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为什么第一段用轻轻的,而最后一段却用悄悄的,

作者&投稿:塞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再别康桥 徐志摩中 为什么最后一段的悄悄的,而不用轻轻的?~

不好,
因为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
〃悄悄地〃更加能体现出徐志摩对康桥美景的感情和不忍心打破这美景的〃静〃的一种情感。

因为说"悄悄是离别的笙箫”,最后一段和那句相呼应,表现出作者和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

原因:

诗歌注重韵律美和节奏美,首尾用轻轻的我走了和悄悄地我走了。 更能表现诗歌的这一特点 ,开头轻轻的,是形容动作,表述作者刚来到康桥不为人所知,离开康桥还是不为人所知的一种理想破灭的哀愁。

而结尾悄悄是指作者离开时的状态,更表现出作者的不舍,作为全诗情感的总结,和加深,比轻轻带有更浓重的感情色彩。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

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抒发的是什么呢?三句话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何谓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既称为有意境。当然我们欣赏徐志摩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然后我们一节节的讲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若分析的话,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还有,还加上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所以用这句话来概括,为这个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句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的非常形象。当然他的手法是比拟的手法(拟人、拟物),与第三句话合在一起讲,"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一句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再次,我觉得它不是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的,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第二句是化客为主,第三句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我们欣赏诗也是从形象入手,来逐渐接受诗人的心灵的。第四节是转折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句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一片红光,是实写。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这个"揉"写的很好,同时也是自己梦想的破灭。那么这个梦引起我们什么感觉呢?这使我想起了闻一多先生纪念它的长女夭折时写的一首诗。他用了一个比喻"像夏天里的一个梦,像梦里的一声钟",大家知道梦时美好的,钟时悠扬的,然而是短暂的,所以彩虹似的梦似美丽而短暂的。1927年他的梦想破灭了,又与陆小曼不和,很消沉。

最好的诗是第三句诗。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回到现实仍然是哀伤,所以"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句诗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这句诗就需要联系别的诗,包括古诗来理解。"悄悄是离别的笙萧"是暗喻的手法。例如,苏轼的《前赤壁赋》中描述了萧声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声是欢悦的,所以"萧"来比喻"悄悄"来说明诗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动作带有诗人的感情,接着"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歌讲究精练,为什么一再重复"沉默""悄悄""轻轻"?这不是浪费语言,而恰恰是他的重点。

其实"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例如,柳永的《雨霖铃》中的语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再如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他回忆他的妻子王弗死后的十年,回忆他们相见的时候"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此处无声胜有声",还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使用反衬手法,三月春光明媚,白花盛开,可惜好友欲离我而去。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下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在言外,旨在象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往往用在评价诗,意思诗不说愁,却把愁表现得最为恰当,看着朋友走掉,长久孤立的站着,表现感情的深厚。如王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即抒情"。所以"唯见长江天际流"能引起我们很多的遐想,又如利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要能让我们产生联想的诗就是好诗,这些都告诉我们欣赏诗要调动我们知识的积累,像形、相似的诗能在头脑中产生,用此来理解新诗。写得好都是诗人生活经历的提炼和升华,换句话,我们通过生活的桥梁可以达到诗人的心灵。例如,刚离开父母的学子读《再别康桥》是不是更有感觉?为什么"沉默时感情最深"呢?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达时飞机、船都已走了,但送别的人伫立不动,若有所思。结合句中"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康桥尚且如此,诗人何以堪?实际反衬了诗人对康桥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带着诗人的主观感情了。

第七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认为"云彩"有象征意味,代表彩虹似的梦,它倒映在水中,但并不带走,因此再别康桥不是和他母校告别,而是和给他一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康桥文化的告别,是再别康桥理想。以上才是深入理解了这首诗。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928年11月6日

诗歌注重韵律美和节奏美,首尾用轻轻的我走了。。。。和悄悄地我走了。。。 更能表现诗歌的这一特点 ,开头轻轻的,是形容动作,表述作者刚来到康桥不为人所知,离开康桥还是不为人所知的一种理想破灭的哀愁,而结尾悄悄是指作者离开时的状态,更表现出作者的不舍,作为全诗情感的总结,和加深,比轻轻带有更浓重的感情色彩

诗歌注重韵律美和节奏美,首尾用轻轻的我走了。。。。和悄悄地我走了。。。 更能表现诗歌的这一特点 ,开头轻轻的,是形容动作,表述作者刚来到康桥不为人所知,离开康桥还是不为人所知的一种理想破灭的哀愁,而结尾悄悄是指作者离开时的状态,更表现出作者的不舍,作为全诗情感的总结,和加深,比轻轻带有更浓重的感情色彩

怕惊了康桥


再别康桥为什么第一段用轻轻的,而最后一段却用悄悄的,
原因:诗歌注重韵律美和节奏美,首尾用轻轻的我走了和悄悄地我走了。 更能表现诗歌的这一特点 ,开头轻轻的,是形容动作,表述作者刚来到康桥不为人所知,离开康桥还是不为人所知的一种理想破灭的哀愁。而结尾悄悄是指作者离开时的状态,更表现出作者的不舍,作为全诗情感的总结,和加深,比轻轻带有更...

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
从审美境界来看,全诗则是一个“物我相对一物我相融一物我相对”的过程。这一过程,与意象的由概括到具体再到概括和情感寄托的由浅到深再到浅正好吻合。意象的概括和交流的浅泛,正好反映出抒情主体客体不得不面对分离的现实,并且要轻轻地、悄悄地离别,离别这只能在今后漫长岁月里遥相思念的康桥。...

