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真篇》是谁所著??

作者&投稿:段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悟真篇的基本信息~

北宋张伯端,天台人也。少无所不学,浪迹云水。晚传混元之道而未备,孜孜访问,遍历四方。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陆龙图公诜,镇益都,乃依以游蜀,遂遇刘海蟾,授金液还丹火候之诀。乃改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修炼功成,作《悟真篇》行于世。尝有一僧,修戒定慧,自以为得最上乘禅旨,能入定出神,数百里间,顷刻辄到。一日,与紫阳相遇,雅志契合。紫阳曰:“禅师今日能与同游远方乎?”僧曰:“可也。”紫阳曰:“唯命是听。”僧曰:“愿同往杨州观琼花。”紫阳曰:“诺。”于是,紫阳与僧处一净室,相对瞑目趺坐,皆出神游。紫阳才至其地,僧已先至。绕花三匝,紫阳曰:“今日与禅师至此,各折一花为记。”僧与紫阳各折一花归。少顷,紫阳与僧欠伸而觉。紫阳云:“禅师琼花何在?”僧袖手皆空。紫阳于手中拈出琼花,与僧笑玩,紫阳曰:“今世人学禅学仙,如吾二人者,亦间见矣。”紫阳遂与僧为莫逆之交。后弟子问紫阳曰:“彼禅师者,与吾师同此神游,何以有折花之异?”紫阳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彼之所修,欲速见功,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人见无复形影,谓之阴神。”弟子曰:“唯。”紫阳常云:“道家以命宗立教,故祥言命,而略言性。释氏以性宗立教,故祥言性而略言命。性命本不相离,道释本无二致。彼释迦生于西土,亦得金丹之道。性命兼修,是为最上乘法,故号曰金仙。传大士诗云:‘六年雪岭为何因,只为调和气与神。一百刻中为一息,方知大道是全身。’钟离正阳亦云:达摩面壁九年,方超内院;世尊冥心六载,始出凡龙。以此知,释迦性命兼修分晓。其定中出阴神,乃二乘坐禅之法,奈何其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常用迁徙。一念差误,则透灵别壳异胎,安能成佛?是即我教第五等鬼仙也。其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像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入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夺舍而已。其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于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故神仙不取。释迦亦云:‘惟以佛乘得灭度,无有余乘。’又曰:‘世间无有二乘得灭度,惟一佛乘得灭度尔。’释迦之不取二乘,即我教之不取鬼仙也。奈何人之根器、分量不同,所以释氏说‘三乘之法’;道家分‘五等仙’、三千六百旁门法也。钟离真人云:‘妙法三千六百门,学人各执一为根。岂知些子神仙诀,不在三千六百门。’此正释迦所谓‘惟一佛乘得灭度’之意也 。” 道教丹道论著,内丹丹经。《悟真篇》,北宋张伯端著。《道藏》收录的《悟真篇》凡七种。书目如下:一、《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八卷。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集庆空玄子戴起宗疏。二、《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五卷。紫贤薛道光、子野陆墅、上阳子陈致虚注。三、《紫阳真人悟真篇直指详说三乘秘要》一卷。无名子葆光。四、《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一卷。五、《悟真篇注释》三卷。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六、《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七卷。云峰散人永嘉夏宗禹著。七、《修真十书》卷二十六所收之《悟真篇》五卷,叶士表、袁公辅、象川翁、无名子注。合上七种以观,可见《悟真篇》风行于宋元。当时的注解必不止此,今则分合而成此七种,流传于明初而收入《道藏》。自北宋以来,《悟真篇》历受学者推重。但佛者、近佛者,多加曲解,甚至臆改本文,以致各本真伪并存, 文字颇多出入。 道教内丹修炼是道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深受研究者的注意。