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大”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夙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四海之大"中,之字作何解?~

“之”作修饰词使用,不翻译,意思就是说“四海是这样的大、如此的大”

翻译:
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
阎,通“阉”,缙绅,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一、原文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二、译文
唉!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但这五个人生于民间,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
况且当时假托的皇帝的诏书纷纷传出,追捕同党的人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抗击,使阉党不敢再株连治罪;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直到当今的皇上即位,(魏忠贤畏罪)吊死在路上,不能不说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三、出处
《七录斋集》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阉党当政。他们网罗党羽,排斥异己,欺压人民,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局面。当时以江南士大夫为首的东林党人,主张开放言路,改良政治。他们多次上疏弹劾魏忠贤,斗争非常激烈。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对东林党人进行残酷迫害。
天启六年(1626年),魏忠贤又派人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市民,市民首领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崇祯皇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人民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五人之墓”。作者于崇祯元年(1628年)写下这篇文章。
二、作品赏析
文章通过记叙五人之墓建立的缘起、五人的功绩、为五人请求建墓立碑之人,热情洋溢地表彰了苏州市民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五位市民英雄形象,他们不畏强暴、伸张正义,具有“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精神品质。作者在文中倡导了一种匹夫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心的价值观。
这篇文章艺术上的精彩之处是运用夹叙夹议之法,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事件的经过,又穿插了作者的爱憎态度。就全篇来说,前半篇重在记叙,后半篇重于议论,而这两篇又不是截然分开的。借事发挥、明道正义,褒贬分明,语语从肺腑流出,感慨淋漓,激昂尽致,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作者简介
张溥(1602—1641年),明代文学家。初字乾度,后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
崇帧进十,选庶吉士,自幼发愤读书,明史上记有他“七录七焚”的佳话。张溥曾与郡中名士结为复社,评议时政,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张溥在文学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义以“务为有用”相号召。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人墓碑记

解释为"这么"比较对,就是"这么大的四海"的意思
如果说定语后置,也就是说"大"是"四海"的修饰词,就是"大的四海"

所以我比较赞同第一种说法

那位匿名的朋友,既然是"之"解释为"这么"了,怎么可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呢,取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之"

要翻成现代文的话它的意思就相当于<这么>。
它在这个词中的作用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定语后置

1、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不译。原句原序即为“大的四海”。
2、原句:四海之大
译文:偌大的中国
原句: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译文:阉党盛行为祸国家的时候,朝中做官的,能不屈从与权阉势力,保持自己志向的,偌大的中国,能有几人?
3、吴铜运主编的《高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长春出版社,2001年8月)一书中将“四海之大”解释为“中国这么大”。也就是说,“之”解释为“这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的确记载有这个词性,“这么”是指示代词,指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但是本句中这么解释不合理。
还有人解释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更错误,因为“四海”可为主,但“大”绝非谓。


“四海之大”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解释为"这么"比较对,就是"这么大的四海"的意思 如果说定语后置,也就是说"大"是"四海"的修饰词,就是"大的四海"所以我比较赞同第一种说法 那位匿名的朋友,既然是"之"解释为"这么"了,怎么可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呢,取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之"...

在"四海之大"中,之字作何解?
“之”作修饰词使用,不翻译,意思就是说“四海是这样的大、如此的大”

四海之大 “之”的用法
一个主谓短语充当一个句子成分的时候,在这个短语的主谓之间加一个“之”。其作用就是告诉读者这是一个短语而不是一个句子。也就是所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对于补充的这个问题,显然要从意思上来理解,这个短语强调的是大,陈述的是四海大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所以不可能是定语后置的。

之的意思是什么
之的意思为助词,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 “之”字在古汉语中非常常见,常常用作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字。它可以连接定语和中心语,使语言更加流畅,表达更加准确。例如,“四海之大”中的“之”字连接定语“四海”和中心语“大”,表示“四海的广大”。2. “之”字还可以用作代词,指...

