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文言文

作者&投稿:希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彻”在古文中的意思

(1) (形声。从彳(chì),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

(2) 同本义 [remove]

废彻不迟。——《诗·小雅·楚茨》

司宫彻之士。——《礼记·燕礼》

彻筮席。——《礼记·士冠礼》

大夫无故不彻县。——《礼记·曲礼》

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三家者以《雍》彻。——《论语·八佾上》

解车休马,罢酒彻乐。——《淮南子·原道》

(3) 又如:彻案(撤去食案);彻坐(撤去座位);彻兵(撤军)

(4) 拆毁;拆下 [di *** antle]

彻我墙屋。——《诗·小雅·十月之交》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楚辞·天问》

(5) 又如:彻屋(拆除房屋)

(6) 通达;明白 [understan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7) 又如:彻鉴(明鉴;洞察)

(8) 垦治 [reclaim]

彻田为粮。——《诗·大雅·公刘》

(9) 又如:彻田(垦治田地)

(10) 穿透 [perate;pierce]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1) 又如:彻札(穿透铠甲)

(12) 结束,完结 [finish;plete]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 又如:彻命(达其使命);彻卷(毕卷;读章全卷)

2. 终不知车的文言文

原文: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⑩,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⑦固若是,⑧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14)己,不顾;⑨。及寇兵侵其境,越⑿率⒀敝车御之。车坏⑥,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学者之患亦然。

翻译

越国没有车,有一个旅游的越人在晋国和楚国的交接处的郊外弄到一辆车。车轴腐朽并且车轮破败,车辕已经被毁坏了。已经没办法再用了,但是越人的家乡没有这种车。于是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看到的人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造的,就都纷纷效仿做成相似的样子。一段时间后,晋国和楚国的人看到了笑话他们车子的拙劣。越人以为他们在骗自己,没有理会。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越人带领这破旧的车去抵抗敌人。结果,车都坏了,打仗败给了敌人,但始终不知道真正的车是怎么造的。学习的患处也是这样。

【注释】 ①越:越国

②辐(fú):辐条。车轮中连接车毂与轮辋的一条直棍.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其中“輗”是辕端与横木相接的部位,“辕”是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

③诸:相当于“之于”

④相属:—个接着一个

⑤绐(dài):欺骗

⑥坏:毁坏

⑦固:本来

⑧效:模仿、仿效

⑨顾:理睬

⑩败:破坏

⑪然:于是

⑫敝:破旧的

⑬及:直到

⒁率:带领

舟载以归而夸诸人:于是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

及寇兵侵其境: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

3. 终不知车文言文的翻译

越国没有车,有一个旅游的越人在晋国和楚国的交接处的郊外弄到一辆车。

车轴腐朽并且车轮破败,车辕已经被毁坏了。已经没办法再用了,但是越人的家乡没有这种车。

于是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看到的人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造的,就都纷纷效仿做成相似的样子。一段时间后,晋国和楚国的人看到了笑话他们车子的拙劣。

越人以为他们在骗自己,没有理会。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越人带领这破旧的车去抵抗敌人。

结果,车都坏了,打仗败给了敌人,但始终不知道真正的车是怎么造的。学习的缺点就是这样啊。

4. “才”字和“彻”字的古义文言例句及其解释

“才”字的古义文言例句及其解释:〈形〉(象形。

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同本义才,草木之初也。

——《说文》有才能;有本领试使斗而才。——《聊斋志异·促织》又如:才郎(有才学的郎君);才哲(才智卓越的人);才雄(杰出的人才);才英(指才华杰出的文人);才杰(杰出的人才)〈名〉才力;才能任人之才。

——《淮南子·主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资治通鉴》又如:才伐(才力门望);才格(才能。一说指才能高低的程度);才望(才能与名望);才理(才力和思路);才笔(写作的才华);才义(才思和义理)人才。

常写作“材”乐里多才。——《列子·仲尼》举贤才。

——《论语》救时应仗出群才。——清· 秋瑾《黄海舟中》又如:唯才是举;干才;广开才路;栋梁之才;廊庙之才天赋的特殊才能 。

如:诗才;才调(才情风格)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夫管子,天下之才也。——《国语·齐语》又如∶奴才;蠢才;天才;人才通“材”。

材资;本能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孟子·告子上》才能不及中人。

——《史记·李将军列传》西门豹治 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史记·滑稽列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后汉书·马融传》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财”,人有用叫做“才”。

故“材”、“财”、“才”三字同源。——王力《同源字典》当今乏才,以尔为柱石之用,莫倾人栋梁。

——《世说新语·规箴》姓〈副〉刚刚才数月耳。——《汉书·贾才传》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

——《汉书·晁错传》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又如:刚才(刚要,刚刚);方才(才,刚刚)这样迟,这么迟 ——前面有问原因的疑问词语。

