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水而居的白族人善于烹制什么?并招待贵宾?

作者&投稿:鲍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白族的简要介绍~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据文献记载,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白族先民是洱海周边的土著昆明人、河蛮人与青藏高原南下的氐人、羌人,以及部分叟人、巂人、爨人、僰人、哀牢人、滇人、汉人等多种族群融合形成的民族。
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是白族的族源地、祖居地和主要聚居地,约有80%的全国白族聚居于此。此外,云南昆明、丽江、怒江、迪庆、保山、玉溪、楚雄、文山、临沧等州市都有白族聚居区。

扩展资料
白族节日
1、三月街
三月街亦称“观音市”、“观音街”;“祭观音街”,白族传统盛大节日,也是白族传统的民间物资交流和文娱活动的盛会,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
三月街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四川、西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它不仅是个交换场所,还是表演各种舞蹈和赛马、竞技的园地。
2、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3、绕三灵
白族绕三灵,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白族绕三灵是大理白族的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一种富有生活气息的白族群众性歌舞。
白族绕三灵起源于唐南诏时期,清代白族学者杨琼《滇中琐记》也有所记载。绕三灵属农闲季节白族民间的自娱性迎神赛会,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周边地区的白族村寨,是当地白族人民农忙前游春歌舞盛大集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族

白族的风俗习惯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民主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白族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本主有的是自然神,有的是南诏、大理国的王子,有的是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佛教约于唐代晚期盛行于洱海地区,最初传来的是“婆罗门”和瑜珈密宗,密宗僧人称“阿闺黎”,所以又??名“阿阉黎(阿叱力)”教。元明以后,内地禅宗传到大理,佛教寺院遍布各地,使洱海地区很早就有“古妙香国”的称号。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每年夏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川、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新中国成立后,三月街已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火把节”是另一盛大节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它是白族人民在秋收前预祝五谷丰登、人富兴旺的活动。这天晚上,每家门前都竖有火把一柱,村口有全村公共的大火把,上插红绿纸旗,书写一些吉祥语句。村民们则高举火把在田间游行一周,以表捕灭虫害。此外还有“绕三灵”、“耍海会”等节日活动。

