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六祖慧能大师的这首诗的最后那两句是?“心平何劳持戒,行直无用修禅。恩则孝父母...”是什么了?

作者&投稿:军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阿弥陀佛,下面是六祖慧能大师"平心何劳持戒"表达音乐原曲出自哪里?~

阿弥陀佛!

心平方可持戒, 行直才能修禅。孝父母行道义, 则是学佛根基。

六祖慧能大师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出自:唐代慧能大师的《六祖坛经》偈颂(三),全诗如下: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译文:心地平等何须烦劳持戒?行为正直哪里还用修禅?知道报恩就能孝养父母,明白义理就能上下相怜。懂得谦让就能尊卑和睦,能够忍辱就能制止众恶。如果钻木能生出火苗,淤泥一定能长出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的必定是忠言。改正错误之后并能生出智慧,护短的人心里不是贤人。平常多做有益的事,成就大道不是一定因为布施钱财。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向外寻找玄妙之理。听此说教依此修行,天堂就在眼前。

扩展资料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  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六祖坛经》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

《六祖坛经》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

《六祖坛经》是“中国第一部白话作品”。

惠能在曹溪大倡顿悟法门,并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琐的义学,流行日广,成为佛教禅宗的正系。惠能不会写字,不会读经,却对《金刚经》,《维摩经》,《楞伽经》,《观无量寿经》,《法华经》,《涅槃经》,《梵网经》相当明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六祖坛经



最后两句是: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出自唐代慧能大师的《六祖坛经》偈颂(三),全诗如下: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译文:心地平等何须烦劳持戒?行为正直哪里还用修禅?知道报恩就能孝养父母,明白义理就能上下相怜。懂得谦让就能尊卑和睦,能够忍辱就能制止众恶。如果钻木能生出火苗,淤泥一定能长出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的必定是忠言。改正错误之后并能生出智慧,护短的人心里不是贤人。平常多做有益的事,成就大道不是一定因为布施钱财。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向外寻找玄妙之理。听此说教依此修行,天堂就在眼前。

扩展资料:

六祖慧能大师的《六祖坛经》偈颂(三)这首诗是慧大师能住广东宝林寺,回答韶州刺史韦璩问法时所颂,选自宗宝本《坛经·疑问品第三》。

慧能大师24岁闻《金刚经》开悟而辞母北上湖北黄梅谒五祖弘忍,得五祖认可,夜授《金刚经》,密传禅宗衣钵信物,为第六代祖。

在曹溪大倡顿悟法门,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他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琐的义学,形成了影响久远的南宗禅,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六祖惠能的思想,集中体现于《六祖法宝坛经》。

慧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之学,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也使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创始人。



心平何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六祖无相颂》

《六祖坛经》偈颂(三)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谢谢
”并且把赵州禅师“狗子无佛性”的公案列为第一则,深得六祖慧能大师“无念、无相、无性”的思想要旨。在四十八则脍炙人口的有名公案之中,第十九则的这首诗偈:

六祖慧能的五大预言
六祖慧能的五大预言如下:第一句: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慧能就说,我们每个人对人不要有嫉妒,不要责怪别人,也不要想要害别人。第二句: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慧能又说,当我们遇见好事或者坏事的时候,内心都应不慌乱。第三句:三慧香...

六祖慧能大师(佛教禅宗的开创者)
一、慧能大师的背景 慧能大师(638年-713年),俗姓陈,福建晋江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开创者,也是六祖慧能禅师。他是唐朝时期的禅宗高僧,以其深邃的禅悟和教诲而闻名于世。慧能大师的一生充满传奇,他的教诲对于后世的禅宗修行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慧能大师的禅宗思想 慧能大师的禅宗思想强调直接指示...

六祖慧能的偈是什么?
《菩提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这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释义: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

六祖为何能闻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
我们都知道六祖慧能大师一个字也不识,却能成一代禅宗大师,为什么呢?……佛法妙理,和文字没什么关系,不识字的人没有知障。对于修习佛法,你知道的多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因为知道会成为障碍。当我们执着于“知道”,“知道”就成了我们的障碍,因为“知道”挡住了我们看清存在和心本来面目的云埃。最下等的人常常有最...

