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

作者&投稿:逄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

  弘扬那德行啊,诸侯们都来效法

  引自《诗经·周颂,烈文》。不显,“不”通”丕”,不显即大显。辟(bi),诸侯。刑,通“型”,示范,效法。
  有虞二妃

  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舜父顽母嚚。父号瞽叟,弟曰象,敖游
  于嫚,舜能谐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爱象,舜犹内治,靡有奸意。四岳荐之于尧,
  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厥内。二女承事舜于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嫚,犹谦谦恭
  俭,思尽妇道。瞽叟与象谋杀舜。使涂廪,舜归告二女曰:“父母使我涂廪,我其往。”二
  女曰:“往哉!”舜既治廪,乃捐阶,瞽叟焚廪,舜往飞出。象复与父母谋,使舜浚井。舜
  乃告二女,二女曰:“俞,往哉!”舜往浚井,格其出入,从掩,舜潜出。时既不能杀舜,
  瞽叟又速舜饮酒,醉将杀之,舜告二女,二女乃与舜药浴汪,遂往,舜终日饮酒不醉。舜之
  女弟系怜之,与二嫂谐。父母欲杀舜,舜犹不怨,怒之不已。舜往于田号泣,日呼旻天,呼
  父母。惟害若兹,思慕不已。不怨其弟,笃厚不怠。既纳于百揆,宾于四门,选于林木,入
  于大麓,尧试之百方,每事常谋于二女。舜既嗣位,升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封象
  于有庳,事瞽叟犹若初焉。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舜陟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
  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君子曰:“二妃德纯而行笃。诗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
  此之谓也。
  颂曰:元始二妃,帝尧之女,嫔列有虞,承舜于下,以尊事卑,终能劳苦,瞽叟和宁,
  卒享福祜。

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6)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 (第1章)


【注释】


  (1)天命:天赋。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并无神秘色彩。(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 (3)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见(xian):显现,明显。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4)中(zhong):符合。(5)节:节度法度。 (6)致,达到。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读解】


  这是《中庸》的第一章,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
   解决了上述思想问题后,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这一范畴,进入全篇的主题。
   作为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对“中庸”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本章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对“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释。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本章具有全篇总纲的性质,以下十章(2-11)都围绕本章内容而展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从师承关系来看,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是相同的。所以有“思孟学派”的说法。后代因此而尊称子思为“述圣”。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名篇方式已下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
   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中庸章句·序》)并且在《中庸章句》的开头引用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都是实用的学问。善于阅读的人只要仔细玩味,便可以终身受用不尽。

翻译 However, no significant moral,百辟of their sentence   1 “枭将东徙”比喻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着手。
  2 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种是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问题: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就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另一种是我们站在枭的立场上看问题,枭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枭鸣是本性使然,也是枭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枭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枭吗?既然枭鸣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它想改变一下环境又有什么错呢?仅仅因为“群体都不喜欢”就一定要其中的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一谓迁就吗?如今的时代是张显个性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在群体生活中保留自己的个性呢?群体如何对待个体的个性?如何做到既尊重个性、又尊重共性?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
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周颂烈文之篇。
不显,说见二十六章,此借引以为幽深玄远之意。承上文言天子有不显之德,而诸侯法之,则其德愈深而效愈远矣。笃,厚也。笃恭,言不显其敬也。笃恭而天下平,乃圣人至德渊微,自然之应,中庸之极功也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引自《诗经�6�4周颂,烈文》。不显,“不”通”丕”,不显即大显。辟(bi),诸侯。刑,通“型”,示范,效法

有德之圣贤,诸侯近而拜服。


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
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君子曰:“二妃德纯而行笃。诗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此之谓也。颂曰:元始二妃,帝尧之女,嫔列有虞,承舜于下,以尊事卑,终能劳苦,瞽叟和宁,卒享福祜。

《中庸》第三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译文 《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大显露,所以,君子的...