白族风俗习惯

住房以土木结构的瓦房为主。住在坝区的白族以稻米为主食,兼食小麦面;山区白族以玉米、荞麦为主食。喜酸辣,爱吃凉菜,爱饮烤茶。烤茶,是用小陶罐置于火塘上,将茶叶烤黄,然后用开水冲泡而成,味极香醇。服饰: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贵。男子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或黑领褂,下穿白色、蓝色长裤,出门时,常背挂包,有的还佩挂长刀。妇女服饰更富民族特色,各地有所不同。大理地区的妇女多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丝绒领褂,下穿蓝布裤,盘辫于顶,围腰下摆的边缘多绣有几何图案。剑川一带的妇女都裹黑包头,衣裤用蓝色布料做成,并有披羊皮披肩的习惯。妇女的首饰有耳环、头簪、项链、戒指和手镯等。婚俗:男女青年可以自己选择对象,自由恋爱结婚。丧葬:行土葬。节日主要有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礼节:热情好客,即使是陌生的不速之客,也会受到主人热情款待;在人称谓前往往加一个“阿”字,表示尊敬和亲切;客人光临,必以烤茶招待,白族茶礼一般斟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昧,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乳扇和红糖,三道加蜂蜜和几颗花椒,三道茶是白族对尊贵的客人的招待;吃饭时,长辈坐首位,晚辈依次坐在两旁或对面,随时为长辈添饭加汤,热情侍候。禁忌:访友或探望病人,不要在上午,以下午或晚间为宜。年节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到别家串门。斟茶只能斟半杯,喝完再续,斟满杯茶端给客人,被视为不礼貌,妇女分娩,忌外人上门。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民主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很善于脆制火腿、香肠、弓鱼、猪肝炸、油鸡嫩、螺蛔酱等品种众多的食品。妇女们多会制作蜜饯、雕梅、苍山雪婉甜拇的手艺。白族人民是一个好客的民族,每逢客至首先邀请上座,即奉献烤茶、果品,再用八大碗、三酪水等精致丰盛的莱君款待客人。  白族人民的基本口味嗜酸、辣、甜、微麻。其烹调技法受汉族菜和佛教寺院菜影响较深。著名菜点很多,如:炒锅鱼、洗沙乳扇、大理饵�、喜洲破酥糖招、活水煮活鱼、柳条蒸肉等。烤茶是白族敬客食俗之一。茶水色浓味醉,别具一格。烤茶一般斟三道,俗称“三道茶”。有“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婉梅、雕梅是白族妇女的传统食品。风花雪月的白族佳肴“五朵金花”的故乡——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素以“风、花、雪、月”四景著称。苍山洱海,南诏古迹,佛教名山,丝绸古道……都是令人心驰神往的游览胜地。作为历史悠久的“文献名邦”,大理还奉献了风花雪月般的白族美食种种,甚有几绝独树一帜。首推“大理砂锅鱼”,选用祥云出产的好砂锅,洱海中捕来的弓鱼、黄壳鱼、或鲤鱼加丰富多采的配料炖制而成。上席时以菜叶铺垫的大盘衬垫,锅中沸滚,飘红映绿,色彩绚丽,清香扑鼻。趁热食用,鱼肉滋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二推“弥渡卷蹄”。弥渡卷蹄像弥渡山歌一样闻名三迤,成为白族人民的传统美食,素以色鲜味美、食法多样、易于贮存深受各族人民喜爱。它以新鲜猪腿为主料,胡椒粉、草果粉、八角粉、茴香粉、红米、白酒、食盐等为配料,先腌后煮,精制而成,可用绵纸严密包裹好,悬挂起来,随吃随取,一次吃不完,可将其余部分重新包好悬挂,十月余色味不变。弥渡卷蹄食法多样,或蒸吃、或煮吃、或煮后凉吃,或单食,或配菜烹制,皆醇香可口,佐餐下酒均直。更令人悦目的是那胭脂红的色彩,比之金钱时花,别有一番南疆浓情的意蕴,令人想到朵朵金花俏丽的小脸蛋,不禁赞叹大理山美、水美、人美、情更美了。三推“木瓜鸡”。木瓜酸而可口,从仲春花落结实开始,到中秋瓜熟蒂落,木瓜都可以蘸糖、盐、酱生吃。最大量的是制成甘草盐木瓜或蜜汁木瓜,生津止咳,开胃健脾,极受老、中、青欢迎。木瓜也用来泡酒,具有舒筋、祛湿、除筋脉拘挛的药用功效。因此,大理州云龙县一带,用其盛产的酸香可口的木瓜烧鸡来防病治病补身,也用来招待远方来客,为客人消疲解乏,强筋健胃。木瓜鸡所用之鸡,必以1500克左右的仔鸡为主料,宰杀腿毛清洗干净后,斩为小块,放入烧热的香油锅里翻炒后,加盐放水煮至七成熟时,加入削皮切丝的木瓜继续烧至鸡肉酥嫩,再加入胡椒粉、草果粉即成。木瓜鸡,汤、肉酸香,味清纯,毫无油腻之感,食后令你胃口大开,通体舒坦。四推“邓川乳扇”。邓川水草丰茂,白族、汉族,家家户户几乎都养奶牛,故有“乳牛之乡”的称誉。以牛乳制成的“邓川奶粉”,是云南省最优质的奶粉,而身着白族衣服的大嫂卖的邓川乳扇,是家喻户晓的名特食品。它携带方便,造型特殊,食用也方便,烤、炸、凉吃均可,甜、咸都适宜。乳香沁脾,酥脆泡松,是下酒好菜,也是名特小吃。 五推“喜洲粑粑”。它是洱海边历史名城喜洲的一种小吃。用麦面做成。无论甜、咸,制时皆用上下两层炭火,将锅内油炕着的粑粑慢慢烤黄,烤香直至烤酥。因此,喜洲粑粑的香酥而又软和受人喜爱,且层次分明,宛若苍山十九峰十八洞,美色可餐。六推“鹤庆猪肝炸”。这是一道佐餐的荤腌咸菜。用猪肝。猪肚、猪肠子等内脏切碎加粗磨的辣椒面、花椒、八角、草果、浓盐等佐料潮腌而成,汁液成辣,鲜味香浓,摄一小碟蒸熟,一层红油飘然而出,一阵肉香扑鼻而来,引得人口水滴,用筷子挑一点尝尝,咸、辣、香,好一碟开胃的咸菜!烈日般的红色,真如白族人豪放、开朗的性格。敢吃鹤庆猪肝,才真爱白族“金花”、“阿鹏”、大爹、大妈。 好客的白族人招待贵宾有独特的礼节
“三道茶”。头道茶。主人热情地迎客入门,边交谈边架火煨水,待
水开,把专作烤茶用的小砂罐放在火盆上烘热,然后放入一小撮茶叶
,并执罐不停地抖动,待茶叶颜色微黄,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时,才冲
入开水,只听“哧嚓”一声,罐内茶叶翻腾,涌起一些泡沫溢出罐外
,像一朵盛开的绣球花。白族人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等泡沫落下
,又冲入沸水,茶便煨好。这就是第一道茶,人们也叫它“雷响茶”
。这头道茶,色如琥珀,晶莹透亮,主人往盅里斟上两三滴,兑入少
许开水,便双手举杯齐眉递给客人;白族人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的尊客例规,所以那盅内的茶水只够品一两口。头道茶水不多,可
是那味道苦中带香醇,别有一番韵味。