北宋道士张伯端在熙宁八年(1075年)所作的《悟真篇》是汉代魏伯阳《参同契》以后的又一本重要的丹经著作,可以说同为丹经之祖,是道教内丹丹法的主要经典之一,其丹经地位与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相仿。全书由诗词歌曲等体裁写成,包括七言四韵16首,绝句64首,五言1首,续添西江月12首。总结了北宋以来的内丹方术,继承了钟离权、吕洞宾的性命双修学说,并且对陈抟《无极图》中“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思想作了进一步发挥。16首七言律诗为总论,指出修炼内丹才是得道成仙的唯一途径,各种旁门小术难以得道成仙。并且指出了内丹修炼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64首绝句详细讲述了内丹修炼的过程和方法,指明了需先立鼎器、再捡药物,后明火候。1首五言说明功法的全过程。12首西江月多重复前面诗词的论述。卷末还附有《歌颂诗曲杂言》32首,认为通过修养,可以达到虚寂无为,返本还原,与道体合一之境界。(此书序各本均有同异。宋夏宗禹《讲义》本,翁象川渊明无名子《注解》本,清朱元育《阐幽》本,明陆西星《外史》本,均未收此序;清董元真《正义》本有删节,自注云 “稍节从陶氏本”;《十书》、《注疏》、《三注》、《直指》、等则收全部序文,但亦互有出入。清末刘师培《读道藏记》曰:“张氏自序旧本,仅七律十六、五 言一、绝句六十四,词十二,别无他篇附入,与夏宗禹《讲义》本相同。”书中八十一首诗词,象九九之数,则为纯道教理论。但注家对此序众论纷歧,疑是参半。即以十种版本而论,有五种无此序,包括《道枢》,有一种有大删节。《直指》《三注》《注疏》内容相同,均载参考《传灯录》及 “击竹而悟”之事,《十书》则未录此段。此种不同之处,盖因注者观点不同,近佛者录佛经;近道近儒者删禅语(如董德宁底本等);纯道者则不录;调和者录象征性数句(如十书,似皆以己意增减,皆非原有之句。)至于全删此序,则实际对其真伪怀疑。如翁葆光、陈致虚、陆西星等,因序文内容和《参同契》《悟真篇》等纯道家义理与道家文化本位立场相违,所以不加采录。朱元育为龙门正宗,对其真伪也似加怀疑,所以《道藏辑要》亦无此序。大部分教内人士与学者认为此书序与部分为伪或在宋金元道教虚弱时与其他道教资料一同被修改窜入,如古灵宝经本有极为鲜明的“文化本位立场”。然这些典型材料的绝大部分早在南北朝到元初佛道论战中,尤其是在元代佛教徒挑唆元朝统治者烧毁《道藏》即已被删改殆尽,致使早期灵宝派这一立场和思想长期隐晦不彰,直到敦煌道藏被发现才得已重现。但如果把《悟真篇》改的面目全非譬如修命的部分被改成佛教的,那后世重修道藏的时候一定会发现修改。故把部分换词,如道、仙被换成佛;真人被换成如来;道性被换成佛性、禅性;丹被换成禅等等流传于世。 《嘉泰普灯录》中“吕洞宾参黄龙”“张伯瑞参佛经”故事的编撰具有相当的技术含量:此故事虽寓有“佛高于道”之意,但对此故事情节的虚构却并非完全空穴来风,而是在专门研究了道教内丹学的基础上精心编撰而成,因此对包括一些道教徒在内的读者均具有较大的迷惑性,不少道教徒都信以为真,吕洞宾参黄龙、张伯瑞参佛经竟被流传了下来,以至“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被视作吕洞宾名言而在道教界广为传播,如《道缘汇录》、《吕祖全书》、《西游真诠》等明清道教典籍均载有此事。而被篡改的悟真篇序与杂词则被载人《道藏》。可见其故事的影响力广泛受到当时宗教界的承认,很多道教徒都信以为真,不知察觉而潜移默化的维护传播此说;元代废道 ,道经损失严重 ,粗略统计,共阙794种2500卷,相当于半部明《正统道藏》被烧毁。明代重修《道藏》时,向各地区征集经书 ,编纂者把被修改的部分误以为是三教合一之作而载入道藏,也是情有可原。)(后世佛教徒谤吕祖参黄龙、张祖参佛书,请点击吕祖参黄龙可见。)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悟真紫阳真人张伯端说的,出自北宋张伯端撰的《悟真篇》里的《悟真·绝句六十四首》。
《悟真·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六十四卦):
原文: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虚无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译文:必须于无思无虑之混沌虚无中,活子时至,才为采药之机。学士采之炼之,自然能得此先天阳炁,将纯阴之体换为纯阳之体,自知丹之可成,我命在我不在天。
“我命由我不由天”意思是为我的命运我自己来掌握,不要让上天来决定,多形容人不向命运低头屈服,有反抗命运的精神,生命的主动权操纵在自己的手中,强调个人的生命,要努力把握着改变自己的命运,能由自我决定,不由天地掌握。

