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和式微两文都写了露水这一景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作者&投稿:咸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蒹葭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反衬出诗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蒹葭诗中描写的景物有:蒹葭(芦苇)、露珠、霜、河水、小舟。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原文节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扩展资料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来了麻烦,但也因而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读者触及隐藏在描写对象后面的东西,就感到这首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钱钟书《管锥编》已申说甚详。“
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近”,《秦风·蒹葭》中的诗人也许是同样的感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
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淼淼,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不同的作用如下:
《蒹葭》一诗中的景色描写是为了衬托出诗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望而不得的感触。
这首诗中描写了蒹葭即河边的芦苇、清晨的露珠、河水、秋霜等等,这些景色都成为了诗人寻找心上人的阻碍。
芦苇太过浓厚,诗人在露水还没干、秋霜还没落下的时候,就要去寻找思心上人,奈何这一路的阻碍还是有很多,在河水中需要逆流而上以及永远触及不到的心上人等等。
这些阻碍让诗人感觉寻找心上人几乎不可能,因此这首诗中还隐晦的表达出诗人追求不到心上人的无奈之情。
《式微》一共两章,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在泥地里劳作,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
起笔都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然后交待了原因,为了君主们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在露水中和泥浆中奔波劳碌。
短短两章,就把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和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表达的淋漓尽致。


蒹葭和式微两文都写了露水这一景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不同的作用如下:《蒹葭》一诗中的景色描写是为了衬托出诗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望而不得的感触。这首诗中描写了蒹葭即河边的芦苇、清晨的露珠、河水、秋霜等等,这些景色都成为了诗人寻找心上人的阻碍。芦苇太过浓厚,诗人在露水还没干、秋霜还没落下的时候,就要去寻找思心上人,奈何这一路的阻碍还是...

九年级试卷中的几句诗,帮帮忙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执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三峡和与朱元思书的对比文言文题,在线等。
相同点:两文写的都是祖国江河大川.写了山(雄伟),水(湍急)和猿叫. 不同点:《三峡》写长江三峡(主要是巫峡),前文写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 (2)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文都抓住了景物特征,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富有传神力量. 如《三峡》一文,写夏景,自应写长江之水奔腾咆哮,然而作者并未直接描摹...

各位好心人帮帮忙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人有悲...

高分,急需!九年级语文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 ”这一句。镇江市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

顺河回族区13279777273: 蒹葭中描写蒹葭和白露的用意是什么? -
逮郊丹参: 1、《蒹葭》是一首思慕情人的恋歌.本诗运用重章复沓的方式,借助对深秋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同时烘托出诗人无限惆怅的情思.诗中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描写,渲染出清秋的气氛,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

顺河回族区13279777273: 蒹葭这首诗写了什么景物 -
逮郊丹参: 主要写的景物有: 初生的芦苇、白色露水、弯曲的河水、沙洲、沙滩等.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

顺河回族区13279777273: 蒹葭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逮郊丹参: 景物描写反衬出诗人浓浓的思念之情.蒹葭诗中描写的景物有:蒹葭(芦苇)、露珠、霜、河水、小舟.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顺河回族区13279777273: 《蒹葭》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逮郊丹参: 1、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2、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

顺河回族区13279777273: 《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秋天水边露水未干时的景色,烘托了主人公怅然若有所思的心情. -
逮郊丹参:[答案]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顺河回族区13279777273: 蒹葭中的蒹葭、白露、秋霜 象征什么 -
逮郊丹参: 《蒹葭》诗中,水、蒹葭、白露、秋霜的确都是有象征的. 蒹葭(苍苍),即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人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白露、秋霜,则有两层意思:一是白露、秋霜暗含了其前身是雾,而这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进一步衬托这种朦胧之感.二是也可以理解望穿秋水的意思.

顺河回族区13279777273: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中露的作用及内涵的 -
逮郊丹参: 描写对意中人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的含义.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

顺河回族区13279777273: 诗经的蒹葭描述了一副什么样的场景 -
逮郊丹参: 1.蒹葭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牵肠挂肚的思念.2.蒹葭...

顺河回族区13279777273: 蒹葭一诗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 -
逮郊丹参: 是每一段的第一句:第一段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意思是:河畔芦苇翠色苍苍,深秋时那白露也凝结成了霜. 第二段的: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意思是: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时的露水尚未被晒干 第三段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意思是:河畔芦苇更为繁密,清晨时白露依然逗留于芦苇之上. 这三句为三章之首,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这是《诗经》中民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顺河回族区13279777273: 赏析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
逮郊丹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