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真经及自解德经第二十七章

作者&投稿:蒋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二十七章自题:慎终若始,大智若愚

亓安也,易持也;亓未兆也,易谋也;亓脆也,易判也;亓微也,易散也。为之于亓未有也,治之于亓未乱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羸〈léi〉土;百仁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亓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

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自解】承上章,为之无为,无大无难。展开而言,为之于其未有也,故易为而成小,持之以恒故成其大而无难矣。在此之中,若生为此成执此成之心,则易败之失之矣。是以圣人无恃为无执功,故无败无失也。而民之从事,恒于其成反易败之,欲成大之心过重反成不大矣。故慎终若始,无以为终,无以为大,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不恃为,不执功,欲不过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过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有意有为而过为也。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大智若愚,过欲、过学、过为、过明皆愚之,则民皆若为道者之大智若愚矣。

题外:每日贴一篇自解老子老师帛书版之经文,仅个人见解,应有未尽之处,有喜体道思道者,可共解之思之以愈明道而和道也。不为财名,仅为布己道以愈明愈和真道也。


大盈若冲,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 什...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以及第四十五章,其内容分别为:1、第四十一章原文内容为: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

《老子》里有一句“虽有荣辱,燕出超然”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谁说的
【原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译文】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子。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
出自战国老子的《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译文: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只是任自然,将万物看作草和狗;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看作草和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老子说的“致虚极守静笃”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而不受影响。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句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含义: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为的是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我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1、“致虚极”“致”是动词,是做到、...

"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怎样理解?
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的意思是: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这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上篇《道经》第二章,原文如下:《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

道德经·天网恢恢出处
《天网恢恢》这一篇章,源自中国古代哲学经典《道德经》第七十三章。《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以及《老子》、《五千言》和《老子五千文》,它诞生于先秦时期,是诸子百家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据传,这部作品是由春秋时期的李耳,即老子,这位河南鹿邑人所著。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万物之奥作品出处
这部古代经典著作,全称为《道德真经》,又称《老子》或《五千言》,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河南鹿邑,据传是由老子所著,它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基石。《道德经》分为上下两部分,原不分章,后来被分为《道经》37章在前,随后是《德经》的81章,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备受当时学者的推崇...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是什么意思?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出自春秋老子《知其雄,守其雌》,选自《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

源汇区18453335054: 解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
博侍腹膜: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原文〗: 善行,无辙迹①;善言,无瑕谪②;善数,不用筹策③;善闭,无关楗④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⑤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⑥;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⑦.故,善人者,不善人之...

源汇区18453335054: 道德经第37章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怎么理解 -
博侍腹膜: 白诺大好人877 :你好.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你提出【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其中之【欲】,指的是贪欲.【无名】:指的是【道】. 若将原文译成现代话就是: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内就是你的问题的意思.

源汇区18453335054: 《道德经》全文大约 -
博侍腹膜: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来源请求],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

源汇区18453335054: 道德经中第二十七章的译文中的竹码子是什么意思 -
博侍腹膜: 原文:善数,不用筹策.筹策:古代用竹子制成的计数用具,俗称竹码子.

源汇区18453335054: 道德经全文诵读
博侍腹膜: 《道德经》原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源汇区18453335054: 老子的道德经是什么内容 -
博侍腹膜: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相传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所著,所以《道德经》就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其实,该经典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

源汇区18453335054: 老子道德经 -
博侍腹膜: 老子道德经分为上下两部分,【道经】阐释天道-自然规律,【德经】揭示人德-人生行为准则.九九八十一章,每一章节内容不尽相同.纵观《道德经》全篇,其中“道”贯穿始终.究竟何谓“道”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道可道,非常道”,任何语言及人类的想象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真正的道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它客观存在但大道无形,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道”诸多表象即“德”,“德”是形式“道”是内容.非要以世间有形事物为“道”立意那应该是水,《道德经》第八章不争无尤:“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源汇区18453335054: 《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 -
博侍腹膜: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一直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难读懂的经典.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

源汇区18453335054: 《道德经》经典语录 -
博侍腹膜: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

源汇区18453335054: 高一语文必修一道德经 -
博侍腹膜: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