再别康桥中第一节用“轻轻的”最后一节用“悄悄的”试简析
首段三个“轻轻地”显出旋律轻快柔和,即抒发了作者对康桥的依依不舍,又奠定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感情:离而不伤,别而不愁 总体语调:舒缓 低沉 节奏:轻柔 和谐 诗人最后是“悄悄地”走了,从第一节“轻轻地”变为最后“悄悄地”,在原来的轻柔惜别感情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的色彩。但...

《再别康桥》徐志摩 诗人1一6段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再别康桥》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同时透露了难舍难分的离情,给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

再别康桥 分段段意
第一节: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第二~五节:写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 第七节:“天下无不散的筵席”,诗人已经接受了要离开的这个事实,“挥一...

再别康桥逐段赏析
7、第七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着恋。同时也有一种洒脱的韵味。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诗中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在语意上同中有异,这样写的...
首先,在最后一段与第一段具有某些相同的语意,可以起到前后对称,上下呼应的好处。使诗的结构更为完整。可以更加突出“轻轻的”“悄悄地”这一语境感。使诗体现朦胧的意境。而另一方面,使两段具有的一些不同的语意。可以体现出诗人心情的变化。用不同的字眼来展现丰富的感情色彩。例如用“悄悄的”...

求再别康桥,各段赏析
《再别康桥》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同时透露了难舍难分的离情,给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照的...

课文《再别康桥》每一节的感情基调
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其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

《再别康桥》第一句中“轻轻的”能否与最后一句的“悄悄的”互换?为什 ...
不好, 因为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悄悄地”更表达诗人不忍打破这康桥宁静的意境,悄悄的是诗人在离别之际的不舍与无奈,二者之间的情感是逐渐递进的不可更换。“轻轻的”,“悄悄...

清流县13946911590: 再别康桥为什么第一段用轻轻的,而最后一段却用悄悄的, -
贾毅复方: 原因: 诗歌注重韵律美和节奏美,首尾用轻轻的我走了和悄悄地我走了. 更能表现诗歌的这一特点 ,开头轻轻的,是形容动作,表述作者刚来到康桥不为人所知,离开康桥还是不为人所知的一种理想破灭的哀愁. 而结尾悄悄是指作者离开时的...

清流县13946911590: 为什么再别康桥中第一段用轻轻的我走了不是我轻轻的走了 -
贾毅复方: 轻轻放在前面,更能突出一个“轻”字,表达了诗人的不舍之情

清流县13946911590: 再别康桥徐志摩在诗歌的开头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什么作用 -
贾毅复方: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原文,我自我认为:第一个“轻轻的”和第二个“轻轻的”意思是一样的 都表达出作者即将离开康桥的 无奈、不舍和眷恋 而 第二个“轻轻的” 表达的是 作者来到康桥 看到康桥 的一种喜悦 含有一点惊喜 高兴的意思

清流县13946911590: 再别康桥中诗人一开始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何作用 -
贾毅复方: 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清流县13946911590: 再别康桥,轻轻的前置有什么作用 -
贾毅复方: 用“轻轻”带出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最后的“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清流县13946911590: 《再别康桥》中第一结选用三个“轻轻的”有什么好处? -
贾毅复方: 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清流县13946911590: 再别康桥中第一节用“轻轻的”最后一节用“悄悄的”试简析
贾毅复方: 第七节与第一节呼应但又有深入(轻轻→悄悄)物我两眷之情溢于言表,以优美的意象平和的心态写出了对康桥的深深依恋. “悄悄”渲染了一种无边的寂静,从而强化了心中那种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情感,多了一种挥之不去的伤感情绪,升华了情感.

清流县13946911590: 再别康桥 徐志摩中 为什么最后一段的悄悄的,而不用轻轻的? -
贾毅复方: 不好,因为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悄悄地〃更加能体现出徐志摩对康桥美景的感情和不忍心打破这美景的〃静〃的一种情感.

清流县13946911590: 再别康桥第一段与最后一段的区别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贾毅复方: 首先,在最后一段与第一段具有某些相同的语意,可以起到前后对称,上下呼应的好处.使诗的结构更为完整.可以更加突出“轻轻的”“悄悄地”这一语境感.使诗体现朦胧的意境.而另一方面,使两段具有的一些不同的语意.可以体现出诗人心情的变化.用不同的字眼来展现丰富的感情色彩.例如用“悄悄的”代替“轻轻的”体现了诗人从踟蹰的依依不舍,到洒脱的作别的思想转换.所以说,这样同中有异的语意,可以加深读者的思考,使诗更上一个高度.

清流县13946911590: 《再别康桥》诗歌的第一节三次用了“轻轻的”,第七节变为“悄悄的”,这个细微的变化蕴藏着什么深意? -
贾毅复方: 以下是我个人的意见:“悄悄”是在全诗推入高潮后,诗人内心所发出的,比“轻轻”更为深刻的情感.“悄悄”实际上暗含着无限的误伤之感,也表现出诗人在面对神圣学府的渺小感.因为再别康桥,其实别的是康桥的文化,和诗人心中那“彩虹似的梦”.刚一上来,也许还可以故意洒脱的“轻轻”而去,可在河畔只身徘徊,思想到这一别可能就是人生重要的转折,而对于康桥他留不住,对于这种命运他又改变不了.无比渺小忧愁之下,也只能“悄悄”而去,不带走一片云彩,因为他什么也带不走,也无从带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