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作者&投稿:关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尽量自主解决翻译问题。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探究,体会烛之武劝说之词的魅力,并理解烛之武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烛之武临危受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烛之武如何劝退秦师。

  【教学难点】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自古有句话叫“一夫敌百万之师”这当然不是指匹夫之勇,而是策略、智慧。刘伯温说过:“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这样的人物:轻摇羽扇的孔明、运筹帷幄的张良,提到他们,我们无不赞叹他们的大智大勇,今天我们将去拜访他们的“祖师”,请同学们翻到《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诵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3.生齐读课文。(师点拨字音、停顿。)

  4.生结合课文注释初步梳理课文。(边轻声朗读,边梳理。)

  5.生概述本文的故事。(1-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师引导大家概述。)

  6.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各段段落大意。(用四字短语概括)

  每组选代表发言,师引导大家筛选归纳:

  第1段:秦晋围郑。

  第2段:临危受命。

  第3段:智退秦师。

  第4段:晋师撤离。

  (三)深入研读

  第一段:(1)生齐读第1段。

  (2)师示范串讲梳理第1段。(为学生后文的接龙串讲做示范)

  (3)留时间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在字词上得到落实)

  (4)师引导学生归纳本段知识点:(为后文学生的讨论归纳做示范)贰:对……有贰心;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句,还原后的正常句式应为“以其于晋无礼”。

  (5)师引导学生串析本段:

  同时多媒体展示《秦晋地理形势图》。

  “晋候、秦伯围郑”阐明形势:兵临城下,形势严峻。“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阐明原因:两事均与晋利害相关,与秦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阐述两军驻扎位置:两军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为烛说秦埋下伏笔。

  (6)师引导学生2分钟即兴背诵本段。

  第二段:(1)男生齐读本段。

  (2)女生接龙串析本段。(师点拨)

  ①“佚之狐言于……师必退。”A.形象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声)(即“才”)。B.在此也可窥见佚之狐知人善任的一面。C.还可窥见郑伯善纳谏的一面。

  ②辞曰:“臣之壮……也已。”进一步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是一位满腹才华,却未能被重用的大臣,人物形象更鲜活。

  ③公曰:“……”许之。A.郑伯首先自责,体现了明君风范,然后以国家利益、形势与个人利益的透彻分析感动了烛之武,可谓善于做思想工作。B.烛之武最终应允,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只身去见秦伯,体现了他深明大义的一面。

  (3)生质疑问难,师点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4)学生讨论归纳本段知识点:“已”:通“矣”,句末语气助词;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句,还原后的正常句式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辞曰:省略句,补充完整后为“(烛之武)辞曰”;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也”字表判断。

  (5)师引导学生用5分钟即兴背诵本段。

  三、四段依照一、二段的教学方法,设置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四)拓展延伸

  1.讲解“其”字在文中的用法(回顾+提问)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2.烛之武听说国家危难时是不是直接挺身而出?作者是不是批评烛之武?烛之武是怎样的形象?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没有直接接受说秦的使命,而是发了发牢骚。烛之武并不是不爱国,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他只是略微对自己的怀才不遇表示不满。作用是丰富人物性格,使其形象更饱满,更真实可信。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他有着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从他与秦伯的交锋看出他的沉稳与敏锐,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

  (五)小结作业

  以“我读到了一个____的烛之武”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字数不限。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上的意图并没有完全实现:以读促诵、以读促悟、以读促辩都实现了,但以读促写环节没有完全展开就下课了,非常遗憾,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之一。一个方面是时间太紧,内容太多,同时更是老师在时间把握、内容取舍上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注意,另一方面我对学生了解国际问题的程度、深度没事先调研,不符合人人(语文)课堂核心理念——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老师的协助下解决,也对学生换位思考意识不能到位的认识缺乏了解。




如何教授烛之武退秦师的离间计 教案
二、理解:朗读、析难字生词、句逗。尤其"见秦伯曰"一节。是离间计的重要内容。题解,重点在"退",引导学生做好准备,理解和赏析烛之武如何以离间计"退"秦师。理解篇章内容,重点阅读:"见秦伯曰"一节及"子犯请击之"一节。前者是离间计的经过,後者补充成功的条件。三、赏析:"见秦伯...

