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之不闻名曰希,视之不见名曰夷"说的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豆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听之不闻名曰希,视之不见名曰夷"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其实是老子说的! 老子曰: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不可说清楚,所以就混而为一。其上不光明,其下不阴暗,蒙胧无法形容,于是又回复到无。就是说它没有形状,没有物象,把此现象称为“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尾。凭这个古老的“道”,来驾驭现存的事物,就会知道古老事物的开端,这就是“道”的规律。 道可道,非常道,不是非常道,而是难道也。老子所说之道是一种无色、无声、无形之物,有点象空气。不过在太空中看地球的空气还有颜色呢,还有什么比空气更无形无状无光无声呢?唯有意识与此相象了。难道说老子之道是说意识产生物质?而没有生物何来意识?也许是时间吧,时间不也是无形无状无光无声之物吗?时空互变,虚实相生,万物复始,也是一种逻辑。还有一种是能量,质能互换,一种无形之能瞬间变成有名之物,而后开地开启,万物复生,也有可能。宇宙从何而来又向何处去,无人知道,无人能证实,只在假说在自圆其说。老子之说是世上第一假说也!假说再多人类也摆脱不了自然王国的困惑。谅你再富有、再权势、再美丽、再智慧也弄不清世界的由来。实在搞不清了,人类就造出了一个上帝,再让上帝造出世界、人类与万物。这也许符合老子的无中生有之逻辑吧!

记得采纳啊

取自老子《道德经》。
译文: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不可说清楚,所以就混而为一。
解释:
老子所说之道是一种无色、无声、无形之物,有点象空气。不过在太空中看地球的空气还有颜色呢,还有什么比空气更无形无状无光无声呢?唯有意识与此相象了。
难道说老子之道是说意识产生物质?而没有生物何来意识?也许是时间吧,时间不也是无形无状无光无声之物吗?时空互变,虚实相生,万物复始,也是一种逻辑。
还有一种是能量,质能互换,一种无形之能瞬间变成有名之物,而后开地开启,万物复生,也有可能。
宇宙从何而来又向何处去,无人知道,无人能证实,只在假说在自圆其说。

拓展资料: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

这句话其实是老子说的!
老子曰: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不可说清楚,所以就混而为一。其上不光明,其下不阴暗,蒙胧无法形容,于是又回复到无。就是说它没有形状,没有物象,把此现象称为“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尾。凭这个古老的“道”,来驾驭现存的事物,就会知道古老事物的开端,这就是“道”的规律。

道可道,非常道,不是非常道,而是难道也。老子所说之道是一种无色、无声、无形之物,有点象空气。不过在太空中看地球的空气还有颜色呢,还有什么比空气更无形无状无光无声呢?唯有意识与此相象了。难道说老子之道是说意识产生物质?而没有生物何来意识?也许是时间吧,时间不也是无形无状无光无声之物吗?时空互变,虚实相生,万物复始,也是一种逻辑。还有一种是能量,质能互换,一种无形之能瞬间变成有名之物,而后开地开启,万物复生,也有可能。宇宙从何而来又向何处去,无人知道,无人能证实,只在假说在自圆其说。老子之说是世上第一假说也!假说再多人类也摆脱不了自然王国的困惑。谅你再富有、再权势、再美丽、再智慧也弄不清世界的由来。实在搞不清了,人类就造出了一个上帝,再让上帝造出世界、人类与万物。这也许符合老子的无中生有之逻辑吧!

老子曰: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老子说:有道之人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普通人可做不到。
一般人要做到视而不见有可能,这个不难,一般人都能做到。在这里名曰夷,表示为平常。
一般人要做到听之不闻可能性很小,这个很难,一般人做不到。在这里名曰希,表示为稀少。
一般人要做到抟之不得可能性更小,这个太难,一般人根本做不到。在这里名曰微,表示为极少。
这三个方面,不能只谈一方面,要综合起来才行。只有真正做到了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你才可能是一个有道之人。
举例:
1、小偷在公共汽车上偷别人手机,一般人都可以做到视而不见。这就是视而不见,名曰夷;
2、小偷在公共汽车上偷手机骂你老娘,很少人可以做到听之不闻。这就是听之不闻,名曰希;
3、小偷在公共汽车上偷你手机,极少人主动把手机交给你。这就是抟之不得,名曰微;

如果一个人能看见别人的手机不动心,听见别人说这个手机很值钱也不动心,在公共汽车上捡一个手都能还给失主。这个人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样的人非常少,极少,稀罕,所以才要学雷锋。

老子曰: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不可说清楚,所以就混而为一。其上不光明,其下不阴暗,蒙胧无法形容,于是又回复到无。就是说它没有形状,没有物象,把此现象称为“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尾。凭这个古老的“道”,来驾驭现存的事物,就会知道古老事物的开端,这就是“道”的规律.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广东惠阳客家人,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

