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教教律要求:“过午不食”?科学嘛?

作者&投稿:弘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戒律为何规定“过午不食”?~

了解佛教戒律的人一般都知道,佛教戒律规定出家的比丘必须在规定之时间内进食。这个时间段呢,就是从早上到中午。过了这个时间段,也就是在过了中午之后,一直到第二天黎明,都不能再进食。这条戒律被称为“不非时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过午不食”。“过午不食”在佛教中也叫做“斋”,所谓“持斋”就是说受持斋法而不违越。如果在规定时间外进食,佛教称之为“非时食”,这是戒律所不许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身体有特殊需要的人(病人等)。那么“过午不食”的“午”到底是什么时候呢?按照现代人的观点,“午”就是12点。但古代没有时钟。因此他们计算中午的方法有所不同:在阳光下立一根棍子,当影子到达正中,就是正午时分。“过午不食”,要到第二天黎明才能进食。那么何时才算到了黎明呢?佛教也是有规定的,黎明就是“明相现时”。什么又是“明相”呢?佛教所谓明相,其实并没有具体时间,以在室外可以看到自己的掌纹为准。这么一条限制吃饭时间的戒律是怎么来的呢?这个啊,在佛教的律部里有制定这条戒律的缘由。说是有个叫“迦留陀夷”的比丘,某天傍晚天快黑了,才穿好衣服手持钵盂出门入城去乞食化斋。“迦留陀夷”这是梵语,翻译过来就是“黑光”的意思。顾名思义,其人异常地黑,估计跟黑炭有的一拼。就是这粗黑的面貌给他闯了祸。他进城时,天昏地暗,风雨欲来。他信步走到了一位长者家门口化斋。那个时侯长者的夫人已经怀有身孕,听见有比丘在门外乞食,就亲自端饭出来施舍。然而迦留陀夷比丘面色极黑,加上大雨将至,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长者夫人出门看到闪电照在比丘粗黑的脸上,顿时惊恐万分,大呼是鬼。嘴里不停地念叨,“遭了,我见鬼了,见鬼了”。长者夫人受了惊吓,伤及胎儿,腹中胎儿一会儿就流产死了。比丘回到住处,悔之莫及,愁闷不欢。于是世尊召集众比丘,告之“行道之要法,应当一坐而食”,方能“身体轻便,心得开解”。于是定下“日中而食,不得过”的规矩。刚开始出家修行的人,过午不食,身体会有一些不适应,不过慢慢也就好了。佛教认为持斋也是一种减少个人欲求的修行。当然,在家修行的人不用跟出家人一样,持守八关斋戒就行了。除了在受持八戒的特定的日子之外,正常休息,正常吃饭就行了。

佛教所说的“过午不食”并非完全属于信仰的东西,而是坚持过午不食对于机体新陈代谢是非常有利的。谈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谈到“子午流注”,因为她是“过午不食”的理论指导。
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也是中医所提倡的。在佛教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
1什么是“过午不食”?
午就是指午时。我们所说的过午不食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节食方法,而是中医所倡导的一种健康饮食方式。一般指13时后不再进食固体食物,也有指13时后不再进食除水果、水之外的饮食。
2为什么要“过午不食”呢?
佛教所说的“过午不食”并非完全属于信仰的东西,而是坚持过午不食对于机体新陈代谢是非常有利的。谈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谈到“子午流注”,因为她是“过午不食”的理论指导。
3那么什么是“子午流注”呢?
我国古代中医圣贤发现因太阳、地球、月亮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便把人的十二经脉、十二时辰及人体的五脏六腑联系配属,得出某经络脏腑在某个时辰运行活跃的规律,称之为“子午流注”。
这种把生命与时间有机结合起来的治病养生观念,是中医不同于西医的地方。现代时间生物学亦认为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称之“生物钟”。

这是佛陀所制定的学处。从历史来说,佛陀是第一人制定为学处的。目的是为了让比库们了解我们用餐不是为了满足贪欲,而是为了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生存。 这是相当科学的做法,因为晚餐的食用是不必要的,而且容易增加身体的负担。