如:你怎么才来?仅,只 ——表示数量少,程度低初极狭,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又如:一共才十个,不够分;才属(仅能连续)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惟正月才生魄。

——《晋书·夏侯湛传昆弟诰》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晋书·谢混传》“彻”字的古义文言例句及其解释:〈动〉(形声。

从彳( chì),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

本义:撤除,撤去)同本义废彻不迟。——《诗·小雅·楚茨》司宫彻之士。

——《礼记·燕礼》彻筮席。——《礼记·士冠礼》大夫无故不彻县。

——《礼记·曲礼》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左传·宣公十二年》三家者以《雍》彻。

——《论语·八佾上》解车休马,罢酒彻乐。——《淮南子·原道》又如:彻案(撤去食案);彻坐(撤去座位);彻兵(撤军)拆毁;拆下彻我墙屋。

——《诗·小雅·十月之交》伯昌号衰,秉鞭作牧,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楚辞·天问》又如:彻屋(拆除房屋)通达;明白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又如:彻鉴(明鉴;洞察)垦治彻田为粮。

——《诗·大雅·公刘》又如:彻田(垦治田地)穿透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又如:彻札(穿透铠甲)结束,完结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如:彻命(达其使命);彻卷(毕卷;读章全卷)〈形〉通,达彻,通也。——《说文》果无不彻。

——《国语·晋语六》摄而不彻。——《国语·楚语上》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

——《国语·吴语》其何事不彻?——《国语·周语上》焚烟彻于上。——《国语·鲁语上》其聪能听彻之。

——《国语·楚语下》又民之彻官百品。不敢彻声闻于天王。

——《国语·国语上》物彻疏明。——《庄子·应帝王》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

——《庄子·外物》。注:“彻,通也。”

5. 吴明彻的古文翻译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

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卷九•列传第三》)

参考译文

(一)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吴明彻幼年丧父,他本性最孝,十四岁那年,感慨父亲死了却没有坟地,家中又穷得无力筹办,就努力耕种。当时天下严重干旱,禾苗庄稼焦枯,吴明彻哀痛悲愤,每次到田里都大哭流泪,仰面向天诉说苦楚。到了秋天获得大丰收,足够安葬之用。

到侯景侵犯京师时,天下大乱,吴明彻有粟麦三千多斛,但邻居乡人却饥饿不堪,他就对诸位哥哥说:“现在草野之间,多有窃贼,人人难以考虑长久,为什么有这么多粟麦却不与乡邻共同分吃?”于是按人口平分,自己分得的这份跟邻居分得的同样多。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就让避走开了,靠这些粟麦活下来的人有很多。

到高祖镇守京口时,十分诚恳地约请吴明彻与自己结交,吴明彻就去见高祖,高祖走下台阶来亲自迎接他,拉着他的手坐下来,与他商讨当代大事。吴明彻又稍微涉猎了一些书史经传,言谈中很有一股英雄自许的气概,高祖非常赏识他。

太建四年,天子征召他为侍中、镇前将军,适逢朝廷商议北伐大事,公卿官员彼此意见不同,吴明彻力排众议定策北伐并自请出征。总领各路军马十三余万,从京师出发,进军迫近寿阳,齐派遣大将军皮景和领兵数十万来救援,在距离寿春三十里的地方,停兵不进。诸将都说:“坚固的城池还没有攻下来,强大的敌援又在附近,不知明公怎样定计?”吴明彻说:“行军作战贵在快速,可是他们却搭建军营停止前进,自失锐气,我断定他们不敢作战,这是十分明显的了。”于是亲自穿戴盔甲,指挥四面急攻,城中军民震惊恐惧,只擂鼓冲锋一次,就打下来了。皮景和惊慌恐惧奔走逃遁,(吴明彻)缴获了他的全部骆驼马匹和军用物资。

后逢周氏灭掉了北齐,太建九年,下诏书命令吴明彻进军北伐,吴明彻军至吕梁,北周的徐州总管梁士彦率部抵抗,吴明彻多次打败了他,梁士彦于是退兵守城,不敢再出战。北周派遣上大将军王轨领兵救援梁士彦。吴明彻的将领们听说了,非常恐惧,纷纷议论撤军。这时恰逢吴明彻苦于背部患了严重疾病,估计这次北伐成功不了,于是依从建议,当退到了清口,军兵尽皆溃散,吴明彻力穷势迫,只好就擒。不久因忧愤交加而得病,死在长安,这年他六十七岁。

6. 文言文:名彻仁爱汉译

吴明彻,字通昭,是秦郡人。

吴明彻幼年就成为孤儿,他本性最孝,十四岁那年,因感慨父母去世却没有坟地埋葬,家中又穷得无力筹办,就努力耕种。当时天下干旱严重,禾苗庄稼焦枯,吴明彻哀痛悲愤,每次到田里都大哭流泪,仰面向天诉说苦楚。