扩展资料:
一、其他相关出处:
1、晋代道教理论家葛洪《抱朴子内篇》。
2、道书《真气还元铭》。
3、《西升经》中《我命章》。
尽管《抱朴子黄白篇》和《西升经》所提出的达到“与道同久”的方式不同,但都指出我命在我不在天地。
二、现代性意义:
“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的重要教义之一,也是道教徒向死亡宣战的口号,意为个人的生命同天地一样,都是由自然之气所化生,人如果凭借智慧通过造化之理,盗取阴阳之机,修道守气,返本归根,就可以与道同在,寿比天长。
强调个人的生命,能由自我决定,不由天地掌握。这是一种以人生为本,肯定人生价值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命由我不由天


  《悟真篇》是内丹术的主要著作之一。北宋熙宁八年(1075)张伯端撰。全部由诗词歌曲等体裁写成。其中七言律诗一十六首,绝句六十四首,五言一首;《西江月》词十二首,以及歌曲三十二首。

  七言律诗一十六首为总论。以“人生虽有百年期,寿夭穷通莫预知”等来说明光阴易逝,利禄无常,劝世人“修功积德,力行大道”。大道者何?“学仙虽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强调惟有修炼内丹,才是唯一途径。并以“人人自有长生药,自是愚迷枉摆抛”等语来坚定修炼者的信心。最后阐述内丹修炼种种方法与要点,以为达到“玄珠成象,寿永天地”的目的。

  绝句六十四首为分论。内容虽与总论有所重复,但详略主次不同,且每首诗中各有一二句为重点所指。其一,概述丹功的全过程。指出:“先把乾坤为鼎器 次搏乌兔药来烹”。

  “药”即“真种子”,亦即“精、气、神”三宝。“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告诫世人须善用“三宝”,切勿枉自抛丢。又以“竹破须将竹补宜,覆鸡当用卵为之”的原则,强调修炼之始,须以先天真一之气同类之物补足已耗损的精、气、神(称“炼己”或“筑基”),然后循序渐进,进入“炼精化气”阶段。其二,记载该书思想渊源。“《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并谓自身“尽从此处达真
  诠”。

  如取《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及“归根复命”、“祸福互变”之论,以“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生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阐发顺行万物化生,暗示逆行归原丹法。又取《阴符经》“火生于木,祸发必克”,“生死互根”,“恩害互变”之理,强调内丹修炼重在领悟真诀,适时动机,则阴阳施运,脏腑安宁。书中沿用《参同契》术语,排斥旁门小术,否定外丹烧炼,认
  为只有“群阴剥尽丹成熟”,“金丹只此是根宗”。其三,阐发丹经要点。首论火候进退。强调“火候”的重要性,严防太过和不及。调其中和,知其“止足”,如知进而不知退,知作而不知止,则反受其害。次论“性命之学”。虽是“性命双修”,但在功法步骤上要“先命后性”:“始于有作人无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性、命本不相离,但“有作(指命功)”是根基,“无为(指性功)”由之发展而来。“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希夷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谓希夷大道,本出清静无为,而性命双修,可巧夺生死之权,故云我命在我不在天。本篇多讲“炼精化气”阶段,但亦多处涉及“炼气化神”阶段功法。如“四象会时玄体就,五方全处紫金明,脱胎入口身通圣,无限龙神尽失惊”。谓内丹之妙在“和合四象,攒簇五行”,精、气、神凝为纯阳之体,达通神入圣境界,此诗即概括了“炼气
  化神”全过程。

  五言一首总括全部功理:“女子着青衣,郎君披素练,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恍惚里相逢,窈冥中有变,一霎光焰飞,真人自出现。”谓阴阳交感,先天真一之气于“恍惚”、“窈冥”之中“无中生有”,霎时之间,内丹成就。