离非时食学处:离非时食学处,有时也译为过午不食戒。也就是戒除在不适宜的时间内进食的学处。非时,巴利语vikàla,即不适宜的时间。在太阳正当天中(正午)之后直至第二天明相出现(黎明)之间的时段,这段时间是诸佛与诸阿拉汉不用餐的时段,故称为「非时」。食,有时也称为药。根据戒律,有四种药:时限药、时分药、七日药和尽寿药。1. 时限药——限于在明相出现(黎明)后至太阳正当天中之间的时段才可以食用的食物。时限药可分为两种,即:⑴ 噉食,也作正食,软食,蒲膳尼食。律藏中说:「五种食物名为噉食:饭、面食、炒粮、鱼和肉。」a.饭——由稻谷、麦等七谷的米粒所煮成的饭和粥。b.面食——以麦为原料制成的面制品。c.炒粮——由七谷经烘炒而成;也包括将稻谷炒后所捣成的粉。d.鱼——包括鱼鳖虾蟹、贝类等一切水生动物。e.肉——禽、兽类的肉、骨、血、皮、蛋、奶等。⑵ 嚼食,也作硬食,不正食,珂但尼食。khàdana,即咀嚼之义。嚼食是指须经咬嚼的食物,如:水果、植物的块茎类等。律藏中说:「除了五种噉食、时分药、七日药和尽寿药之外的其他食物名为嚼食。」除了上面的五类噉食以外,一般上用来当食物食用的都可以归纳为嚼食,例如:蔬果瓜豆等等。除此之外,麦片、美禄、好力克、阿华田、黄豆水、番薯汤、可可、巧克力、奶酪及三合一咖啡也不许在非时服用。根据斯里兰卡及泰国佛教的传承,不加奶精的纯咖啡可以在非时服用。由于缅甸人把茶叶当食物,故缅甸比库过午不喝茶。但斯里兰卡和泰国的比库则认为茶是尽寿药。
2. 时分药——只限于一天之内食用的水果汁以及未煮过的蔬菜汁。例如芒果汁、苹果汁、橙汁、香蕉汁、葡萄汁等 世尊在《律藏药篇》中说:「诸比库,我允许一切果汁,除了谷果汁之外。诸比库,允许一切叶汁,除了菜汁 之外。诸比库,允许一切花汁,除了蜜花汁之外。诸比库,允许一切甘蔗汁。」根据《律藏》的注释,大型水果以及一切其他种类的谷物皆被视为是随顺于谷类的,其汁不可用来作时分药。例如椰子汁、西瓜汁、哈蜜瓜汁等。时分药的制作方法是:由沙马内拉或在家人等未受具戒者把欲榨成汁的小果等以冷水压挤后,经过滤而成。滤过了的汁可以加进冷开水、糖或盐饮用。任何经煮过了的蔬菜汁和水果汁皆不可在午后饮用,因为该汁一旦煮过则成了时限药。不过,放在太阳下面加温是允许的。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包装果汁如苹果汁、橙汁等,在出厂前为了保存的关系而经过高温消毒,因此也不适合过午饮用。假如时分药存放到第二天明相出现后则不得饮用。3. 七日药——允许比库在七天之内存放并食用的药。有五种七日药,即:生酥、熟酥、油、蜂蜜和糖。这里的「七日」乃是对比库而言,对沙马内拉则无天数的限制。4. 尽寿药(终生药)——没有规定食用期限的药品。此一类的药品并不包括前面的三种药,一般上是用来治病而不是当作食物来吃的。时分药、七日药及尽寿药是在有因缘时服用,如口渴时饮时分药,有病时服七日药或尽寿药。5. 混合药——有时不同种类的药可能会混合在一起食用。如果在时分药、七日药或尽寿药中加进了时限药,则应视为时限药。例如:枸杞子、党参、肉桂等中药材属于尽寿药,但是若加进猪肉、鸡肉等一起煲汤时,则成了时限药,不得在非时食用。具足三个条件即构成非时食:1. 在非时;2. 时限药;3. 吞咽。以下情况不构成违犯:1.有因缘时服用时分药、七日药或尽寿药。2.反刍者在反刍时,食物不吐出口而吞咽。3.疯狂者。4.心乱者。

