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这是什么里面的?

作者&投稿:圣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的解释~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的释义是“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一语出自《道德经 道经 第二》,该书阐述了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儿时自我不带任何主观偏见,始终遵循客观规律,让规律发挥作用。无为的目的在于大有作为、无所不为。欲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采取辩证的观点。《道德经 道经 第二》全章就介绍了比较的方法。这一句话,可以看作是老子观点里面治身与治国的统一。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这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上篇《道经》第二章,原文如下: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注释】

①恶已:恶、丑。已,通“矣”。

②斯:这。

③相:互相。

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⑤盈:充实、补充、依存。

⑥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⑧作:兴起、发生、创造。

⑨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扩展资料:

《道德经》第二章内容分两层次。第一层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则。

在前一层意思的基础上,展开第二层意思: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人提出了“无为”的观点。此处所讲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要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他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为。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的释义是“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词目】难易相成 

老子的〈道经•二〉中的句子。

老子 《道德经》第二章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什么意思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是: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自《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道的人用“无为”的法则来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出处:《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翻译是什么?
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出自:先秦·老子《老子·道经·第二章》节选: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翻译: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拒绝他...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出处原文,注释和翻译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注释:1、恶已:恶、丑。已,通“矣”。2、斯:这。3、相:互相。4、倾:充实、补充、依存。5、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

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的解释是什么?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解释是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出处:春秋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译文: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翻译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是: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

老子二章原文和翻译
《老子二章》原文和翻译如下: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不为始,原本...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原文句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古文今译:所以有道的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实行“不言”的教导。我的理解:无为,就是说有道的人处理事务就像没有任何作为一般,不留痕迹。任凭人或事物自然发展变化,不恣意行事,不播弄造作,反而能达到更好的“有为”的效果。他实行”不言“的...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中处无为和不言是什么意思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传道者思想上接受道衍生并约束万物,行为上不干预万物的外观形制和变化方式。这是从“道德经原成 二章 美恶同根”节录的。

资兴市17045021197: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特,功成而弗居的意思. -
费蓝脉络:[答案] 语出《道德经 道经 第二》,意为: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原文是: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

资兴市17045021197: 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是什么意思 -
费蓝脉络: 全新观点解读道德经

资兴市17045021197: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注释翻译和赏析 -
费蓝脉络: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资兴市17045021197: 是以圣人之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何解?? -
费蓝脉络: 原话是: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资兴市17045021197: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翻译在《老子》中 -
费蓝脉络:[答案] 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

资兴市17045021197: 是以圣人无处为出自什么地方 -
费蓝脉络:[答案] 老子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道经第二章》) 【译文】老子说:“明道之君总是无欲无为,顺乎自然.总是依顺事物自身的客观规律去行政施教而不以个人的欲望好恶而妄为兴废.”

资兴市17045021197: 问一个关于《道德经》问题第二章中“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里的,... -
费蓝脉络:[答案] 我觉得这一章主要是表达了对立双方相生相立的意思,而这紧密相连的两方面又可相互促进.所以道家抓住这一辩证法,进而能够深入考察事物,从而从其反面入手反而达到正面效果.圣人也便是知此常理的人,因此能够把握事物的发...

资兴市17045021197: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翻译 -
费蓝脉络: 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

资兴市17045021197: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它的含义是?
费蓝脉络: 万事万物都是道,如果你干扰了,就有变化了.

资兴市17045021197: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怎么翻译? -
费蓝脉络:[答案] 出自老子道德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