希夷 ⑴希夷:古代地名,安徽省亳州市城父镇。
希夷先生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871~989年),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唐末、五代隐士。亳州真源人,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十月十五日,陈抟生于亳州城南十二华里陈庄,他少年时便阅读经史百家之言,精于诗、礼、书、数以及方药,参加科举考试未取,遂以山水为乐,后归隐湖北武当山、陕西华山等地。北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七月二十二日,化形(卒)于华山莲花峰下张超谷中,享年118岁。
《宋史·陈抟传》说,他在武当山隐居二十余年,精研《周易》八卦,演练服气辟谷之法。他的“睡功”是以老子的“捐情去欲,静笃归根”思想作为理论出发点和核心的,它推动了道教内丹术的发展。陈抟在武当山九石岩隐居的二十年里,每日精研《周易》八卦之意,演练服气辟谷之法,每天仅饮酒数杯也可度日。有一日,五位白须白发的老叟向陈抟请教周易八卦,陈抟取《周易》在手,与之剖析微理,传其要旨。讲罢,陈抟见五老面如红玉、动若仙童,反问其健身之术,五老便将世间少见的蛰龙法即睡功传给陈抟。五老说:“每到寒冬季节,天气转冷,龟蛇之类就蛰而不食。析其理,都是服气所致。先人从中探得原理,引入人身反复习练,创得蛰龙法,用此法服气辟谷,尤能健身延年。”原来这五位老人是日月池中五条龙变化而来。陈抟自得此蛰法以后,每日修炼,睡功渐渐大增。
武当山上有一道士,几年来没见过陈抟生火做饭,便心中生疑,悄悄地观察,见他根本没有锅灶,每天只有鼾睡而已。有次,道士几个月不见了陈抟踪迹,认为他下山去了,后来竟在柴房的一大堆柴禾下面见他正鼾睡呢。又一日,一个樵夫在山下割草,见山凹里有一个尸骸,上面尘土一寸多厚,樵夫心生怜悯,欲取起来埋了。扒开土一看竟是陈抟,只见陈抟把腰一伸,睁开双眼说:“正睡得快活,何人吵醒我?”
后周时期,陈抟隐居西岳华山,深修睡功之法,被人称为“华山高卧”。《宋史·陈抟传》记述他“常百余日不起。”周世宗曾把他关在房中考察他的睡功,一个月之后,见陈抟仍在熟睡之中。
陈抟曾作《对御歌》一首,歌曰:“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复地。震雷挚电鬼神惊,老臣当时正鼾睡。闭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两三个君子,去争些闲气。争似臣向青山顶上,白云堆里,展放眉头,解开肚皮,且一觉睡。管甚么玉兔东升,红轮西坠。”生动地勾画了他潇洒尘外的睡仙之像。
陈抟富有经邦济世之才,有“明皇帝王伯之术”,他常周旋于统治集团的上层,在五代的动乱之世,密切注视着政治风云变幻,每遇改朝换代,都要颦眉数日。《喻世明言》、《宋史·陈抟传》等书都记载了他与周世宗、宋太祖、宋太宗之间的故事。早在后唐时,周明宗就曾下“手诏”召见他,并赐号清虚处士,还赐他三名宫女,但他却因此感到明宗不是同调,于是他让宫使给明宗带去辞别信和一首诗,悄然遁去,放情于山水。其诗曰:“雪为肌肤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到来。处士不解巫峡梦,空烦云雨下阳台”。
后周世宗,与陈抟也有交往。周世宗对道教的“黄白之术”(炼丹术)素有兴趣,华州州将罗彦威向他推荐陈抟,他便于显德三年(956年),命送陈抟到京城,留他在宫中住一个多月,想向他请教道教的方术。但陈抟对周世宗说:“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政治为务,奈何留意黄白之事?”周世宗没责怪他,还是命他为谏议大夫,陈抟固辞不受,又赐号“白云先生”。
宋太祖赵匡胤定了天下之后,想起了老朋友陈抟,屡次差官迎取陈抟入朝,陈抟不肯。后来赵匡胤发出“手诏”,陈抟向使者说:“创业之君,必须尊崇体貌,以示天下,我等以山野废人,入见天子,若下辞,则违吾性;若不下辞,则亵其体。是以不敢奉诏。”而且,于诏书之尾写四句附奏:曰:“九重天诏,休教丹风衔来,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使者回朝以后,将情况如实禀报,太祖笑而置之。
宋太宗赵匡义曾想拜陈抟为谏议大夫,陈抟坚决推辞,并要求回山。宋太宗知道挽留不住,便在殿设赐宴,召朝臣赴宴作诗,为其送行。在陈抟还山之前,宋太宗再次向陈抟请教治国方略,陈抟写了四个字:“远近轻重。”太宗不解其意,陈抟解释说:“远者,远招贤士;近者,近去佞臣;轻者,轻赋万民;重者,重赏三军。”陈抟回山后,宋太宗又曾宣召过他,并派车迎他入宫,陈抟都辞谢了。
他与赵匡胤之间发生的传说还有很多,据传,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宋太宗征伐河东的主意都是他出的。后代流传了许多他们之间的故事,如:在后唐年间,他能一眼认出逃难的妇女挑的两个框子里的两个小孩是后来的两位皇帝,“谁说当今无真主,两个皇帝一担挑”的故事;先有意为难后又并倾力帮助赵匡胤“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故事;《水浒传》第一回“大笑坠驴”,预言“天下自此定矣!”的故事和“赌华山”等故事,都在民间留传很广。世人谓曰:不徒为高隐,而实多学多能;不徒为书生,而固有雄才大略,真人中之龙耶!
他在晚年皈依玄门为道士,在中国道教史和思想史上都享有崇高威望,被道教列入高道,成为继老庄之后的道教至尊,人称“陈抟老祖”。我们亳州历史上曾被称为“仙乡”,这跟涡河哺育了老子、庄子以及陈抟这样的道家至尊不无关系吧。
⑵希夷:
xī yí
1虚寂玄妙的境界。语出《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这是道家所指的一种形神俱忘、空虚无我的境界。《愚溪诗序》:“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3.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 4.指道家、道士。
人物介绍
叶挺(1896~1946年),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今天属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永世流芳。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同机的遇难者还包括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
简历
1896年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
1919年初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在粤军中任支队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1年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次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