  午是指中午

  《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

  《律海十门》八戒近住分别门第四 云: 一日夜不晚黄昏食,若过中食界限,乃至明日东方日出之间,于乾饭、饼饽汤面等熟食之食物弃舍不食,则身安息调、健康永年、世福绵远、悲他有情、而后速出三界。一切有情皆依食住,能减饮食习气,则世系渐脱故。

  这都是说饮食要淡薄(甚至过午不食),才能身体健康、修行有成。

  胎儿在母体是用肚脐吸取养分与氧气,是腹部呼吸;人长大后呼吸部位上移至胃中部,老弱后则用肺部短程呼吸。修行者目的是回复年轻活力,这需要恢复用腹部呼吸。腹式呼吸能把丹田开发出来,但若吃得太多,则会雍塞丹田气道,故持过午不食,能让丹田复活,则生机长存。

  再有,过了中午阳气下降,阴气上升,吃了食物会使人阴气加重。早晨是天食,中午是佛食,晚上是鬼食。过午还食会使胃和大小肠内堆积垃圾,所以过午不食,是清肠的最好方法,因小肠和心互为表里,肠清则心清,心清才有利于修行。

  吃饭过饱或过了中午还吃饭,会使经脉不通。经脉不通,则身疲困乏、心地闭塞;心地闭塞,则道业荒废。

  5-7点吃晚饭,则使肾经不通,无法后转上升起命门火,形成污秽之精,助长爱欲;

  7-9点吃,使心包经不通,无法清除心脏周围邪气,久之,正居其内的心不能主神明,大脑思维被心包内之邪气所控制;

  9-11点吃,三焦百脉不通;

  11-凌晨3吃,点胆肝负担重,解毒换血功能下降,严重时影响睡眠,到了第二天凌晨寅时阳气不易升起,到了卯时,肠道淤积的浊物难以排除,在体内形成毒素,进入血液和脏腑百骸,辰时巳时的最佳吸收营养阶段不思饮食,形成恶性循环,到了午时心负担重,阴阳相交不利。

  所以过午不食能保持头脑清醒、清心寡欲,身心清宁。

  必须说明的是:过午不食是佛教修行的一种修持方法,佛家叫做【持午】。严格的说这是不宜普及的,为了避免误导,这里不作解释。持午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修自己的清净心,心清净妄念少,有了禅定基础,在禅定状态下自然不会觉得饥饿,也就自然达到了斋日持午的境界。

  随便就想来个【过午不食】,会搞坏身体的,慎之!

佛教的过午不食.不是科学范畴,早期的印度僧伽系统规定僧人严禁任何劳作,所有的生活物品全部都是信士供奉,所以规定过午不食,只是因为供奉是有节制的,要规划使用;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百丈怀海大师制定百丈清规,之后僧人必须劳作,所谓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有些地方的寺庙也吃下午饭了.

个人觉得真正佛教修行的人,性灵保持的比较纯净,无用的消耗少,所以过午不食不但健康,而且更加养生,避免产生各种欲望。但对于我们平常人,无用的消耗太多,欲望太多,心思太乱,过午不食,恐怕要饿死的。

非佛教独特规定,《黄帝内经》也有此意,午后阳气下降,克化食物不容易,所以中国传统养生之道,也忌讳下午或晚饭吃得过多过饱过腻。
早饭宜多吃,宜多样,无论怎么吃都不会发胖。


为什么佛教教律要求:“过午不食”?科学嘛?
嚼食是指须经咬嚼的食物,如:水果、植物的块茎类等。律藏中说:「除了五种噉食、时分药、七日药和尽寿药之外的其他食物名为嚼食。」除了上面的五类噉食以外,一般上用来当食物食用的都可以归纳为嚼食,例如:蔬果瓜豆等等。除此之外,麦片、美禄、好力克、阿华田、黄豆水、番薯汤、可可、巧克力、...