  二道茶。品完头道茶,主人便往砂罐内重新注满开水,接着拿出
一个小碗,碗里盛有切成薄片的核桃仁和红糖,沏入热茶时,那碗里
茶水翻腾,薄仁片抖动似蝉翼。品尝之时,茶香扑鼻,味道甘甜。这
就是第二道茶,又叫“甜茶”或“糖茶”。

  三道茶。先舀半匙蜂蜜,再加上三两粒红色花椒放入盅内,沏上
茶水后,客人边晃动茶盅边饮,其味甜而微辣又略苦。接着主人把用
牛奶加工的乳制品乳扇取一张,放在火上烤烤,待乳扇发泡呈黄色后
,揉碎放进茶碗里同时加入一些红糖冲入热茶水,稍用筷子搅拌后再
敬客。这样既可以饮到香茶,又能品到白族特产乳扇,故而有的地方
把第三道茶叫“扇茶”。

  据说,“头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原来是白族人家接
待女婿的一种礼节,后来演变成了白族人招待贵宾的独特礼俗。

住房以土木结构的瓦房为主。住在坝区的白族以稻米为主食,兼食小麦面;山区白族以玉米、荞麦为主食。喜酸辣,爱吃凉菜,爱饮烤茶。烤茶,是用小陶罐置于火塘上,将茶叶烤黄,然后用开水冲泡而成,味极香醇。服饰: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贵。男子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或黑领褂,下穿白色、蓝色长裤,出门时,常背挂包,有的还佩挂长刀。妇女服饰更富民族特色,各地有所不同。大理地区的妇女多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丝绒领褂,下穿蓝布裤,盘辫于顶,围腰下摆的边缘多绣有几何图案。剑川一带的妇女都裹黑包头,衣裤用蓝色布料做成,并有披羊皮披肩的习惯。妇女的首饰有耳环、头簪、项链、戒指和手镯等。婚俗:男女青年可以自己选择对象,自由恋爱结婚。丧葬:行土葬。节日主要有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礼节:热情好客,即使是陌生的不速之客,也会受到主人热情款待;在人称谓前往往加一个“阿”字,表示尊敬和亲切;客人光临,必以烤茶招待,白族茶礼一般斟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昧,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乳扇和红糖,三道加蜂蜜和几颗花椒,三道茶是白族对尊贵的客人的招待;吃饭时,长辈坐首位,晚辈依次坐在两旁或对面,随时为长辈添饭加汤,热情侍候。禁忌:访友或探望病人,不要在上午,以下午或晚间为宜。年节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到别家串门。斟茶只能斟半杯,喝完再续,斟满杯茶端给客人,被视为不礼貌,妇女分娩,忌外人上门。 白族风俗习惯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民主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白族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本主有的是自然神,有的是南诏、大理国的王子,有的是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佛教约于唐代晚期盛行于洱海地区,最初传来的是“婆罗门”和瑜珈密宗,密宗僧人称“阿闺黎”,所以又??名“阿阉黎(阿叱力)”教。元明以后,内地禅宗传到大理,佛教寺院遍布各地,使洱海地区很早就有“古妙香国”的称号。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每年夏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川、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新中国成立后,三月街已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火把节”是另一盛大节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它是白族人民在秋收前预祝五谷丰登、人富兴旺的活动。这天晚上,每家门前都竖有火把一柱,村口有全村公共的大火把,上插红绿纸旗,书写一些吉祥语句。村民们则高举火把在田间游行一周,以表捕灭虫害。此外还有“绕三灵”、“耍海会”等节日活动。 白族概述
一、人口及分布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据1990年统计总人口1598,052人。除湖南桑植、贵州毕节、四川西昌等地散居着约26万余人外,133万多人分布在云南省各地,其中102.01万人(1990年)聚居在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现辖12个县(市):大理市、鹤庆县、洱源县、剑川县、云龙县,以上四县一市为白族人口主要聚居地域;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永平县为各族杂居共处之地,其中以汉族人口居多;还有南涧彝族自治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白族历来与汉、彝、回、僳僳、苗、纳西、藏等兄弟民族和睦相处。
二、地理环境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东经98.51°至101.03°,北纬24.4°至26.42°之间,属于横断山脉南部西南峡谷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具有横断山脉纵谷和高原盆湖两大地貌。地形分为山地、盆地、河谷三种。山脉属云岭山脉,南北走向,海拔700-5000米。点苍山坐落境内中部,将大理地区分割成显著不同的地理环境。境内主要河流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元江、李仙江五大水系。支流有漾濞江、顺濞河、西洱河、弥苴河、漾弓江、落漏河、沘江、银江、大西河、乐秋河、桑园河等160多条遍布全州。湖泊著名的有洱海、剑湖、芘碧湖、西湖、东湖、青海、草海、天池等60余泊。全州重山之间环抱着大理、洱源、剑川、鹤庆、弥渡、巍山、祥云、宾川、南涧等108个大小不等的盆地。
全州山地占总面积80%,是境内最大的资源。州内水源丰富,经测量有水138.2亿立方米。全州林业用地占总面积的76.3%,其中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6.8%。优良树种云南松,遍布各地。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水源地外,大部分各种成熟林均可开发利用。水果资源丰富,药材品种繁多。花卉良种纷繁,众多的野生动物栖息于高山密林之中。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成矿地带,已查明有16种金属矿藏:铁、铜、铂、锡、铅、锌、锑、锰、钴、钨、金、银、钼、钯等。非金属矿有煤、岩盐、大理石、石炭岩、白云岩、莹石、石英砂、砷、重晶石、石棉、石墨、滑石、澎润土等。尤以大理石蕴藏量极为丰富。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有本民族语言,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信仰佛教。