四海之大翻译
这种解释,只解释了“四海”为“中国”之意,却没有解释“之大”在“四海之大”一句中的意思。而根据古文翻译“信”的原则,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很有必要把“之”之类的重点文言虚词讲解清楚。教参的解释不符合这一教学原则。吴铜运主编的《高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长春出版社,2001年8月)一书中将...

《项羽本纪》中“何兴之暴也!”中的“之”如何理解呢?
这里的之可以理解为“这样,如此”类似的有“四海之大”,一般认为可以这样理解.“之”理解为“这”本来就有的,比如《逍遥游》里就有“之二虫又何知”

《项羽本纪》中“何兴之暴也!”中的“之”如何理解呢?
这里的之可以理解为“这样,如此”类似的有“四海之大”,一般认为可以这样理解。“之”理解为“这”本来就有的,比如《逍遥游》里就有“之二虫又何知”

古汉语中的之也等字各有什么意思?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五蠹》)“者”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如: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求高中文言文虚词意思及词性
张溥《五人墓碑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代词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它与“尔”是同源字,在上古之时音近义通。例释:①妪每谓予曰:“其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②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③孰是君也,而...

之、其、而、以、矣 全部用法及解释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五蠹》)"者"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如: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

平阳县19111948801: “四海之大”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
谢贪华迪: 1、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不译.原句原序即为“大的四海”. 2、原句:四海之大 译文:偌大的中国 原句: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译文:阉党盛行为祸国家的时候,朝中做官的,能不屈从与权阉势力,保持自己志向的,偌大的中国,能有几人? 3、吴铜运主编的《高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长春出版社,2001年8月)一书中将“四海之大”解释为“中国这么大”.也就是说,“之”解释为“这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的确记载有这个词性,“这么”是指示代词,指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但是本句中这么解释不合理. 还有人解释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更错误,因为“四海”可为主,但“大”绝非谓.

平阳县19111948801: 在"四海之大"中,之字作何解? -
谢贪华迪: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翻译 大四海

平阳县19111948801: “苟以天下之大”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
谢贪华迪: “之”在这里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天下之大”翻译为“偌大的天下”,类似的用法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结实的筋骨.此词出自苏洵的《六国论》,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

平阳县19111948801: 马之千里者是什么句式 -
谢贪华迪: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句. 意思是“千里马”,“之”和“者”都是辅助表示定语后置的结构助词,无实义.千里马:能够日行千里的马. 定语后置的常见类型有: 1、“之……者”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如: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进...

平阳县19111948801: 文言文中出现“之”字怎样断句 -
谢贪华迪: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断句的基本...

平阳县19111948801: “隆中对”中“信义著于四海”的“四海”指的是指什么? -
谢贪华迪: “隆中对”中“信义著于四海”的“四海”指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上,最早的“四海”从来都不是指四个海.中国最早的辞书《尔雅》的《释地》中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明代后,因为《封神演义》等小说的流行,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四海龙王的说法才开始流行

平阳县19111948801: 什么是中医的“四海” -
谢贪华迪: 1. 四海的概念海,是百川归聚之所,凡庞大的汇合所在均可喻之为海.在经络理论中,认为十二经脉运行气血,就像大地上的水流,故被称为十二经水.在十二经内流行的气血就像百川最终汇归大海,由此便形成了海的概念.四海,是人体髓海...

平阳县19111948801: 仁定四海、八方来朝什么意思 -
谢贪华迪: 是指皇帝仁德武功卓越,平定天下,各地朝见天子,一般用来歌颂皇帝的. 1、四海八荒表示天下之大的意思. 2、四海:古时候认为,中国大地四周有大海环绕,按方位分别是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并称“四海”. 3、八荒:八荒,其实就是八方,即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 4、八荒本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山海经》中,就有《大荒经》. 5、后泛指周围、各地.最近火起来的“四海八荒”其实也相当于全天下、全世界的意思.

平阳县19111948801: 劝学中所有 之 于 焉 以 而的用法及意义 -
谢贪华迪: 而: 1. 并列 蟹六跪而二螯 2. 转折 而青出于蓝 3. 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 4. 假设 锲而不舍

平阳县19111948801: 并吞八荒之心的之什么意思 -
谢贪华迪: 就是“的”的意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