佛教戒律有哪些
佛教生活戒律是对出家人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主要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和不妄语等。这些都是为了培养佛教徒的慈悲心和自律精神。其中,不杀生是为了避免伤害生命,体现尊重生命的理念;不偷盗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不邪淫则强调了对自身情感和行为正当性的要求;不妄语则是为了保护佛法的真实性。

佛教十戒是什么?_
1.不杀生:禁止杀人,也不能伤害畜生、虫蚁等。不但戒直接杀害,而且也戒杀因和杀缘,如卖猎枪的人则是间接助杀者。2.不偷盗:偷盗的果报是贫穷。禁止窃取有主之物,无论是直接形式,还是间接形式,凡是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不应得的财物,都被称为偷盗 3.不邪淫:禁止与正式配偶之外人的交合,以及...

中国佛教百条清规戒律
对于在家的居士,佛教只要求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制的生活,即不涂香装饰,不观听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日。对出家众的称谓,佛教也有一些讲究。中国人一般称呼男出家众为“和尚”,女出家众为“尼姑”,或者称“姑子”,其实这种...

请高人指点佛教36条戒律是什么?
佛教戒律中的沙弥戒,系指初学者,有戒律36条.即不杀生、不偷窃、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不视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等。以后还须受具足戒。对比丘(出家后受过具足戒的男僧)和比丘尼(女子出家受过具足戒者)要求更严格。中国汉族地区实行《四分律》中,比丘戒有...

佛教和尚有什么条律?
歌舞戏乐。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十重禁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说过罪、自赞毁他、悭、瞋、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

请问和尚有哪些戒律,分别是什么?
戒,是自发心的遵守规律;律,则含有他律规范之意。戒律不仅被奉为三藏之一,更是三学之首。佛陀一切经教,皆不出戒定慧三学,戒有防非止恶的功用,为修持之首要,依戒生定,依定发慧,慧可破惑证真,以此成佛。《菩萨璎珞本业经》说:「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

当俗家弟子有什么要求?
佛教俗家弟子可以受五戒、菩萨戒。一、五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是不杀伤生命;不偷盗是不盗取别人的财物;不邪淫是不作夫妇以外的淫事;不妄语是不说欺诳骗人的话;不饮酒是不吸食含有麻醉人性的酒类及毒品。二、菩萨戒 若依优婆塞戒经受戒品,则列六重戒,二十八轻戒,...

...佛家 佛门 俗家弟子 的 要求 规定 规矩 都有哪些?
佛法是因果法,要深信因果,不能无因求果,搞邪知邪见。修学佛法一定要在师父指导下进行正确修行,不能可以盲修瞎炼,搞自学成才,迷信外道邪说。佛门的规矩、规定很多,体现在生活各个方面,很多佛事、修行上的规定、规矩也很多,不同法门之间也是不相同的。要说清楚,你也必须说清楚自己是修什么法门的。不能盲目的乱说...

佛教居士应该遵守哪些规则?
佛教徒是指皈依的居士。居士就是在家的佛教徒。一般来说,在家的佛教徒鼓励自己能够守几戒就守几戒,守一戒一份功德,但是不是强制要求。除非你自己发心要受五戒,你就必须做到。星云法师开示,皈依不等于出家,不等于受戒,只是愿意将身心皈依三宝,尽身命信奉三宝,护持三宝。不改变自己的信仰。下面贴一篇皈依的意义给你...

泽州县15299719924: 佛家为什么要“过午不食” -
堵青欣路: 因为佛教认为:清晨是天食时,即诸天的食时;午时是佛食时,即三世诸佛如来的食时;日暮是畜生食时;昏夜是鬼神食的时候. 增一阿含经》记载了关于“过午不食”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佛在舍卫国祗园精舍传法时,对弟子们说:“我恒一...

泽州县15299719924: 为什么佛教中有“过午不食” -
堵青欣路: 持午能少病 少淫欲 得定力 好处很多 没有坏处 只有一食法才是佛法 毁谤一食法如同谤佛.引用藕益大师所著《非时食戒十大益论》详述此戒功过,摘录如下,以资参考:夫斋法是十方三世诸佛弟子通行大道.出生死之要律也.愚夫逐逐口服...