白族风俗文化
白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创世纪》、《火烧松明楼》、《望夫云》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不少被编入戏剧上演。
白族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水稻。大理雪梨、宾川桔柑都是驰名中外的特产。
习俗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讲究的茶礼,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就餐很讲礼仪,长辈、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
婚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食俗
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
因鲜菜常年不断,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
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 猪肝、吹肝、饭肠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临河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
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 “清醒茶”,一起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的风味菜肴很多。生皮是为白族逢年过节必备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种辛麻辣拌成的冷荤菜。毛驴汤锅,是用毛驴肉烧制而成。柳蒸猪头也是白族传统名菜之一,是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的。大面糕是白族中秋节特制的糕饼,用发酵面团加佐料蒸制而成。
节庆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白族的民居建筑
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来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注重居住条件就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杂居的地方,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流行:说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白族人节衣缩食到了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结实舒适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吃食却毫不马虎,茅草房里经常油味飘香。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牲畜等作用。�
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的是南诏时的建筑方式。据记载,南诏的民居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
就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现在以白族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决定。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
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份。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以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
富于装饰的门楼可以说明白族建筑图案的一个综合表现。一般都采用殿阁造型,飞檐串角,再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又不失古朴大方的整体风格。�
白族很讲求住宅环境的优雅和整洁。多数人家的天井里一般都砌有花坛,种上几株山茶、缅桂、丹桂、石榴、香椽等乔木花果树。花坛边沿或屋檐口放置兰花等盆花。种花爱花是白族的传统美德。 回答者: 309261170 - 实习生 一级 2009-3-18 11:22 白族风俗习俗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讲究的茶礼,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就餐很讲礼仪,长辈、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 婚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食俗 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 因鲜菜常年不断,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 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 猪肝、吹肝、饭肠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临河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 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 “清醒茶”,一起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的风味菜肴很多。生皮是为白族逢年过节必备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种辛麻辣拌成的冷荤菜。毛驴汤锅,是用毛驴肉烧制而成。柳蒸猪头也是白族传统名菜之一,是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的。大面糕是白族中秋节特制的糕饼,用发酵面团加佐料蒸制而成。 找的资料