君子笃恭而天下平的含义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译文】《诗经·商颂·列祖》说,“德行多么显明啊,诸侯都来效法”,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不显维德什么意思
不pi显惟德,--大显德行,百辟bi其刑之-诸候都来效法。。

弘扬德行的最高境界作品注释
《商颂·烈祖》中提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表达的是诚心与和谐,无需言辞争斗,通过内心的德行赢得尊重。"鈇钺"象征着公正严明,"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强调了美德的力量,能让诸侯效法。在《大雅·皇矣》中,"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表达的是明德之人,不需通过大声和外表彰显,而是通过内在的...

赵简子立嗣文言文翻译
诗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此之谓也。 )刘向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你忽略我答的第一个吧,那个没看清,你看我补充的。 8. 【【文言文翻译】】急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来帮你译吧』 原文: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

【舜德遗风】大舜故事(一)
"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诗经》中的这句话,是对大舜德行的最高赞誉。娥皇与女英,作为舜的妻子与帝尧的女儿,既是利益的象征,又是中国女性智慧与美德的典范,她们的自信、从容与优雅,如同明珠般熠熠生辉。大舜的故事,是一首赞美仁爱与智慧的赞歌,他的事迹流传千年,激励着后人。他的故事告诉...

娥皇女英黄陵庙的故事
家经”念得如此顺溜,可见多会把握分寸、多么聪明贤惠呀。她俩用智慧和宽容,不但极大地成全了舜的名声,而且巧妙地化解了家庭危机。难怪后世在《列女传》里将两位列入“母仪传”第一,称“二妃德纯而行笃”,甚至搬出《诗经》里“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这样重量级的话,大大予以赞赏。

娥皇女英的故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季札赠剑作者刘向
舜最终继承了王位,成为天子,娥皇成为皇后,女英成为妃子。她们在位期间,受到天下人称赞。然而,舜在苍梧去世,被尊称为重华。娥皇和女英在江湘之间去世,被称作湘君。她们的品德纯正、行为坚定,正如诗中所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她们的美德被人们传颂,成为了后世学习的楷模。

垫江县13784723697: "中庸之道"指的是什么? -
永真参苏:[答案] 什么是中庸之道 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达到太平和合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 这一提... 不言而信.《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

垫江县13784723697: 中庸之道的精髓指什么? -
永真参苏:[答案] 安而行之,或困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 不言而信.《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

垫江县13784723697: 风雅颂的代表作风、雅、颂.都有那些代表的文章 -
永真参苏:[答案] 《诗经·郑风·子衿》 原 文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 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垫江县13784723697: 求朱熹 《中庸章句》翻译 -
永真参苏: “命”就如同所发出的“令”一般,是一种趋势.“性”则可以等同于“理”.“天”指的是宇宙整体,其有阴阳五行的变化,且正因为有这些变化所以才产生了万物.万物是以“气”的运动的方式来构成自身的“形”,而在其成形的过程中,...

垫江县13784723697: 帮忙 翻译 列女传 有劳! -
永真参苏: 译文 虞舜的两位妻子都是尧帝的女儿.长女叫娥皇,次女叫女英.舜父愚笨无知母愚蠢凶恶.父亲叫瞽叟(盲老人),弟弟叫象,舜在嫚地生活,使当地人和地丰,对父亲瞽叟非常孝顺.继母憎恨舜而爱象,舜还是一如既往地对待他们,并没有...

垫江县13784723697: 娥皇女英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吗 -
永真参苏: 娥皇女英,又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儿,姐妹同嫁帝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

垫江县13784723697: 中庸最后一段的内容是什么?? -
永真参苏: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垫江县13784723697: 《中庸》哪些句子是关中庸思想的 -
永真参苏: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垫江县13784723697: 娥皇和女英是怎样的八 -
永真参苏: 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 娥皇 ,次女英.舜父顽母嚚.父号瞽叟,弟曰象,敖游于嫚,舜能谐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爱象,舜犹内治,靡有奸意.四岳荐之于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厥内.二女承事舜于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

垫江县13784723697: 七年级语文 《枭将东徙》 -
永真参苏: 刘向(约前77—前6) 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