晚.”冯焕听了他的话,上书自讼,经查果然是歼佞所为,后来皇帝派人捉住庞奋,治了他的罪.冯绲从此一举成名.

迭部县18549026258: 范晔原文 - 翻译及赏析 -
涂策治偏: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