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中国养生文化的经典?你认为原文中最能体现中国养生精髓的话是哪句,为什么

作者&投稿:葛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帝内经是中国养生文化的经典?你认为原文中最能体现中国养生精髓的话是哪句,为什么~

1、《黄帝内经》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据考证,《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因其古老、系统的人体医学理论,堪称中国养生文化的经典。
2、我以为,最能体现中国养生精髓的话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因为人的生命是由精神和形体组成,养生的精髓是全面均衡,即兼顾形神。人们大多都是注重保护形体,却往往忽视保养精神。所以这句经文直接以调养精神为旨,进而来阐述精神对人体的重要性。人生命的基础是精,所以精的充足与否决定了身体的健康状况。神是精的华彩,神的充足与否决定着生活质量。精是形体之本,神是精神(这里的精神指意识,境界)之本。既然精神是人生命的根本,那么养护精神就是极为重要的了。古人告诉我们该如何养护?那就是要我们作到恬淡虚无和精神内守。
古人认为养生的要点是:必须先恬,只有先恬----满足愉悦,后才能淡----清心寡欲。淡后方能虚---超然物外。清心寡欲以后才能超然物外。虚后方能无---心无挂碍。超然物外以后方能心无挂碍。恬淡虚无是一个层次的划分、必由的顺序;恬淡虚无是一种精神高度满足和高度放松的一个状态,人在这种状态下,古人发现会有真气(即精神)产生;精神内守是产生真气后不使它外泄,真气亦属正气,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肾藏精,心藏神。所以要肾来藏精就要节声色欲,厚积薄发。若要心来藏神就要断淫邪念,克己复礼。但内守不是一时的,是需要恒心与定力才能作到的。

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什么是恬淡虚无 ,就是一个字“静”,要静,要虚静。这是《老子》的一种思想,后来老子大量引用:“至虚极,守静笃”。为什么现代的人那么浮躁?这个浮躁不是说现在竞争压力大,而是因为心不静。恬惔虚无是一种平和的心态,这个是最重要的。
在恬惔虚无心态的基础上,真气从之是指一种修炼的方法、真气运行的方法,怎么运行真气,后来的道教,“内丹”养生就引用了真气从之的修炼方法,这个方法包括小周天、大周天。任脉、督脉。这个方法实际上是帮助我们恬惔虚无的。
“精神内守”就是说“精神”不要外泄,精气和神气留在体内,不要外泄。这样的话还有什么病呢?什么病都没有了,“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思想是“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说,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指盲目的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脏器着手。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 所以也要从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
  而“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意思是说,假设一个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出了问题,造成了混乱。不要指盲目的解决当前的混乱,而要从造成混乱的原因,和混乱将会导致的后果着手。简单的说,就是把前头和后面两端解决,中间的那段麻烦也就不存在了.... 《黄帝内经》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丰富和提高了哲学理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凝聚了无数先人的经验和智慧,它不仅是中医学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也是一部具有人文科学特色的医学巨著。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著作《黄帝内经》收载的成方13首中,就有10种中成药,并有丸、散、酒、丹等剂型。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称之为《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九卷》在唐王冰时称之为《灵枢》。至宋,史嵩献家藏《灵枢经》并予刊行。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宋之后,《素问》、《灵枢》始成为《黄帝内经》组成的两大部分。
  《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 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 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
  实际上《黄帝内经》整本书里面只有13个药方,药方很少。它关键是要往里求、往内求,首先是内观、内视,就是往内观看我们的五脏六腑,观看我们的气血怎么流动,然后内炼,通过调整气血、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达到长寿。所以内求实际上是为我们指出了正确认识生命的一种方法、一种道路。这种方法跟现代医学的方法是不同的,现代医学是靠仪器、靠化验、 靠解剖来内求。中医则是靠内观、靠体悟、靠直觉来内求。

内经说: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意思就是说人得病就是两种原因,要么得于‘阴’要么得于‘阳’。终结性的归纳。

七损八益


《黄帝内经》是著名的医学宝典,其中的“因天之序”是什么意思?
当令就是值班,这个期间是胆经在这儿值班。那么这一点第一要讲一下养生机,在中国文化里边,它非常重视这个时辰,就是子时,是一阳初生。恰恰是在天最黑暗的时候,那么这时阳气开始生发。所以在中国古代,《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取决于胆的什么呢?取决于胆的生发。我们在日常...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手册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手册,由王坤山倾力编撰,它承载着中医养生文化的精髓,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至今仍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黄帝内经为我们揭示了养生的无尽智慧。这部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之作,凝聚了古人的深厚经验和智慧结晶。它不仅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的基石,更是人文科学...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春夏养阳,秋冬属阴。《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顺应四时适环境,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所以,人们在春夏之时要顺应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也要保养阴气。这就要求人们的精神活动、起居作息、...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
白话翻译出来的部分,相信大家也知道了《皇帝内经》一书中的主要内容和主张的养生观念,身体以养为主,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意思就是主张疾病的预防。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说的预防大于治疗的意思。 四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中医重视人体环境 人患感冒,发烧咳嗽了要到医院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知道,到医院查体...

