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入周问礼处的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作者&投稿:车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历史 孔子思想中的人文精神有什么? 请详细一点。~

1、仁者爱人的思想,孔子的马厩着火了,孔子知道后首先问有没有伤到人,然后才问财产损失,可见他尊重人的生命甚于自己的财产,符合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要求。
2、提出"苛政猛于虎"的思想,反对统治者的暴政残害百姓,主张施行仁政,实现天下大同。
3、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并不以牺牲他人为代价,能够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而不是损人利己,这是很高的精神境界。
4、有教无类,反映了孔子追求教育平等的思想。

孔子仁(是山东),关公义(关公是山西解良人),人文典范;
泰山日(是山东),壶口烟(是山西),天地奇观。

“孔子问礼于老聃”是一个历史事实,现在让我们进一步探讨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关于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时间,有四种说法:(1)孔子十七岁时问礼于老子,高亨据边韶《老子铭》、郦道元《水经注·渭水》均言“孔子年十七问礼于老子”,根据《春秋》昭公七年有日食的记载而持此说[12]。①(2)孔子三十四岁时问礼于老子,清人阎若璩据《曾子问》中关于孔子从老子助葬时“FI有食之”的记载以及《春秋》昭公二十四年有日食的记载而推算出当时孔子的年龄。(3)孔子五十一岁问礼于老子。《庄子·天运篇》记载:“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黄方刚认为:“老子居沛,庄子屡言之,沛为宋地。孔子是年适至宋,因复见老子,颇合情理。[10]”②孔子五十七岁时问礼于老子。黄方刚又据《曾子问》中“日有食之”的记载以及《春秋》定公十五年有日食的记载,认为孔子两见老子,第一次孔子五十一岁。第二次孔子五十七岁。[10]”⑧
关于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地点,也有四种说法:(1)《史记》的《老子传》、《仲尼弟子列传》及《孔子世家》都记载了孔子问礼于老子于周(今河南洛阳)。(2)《礼记·曾子问》说孔子“助葬于巷党”,而巷党可能是鲁地[13]④。(3)《庄子·天运篇》记载孔子“南之沛,见老聃”,而沛是宋地(今江苏沛县),与老子故乡相隔不远。(4)《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居陈三岁”而老子是陈人(苦县原属陈),因此,孔、老也有在陈相遇的可能性[14]⑤。事实上,孔子问礼于老子,在时间上可能不止一次,在地点上可能不止一次。我认为,《礼记·曾子问》中所记载的是年轻时的孔子与中年时的老子相遇的说法,孔子十七岁时,老子由于政治上的某种缘故,流放到鲁国[15]⑥,是以孔子在鲁求教于老子并“从老聃助葬于巷党”。而《史记》中所记载的“孔子适周”、“孔子居陈三岁”和《庄子》中所记载的“孔子南之沛”,这些可能的相遇,是中年以后的孔子周游列国时于晚年的老子相遇的情况。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因此各家学派所记载的,只是各家所分别熟闻的地方的事情。例如,曾子学派所记载的,只限于鲁国的情况;庄子学派所记载的,只限于沛地的情况;而司马迁所记载的,则着重于周地的情况;等等。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所谓“礼”,有广义的与狭义的之分:广义的指典章制度方面的“礼”,狭义的指婚丧朝聘方面的“礼”。年轻时的孔子,问礼的内容主要是狭义的礼。例如:行军的时候国王的牌位应该放在何处,出丧的时候遇到日食又如何处理,小孩死了以后应该埋葬在近处还是远处,居丧的时候应该从军还是应该退役等等。《礼记·曾子问》中所记载的孔子与老子谈话的内容大抵如此。中年以后的孔子问礼的内容,就不限于上述方面的“礼”了。据其他古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还向老子请教了“持盈之道”,老子还向孔子谈到万物的生成化育等问题[16]①。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孔子与老子还十分可能谈到《诗》、《书》、《易》等古典文化。左昭二年韩宣子访鲁时看到《易》、《象》与《春秋》,曾说“周礼尽在此矣”。这说明《易》是包括在“礼”中的[17]②。又《庄子·天运篇》说,“孔子五十有一,南之沛而问道于老子:求之于度数,求之于阴阳”。这里的度数、阴阳便是《易经》的基本内容。因此孔子“晚年喜易”十分可能是受老子的启发和影响。我个人还认为:老子受到《易经》的影响要远大于孔子,而老子对于《易传》的影响也远大于孔子;在天道观方面,老子思想是从《易经》到《易传》的承先启后的中间环节。 需要指出的是孔子、老子的时代还没有儒家、道家之分。孟子对杨朱墨子、庄子对儒家,荀况对庄子等等,诸子门派对立是发生在孔老逝世之后,诸子崛起各执师之一端互相非难的百家争鸣之时,这个现象从《汉书·艺文志》序言与其中诸子百家的著作目录(右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右道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中可以看出儒道虽然同源但后期分化对立比较严重。




“孔子问礼处”碑的问礼传说
虽然此事没有记录,但在予东民间却盛传不衰,有口皆碑,下面,就把传说简录于下:话说孔子一生并不得志,仅做了鲁国三个月的司寇,就被新兴的封建势力轰下台来。为了恢复他认为最理想的西周社会形态,曾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传经布道,到处宣扬“克己复礼”,仁爱忠恕等一套儒家思想。怎奈其所处的时代...

