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夜书所见》教案

作者&投稿:弭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 #三年级# 导语】《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夜书所见》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夜书所见》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

  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

  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

  3、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

  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读。

  2、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

  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夜书所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忆、萧、梧”五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难点、关键:

  1、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具准备:

  课文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

  (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齐读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板书“动客情”。)

  3、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思,尊重学生个性化朗读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品“挑”)(品词析句,积极思维,展开联想,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性。)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看图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鲜明的图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图文结合是第二学段阅读的重要途径。)

  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是的,这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7、“动客情”就是全诗的中心句,文字中融进了诗人思乡之情,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想家”、“乡愁”的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

  (抓住文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学生体悟了诗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四、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及热情,避免出现“朗读疲劳”。)

  2、齐背诗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共处,同时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情感。)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与文中人物对话,学生在情境中将自己融入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

  4、回忆一下关于思乡的诗,如《静夜思》。(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回应本课情感体验。)

  五、小小诗人,再现诗韵

  把这篇古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夜书所见》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萧、梧”四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难点:感受诗人由郁闷转为欢快的心情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4、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图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  “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口语表达能力不错哦,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板书: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首诗正确、流利的读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注意读准节奏。

  5、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全班一起读课题夜书所见,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1:夜是晚上的意思。

   生2:所见是看见的意思。

  2、那谁能说说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写)

  3、谁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完整。

  生: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

  4、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需要我们细细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文里,去细细品位,看看你们刚才的理解,对了多少,还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5、首先,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一二句。在这两句诗歌中,你们能体会到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吗?

  生:作者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师:是什么风?(秋风)怎样的秋风(凉凉的秋风)这风怎么吹?发出什么声音?(呼呼)什么感觉?(好冷啊)文中说到风声,用的是什么词?(萧萧)是啊,这萧萧的秋风吹打着梧桐树的叶子,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哗哗)你觉得怎样?(我觉得更冷了。)

  6、这样的风声,梧桐声,拂过诗人的身体,掠过诗人的耳朵,送来阵阵的寒意,让诗人不禁打了个寒噤,那么你们觉得这一句该怎么读?个别读两三个,齐读。(萧萧梧桐送寒声)

  7、诗人还看到了什么?(一轮明月)好一轮当空的明月啊,让我们想起了什么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我们都做些什么?

  生1:我们一家人吃月饼,看月亮。

  生2:全家围在一起很开心,团圆的日子。此时的月亮真美啊!

  8、但诗人此时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吗?(不美。)说说理由。

  生: 不美。因为作者此时,深处他乡。

  9、你怎么知道他在异乡?

  生:因为诗中提到动客情。这个客说明他在他乡做客,这时候,他一定……

  10、说的真好,这里有个关键词,动客情,他动了哪些情?想了哪些事?大家来当当小诗人,设身处地的想想,在这样一个月圆的深秋之夜,秋风阵阵,凉意深深,你们会想到些什么?

  11、说的太好了,可见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忧愁,孤单,寂寞,郁闷)(板书:孤单)因此,在诗人眼中,这轮明月并不美,他没有心情赏月,他的心被浓浓的思乡之情所取代,被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满,那么这句又该怎么读?(江上秋风动客情)

  12、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读出来。

  13、这时候,诗人一个不经意的转头,他又看到了什么?(篱笆下的一盏灯) 你怎么知道他看到了一盏灯(夜深篱落一灯明)

  14、在这样满是忧愁的夜晚,却有一盏这样醒目的灯,大家想象下,在篱笆背后,可能有怎样的一幅情景呢?

  15、诗人想到后面应该有两个孩子在捉蛐蛐。 师:你从哪一句诗里知道的?这里的知是什么意思?(猜想)

  16、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猜想?(因为,他小时侯一定也常常提着灯笼在篱笆下捉蛐蛐)

  17、这是深秋的一个夜晚,好大好圆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伙伴,蹑手蹑脚的来到后院的空地上,兴奋地寻找着蛐蛐的踪迹,这时,你们听见了(放蛐蛐的声音),这可是一只好大的蛐蛐啊,你们悄悄地靠近发出声音的地方,提着灯笼,一边照亮,一边轻轻地拨动小草,忽然,你们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蛐蛐,说时迟,那时快,你们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们逮住拉。(怎样,你们这时有什么感觉啊?)