六祖慧能的真身在哪里?
六祖慧能大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省韶关市的南华寺六祖殿内。这座寺庙位于曲江县马坝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南约22公里。六祖真身像是南华寺最珍贵的文物之一,坐像通高80厘米。根据广东省考古学家徐恒彬、韶关市博物馆和南华寺僧人的考证和研究,六祖造像是以六祖惠能的肉身为基础,使用夹纻法塑造而...

六祖慧能开悟的五句话
五、解脱知见香:慧能最后说,不沉溺于善恶,要广学多闻,明心见性,称为解脱知见香。他告诉我们,要积极学习,与人为善,但又不沾染世俗之见,保持内心的清净与明智。关于六祖慧能金身的传奇,南华寺的六祖慧能金身历经1300多年,多次遭遇劫难,却能至今保全,这无疑是佛教界的一大奇迹。在慧能大师...

佛教有几世祖我只知道六世祖慧能,请问还有那些
慧能大师是中国禅宗六祖。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大师,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印度禅宗初祖为摩诃迦叶尊者,二祖阿难尊者,传至二十八祖为菩提达摩大师。佛教的其他宗派,都有各自的祖师传承,不胜枚举。

六祖慧能真身在哪里?
六祖慧能大师的真身现在广东省韶关市的南华寺六祖殿,曲江县马坝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南约22公里 。六祖真身像是南华寺最珍贵的文物,六祖真身像供奉在六祖殿内,坐像通高80厘米,据广东省考古学家徐恒彬、韶关市博物馆和南华寺僧人考证和研究,六祖造像是以六祖惠能的肉身为基础用夹纻法塑造而...

六祖慧能肉身在哪里?
六祖慧能大师的肉身至今仍保存在广东韶关的南华寺。他在唐朝时期就已经被尊为第一尊肉身菩萨,历经超过一千年的时间,肉身依然不腐。慧能大师留下的名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六祖慧能大师的真身供奉于广东省韶关市的南华寺六祖殿。该殿位于曲江县马坝...

澧县18052709004: 六祖慧能大师在往生前的最后一首偈子是 -
职崔咳喘: 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禅悟之言. 最初,神秀吟出了一句偈语:“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神秀的这首偈语已经到达了很高的境界,但是,六祖觉得还是悟得不彻底,于是针对这首偈语吟出了另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吟出这句偈语后,大家就都知道六祖是已经得道的圣人,此后就广为流传.

澧县18052709004: 身似菩提树这首诗最后一句是什么 -
职崔咳喘: 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澧县18052709004: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上句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 -
职崔咳喘: 这句偈出自六祖坛经,是六祖慧能大师改的神秀大师的偈子.首先说一下这首诗的出处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

澧县18052709004: 谁知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全文.谢谢 -
职崔咳喘: 这是一首诗,是南北朝的时候六祖慧能所做这首诗的出处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

澧县18052709004: '菩提本无树',整首经谁知? -
职崔咳喘: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澧县18052709004: 六祖慧能的诗 求解 -
职崔咳喘: 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 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 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 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

澧县18052709004: 六祖慧能的一句佛偈 -
职崔咳喘:[答案] 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禅悟之言. 最初,神秀吟出了一句偈语:“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神秀的这首偈语已经到达了很高的境界,但是,六祖觉得还是悟得不彻底,于是针对这首偈语吟出了另一偈:“菩提本无...

澧县18052709004: 佛教六祖慧能的那句佛歇:“普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
职崔咳喘: 慧能大师在讲什么是佛.《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菩提树是相;明镜台亦是相;既然是相,即是梦幻,即是虚妄; 相既破尽,则本无一物,谁惹烦恼(此处尘埃暗喻烦恼).你要是问,为什么相是虚妄?sorry,这是下一问题了;需要再问哦.好的完毕,谢谢观赏.

澧县18052709004: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
职崔咳喘: 这句话的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菩提偈全文: 【作者】惠能 【朝代】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

澧县18052709004: 求六祖慧能的诗 -
职崔咳喘: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菩提树本来不是树,明镜台也不是台. 本来什么都没有,怎么能染上尘埃呢? 这是六祖慧能所作.这首诗强调佛家的色空观念. 这首诗本为神秀所作,原诗是这样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