1924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为先遣队讨伐军阀吴佩孚,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后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在中国革命的转变关头,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受到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责难和共产国际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
1933年11月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1939年5月,穿越日军封锁线,北渡长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建立抗日根据地。1940年10月初,日军五千余人在空军配合下进犯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他指挥军直属队顽强苦战,毙伤日军数百人,将敌击退。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身陷囹圄,坚贞不屈,曾作《囚歌》明志。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多次交涉没。1946年3月4日,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叶挺获释,第二天,他就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在狱中,叶挺说:“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军事会议。4月8日,他后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难,享年50岁.同机遇难的还有王若飞、博古、邓发以及叶挺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杨眉和幼子阿九。
噩耗传出后,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说:“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朱德提词:“为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周恩来写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着——
人的躯体怎能从狗的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着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注释〕 ①这首诗写在囚禁叶挺同志的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
家庭
1925年,叶挺与李秀文结婚。
长子叶正大
二子叶正明
三子叶华明
四子叶正光,媳董桂芝。
八子叶启光
女儿叶剑眉
孙子叶大鹰,著名导演,作品《大喘气》、《红樱桃》,《红色恋人》。并在徐静蕾导演的电影《我和爸爸》中扮演“爸爸”一角。
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
恩施市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位于叶挺路112号,占地总面积3000平方米。它是198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恩施市筹资21万元,于原址处按原样修复而成的叶挺将军囚居旧址,并增建了纪念馆,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12月和1995年3月,先后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叶挺,原名为询,字希夷。1896年出生于广东惠阳县一个农家,父亲开过药铺,到南洋打过工。他从小过着贫寒的生活,养成勤俭朴实的作风。7岁时,他上了刚由私塾改成的小学,15岁时考上了免费的惠州蚕业学校。辛亥年受广州起义影响,他带头剪辫子而入狱一次。此后,他感到救国应从军,于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五年时间逐级升入湖北陆军预备学校和全国最高军事学府———保定军校
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1896年出生于广东归善(今惠阳)一个农民家庭。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参加援闽粤军。1924年被派赴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回国,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4军独立团,任团长。从此所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部队。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部长驱直进,连战皆捷,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4军赢得“铁军”称号。南昌起义时,他担任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时,担任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受到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责难和共产国际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5月,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在牢房中书写《囚歌》以明志:“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于1946年3月4日获释。5日即致电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于7日复电,称赞他忠诚地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决定接受他入党。4月8日,由重庆赴延安途中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时年50岁。