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我国自古有句话叫“一夫敌百万之师”这当然不是指匹夫之勇,而是策略、智慧。刘伯温说过:“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这样的人物:轻摇羽扇的孔明、运筹帷幄的张良,提到他们,我们无不赞叹他们的大智大勇,今天我们将去拜访他们的“祖师”,请同学们翻到《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两国盟散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的故事。 2.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学生升入高中后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

《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的成书过程...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教案
秦伯:善于决策、审时度势、霸权主义 晋侯:头脑清醒、审时度势、霸权主义 六、拓展训练:请给感动中国历史人物之烛之武写一段颁奖词。七、作业:背诵第三段。八、课后反思:本节课是《烛之武退秦师》的第三课时,主要分析人物形象,赏析情节设置和语言艺术,力图体现“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
(5)师引导学生即兴背诵本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在诵读中理解课文。(后2段)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3.体会烛之武的游说技巧。 4.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5.人物形象分析。 一、课文赏析 第3段 第三段讲解:智退秦师(说退秦师...

高一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动用法,使---撤退 师:军队 四:讲解课文 (一) 讲解第一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且贰于楚也——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2.晋军函陵——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驻扎。(省略句) 3.以其无礼于晋—— (倒装句)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攻打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

高一年级《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2、选自《左传》。我们初中的时候也学过一篇选自《左传》的课文,是《曹刿论战》。 3、关于《左传》 ①请一位同学读注释1。 ②补充:关于《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短小但内容丰富的一篇古文,它的内容丰富体现在一文中知识点众多,二情节精彩,烛之武的人物形象鲜明。因此,在设计课堂时既要抓住文中的知识点,又要体会烛之武的说辩艺术。我主要把握以下三点: 1、是从文章中获得背景,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2、是大胆取舍,打破文章,直接取出文章中最精彩的...

高中必修二《烛之武退秦师》获奖教案
3.熟读并背诵全文。教学重点 :课文第三段即说秦部分。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及特点。教学课型 :讲读课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和讲读第一、二段。教学步骤:一、引入课题和释题(5分钟)1.标题重点释“退”和“师”两个词,然后理解标题的含义。2.简介《左传》...

新芜区13097416786: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
秋山十味: 不知道是不是你需要的 教学要求:1.掌握若、说、辞、鄙、微、之六个文言词的用法.2.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并体会其写作特点及烛之武说秦的语言艺3.熟读并背诵全文.教学重点:课文第三段即说秦部分.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对...

新芜区13097416786: 兰亭集序的教案 -
秋山十味: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次”、“修”、“与”、“因” 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 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比较,质疑与思考. 3、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二: 教学...

新芜区13097416786: 学了烛之武退秦师,你有何启示?(关于谈判技巧)求各位帮帮忙 -
秋山十味: 1、 由于学习文言文要付出比现代文更多的认识努力,因此通常同学们对文言文大都敬而远之.调查显示,多数同学都不大了解所学文言文的内涵,不了解那些隐藏在陌生语言下面的更深层次的人类的智慧,笔者力求引导学生走进文言文这个丰...

新芜区13097416786: <<烛之武退秦师>>的语言特色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
秋山十味: 语言特色:1.伏笔与照应 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晋军函陵,秦军泛南”,为下文烛之武“...

新芜区13097416786: 烛之武退秦师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
秋山十味: ---烛之武退秦师--- 1.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 2.临危受命——深明大义 3.说退秦师——分析厉害 4.晋军撤离——危机解除

新芜区13097416786: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框架结构 -
秋山十味: 文章首段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并埋下两处伏笔:郑无礼于晋,与秦无关;晋、秦不在一处.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

新芜区13097416786: 高一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
秋山十味: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设宴请客的主人,这是词义的扩大 【行李之往来】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 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这是词义的转移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亦...

新芜区13097416786: 《烛之武退秦师》文章全文 -
秋山十味:[答案] 九月甲午(1),晋侯、秦伯围郑(2),以其无礼于晋(3),且贰于楚也(4).晋军函陵(5),秦军晋南(6).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7):“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

新芜区13097416786: 烛之武的人物形象分析,300字左右 -
秋山十味: 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可以说是相当丰满的.文章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充分展示了他的“志士”“勇士”“辩士”的性格.一、志士.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

新芜区13097416786: 关于《烛之武退秦师》 -
秋山十味: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