白族人口约160万左右,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临近的一些地区。地理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向有鱼米之乡之称。白族主要从事农业,主要农作物有稻米、小麦、玉米、荞麦、豆类、洋芋(土豆)和其他杂粮。蔬菜种类繁多,普遍养牛、羊、猪、鸡、鸭,并捕捞淡水鱼虾。水果以大理的雪梨、宾川的橘柑最为著名。白族喜欢酸辣麻甜食品,嗜烟酒,饮烤茶,闻名中外的下关沱茶就是大理的特产。白族人民烹饪技艺高超,善于烹制各种菜肴。   白族从事农业较早,两千多年前就已开始种植水稻。因地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灵关道地区,自汉武帝时起便开始移民屯田,使用铁制农具,故农业经济发展较早。唐宋时期建南诏、大理国,当时种植农作物已达七十余种,捕食鱼类有十七种,还以圈养鹿供食用闻名。无论饮餐器皿,节日祭祀菜点及礼、乐规模都以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烹饪技艺也相当高超,能制作许多特点鲜明的风味菜肴。如:乳扇、生皮、火腿、香肠等腌蜡制品,及山珍果品、蜜饯。受佛教影响,素食制作也遍及民间。   白族通常习惯于日食三餐。农忙季节或节庆期间,则多加早点和午点,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常吃干饭,外出做活随身携带盒饭,就地冷餐。白族日常饮食品种丰富,为改变口味,经常变换花样。如:粑粑、饵块、汤圆等。因鲜菜常年不断,每餐都有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做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饵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如用海菜花的叶、茎做成的海菜豆腐汤,用海菜花的茎杆、花蕾炒火腿、肉丝或腌制成咸菜。白族的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制作各种炒菜外,还喜欢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吹肝(鲜肝灌入佐料,经风干制成)、饭肠(将糯米填入肠煮熟即成)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青、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白族饲养奶牛历史悠久,并善于加工乳制品。临水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如:活水煮活鱼、砂锅鱼、粉蒸鱼、梅干酸辣鱼、螺豆腐等,还有爬砂虫做成的“土海参”。白族就餐讲究礼仪,进餐时长辈要座上座,晚辈依次在两旁或对面落座,晚辈要随时为长辈添菜加汤。白族大都喜欢饮酒,酿酒是白族家庭的一项主要副业。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家酿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烤茶,全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乳扇,包括小孩也要喝上一杯。   山区的白族日常灶具也很独特,一般是用4根70厘米高的木柱支撑的平台,中间留有一个洞,台面为1.5米见方,上面铺砌青砖或石板,覆盖一层土,支上一个铁三脚架,可吊锅等,台下烧火,火苗通过洞,加热吊在三脚架上的食物,灶上方吊有一排竹蔑笆,上面用木版铺上作为洪烤食物用。   每逢节日,白族除必备节日食品之外,还要进行拜佛、祭天和敬祖等祭祀活动。年节最为隆重。自腊月起家家都要置办年货,杀猪、磨豆腐、舂饵块和糯米粉。除夕时,各家主事人都要带着饭菜、茶酒用托盘顺着天地、大门、水井、灶神、祖先牌位的顺序进行祭拜。然后全家人吃团圆饭。。隆重的团圆饭在餐桌中央摆一个大的铜火锅,必上猪头肉,周围有八大碗寓意深刻的节日菜肴。如:藕有眼寓意开窍通畅;蒜苗白族语音“顺”寓意万事顺利;烧鱼寓意秒年年有余等。大年初一早晨要煮汤圆,有的做面条,都寓意团圆、和顺、益寿等美好的祝愿。从初一到初五,每天吃什么都有一定的规范。居住在碧江的白族,过年的方式与其他地区不同,在碧江的白族把一年分成十三个月,年节则在十三月的下旬属猪或属蛇日进行。除夕晚全家要先祭树神,而后全村一起聚餐。