泽州县15299719924: 学佛为什么要过午不食 -
堵青欣路: 阿弥陀佛 《增一阿含经》云:迦留陀夷向暮日入,着衣持钵,入城乞食.尔时极为暗冥,时迦留陀夷渐渐至长者家.又彼长者妇怀妊,闻沙门在外乞食,即自持饭出惠施之.然迦留陀夷颜色极黑,又彼时天欲降雨,处处曳电,尔时,长者妇出门见沙门颜色极黑,即时惊怖乃呼,是鬼,自便称唤,咄哉,见鬼.即时伤胎儿,寻命终.由此因缘,佛遂立过午不食之制.赵朴初老居士在《佛教常识答问》中写道:按照佛制,比丘午后不吃食物.原因有两个:1、比丘的饭食是由居士供养,每天只托一次钵,日中时吃一顿 ,可以减少居士的负担;2、过午不食,有助于修定.这个制度,今天南方国家仍普遍实行.最严格的只喝白水,连牛奶、茶、椰子水都不喝.

泽州县15299719924: 佛教第子为什么要过午不食 -
堵青欣路: 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人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这个时间就是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佛教认为:清晨是天食时,即诸天的食时;午时是佛食时,即三世诸佛如来的食时;日暮是畜生食时;昏夜是鬼神食的时候.

泽州县15299719924: 佛教为什么过午不食? -
堵青欣路: 午是指中午 《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

泽州县15299719924: 佛家为什么要“过午不食”
堵青欣路: 释迦牟尼最初规定过午不食,是因为早期的出家人的饭食,全部都是化缘得来,过了中午俗家人吃饭时间再去化缘,必然会给施主造成一定麻烦,有违出家人修行的本意.再者,修行人惜时如金,往往不肯为了一餐饭食,而误了下午的修行功课.后来佛法传到中国以后,慢慢演变成了戒律. 此外,佛门修行讲究清心寡欲,食欲也是一种欲,腹中食物少,不动身根,心中无食欲,不动意根,也符合佛家六根清净的宗旨. 所以过午不食,甚至日中一食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修行人的一定修为层次,即所谓气足不思饭,修到更高层次是甚至可以辟谷,甚至辟食一段时间.不过,修行养生还是顺其自然为好,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修行有成,勉强刻意为之,却往往有伤身体,结果得不偿失.

泽州县15299719924: 佛家说:正午过后不食,为什么呢? -
堵青欣路: 早期僧侣不事耕耘劳作,靠乞食维持生活,为了减轻供养人的负担,所以有过午不食的规定,也利于出家人修行.

泽州县15299719924: 佛教为什么说过午不食? -
堵青欣路: 这是一个典故传说有一个和尚因为念经,错过了午斋,就去山下,因为这个和尚不休边福,就和哪有,破衣烂衫,就到了山下,出来一个孕妇,他就去,结果这个孕妇因为这个和尚太臭,太脏,太邋遢,结果就给因为惊吓给流产了,后来这件事情传到了主持那里,惩罚了和尚,并且下令,以后中午以后不可以去.还有一种说法,出家人吃饭不是给自己吃,是给十方诸佛,,因为中午过去了,神仙佛祖离体,所以没办法享受,所以也说

泽州县15299719924: 为什么大乘佛法需要过午不食 -
堵青欣路: 早餐是神食,午餐是人食,晚餐是鬼食.所以晚上吃饭是给鬼吃饭,所以不吃晚饭.因为按照规律晚上应该是睡觉的时间,是鬼出来活动的时间,所以不必吃饭.当然,现代科学研究,晚餐不吃有助于养生以及保持身体健康.

泽州县15299719924: 佛为什么要让弟子日中一食 -
堵青欣路: 妙祥法师:为什么日中一食,佛讲啊,早晨是天食,中午是佛食,过午呢是畜生食,傍晚是鬼食,你吃哪顿饭就种哪个因.所以说,日中一食能断三恶道的因,三恶道,他能直接成佛.所以说,要成佛,你得往日中一食使劲.我也不想升天,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