"听之不闻名曰希,视之不见名曰夷"说的是什么意思?
[译文]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不可说清楚,所以就混而为一。其上不光明,其下不阴暗,蒙胧无法形容,于是又回复到无。就是说它没有形状,没有物象,把此现象称为“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也看不...

"听之不闻名曰希,视之不见名曰夷"说的是什么意思
一般人要做到视而不见有可能,这个不难,一般人都能做到。在这里名曰夷,表示为平常。一般人要做到听之不闻可能性很小,这个很难,一般人做不到。在这里名曰希,表示为稀少。一般人要做到抟之不得可能性更小,这个太难,一般人根本做不到。在这里名曰微,表示为极少。这三个方面,不能只谈一方面...

老子里所说的“听之不闻名曰希”是什么意思?
在《老子》所能证悟的时空,天道的特性之八即无定。老子说,天道听不着,看不见,摸不到;没有光也没有影,没有头也没有尾;既无迹可求,也不可名状;除非直追大穹的本原,否则绝难把握亘古即存的道。天道客观实存,并非虚无缥缈到“空无”;但天道在不同时空,对不同生命的展现各不相同。...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何解
意思是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原文出自于春秋曾子的《大学》。原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

道教护身咒!
《金光神咒》常用於修道者加持护身,去精邪,辟秽物,开光,益智、延年,转运、祈福等。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受持万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

求拼音版老子《道德经》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

《吕氏春秋•劝学》求翻译
王公大人们就不敢慢待他们了。上至天子朝见他也受之无愧。凡是相遇,会合到一起,相互间的和谐不可强求。如果丢掉事理放弃道义而去追求不一定能得到的东西,却想要别人尊敬他,不也太难了吗?所以老师一定要明辨事理,推行道义,然后才能尊贵起来。

·<<老子>>中这句话的意思??
这就合于清静自然真常之道的体性。自然真常之道的体性是无名相、无头绪,“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其用为德,德之用其量无穷,不可测度,故称“玄德”。“玄德”,又深又远,与有形有象的事物相反。万物以私利为快,昭昭察察以自明,而“玄德”以处其厚,不处其薄, 居其实,不...

《老子》的全文解释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看不见的叫做“夷”;听不到的叫做“希”;摸不...

跪求老子《道德经》。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瓯海区19689127962: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解译 -
天仁吡硫:[答案] 1、解译: 看它看不见,称它为“夷”.听它听不到,称它为“希”.摸它摸不着,称它为“微”.这三者形象难以区分开来,所以是浑然一体的. 2、原文: 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无状之状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

瓯海区19689127962: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 -
天仁吡硫:[答案] 视之不见名曰夷看不出什麽东西 就叫做无相听之不闻曰希听不出什麽声音 就叫做无声搏之不得名曰微 (搏另本作抟)摸不著的东西 就叫做无形此三者不可致诘以上三样 无相无声无形 就是道...

瓯海区19689127962: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什么意思? -
天仁吡硫: 这句话其实是老子说的! 老子曰: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

瓯海区19689127962: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
天仁吡硫: 视之不见名曰夷 看不出什麽东西 就叫做无相 听之不闻曰希 听不出什麽声音 就叫做无声 搏之不得名曰微 (搏另本作抟) 摸不著的东西 就叫做无形 此三者不可致诘 以上三样 无相无声无形 就是道体的微妙 所以世人是看不见 听不到又摸不...

瓯海区19689127962: 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大道至简,岂是诳语?此句的出处与正解想要详细的出处与正解,最好能把延伸的意思也说下. -
天仁吡硫:[答案] 1.大象无形 "大象无形"一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老子在说到"道"的至高至极境界时,引用了"大白若辱... 【出 处】老子-《道德经》:“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

瓯海区19689127962: 古文翻译 -
天仁吡硫: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

瓯海区19689127962: 视耳不见的下一句是啥 -
天仁吡硫: 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是种有意识行为.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瓯海区19689127962: 道家所说的“希虚夷”指的是什么?
天仁吡硫: 1.《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3.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希虚夷应是虚夷希,也就是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少,或这种境界是珍贵的.

瓯海区19689127962: 文言意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什么?
天仁吡硫: 端方正直的人,虽坦然大公,堂堂正正,却似一大中至正之圆,无棱无角,不伤害他人. 成大器的人,无不经受长期磨炼,艰苦奋斗.姜尚直至八十余岁才辅佐文王灭纣兴周,大展宏图,功勋卓著.此乃“大器晚成”的典型例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老子对“道”的阐释,解释为“最大的乐声反而听起来无声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行迹” “无声”、“无形”本来是虚空的东西,谈不上“大音”、“大象”.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应是大音若无声,大象若无形.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

瓯海区19689127962: 希夷抱朴是什么意思 -
天仁吡硫: 希夷 基本解释: 1.《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3.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 4.指道家﹑道士.抱朴是一个道教术语.源见于《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指平真、自然、不加任何修饰的原始.抱朴即道家、道教思想中追求保守本真,怀抱纯朴,不萦于物欲,不受自然和社会因素干扰的思想.希夷抱朴,就是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静心而为的意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