孔子向老子问礼问礼是什么意思
问礼:询问礼法;学礼。出处《礼记·曲礼下》。孔子入周问礼学乐,对弘扬周代文化、扩大儒家文化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产生了重大作用。出处:《礼记·曲礼下》"在朝言礼,问礼,对以礼。"《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示例:唐·刘长卿《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诗:"...

请与孔子适周文言文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已,为人臣者毋以有已.’”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教师节由来?
那么孔子眼中的老子又是怎样的呢?孔子三十多岁后,在社会上已经有些影响了,但是他很谦虚好学。当时老子名声很大,孔子决定去拜见老子,向他请教礼的问题。于是孔子一路上想象老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风尘仆仆地从鲁国山东曲阜来到周王都。今天在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有一座牌坊,内有古碑,上面写着“孔子入周问礼处”。自...

孔子的个人资料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寻孔子问礼碑
        我们的城市在兴起,不断的修修建建……为寻孔子入周问礼碑,我从涧西出发,倒了三辆公交车,穿越大半个洛阳城。下车后,明明近在咫尺,却兜兜转转,始终无法接近,路遇清真寺,有位大婶告诉我:向东走,过了那个巷口就是。我进了一条萧条破败的小巷,走了好远...

跪求2个诸子故事
孔子不知该如何回答,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志向:大丈夫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参观完了其它地方之后,孔子就向老子告辞,带着既有点兴奋又有点失落的心情离开了周都洛阳。兴奋是因为问礼的收获,失落是因为老子的劝告。而在他身后,洛阳东关留下了一块“孔子入周问礼碑”。 孔子从老子那儿回来,三天没有说话。

孔子和老子追求的理想人格有什么不同?
我国的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只用极其简单的161个字记叙了“孔子向老子问礼”的事。当时老子的社会名声已经很大,孔子去拜见老子请教“礼”的问题,孔子从鲁国山东曲阜到周王朝的都城。今天的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有一座牌坊内的古碑上写着“孔子入周问礼处”就是历史记载。传说那天老子刚洗了头发正在晾发,孔子...

孔子的生平是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孔子家语・观周原文及翻译,孔子家语・观周原文及翻译
孔子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堂右之前,有金人焉,三其口,而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多言,多言多.多事,多事多患.安必戒,所行悔.勿何,其.勿何害,其大.勿喟不,神伺人.焰焰不,炎炎若何.涓涓不壅,江河.不,或成.毫末不札,斧柯.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之也.梁者不得...

瑞丽市13090081100: 入周问礼的故事 -
箕服热淋:[答案] 孔子入周问礼:周敬王时期,孔子得到鲁君的支持,与南宫敬叔来到周朝国都洛邑,问礼于老子,问乐于苌弘.孔子入周问礼后,学业大进,广招弟子,传播儒学.

瑞丽市13090081100: 求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
箕服热淋:[答案] 孔子去了周地,要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生逢其时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

瑞丽市13090081100: 孔子问礼! -
箕服热淋: 孔子适周,将问礼於老子孔子一生曾多次向老子问礼. 第一次有年代可考,是在孔子17岁时,即鲁昭公七年(前535年),地点在鲁国的巷党. 第二次是在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地点在周都洛邑(今洛阳).第三次是孔子53岁时,即周敬王二十二年(前498年),地点在一个叫沛的地方.第四次在鹿邑,具体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里分别详细讲述了这几次的内容,可以看一下

瑞丽市13090081100: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 -
箕服热淋:[答案] 小题1:C小题1:D小题1:C小题1:A小题1:(1)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2)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

瑞丽市13090081100: 孔子和老子是什么关系? -
箕服热淋: 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其实对于道家和儒家我倒是有点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儒家广泛意义上也是道家的一种,他们都强调自己的修行,只是道家的经义较难理解,且讲究出世,不影响别人,也不被别人影响,而儒家则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即在出世,入世之间,但它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说法,说明儒家也极为强调个人修养,只是随着时间发展,以及封建制度的需要,两者才渐行渐远,直至发展成两个教派.我觉得两者就像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小乘惟求自度,大乘则要普度众生.小乘追求个人解脱,把“灰身灭智”,证得阿罗汉果作为最高目标,大乘佛教则把成佛度世、建立佛国净土作为终极目标. 以上只是我个人一点浅见,错了欢迎指正.

瑞丽市13090081100: 老子和孔子熟吗
箕服热淋: 熟. 有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 《史记》载: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史记》还记载,临别时老子向孔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史记》还记述,当年孔子问礼于老子之后,对弟子们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 但后来儒家得势,认为这样太抬举道家,经常不承认.

瑞丽市13090081100: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不超过200字) -
箕服热淋: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那时,卫国有个...

瑞丽市13090081100: 《孔子》中老子和孔子的对话出现在哪一个时间点 -
箕服热淋: 01:02:50 一小时二分五十秒

瑞丽市13090081100: 关于孔子拜访老子的故事 -
箕服热淋: 孔子一生曾两次拜访老子 老子至少要比孔子大十多岁,也比孔子出世出名的早,据说老子十六岁就在周朝为“国家图书馆馆长”了.老子自幼勤学好问,十三岁就超过了师傅商容并被荐去周首都周太学深造,十六入朝为官,成就日日精进,声名...

瑞丽市13090081100: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 -
箕服热淋: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龙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