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远公话》中“阿”“却”浅析:阿却喜

作者&投稿:漳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摘 要:《庐山远公话》一文中出现了较多意义虚化的词,给读者准确理解文义制造了困难。笔者选择了“阿”字和“却”字作为代表,结合文中出现的语境,就其发展演变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阿” “却” 演变
  《庐山远公话》是以民间故事传说为基础的一部俗文学作品,是佛教徒用来宣传佛教思想的说经话本。而话本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语言的通俗化和口语化,同时由于它被保存的较为完整,这就为后人研究近代汉语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本文中无实义词的使用较普遍。用作词头,如“阿”“唯”;用作词尾,如“生”;用在句中,既有一些实在意义又有虚指意义,如“他”“却”“将”。这些词在语源上有其本义,但随着语言的发展,词义慢慢虚化,逐渐有了没有实在意义的义项。本文将重点讨论“阿”和“却”两个词在文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它们从出现到唐代的发展情况作出简要分析说明。
  一、“阿”的应用
  “阿”本义是“大土山,大丘陵”。如:《诗经》:“著著者荻,在彼中阿。”后来“阿”有了“弯曲处、山阜弯曲处”的意思,之后又发展出动词“曲从、阿谀”义,从而引申出“保护、袒护”之义。如:《国语·周语上》:“大臣享其禄,弗谏而阿之。”后来“阿”常常与”保”连用,“阿”就逐渐与“保”同义。在西汉时期虚化有了词头的用法。如:《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中有:“……前后十辈,送董贤及上乳母阿舍。”“阿舍”就是对西汉哀帝乳母的称谓。东汉时期随着佛教传入我国,音译词头增多,汉语词中也增多了以“阿”为词头的用法。这时的“阿”除了用在人名之前,也可以用于普通名词、代词之前,在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有所体现如“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这里的“阿母”、“阿女”就是指“母”、“女”,“阿”只是词头,无实义。到了魏晋隋唐时期语言更加的通俗化,“阿”作为词头的使用更加广泛。
  “阿”在文中作为词头共组成了四个固定词语出现,分别是“阿谁”“阿郎”“阿那个”“阿娘”。例如:
  惊怪非常,山神曰:“今日是阿谁当值?”
  远公曰:“舍身与阿郎为奴……阿郎若且要伏事,万事绝言。”
  相公问昨夜西院内,阿那个家人念经之声。
  男在阿娘左边,女在阿娘右胁贴着,俯近心肝,禀气成形。
  这四个词语组合形式分别是“阿+疑问代词/名词/指示代词/亲属称谓词”。词头“阿”在六朝隋唐时期已经非常普遍,除上例结构外常在文献中出现的还有:
  1、“阿+人的姓/名/字”。如:《云麓漫钞》:“汉武阿娇金屋,晋尤甚,阿戎、阿连等语极多,唐人号武后为阿武婆,妇人无名,以姓加阿字。”
  2、“阿+人称代词”这种形式最为常见的是阿和第一人称代词组合,为“阿侬”如: 《洛阳伽蓝记》吴人之鬼,住居健康,……自呼阿侬,语则阿傍。在唐代也有少数和第二人称代词的组合,为“阿你”如:《茶酒论》:“阿你不见道:男儿十四五,莫与酒家亲。”
  二、“却”字用法
  “却”字在文中的使用共计有二十九次之多。经统计分析,其用法集中分为实义动词、副词和助词三种。
  (一)用作动词