在其他一些节日里,除要杀猪或宰羊置办酒席外,还要有应时的食品。如三月街要有各种蒸糕、凉粉;清明节要凉拌什锦;端午节包粽子,和雄黄酒;栽秧会吃栽秧肉、炒蚕豆;六月二十五日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秋节吃白饼、酥饼;尝新节吃掺新米饭等。   中元节和祭天是专门祭祀性节日,特别是每年阴历七月的中元节,是祭祀祖先亡灵的节日,如果是新丧之家祭祀更要隆重,届时要准备八大碗肴馔祭奠,其中有千张肉、排骨、酥肉、酿茄子、百合、羊肚菌,以及烩鱼包肉馅,每道菜不仅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并且要富有观赏价值。如是直系亲属或姻亲户,在发丧前还要做名为“三滴水”全席来吊唁。所谓“三滴水”全席是指有果品、牲礼(做成凤鱼狮象状的菜肴)和八大碗三大类。尤其是凤鱼狮象四道菜形象逼真,其中的象是用煮熟的猪肚做象身,用一段腊肠做象头和鼻子,栩栩如生,极富观赏价值。另外还有祭天、拜佛会等祭祀活动;但拜佛会的食品与其他祭祀活动的食品不同,需要吃斋,置办素席,所有的菜肴都用豆腐、凉粉、芋头、藕等制作成肉状菜肴。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恋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期间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白族好客,无论平时或节日,若有客至都要先奉浓茶,并且连斟三道,称三道茶。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特色食品   1.生皮。白族传统名菜。是白族逢年过节必备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种辛麻辣调味料拌制而成的菜肴,爽口开胃,四时皆宜。据传有千余年历史,南诏王曾以此菜宴请过唐使韦齐休。制作时将刚宰杀后未褪净毛的猪用泥糊涂抹全身,用麦杆燎去毛,用热水刮净。再以小火烘烤,皮呈金黄色后,取烤至半熟的腿或后臀的肉,连皮带肉切成薄片或细丝,用醋、盐、姜末、蒜泥、花椒油、辣子、炒芝麻、核桃酱、酱油、梅子醋对为汁水,用肉蘸食。   2.毛驴汤锅。云南白族传统风味菜。用毛驴肉烧制而成。软烂肥美。毛驴肉有滋补腰肾祛风湿功能。特别是对孕妇面颊出现蝴蝶斑有消斑去印特效。制法是选用膘气充足无疾病的菜驴肉,切成大块洗净,放入热油锅中炒15分钟后,注入料酒、花椒,加满水罩上铁锅,用旺火猛煮2——3小时。取出肉切成小方块,复入锅,改用微火炖烂,并配上草果、茴香籽、砂仁、煳辣椒面、蒜泥、姜丝、葱花、盐。食用时盛入碗中即可。   3.大面糕。白族中秋节特制的糕饼。用发酵面团加作料蒸制而成。制作大面糕的蒸屉,讲究用新竹编,连锅盖也要选用当年的新麦杆来编。按民间传统,如果家里娶新媳妇,第一年中秋节的面糕要由新媳妇来做,为此,姑娘们没过门时就要学好这一手艺。制作时将红糖、核桃仁(焙香)切成末,芝麻、松子仁、苏子、瓜子仁焙香,加玫瑰糖和洗沙猪油拌匀做馅,再将对碱揉匀的发酵面团擀成直径约50厘米、中间厚四周薄的大圆饼,待蒸锅蒸汽上来时放上圆饼,把馅均匀地摊在圆饼上,后覆盖一层饼,再摊一层馅,复一层饼,共三层,盖上盖用旺火蒸熟,最上面用色素写上字或绘制图案。是一种全家乐的节日糕点。   4.柳蒸猪头。白族传统名菜。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特点是肉中含有柳条清香,粑而不烂,肥而不腻。此菜源于鹤庆,相传,清朝白族子弟杨秀才考中进士,同窗好友相邀至野外祝贺,因司厨忘记带甑,以柳条代甑,熟后清香异常,从此广为流传。制法:将猪头劈为两半去脑、洗净,用柳条在锅内架甑架,再将猪头置于柳条架上盖上锅,蒸半小时,按比例涂抹酱油、红糖、八角、桂皮、苹果、味精等合成的汁水于猪头肉上。以后每隔半小时涂抹一次,直至肉熟为止。食用时去骨切块,再蘸汁水。   粗纤维还能改善糖代谢,对防治糖尿病有好处。另外,蔬菜中含碱性元素较多,在人体内分解,形成碱性,它们能够及时和肉类、蛋类分解产生的酸进行中和,保持血液和体液内环境的酸碱平衡,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临水而居的白族人善于烹制什么?并招待贵宾?
白族很善于脆制火腿、香肠、弓鱼、猪肝炸、油鸡嫩、螺蛔酱等品种众多的食品。妇女们多会制作蜜饯、雕梅、苍山雪婉甜拇的手艺。白族人民是一个好客的民族,每逢客至首先邀请上座,即奉献烤茶、果品,再用八大碗、三酪水等精致丰盛的莱君款待客人。  白族人民的基本口味嗜酸、辣、甜、微麻。其烹调技法...