到了秋天获得大丰收,足够满足生活及安葬之用。到侯景侵犯京城时,天下大乱,吴明彻有粟麦三千多斛,但邻居乡人却饥饿不堪,于是就对各位兄长说:“现在草寇盗贼横行,人人难以考虑长久,为什么有这么多粟麦却不和乡邻共同分吃?”于是按人口平分,自己分得的这份跟邻居分得的同样多。

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就躲避走开了,靠这些粟麦活下来的人有很多。




常见的文言文
文言文句式结构有: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

文言文名句及翻译
文言文名句及翻译如下: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翻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2、学而不化,非学也。一-杨万里 翻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3、好学而不贰。--《左传》翻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翻译:学习知识...

150字以上的文言文
7. 谁能把鲁迅的铸剑改写成文言文的150字左右 铸剑如果改写成文言将会很不堪吧,如果需要概括的话文中已有王泽流兮浩洋洋;克服怨敌,怨敌克服兮,赫兮强!宇宙有穷止兮万寿无疆.幸我来也兮青其光!青其光兮永不相忘.异处异处兮堂哉皇!堂哉皇哉兮嗳嗳唷,嗟来归来,嗟来陪来兮青其光!眉间尺复仇的传说,在相传...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

文言文有多少
六、九年级下册文言文 1、公输 《墨子》2、《孟子》两章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鱼我所欲也 《孟子》6、《庄子》故事两则7、惠子相梁8、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9、曹刿论战 《左传》10、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11、愚公移山 《列子》 扩展资料: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教育类型的文言文
4. 有教育意义的文言文(短)最好有鉴赏 《弈秋》(节选) 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翻译:弈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假使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专...

课外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课外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如下:1、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一百字左右的文言文有哪些?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翻译:...

高中所有文言文篇目有哪些?
高中所有文言文篇目有如下:1、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2、登高——杜甫...

必背文言文24篇
9. 高中必背初中古诗词文言文五十篇 1.关雎2. 氓3.蒹葭4、陌上桑 5、龟虽寿 曹操6、观沧海 曹操7、归园田居 陶渊明8、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9、饮酒 陶渊明10、木兰诗11、游山西村 陆游12、渡荆门送别 李白13、过零丁洋 文天祥1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15、秋词 刘禹锡16、赤壁 杜牧17、行路难 李白18...

柯城区17682788977: 初中古诗和文言文中含有彻字的 -
党菲贝西: 《愚公移山》中“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含“彻”.意思是“变通”.

柯城区17682788977: 愚公移山文言文中,彻的意思是什么? -
党菲贝西: 清除、搬运

柯城区17682788977: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文那一篇有“彻”字? -
党菲贝西: 愚公移山~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 希望可以帮到你哦~望采纳~

柯城区17682788977: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文那一篇有“彻”字?要解释还有它出自那篇课文,那句话. -
党菲贝西:[答案] 愚公移山~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 希望可以帮到你哦~望采纳~

柯城区17682788977: 帮忙啊这些字在初中文言文中的意思很急的彻乘从道得定伐犯
党菲贝西: 1通达,贯通2通“辙”1驾车2借着,凭3追逐1跟随2顺从3参与1路2规律,道理获得安定,稳定1砍伐2进攻触犯,侵犯1背负2违背1赋税2给与1改变2经过,经历会和,聚会...

柯城区17682788977: 古文中的“何”的用法 -
党菲贝西: 何⑴什么.例: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⑵怎么样.例:①如太行、王屋何?②其如土石何?⑶哪里.例: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

柯城区17682788977: "云销雨季,彩彻分明"的文言文 -
党菲贝西: 出自 王勃《滕王阁序》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

柯城区17682788977: 高中文言文虚、实词用法 -
党菲贝西: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知识点解说] 一、代词: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常用词——之、其. 二介词...

柯城区17682788977: 《小石潭记》练习题 文言文点击一、词语解释1.斗折蛇行 斗:蛇:2.日光下彻 彻:3.隶而从者 从:4.全石以为底 全:5.谭中鱼可百许头 许:6.以其境过清 以... -
党菲贝西:[答案] 一、词语解释 1.斗折蛇行 斗: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像蛇一样 2.日光下彻 彻:穿过 3.隶而从者 从:跟从 4.全石以为底 全:整块 5.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 6.以其境过清 以:因为 清:凄清 二、句子解释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清翠的树木...

柯城区17682788977: 其实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 -
党菲贝西: 1.实际情况;实际上、事实上. 《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北史·萧大圜传》:“及于谨军至,元帝乃令大封充使请和,大圜副焉,其实质也.”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