现代人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对于我们普通的读者来说,读懂《黄帝内经》不仅能学到养生的预防医学,培养和补充我们智慧的元气,它还能告诉我们怎样去做人和生活。“百病始于喜怒阴阳饮食”,所以,正确的为人处世生活方式和习惯都在这本书中你一定的启示。《黄帝内经》详细阐述了中医的养生理论,包含了时间、行为、空间三个层面,系统地...

中国第一部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是哪个朝代的谁写的?
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著作《黄帝内经》收载的成方13首中,就有10种中成药,并有丸、散、酒、丹等剂型。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称之为《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

儒家堂共话养生:《黄帝内经》提出养生有四个
饮食:适度饮食 养生首先强调“调和阴阳”。饮食是人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和能量以求生存的主要途径。它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中国养生学主要有四大流派,都有一个来源:易经。四家指的是道家、儒家、佛家、医家。儒家重阳,道家重阴,佛家重修心。当然,严格来说佛法不讲养生,但客观来...

黄帝内经是什么书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中国古典四大医书是什么
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2、《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三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此书为一部托名之作,书内容简明扼要,辨析精微,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内经...

《黄帝内经》是谁写的?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实际是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后世经过考证,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正如《淮南...

富裕县13155364362: 《黄帝内经》是中国养生文化的经典,你认为《黄帝内经》原文中最能体现中国养生文化精髓的是那一句话,写出你的理由?
习琬贝儿: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什么是恬淡虚无 ,就是一个字“静”,要静,要虚静.这是《老子》的一种思想,后来老子大量引用:“至虚极,守静笃”.为什么现代的人那么浮躁?这个浮躁不是说现在竞争压力大,而是因为心不静.恬惔虚无是一种平和的心态,这个是最重要的. 在恬惔虚无心态的基础上,真气从之是指一种修炼的方法、真气运行的方法,怎么运行真气,后来的道教,“内丹”养生就引用了真气从之的修炼方法,这个方法包括小周天、大周天.任脉、督脉.这个方法实际上是帮助我们恬惔虚无的. “精神内守”就是说“精神”不要外泄,精气和神气留在体内,不要外泄.这样的话还有什么病呢?什么病都没有了,“病安从来”.

富裕县13155364362: 为什么说《黄帝内经》是一部医学巨著? -
习琬贝儿: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

富裕县13155364362: 皇帝内经讲什么? -
习琬贝儿: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人关于天地和生命规律认识的大百科全书,以阐述生命规律和医疗理法为中心,全面系统地概述了关于天体运行的阴阳规律(宇宙学说),关于地上万物生成的五行规律(生物演化说),将阴阳五行规律应用到人体上,...

富裕县13155364362: 《黄帝内经》为什么又被誉为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习琬贝儿: 《黄帝内经》不仅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养生宝典.在《黄帝内经》之前,没有一部以生命为中心的书.而《黄帝内经》却以生命为中心而展 开,涉及了生命的方方面面,比如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其 涉猎之广,涉及领域之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空前绝后的.因而,有人说它是中国古代第 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富裕县13155364362: 《黄帝内经》为什么被人称作奇书 -
习琬贝儿: 首先,从历史角度讲,《黄帝内经》是第一部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原则与方法的书籍. 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也被称为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其次,从总体行文结构来讲,《黄帝内经》有严密的逻辑...

富裕县13155364362: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
习琬贝儿: 一、说明养生的积极意义.可以预防疾病,而且是延年益寿的有效措施.二、具体指出养生的方法:精神上的修养;饮食起居的调节;环境气候的适应;体格的锻炼.三、人生的生、长、衰、老过程,以及生育的功能,主要关键都决定于肾气的盛衰.四、四种养生者的不同养生方法和结果,来启示人们注意养生祛病延年.

富裕县13155364362: 黄帝内经是什么样的书? -
习琬贝儿: 【简介】《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

富裕县13155364362: 黄帝内经为什么这么好呢? -
习琬贝儿: 《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 试想,大略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 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中国近两千年的历...

富裕县13155364362: 黄帝内经是一类什么样的书 -
习琬贝儿: 中文名称:黄帝内经英文名称:Huangdi Neijing;Inner Canon of Huangdi;Inner Canon of Yellow Emperor 定义: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医史文献(二级学科);医书(二级学科)....

富裕县13155364362: 《黄帝内经》是谁写的? -
习琬贝儿: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实际是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 后世经过考证,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