  18、当诗人也回想起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时候,你觉得他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开心,快乐……)板书:快乐

  19、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诗歌的最后两句? (个别读    齐读)

  20、这篇诗文写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致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愁,又从一盏明灯里回忆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产生了愉悦的心情,这样复杂的情感变化,却只用了几句诗句表达的淋漓尽致。

  五、背诵诗文

   (一)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二)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三)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六、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饱含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身处异乡,诗人不仅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而且思念家乡的亲人!有一天我们出门在外,也会思念家乡的亲人的!




夜书所见是几年级学的
三年级。《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

夜书所见的诗意(小学3年级)?
1作品原文 夜书所见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②。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1]2 注释 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 ①萧萧:风声。②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⑤ 篱落:篱笆。作品译文 萧萧秋风吹...

小学三年级语文《夜书所见》教案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夜书所见》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

三年级古诗《夜书所见》的书字是什么意思
一、《夜书所见》的“书”的意思是书写。“夜书所见”的意思是在晚上写下我看到的事物。二、原文 夜书所见 南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三、翻译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带来了阵阵的寒意,秋风使江上的游子思念起家乡。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小学三年级古诗《夜书所见》的书字意思是什么 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 ...
书的意思是:书写。夜书所见是指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 【出处】《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 萧 129 浏览14313《古诗夜书》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什么?经查证该问题有误,正确问题:古诗《夜书所见》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什么? 事物 萧萧: 14 浏览131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_...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
以下是 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希望帮助到您。 【《夜书所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

小学三年级夜书所见的意思
叶绍翁<<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④篱落:篱笆。[解说]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
《夜书所见》三年级语文课本第39页第9课古诗二首,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古诗《夜书所见》教案,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三年级语文夜书所现教学设计
以及朗读方式缺乏层次感。陈老师的建议是增加情感递进,提升课堂驾驭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小学三年级语文《夜书所见》的教学设计注重实践与体验,旨在通过丰富的活动和互动,挖掘诗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学习和改进,以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语文书有几首古诗?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古诗两首 1、《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石河子市18038366876: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两首教案怎样写 -
主父贵咪康: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

石河子市18038366876: 怎样教学小学语文三年级古诗 -
主父贵咪康: 1,有五首,分别如下: 1)《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小儿垂钓》唐代: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石河子市18038366876: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上的所有古诗 -
主父贵咪康: 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

石河子市18038366876: 小学三年级古诗《夜书所见》的书字意思是什么 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什么 -
主父贵咪康: 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文中“书”字意思为“记,写”诗词大意: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斗蟋蟀.诗人见到的事物有“梧叶”、秋江、“秋风”、灯、篱落.

石河子市18038366876: 人教版语文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的古诗 -
主父贵咪康: 小学三年级 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

石河子市18038366876: 三年级小学古诗三首 -
主父贵咪康: 1、《悯农》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白话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2、《草》唐 白居...

石河子市18038366876: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所有课件! -
主父贵咪康: 第一单元: 1我们的民族小学 2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4槐乡的孩子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灰雀 6小摄影师 7奇怪的大石头 8*我不能失信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风筝 11秋天的雨 12*听...

石河子市18038366876: 小学三年级唐诗《夜书所见》叶绍翁译文? -
主父贵咪康: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解说]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希望呢个帮到你啊!

石河子市18038366876: 三年级夜书所见的诗意 -
主父贵咪康: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 : 萧萧:风声.客情:旅客思乡之情.挑:挑弄、引动.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篱落:篱笆. 译文 :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石河子市18038366876: 三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夏习 -
主父贵咪康:[答案] 三上语文第一单元归类卷一、读准字音双桨jiǎnɡ 倒映dàoyìnɡ 轻轻qīnɡ 晒蔫niān 山崩bēnɡ地裂一蹦bènɡ一跳 骄阳似sì火 背书似shì的 不仅jǐn 石径jìnɡ姑苏城chénɡ 江枫fēnɡ 乳rǔ汁 奉fènɡ献 整zhěnɡ体二、多音字似 shì 似的 假 jiǎ 假如 处 chǔ处分 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