临水而居的白族人善于烹制什么?并招待贵宾?
白族人居住在水源附近,擅长制作多样食品,如火腿、香肠、弓鱼、猪肝炸、油鸡嫩、螺蛔酱等。女性擅长制作蜜饯、雕梅、苍山雪梨等手工艺品。白族人民热情好客,客至时先奉上烤茶和果品,随后以丰盛的菜肴如八大碗、三酪水等款待。白族饮食口味偏好酸、辣、甜,微麻,其烹饪技术深受汉菜和佛教寺院菜的影...

临水而居的白族人善于烹制什么?并招待贵宾?
白族人招待贵宾有独特的礼节“三道茶”。第一道茶是烤茶,苦中带香;第二道茶是甜茶,加入核桃仁和红糖;第三道茶是扇茶,加入蜂蜜、花椒和乳扇。这三道茶代表了白族人的热情好客和对贵宾的尊重。

临水而居的白族人善于烹制什么?并招待贵宾?
白族人居住在靠近水域的地方,以制作火腿、香肠、弓鱼、猪肝炸、油鸡嫩、螺蛔酱等美食著称。女性擅长制作蜜饯、雕梅、苍山雪梅等手工艺品。这个民族热情好客,当有客人到访时,会首先献上烤茶和果品,然后用丰盛的菜肴,如八大碗、三酪水等,来款待客人。白族人的基本口味偏好酸、辣、甜和微麻。他们...

