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方山子传》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

作者&投稿:魏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1、中国文学奖
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当代中国四大文学奖。
2、文学巨匠
古希腊诗人荷马; 意大利诗人但丁; 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 英国积极浪漫主意诗人拜伦;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 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

文学艺术形式
按类别分,有大的两类:文学形式: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哲言、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剧本(主要四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剧本))艺术形式: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主要四类:绘画、雕塑、音乐、戏剧)
按表达方式有:1.语言艺术:戏剧,诗歌,小说,散文2.表演艺术:音乐,舞蹈3.造型艺术:绘画,雕塑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曲艺,电影等


拓展资料:
文学简介-百度百科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陈慥(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常信佛,饱参禅学,与苏东坡是好友,常与苏轼论兵及古今成败。

喜好宾客,蓄纳声妓。少嗜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北宋时,常从两骑挟二矢与苏轼游,并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折节读书,但怀才不遇,家里条件很好。

晚年隐于黄州之歧亭(今麻城歧亭)庵居蔬食,徒步往来山中,不与世相闻。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贬黄州,屡至探陈慥于岐亭,并为之作传【即《方山子传》】,始知其名。

扩展资料:

《方山子传》片段: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遯于光、黄间,曰歧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于是人们就称他为“方山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慥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苏轼《方山子传》)
4.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 ②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
B. 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② 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C.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①呼余宿其家 ②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
5. 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
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3分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 ①②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6. 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 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D. 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作为人物传记,其写法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如出一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4分)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3分)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3分)

答案:

4.A(A“以”均作介词:凭借。B ① 代词 他 ②兼词 在那里 C ①介词 在②介词 给 D①代词 他②副词表反问 难道)
5.B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6.C(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D句“如出一辙”理解有误,本文是人物传记,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名为“传”,实际上是一篇蕴议论于抒情的散文。二者写法明显不同。)
7.⑴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会住在这里呢?”(采分点:“谪”、“适” 、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⑵于是, 他就在马上跟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采分点:“马上”、 “谓”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⑶ (他)都放弃不要了,偏偏要来到这荒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这样的吗?或这难道是因为他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采分点:“穷”、“然”、反问语气各1分。)
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苏轼 方山子传》(苏轼)全诗翻译赏析
十九年前,我在岐山做官,曾看到方山子带领两个骑马的人,背着两副弓箭游猎于西山。见有鸟鹊在前边惊飞而起,便让另两人追逐而用箭去射,结果没有射中。方山子驱马奔驰单独出击,一箭就射了下来。于是与我在马上谈论用兵之术以及古往今来成功与失败的道理,自认为是当代的豪杰之士。至今又过了多...

方山子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方山子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

方山子传 译文。作者苏轼,原文为:方山子,光黄间隐人……倘见之欤...
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 酗酒任性, 喜欢使剑 , 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十九年前, 我在岐下 ,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 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 ,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 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 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文言文翻译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文言文,出自宋代苏轼在黄州时写的《方山子传》,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他年轻时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一班侠士都敬重他。渐渐年龄大了一些,他改变了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显扬于当代,但是始终不得志。于是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一...

苏轼方山子传原文赏析鉴赏
苏轼《方山子传》原文|赏析|鉴赏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

方山子传文言文翻译
《方山子传》的文言文翻译是: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方山子传》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对宋代隐士方山子的生平事迹的叙述,赞美了方山子淡泊名利的高洁情操,并借此表达了作者自己虽有才华,却不愿从仕途经济的苦闷心情。文章首先简略地介绍了方山子生平,然后着重写了方山...

苏轼《方山子传》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
北宋时,常从两骑挟二矢与苏轼游,并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折节读书,但怀才不遇,家里条件很好。晚年隐于黄州之歧亭(今麻城歧亭)庵居蔬食,徒步往来山中,不与世相闻。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贬黄州,屡至探陈慥于岐亭,并为之作传【即《方山子传》】,始知其名。

方山子传苏轼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苏轼打破传记文学的写作常规,在《方山子传》一文中,改变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家世、生平等平铺直叙式的写作手法,而着力选取人物活动的几组有价值的特写镜头,几个表现人物性格的生活侧而,一经作者维妙维肖地刻画描摹,一个形象丰满生动,见心灵,见性格的人物便活生生地展现出来了。撷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是说...

方山子传文言文翻译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节选...

方山子传 苏轼
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退隐以明志。壮时折节读书,欲施展抱负,然而终不遇时,以致愤世嫉俗,走上了归隐之路 ②<方山子传>隐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赏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藉此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

德兴市18976314717: 方山子传 阅读答案方山子是怎么样的人 -
绽睿复方:[答案] 说明方山子为弃显闻富乐,独来穷山中的异人.

德兴市18976314717: 方山子的异人之处? -
绽睿复方: 方山子不住好地方 吃好吃的 却到黄 州 光 州之间的小地方住

德兴市18976314717: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⑩见之欤?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苏轼选集》和《... -
绽睿复方:[答案] 1、D 2、A 3、C 4、D 5、⑴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注意“而”和“妻子”的对译)⑵因而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注意“...

德兴市18976314717: 《方山子传》从哪些方面描写方山子?急需 -
绽睿复方: (一)方山子的基本情况和得名原因,(二)写和方山子的以外相遇.(三)回顾隐士过去的生活,向读者揭开隐士的庐山真面目.(四)叙说方山子的家世.(五)含蓄评价方山子.......、文中的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德兴市18976314717: 方山子传的知识点 -
绽睿复方: 我来回答两个通假字: 阳:通“佯”,假装 傥:通“倘” 一词多意: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 闻:交往/出名; 余既耸然异之/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异:对……感到奇怪/与众不同的; 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使骑逐而射...

德兴市18976314717: 苏轼 《方山子传》赏析 -
绽睿复方: 1 奇妙构思重点写隐居时的生活和思想态度(随物赋形) 主旨:说明方山子为弃显闻富乐,独来穷山中的异人.文体:形式为应用文(传记:他传);内容为记叙文.2 奇妙语言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受感情.写出作者想见已久而又不...

德兴市18976314717: 方山子传(节选)苏轼      1)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③读书,欲(甲)此驰骋当世,... -
绽睿复方:[答案]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 ③妻子和儿女 (2)(2分)C (3)(3分)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4)(2分)方山子弃财富而独来穷山,说明...

德兴市18976314717: 遗像古今异义 -
绽睿复方: 方山子传习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C.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

德兴市18976314717: 在《方山子传》中,苏轼为什么要写这个侠隐之人? -
绽睿复方: 《方山子传》作于元丰四年(1081),当时苏东坡在黄州.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此文是传记,但又不同于一般传记,它是为尚未去世的人作传.文章不涉及方山子的家世,以叙事来描述方山子的侠与隐.方山子未能驰骋当世而遁隐,反映出怀才志士的不得意,东坡对此感知甚深,作此文时东坡是黄州带罪身份,方山子给予东坡的友情是珍贵难得的,方山子的洒脱性情也使东坡得到鼓舞和抱慰.所以,此文也是东坡的自发感触,是东坡贬居心态的一种折射.

德兴市18976314717: 方山子传 苏轼 -
绽睿复方: ①方山子为什么改变自己的志向?后又为什么隐居? 原文——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退隐以明志.壮时折节读书,欲施展抱负,然而终不遇时,以致愤世嫉俗,走上了归隐之路 ②隐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赞赏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藉此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 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