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的三条理由是什么?

作者&投稿:臧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烛之武退秦师的三条理由是: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意思是: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意思是: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意思是: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

(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扩展资料:

出自:《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

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

创作背景:

该文故事背景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时。秦、晋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

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作者介绍:

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

相传左丘明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

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他还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受重礼思想的影响,左丘明特别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这些修养包括忠、孝、信、义、让等。他认为忠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品德。

忠的首要涵义是忠于国君:楚国的子囊在国君死后还不忘给他增加好名声,在自己将要死的时候不忘保卫祖国,他认为这就是忠。

鬻拳曾用兵器威逼楚文王纳谏,自认犯了罪而砍断双脚,他认为这也是忠。对君王要忠,对父母就要孝。郑庄公因母亲帮助弟弟谋反,将母亲软禁起来发誓永不相见。

颍考叔帮助郑庄公母子和解,左丘明对颍考叔大加赞叹,说他能爱自己的母亲,并且把这种爱也传递给庄公,是“纯孝”。

信是君子的一个道德标准,它不仅表现在个人品德上,还体现在国家之间,如果国家之间的结盟不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即使结盟也没有任何意义。

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除了讲信,还要讲义。卫大夫石砏大义灭亲,将参与叛乱的儿子正法,左丘明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纯臣”。

让,就是谦让,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形成一种上下谦让的良好社会风气,那么这个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另外,君子还要从善不从恶,知道善不可以丢、恶不可以长,做到从善如流。对于那些践踏忠孝信义、品行恶劣的人,左丘明表示深恶痛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烛之武退秦师




读烛之武退秦师有感
读烛之武退秦师有感1 我们刚开学就学了一篇古文,这篇古文出自于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这篇古文叫做《烛之武退秦师》,主要讲述了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整理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3.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实词和虚词 ◎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该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是《左传》乃至中国文学史一篇优秀范文,入选全日制高中必修课程。《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佚之狐⑥言于郑伯曰:“...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三)三抑三扬的情节美《烛之武退秦师》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可是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总体来说,其情节结构可以概括为“三抑三扬的情节美”。开篇写秦晋联合,攻城占地,直逼郑都,大有来势凶猛,锐不可挡之势,郑国势单力薄,岌岌可危,朝...

高一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但郑是有机可乘的,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智退秦师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读一读,背一背 (二)讲解第二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之:助词,不译 2.无能为也已——不能做什么了。无能:不能。已:同“矣”。 3.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文言文意思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现代文全文...

初中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和翻译...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翻译晋文公...

烛之武退秦师与齐恒晋恒之事的劝说技巧的不同
之武退秦师:上来点题,开门见山,引起秦伯的兴趣。只字不提郑国好处,全文换位思考,论述亡郑对秦国的利弊得失。充分利用秦晋的矛盾,循序渐进,摆事实,讲道理,留给对方去判断。态度很重要。烛之武虽然是亡国方的使者,但是不卑不亢。齐恒晋恒之事:迂回曲折,层层深入,跌宕起伏齐恒晋文之事这篇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
·第三段:本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肴阨矣。”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 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 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 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

大余县17051435568: 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用哪些理由让秦国退兵的? -
成茜康达: 烛之武的三个理由:第一个是“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二个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第三个是“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大余县17051435568: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临危受命,说退秦师的理由是什么? -
成茜康达:[答案]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者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大余县17051435568: 烛之武退秦师原因 -
成茜康达: 烛之武能成功说服秦伯,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秦、晋之间确实存在利害冲突,有供烛之武“钻空子”的客观条件;二是烛之武熟悉天下形势,深刻了解各诸侯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三是烛之武游说艺术十分高明,他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抓住了秦伯一心只为本国谋取最大利益的心理,先以谦卑之辞取得秦伯的好感,再以“亡郑”“存郑”对秦、晋两国不同的利害关系打动秦伯之心,游说之辞委婉曲折,句句在理,言谈之中又处处表现出是为秦国的利益着想,因而成功说服秦伯,实现了“退秦师”的目的.

大余县17051435568: 烛之武退能秦师的原因 -
成茜康达: 当时秦、晋两国合围郑国,但郑国与晋接壤,与秦相隔甚远,所以攻下正对晋有利,对秦没什么好处,而且秦晋之间也有点矛盾.所以烛之武用这两点说服了秦王.1>他处处为秦国着想 2>他抓住了秦晋利益上的矛盾 3>阙秦以利晋

大余县17051435568: 烛之武退秦师成功的原因 -
成茜康达: 烛之武虽然年事已高,却耳聪目明,能洞悉其中玄机.烛之武要解秦晋之围,深知重点不应放在晋国身上,而应将秦军作为突破口. 1、秦国攻打郑国是出于道义,不是战争意志,更不是秦国战略所需,因此没有大的利益诱惑很难让其有所行动...

大余县17051435568: 在《烛之武退秦师》中,晋国为什么要退兵? -
成茜康达: 晋国退兵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原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大余县17051435568: 烛之武退秦师有哪些论点和论据?烛之武退秦师有哪些论点和论据
成茜康达: 烛之武退秦师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一句中的"夫人"的意思是(代词)在文中指(秦伯)2.晋国攻打郑过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烛之武深明大义...

大余县17051435568: 烛之武退秦师的第三段,烛之武是如何劝退秦师的? -
成茜康达: 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

大余县17051435568: 烛之武退秦师这件事怎么看 -
成茜康达: 这件事首先突出了烛之武的勇气很令人敬佩,面对自己敌人的首领,能慷慨陈词,不卑不亢,晓以利弊,最终使得秦兵解盟退兵.其次烛之武的深谋远虑,让秦伯认为郑灭对自己国家一点好处没有,而且还会帮助毫无信用的晋国.还有烛之武的胸怀也很宽阔,郑国君一直没重用烛之武,但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烛之武还是毅然站了出来,把大义放在了第一位.整件事围绕烛之武,写出了个有勇有谋大义凛然的大人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