  “却”字在早期就广泛存在于文献资料中。许慎的《说文解字》:“却,节欲也。从卪,谷声。”“却”字在汉代前后作为动词表“退”义,一般当作其本义。如:《战国策·秦策一》:“弃甲兵,怒战栗而却 。”“退”这个义项在本文中出现多次,举两例说明:
  若诸贤圣不许,愿笔当时却下。
  一人有是贪性,当即却回而去。
  后来“却”字在“退”的基础上演化为出“回,返回”之义。例如:《史记·封禅书》:“(新垣)平又言:‘臣候日再中’居顷之,日却复中”。在话本中体现为:
  (树神)却复鬼神之体。
  亦似沟壑之鱼,蒙放却归江海。
  (二)用作副词
  1、魏晋以后“却”字在“回”义项上虚化出“再”义。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在某种情况下出现。如《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里的“却”由于后面是谓语动词所以既可理解为副词,也可理解为动词“回来”。但理解为副词更为通顺。如文中出现的如下各例:
  远公知挈诸佛如来之心,遂乃却请其笔空中而下。
  却来至此,愿随将军旌旗。
  2、“却”用作副词,表示语气的转折,相当于“反而”如欧阳修《采桑子》: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在文中的具体语境:
  只如峻山,却生毒药,淤泥之中,乃生莲华。
  阇梨自称,却道莫生颇我之心……
  3、副词“却”表示强调,相当于“就、便”。如: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泣涕而诀,出门如风,俄顷却至,断所生二子喉而去。”文中之例如:
  白庄曰:“却即早来,勿令我怪。”
  若也祗对一字参差,却到贱奴向相公边请杖。
  (三)用作助词
  1、到魏晋时期“却” 字又进一步演变为“去”意,成为趋向动词,用在动词之后在述补结构中用作补语。如:《世说新语·规箴》: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之后又在“去”义基础之上进一步引申使“却”相当于“掉”。表示动作对象的去除之后动作的结果。如:《南齐书·高祖十二王》:“锋出登车,兵人欲上车防勒,锋以手击却数人,皆应时倒地。”在话本中也有这样的例子:
  树神亦见,当时隐却鬼神之形。
  当时变却老人之身,却复鬼神之体。
  2、唐代以后,“却”又进一步虚化表示完成动作的助词,用在动词之后相当于“了”,表示动作的完成。大量出现于多种文献中。如:《太平广记》:“大使打驿将,细碎事徒涴却名声。”话本中体现在:
  若不要贱奴之时,但将贱奴诸处卖却。
  我今世上过却千万留贱之人,实是不曾见有。
  《庐山远公话》的确很好地反映了隋唐时期语言发展阶段的特点。其中虚词大量应用,用法研究远远不只于此,由于能力和时间有限在此不能一一分析说明。
  参考文献:
  [1]许力以等.汉语大字典[M].四川/湖北此书出版社,1986.
  [2]刘坚等.近代汉语虚词[M].研究语文出版社,1992.
  [3]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M].语文出版社,1988.
  [4]董淑慧.谈“却”字三项副词用法的演成及其几个相关副词的平行发展[J].汉语学习,1996(4).
  5]陈宝勤.试论汉语词头“阿”的形成与发展[J].古汉语研究,2004(1),
  [6]郭作飞.汉语词缀形成的历史考察[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4(4).
  作者简介:杜征,女,河北故城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词汇学。