  《西江月》十二首,也多是重复律诗八十一首之意。

  书成之后,张伯端认为其中对“炼精化气”、“炼气化神”阶段的传统“命功”阐述较详,而对“炼神还虚”(体现“本源真觉”)的“性功”发挥得不够。因此进而深研佛禅之学,然后形成《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附之卷末,专门阐发“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无为”境界。

  《悟真篇》与《参同契》齐名,被道教推为内丹术之正宗。

  北宋后,道教之主内丹者,莫不祖述《悟真篇》。张伯端四传弟子白玉蟾于南宋嘉定(1208~1224)年间创金丹派南宗,也奉之为祖经。该书广泛流布后,注家蜂起。据元工部尚书张士弘称:“前后注释可见三十余家。”直至明清,此风不衰,蔚然成为一家之学。传世注本甚多。收入《正统道藏》或《道藏辑要》的有宋翁葆光的《悟真篇注释》《悟真篇直指详说三乘秘要》,宋夏元鼎的《悟真篇讲义》以及翁葆光注、元戴起
  宗疏的《悟真篇注疏》和元陈致虚的《悟真篇三注》、清朱元育的《悟真篇阐幽》等。


悟真紫阳真人思想与著述
张伯端的思想发展 张伯端的思想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以他的三部主要著作为标志:早期出儒入道,他的《悟真篇》强调道教内丹的三教合一思想,以人体为丹炉,精气为药,神为火候,主张通过内丹修炼,使精气凝聚成金丹,体现了道家的性命双修理论。中期出道入禅,《禅宗诗偈》(《悟真篇后遗》)展示了...

道教南宗创始人
他自幼博览三教经书,涉猎诸种方术。《悟真篇·序》有:“仆幼亲善道,涉躐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曾于成都遇真人(一说此真人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据清.仇兆鳌《杜诗详注》称...

道家的经典著作有那些?
除了这几位朋友所说的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之外,其实还有许多很好的道家典籍。这些典籍都是后世道家修持有所成就、甚至到达巅峰的成就者所著。道家南五祖之一的紫阳真人张伯端《悟真篇》,道家张三丰的《无根树》,以及白玉蟾,更有道家全真教全真七子每个人都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著作,楼主想要...

悟真性宗
悟真性宗直指 宋 紫阳张真人著 栖云山悟元子刘一明解 性宗乃《悟真篇》外集。仙翁著《悟真篇》之后,尚恐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究,又作为歌颂乐府及杂言等,附之卷末,以备性命双修之道也。 绝句四首 其一 如来妙体遍河沙,万象森罗无碍遮。 会的圆通真法眼,始知三界是吾家。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

北宋人张伯端的字是什么
张伯端年轻时聪明好学,《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云:“张伯端,天台人也。少无所不学,浪迹云水。晚传混元之道而未备,孜孜访问,遍历四方。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陆龙图公诜,镇益都,乃依以游蜀,遂遇刘海蟾,授金液还丹火候之诀。张伯端的出名,是因为其所著的《悟真篇》。《悟真篇》体现了...

丹道的书
露,仅是多用诗词隐语,不经真师点破,难以辨认而已。丹经中最秘的法诀是阴 阳双修丹诀,然而古仙担心此道失传,故意将其法诀隐人《参同契》和《悟真 篇》中,以留待有缘者索解。阴阳派最秘密的口诀有八个字,就在《参同契》中,《悟真篇》是注解《参同契》的。无论学炼阴阳派还是清净...

道家有那些经典名著
1、《道德经》,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2、《庄子》,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3、《吕氏春秋》,黄老...

