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孔子为人)的解释

作者&投稿:空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短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

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馔 ⑥冀 ⑦具 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
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 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
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 ②说
③方 ④遽 ⑤应
⑥既 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




答案:
曹植聪慧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6.杨亿巧对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孔子说:君子担心的事有三件:自己没有听说过的知识或道理,担心不能听到;已经听说了,担心不能学到手;已经学到了,又担心不能实行。君子感到可耻的事有五件:担任一定的职位,却不能发表应有的意见,君子感到可耻;发表了意见却不去实行,君子感到可耻;实行中半途而废,君子感到可耻;土地有余而劳动力不足,君子感到可耻;老百姓平均分东西,每人得一份,而自己却多拿一份,君子感到可耻。


患:担忧,忧虑
弗:不
既:已经
行:实践
耻:引以为耻的事情
位:官职
言:建议
众:老百姓
寡:少
倍:多

  【解释】
  太史公说:《诗经》有关的:“高山仰止,德如大道人遵循。”虽然不能到达,然而心中向往的。我读孔子的书,想见他的为人。鲁,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众儒生按时演习礼仪的家,我徘徊逗留的,不能去说。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多了,当时是光荣,没那么就算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十余世,学者宗的。从天子王侯,中国讲六艺的人,折中于先生,可以说是最神圣了。
  【补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话常见常用,可要解释清楚,还真得费点笔墨。
这话出自《诗经·小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一个是汉儒,一个是宋儒,两人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依朱说,“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郑玄、朱熹都是大儒,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由于两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说提出之前,郑说已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后人在引用这话时,多取郑说,少有取朱说的。现行各种词典,有的两说并存,有的把两说糅合在一起。
两句中的“止”字,是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后代引用时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再说,《史记》作者司马迁又比郑玄早生两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说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郑玄所首倡也。

5巍峨险峻的高山,令人仰望而却步:风景优美的地方,让人流连忘返.比喻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话常见常用,可要解释清楚,还真得费点笔墨。
这话出自《诗经·小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一个是汉儒,一个是宋儒,两人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依朱说,“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郑玄、朱熹都是大儒,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由于两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说提出之前,郑说已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后人在引用这话时,多取郑说,少有取朱说的。现行各种词典,有的两说并存,有的把两说糅合在一起。
两句中的“止”字,是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后代引用时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再说,《史记》作者司马迁又比郑玄早生两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说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郑玄所首倡也。


孔子劝学文言文阅读
1. 《孔子劝学》,阅读答案 译文: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喜好长剑。”...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3. 孔子劝学文言文 孔子 子路见孔子...士人必主于刑也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

孔子文言文大全和翻译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4. 孔子言论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人或问孔子曰:“...

孔子初仕文言文及翻译
曾子的话,已经说过了几千年,一个奴隶社会的穷文人说的话,完全不必当作什么教义顶礼膜拜,他的话也丝毫没有约束力,但我还是要你记住这句话: 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我能不畏乎2. 文言文(孔子游江海)译文 孔子犹江海 原文: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

文言文阅读课点评
师生表情心态历历可见,如同一篇缩微记叙文: 人物:孔子及四弟子。事件:弟子侍坐与老师谈理想。 细节:1.表情神态:子路率尔,夫子哂之;2.动作:侍坐,鼓瑟,舍瑟作等等;3.语言略。二、人物个性突出。 孔子的温言文宽和:让弟子各言其志,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不因为自己年龄身份而拘束。当弟子发言时哪怕不同意,也绝不当...

好悦读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 (一)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诵。 阅读训练 l.解释...

仲尼第四的文言文答案
1. 仲尼之贤文言文阅读题目的答案 文言文阅读(10分)加试题 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4 . B (①见景公不见晏子,暗含孔子认为晏子为人不好;④怀疑儒生,暗含对孔子的批评;⑥孔子道歉,往见晏子的行为,暗含对晏子的尊重。 ②是孔子直言对晏子...

文言文两则教材分析
通过对【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古代儿童那种善于观察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也体会到了孔子实事就是的为人处事的态度,正如孔子自己说的一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最近,我学习了《学奕》这篇古文。文中,两个学生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使我懂得了学习要专心致志,心无杂念,不...

《孔子过而不式》文言文阅读
【阅读训练】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伐 (2)因 (3)执辔 (4)式 2.翻译 (1)国亡而弗知,不智也.(2)修门者虽众,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3.孔子为何“过而不式”?(用文中语句回答)【参考答案】1.(1)讨伐;攻打 (2)就 (3)拿着缰绳 (4)扶着车前横木敬礼 ...

孔子问礼于老子文言文
1. 求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孔子去了周地,要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老子说:“你...“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日:‘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

求证孔子文言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 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

广州市17813154995: 文言文阅读(孔子为人)的解释 -
狐怕氨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话常见常用,可要解释清楚,还真得费点笔墨. 这话出自《诗经·小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

广州市17813154995: 根据课文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 -
狐怕氨糖:[答案] 孔子说的道,是指道德.孔子把道德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他自己也是遵守道德的典范.

广州市17813154995: 子贡问为人,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闲者,友其士之仁者.”怎么解释的? -
狐怕氨糖: 子贡问孔子为人(偏指修养道德)的道理.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住在这个国家里,要与大夫中的贤者共事,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此处实为互文,可以一起解释为要与贤良仁义的人交友处事).”

广州市17813154995: 孔子的课文有什么为人处世的道理 -
狐怕氨糖: 作为孔子言行的记录,体现了他为人处事的哲学思想,很值得现代人学习,摘抄了一些,有些许借鉴之用.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言必信...行必果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广州市1781315499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 -
狐怕氨糖:[答案] (1)B 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去:离开.(2)B A都是副词“将要”;B介词,表被动/介词“对”;C都是介词“把”;D都是副词“于是,就”.(3)D &nb...

广州市17813154995: 孔子的话“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是什么意思 -
狐怕氨糖:

广州市17813154995: 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怎么解释? -
狐怕氨糖:[答案] 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告诉人们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不是给别人看,要为了自己而学习.

广州市17813154995: 孔子的名言解释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3.事父母,能竭其力.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
狐怕氨糖:[答案]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忠心?和别人交朋友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经常复习?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如果不讲信誉那怎么可以呢...

广州市17813154995: 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狐怕氨糖: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

广州市17813154995: 孔子的为人(选择题) -
狐怕氨糖: 第一题,选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是说:我们对待年长者 要安慰他们,对待朋友要信任他们,对待晚辈要关怀他们.A选项刚好说的是同一个意思.第二题,选D 毋我意思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太看重自我的意思.第三题,是“孔子作乐,使雅、颂各得其所",不是制礼 孔子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要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礼即礼仪,乐即音乐,孔子整理了音乐,《诗》中的雅乐和颂乐都各自有了适当的安置. 原句是“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