《庐山远公话》中“阿”“却”浅析:阿却喜
摘 要:《庐山远公话》一文中出现了较多意义虚化的词,给读者准确理解文义制造了困难。笔者选择了“阿”字和“却”字作为代表,结合文中出现的语境,就其发展演变进行分析说明。关键词:“阿” “却” 演变 《庐山远公话》是以民间故事传说为基础的一部俗文学作品,是佛教徒用来宣传佛教思想的说经话本...

有包含你的成语是什么?
唯阿之间 太阿之柄 执法不阿 牛头阿旁 依阿取容 太阿倒持 多口阿师 吴下阿蒙 阿弥陀佛 阿意取容 法不阿贵 阿谀苟合 阿家阿翁 正直无阿 刚正不阿 阿时趋俗 阿尊事贵 阿旨顺情 阿谀谄媚 治阿之宰 传神阿堵 阿谀曲从 牛首阿旁 依阿无心 依阿两可 太阿在握 阿权膴仕 阿谀顺旨 阿世取容 阿谀...

孙悟空学艺回来从龙宫索取什么作为兵器
定海神针---金箍棒

看看唐代的律法和生活,唐朝女性地位真的有那么高吗?
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在讲到妇女分娩时形容说:“阿娘迷闷之间,乃问是男是女,若言是女,且得母子分解平善;若道是儿,总忘却百骨节疼痛,迷闷之中,便即含笑。”从这段形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那个时代女子从一降生起,在父母那里便受到轻视。唯有杨贵妃得幸时,民歌中曾唱道:“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

这是什么成语?
一无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解释】: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出自】:《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示例】:如今凤姐儿~,贾琏外头债务满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六回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

关于佛教杀生问题!
你杀一只羊,那么你就要轮回500世做羊被杀,来还命债!宣化上人开示录 摘选:杀生受报的可怕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梁武帝在位时,中国的佛教很兴盛。民间凡有婚礼或丧事,都请和尚去念经。今天时代不同了,现在只有丧事,才请和尚去念经;遇有喜事,例如结婚、产子时,却没有人请和尚去念经。

看图猜成语答案及图片阿胶浆
yī wú suǒ yǒu [释义]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语出]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万法皆无;一无所有。”[近义] 空无所有 空空如也 两手空空 身无长物 家徒四壁 [反义] 无所不有 无所不包 包罗万象 应有尽有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

什么也不会的四字成语?
【出自】:《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示例】:如今凤姐儿~,贾琏外头债务满身。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六回【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⑹不()不()四字成语是什么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

一无所成的近义词?
[出处]《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近义]家徒四壁一无所获家贫壁立家徒壁立一穷二白环堵萧然一无所得身无长物室如悬磬赤贫如洗四壁萧条一名不文两手空空一无所成一文不名妙手空空一贫如洗空空如也 [反义]比比皆是座无虚席应有尽有无一不备 近义词大...

四字成语ppt课件
[语出]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万法皆无;一无所有。”[近义] 空无所有 空空如也 两手空空 身无长物 家徒四壁[反义] 无所不有 无所不包 包罗万象 应有尽有[用法] 含贬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动宾式。 [辨析] ~与“一贫如洗”有别:~是直陈性的;可与比喻配合运用;所指不仅是财物...

甘泉县19764908382: 形容什么都没有的成语有哪些? -
咎软复洛: 一无所有 空空如也 一穷二白 无牵无挂 一尘不染 荡然无存 两袖清风【成语】:一无所有 【拼音】:yī wú suǒ yǒu 【解释】: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出处】:《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

甘泉县19764908382: 一无所有,干净自由.是什么意思? -
咎软复洛: 一无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yī wú suǒ yǒu ] 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出 处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甘泉县19764908382: 一无所有的意思? -
咎软复洛: 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河滨薪草米麦一无所有,衣食之具皆自家中运致.”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姑娘一样.”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六回: 如今凤姐儿一无所有,贾琏外头债务满身.[1] 清 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一个人只会吃饭,不会做别的,就叫做'饭桶'.'金漆饭桶',大约说徒有其表,面子上好看,其实内骨子一无所有. 徐迟《狂欢之夜》:“他们一无所有了,他们只剩死路一条.”

甘泉县19764908382: 一无所有的成语故事 -
咎软复洛: 【出处】: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举例造句】: 如今凤姐儿一无所有,贾琏外头债务满身.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六回�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河滨薪草米麦一无所有,衣食之具皆自家中运致.” 徐迟《狂欢之夜》:“他们一无所有了,他们只剩死路一条.” 如今凤姐儿一无所有,贾琏外头债务满身.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零六回

甘泉县19764908382: 一无所有是什么意思?
咎软复洛: 一无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 解 释 一:一概,完全.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出 处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用 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钱财、成绩、知识等方面

甘泉县19764908382: 一无所有的拼音 -
咎软复洛: 一无所有拼音:[yī wú suǒ yǒu] 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一无所有_百度汉语 [释义] 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出处]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甘泉县19764908382: 一所无有的意思 -
咎软复洛: 一无所有 【拼音】: yī wú suǒ yǒu 【解释】: 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成语典故 【出处】: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甘泉县19764908382: 拓展练习 看图 -
咎软复洛: 1.长6宽22.长5宽33.长7宽1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