什么是“北宗,南宗”?
北宗,道教内丹学的重要流派。创于南宋时期原北方金人统治地区长安一带,该派尊东华少阳、钟离正阳、吕岩纯阳、刘海蟾、王喆为“五祖”,实际创始人为王喆。南宗,金丹南宗近道,北宗近禅。南宗思想分为两体第一阶段张伯端。第二阶段石泰、白玉蟾等,但是如果不计《悟真篇》前后序等部分有争议的内容,则...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朱云阳?
朱云阳(元育)真人,明末清初人。真名叫朱由梿,出生于明朝的益王府(在今江西省抚州市南成县),六世祖是明宪宗朱见深,父亲是益敬王朱常(氵迁)、哥哥是益定王朱由木,他为第九子,后被封为延宁郡王。明亡后,他出家做了道士,道名朱元育,道号云阳,有《参同契阐幽》与《悟真篇阐幽》两著...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道士?
治平初(1064年),陆诜任桂林知州,起用张伯端掌管机要,改知成都时,又随往。熙宁二年(1069年),在成都天回寺,遇异人得金丹火候之诀。熙宁三年(1070年),陆诜卒,张伯端归台州,筑室山居,于熙宁八年(1075年)著成《悟真篇》。后出山转徙秦陇(今陕西甘肃一带),事河东马处厚,于汉阴...

昭阳区18540735880: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是古诗文里的么. -
蔽戴氟哌:[答案] 出自“勿忘勿助,日乾夕惕,温养十月,换去后天爻卦,脱去先天法身,我命由我不由天矣.” ——悟真直指 《悟真篇》作者:张伯端 悟元子 《悟真篇》是内丹术的主要著作之一,北宋熙宁八年(1075)张伯端撰.

昭阳区18540735880: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谁是第一个说出来的? -
蔽戴氟哌: 出自“勿忘勿助,日乾夕惕,温养十月,换去后天爻卦,脱去先天法身,我命由我不由天矣.” ——悟真直指 《悟真篇》作者:张伯端 注解:悟元子 《悟真篇》是内丹术的主要著作之一,北宋熙宁八年(1075)张伯端撰.

昭阳区18540735880: 我命由我不由天前半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的前半句是什么? -
蔽戴氟哌:[答案] 出处一:福祸由天不由我.天若不能尽人意,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要灭我我灭天 出处二:出自“勿忘勿助,日乾夕惕,温养十月,换去后天爻卦,脱去先天法身,我命由我不由天矣.” ——悟真直指 《悟真篇》作者:张伯端 悟元子 《悟真篇》是内丹术...

昭阳区18540735880: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出自哪一首诗.全文是什么? -
蔽戴氟哌: 《悟真篇》,北宋张伯端著,后序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道藏》收录的《悟真篇》凡七种.此句在其中有所提及悟真篇-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相关记载:“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若言九载三年者,尽是迁延款日辰.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

昭阳区18540735880: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最早是谁说的? -
蔽戴氟哌: 据说是北宋张伯端著《悟真篇》有句,道教的《西升经》中《我命章》也提到“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东晋炼丹家葛洪貌似也曾提到“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未考证) 这是道教的重要教义之一,不与天斗但也不沦于宿命.

昭阳区18540735880: 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灭我我灭天 -
蔽戴氟哌: 这句话出自修仙者的《悟真篇》,非你等不修行者所能岂及,汝等只能在妄想中当作是心情,而别人却是实打实的在做在修成仙修道.《悟真篇》,北宋张伯端著,后序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道藏》收录的《悟真篇》凡七种.此句在其...

昭阳区18540735880: 我要写部仙侠小说,谁有资料多多的给呀 要修真的心法啊,什么的一些有用的东西 谢谢 -
蔽戴氟哌:悟真经(传世最广的修真心法) 《悟真篇》是内丹术的主要著作之一.北宋熙宁八年(1075)张伯端撰.全部由诗词歌曲等体裁写成...

昭阳区18540735880: 道家和佛家 -
蔽戴氟哌: 道家最经典的当然是 道德经和庄子 这两本读过吗? 《列子》 虽说是后人附会,但也还可以 说真的,其他的水平都比较低 都是道家的,离先秦老庄的思想已经很远了 葛洪 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

昭阳区18540735880: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语出自哪里 -
蔽戴氟哌: 我的印象中应该是出自,今何在的《悟空传》,不知道对不对

昭阳区18540735880: 道家老子庄子之后的传人是谁? -
蔽戴氟哌: 可以说没有 列子 是老子之后 庄子之前的 道家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他们三人之后,道家就没有典型的代表人物了, 因为道家后来演变到道教的时候,思想内容已经变了很多,之后的人都与老庄差距比较大了,或许这可以叫做发展吧 其实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