白族有什么特点?
白族饲养奶牛历史悠久,并善于加工乳制品。业水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如:活水煮活鱼、砂锅鱼、粉蒸鱼、梅干酸辣鱼、螺豆腐(田螺汁用开水氽后即凝固,沥干水即成)等,还有漾濞的爬砂虫做成的“土海参”。白族就餐很讲礼仪,进餐时长辈要上坐,晚辈依次在两旁或对面落坐,晚辈要随时为长辈添菜加汤。 白族大都喜...

白族有什么风俗?
白族风俗习惯 住房以土木结构的瓦房为主。住在坝区的白族以稻米为主食,兼食小麦面;山区白族以玉米、荞麦为主食。喜酸辣,爱吃凉菜,爱饮烤茶。烤茶,是用小陶罐置于火塘上,将茶叶烤黄,然后用开水冲泡而成,味极香醇。服饰: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贵。男子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或...

急~~~谁帮我写一篇小学6年级的关于白族族民风民俗的作文啊??急!!!
初一起得最早的是白族小孩,起床开自己的“财门”;然后找还没有开门的人家帮忙开“财门”。在小孩开“财门”的时候,各家主人争打第一桶井水;回家后烧泡米花茶喝。达斡尔族:年年高。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

白族礼仪风俗
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吹肝、饭肠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临河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

白族人的日常饮食习惯是啥?
白族人通常习惯于一日三餐。在农忙季节或节庆期间,他们还会增加早餐和午餐,平坝地区的白族主要以大米和小麦为主食,而山区的白族则更多以玉米、土豆和荞麦为主食。主食通常以蒸制为主,经常吃干饭,外出工作时会携带盒饭,就地冷餐。白族的日常饮食品种丰富,为了改变口味,他们经常变换不同的食物,如粑粑...

白族的生活习惯
一,语言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中国民族语言学界一般认为白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相比,白语的方言总体上看差别不大。各地白语的语法系统基本一致,词汇大部分相同,只是在语音上有一定的差异。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二,服饰 白族人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尊贵。大理等中心...

剑川县18883709145: 白族的饮食 -
岳叛那素: 白族通常习惯于日食三餐.农忙季节或节庆期间,则多加早点和午点,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常吃干饭,外出做活随着携带盒饭,就地冷餐.白族日常饮食品种...

剑川县18883709145: 白族食俗?
岳叛那素: 日常食俗 白族通常习惯于日食三餐.农忙季节或节庆期间,则多加早点和午点,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

剑川县18883709145: 白族的民风民俗 -
岳叛那素: 白族风俗习惯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

剑川县18883709145: 白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30字简要介绍 -
岳叛那素: 平坝地区白族人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荞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剑川县18883709145: 白族的传统 -
岳叛那素: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

剑川县18883709145: 白族人 风土人情? -
岳叛那素: 白族人宗教信仰:普遍信仰佛教、道教、崇拜本主(本主,是保护一方之神灵,被认为是保护本境之主,有男有女,有神有人,有官有民).佛教是在唐朝晚期传入,古时的大理有“妙香古国”之称.饮食特色:喜爱凉、酸、辣的食物.大理...

剑川县18883709145: 关于白族的风俗,美食我有??朋友是白族的,我很想?沤馑?可是又?
岳叛那素: 白族,有人口16万人.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 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 部分散居在四川、贵州、湖南 等地.驰名中外的白族聚居区大 理,苍山终年白雪皑皑...

剑川县18883709145: 云南白族饮食习俗有哪些? -
岳叛那素: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 白族日常饮食以一日三餐为主,农忙或节庆...

剑川县18883709145: 云南有哪些特色美食? -
岳叛那素:云南少数民族很多,每个民族的菜肴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如傣家的菠萝饭,白族饵块、乳扇,纳西烤肉,藏族酥油茶等,极具民族特色.品尝一个民族美食,可以更深切的感受这个民族的饮食文化,让云南之旅变得更有意义,收获更多. 白...

剑川县18883709145: 白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
岳叛那素: 白族的民族历史、语言文字、重教信仰、饮食文化、传统节日、民族体育、风俗习惯、传统医学、艺术天地、名胜古迹.http://www.e56.com.cn/system_file/minority/baizu/baizu.htm...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