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中「侘寂、幽玄、物哀」三者有何区别?

作者&投稿:龙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时间:

物哀:出现时间最早,平安时代

幽玄:中世。

侘寂:近世。

对应的文学类体式:

物哀:物语,和歌。

幽玄:和歌,能乐,连歌。

物哀:就是人接触外界事物,能产生一系列真情感触的性情。是类似于“性情中人”的一种对世界的一种观念。

相较于西方文学,东亚文学在如今的高校中,确实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

世界文学丰富多彩,你不提一下东亚文学,也不好,毕竟世界不等于西方。但是确实东亚文学不那么受重视,于是大家心照不宣地,会稍微说一下,算是介绍过了吧。

如果在东亚文学里面挑一个世界最具代表性的,那恐怕就是日本文学了。

小小的太平洋岛国,涌现了大量文学大师,大江健三郎、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其中不乏诺奖获得者。

令人好奇,日本文学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

总的来说,日本文学最突出的贡献还是在美学向度上。

日本的文学是纯净的文学,不掺杂质的,仅仅为了美而美。美是那些汉字,假名组合在一起的首要,也是终极目的。

细节描写:

以《源氏物语》为例,博尔赫斯在评论的时候说:塞万提斯局限于将白天和黑夜分开,而紫式部可以站在窗前望见“‘雪花飞舞后面的繁星’(第十卷《梦桥》)”;她提到一座潮湿的长桥,说它在雾霭中“显得那样深远”。

写一个妇人站在幕帘后面,看见一个男子走来,“尽管她十分肯定地知道,他看不见她,但她还是下意识地梳理了一下头发”。



一、时间:

物哀:出现时间最早,平安时代。

幽玄:中世。

侘寂:近世。

二、对应的文学类体式:

物哀:物语,和歌。

幽玄:和歌,能乐,连歌。

侘寂:俳谐。

三、分别解释:

物哀:物哀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层是男女恋情的哀感,第二层是世相的感动,第三层是自然物的感动。

幽玄:指的是一种境界较高的美,深奥,优雅。它将物哀中官能的美,更加转化为一种精神的内在。意喻人所无法通过理性和知识获得的某种类似本质本源的东西。简单的讲,类似于禅的空寂。

侘寂:侘和寂原本是两个词,侘是简单朴素的意思。寂则是穷厄之哀。后来引申而成随时间流逝而逐渐劣化的意思。所以乍看来,二者都是略带负向之意。

总而言之,其实这三个概念之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他们都代表了一种“风流”,也就是佐藤春夫所说的那种“诗意的,散漫而耽美的生活”,和世俗化的事物与功利所不相干。



1、形成时间不同。

“物哀”是在日本江户时代,也可以说是平安时代提出的理念;“幽玄”是形成于日本中世;而“侘寂”则是在日本近世才出现的。

2、三者的概念区别。

“侘寂”一般指朴素又安静的事物,“侘”和“寂”二字看起来都略带消极之意,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思想是:有形之美的不足更能得到无形之美的追求。因此“不完整的事物更有意义”是侘寂概念的核心;而“侘寂”也成了远离尘世,追求自然的向导。

幽玄美学概念的核心则是“余情”。在绘画中体现的就是留白,在戏剧中就是表演者的台词空余时间,而留下的空白由观众自由想象填补。“幽玄”可以说是一种境界比较高的美,它将感官的美转化为一种精神的内在。

“物哀”分为三类:人的感动、世相的感动和自然物的感动。“物哀”的着眼点在物,但却更突出人的感动,是自己的心灵和物的交汇,相当于“触景生情”中的“情”。“物哀”其实就是对事物真情实感的流露,悲观淡薄的对于人生无常的完全理解。

侘寂(Wabi-sabi),是一种思想,一种美学,一种世界观。它不是直接从日语翻译到英语的词汇,其背后的理念也不会立即在那些以前不知道它的人们心中转化生根。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一种直观的生活方式,强调在不完美中发现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环。最好地了解侘寂的方式就是接受这一观念,并开始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侘寂的例子。

侘寂一词也并不总是连在一起的,在日语中,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侘,根源于a€œwa,a€,指的是和谐宁静。其意义经过了发展变化,由描述某种悲伤荒凉之事。

逐渐变为描述某种有意的谦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侘a€,字面意思是说,一个侘之人可以“用更少做更多”,满足于摆脱物质牵绊的生活。想想梭罗,或者更近一点儿的名嘴大丈夫(Cadillac Man),他最近在《纽约时报》上高谈简单的快乐,以及多年来在纽约数区所度过的无家可归的自由生活。

单独的寂,指的是时间的自然演进,从而领悟到所有的一切都会变老,容颜不再依旧。然而,被称为寂的事物是庄严而又优雅地面对老去的。寂的中心理念就是真实。这让人想起经典的儿童故事《绒布小兔子》,一个孩子的珍藏中,只有那个最旧,最破,最心爱的玩具才能不可思议般地成为真实的。

“幽玄”的审美意识,形成于日本中世,由藤原俊成等歌论家以多角度的探讨逐步规范了其美学内涵。以崇尚“余情”之美为核心,在风格趣味方面,从偏重“妖艳”到讲求“恬淡”,于发展变化中丰富了它的内容。“幽玄”是日本歌论、能乐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观念,也是日本美学观里的一个重要的审美意识。

“幽玄”一词本来是汉语词,历来的研究表明:在其后的六朝和初唐的各种文献中都可以看到。梁武帝时代诗人王筠的《回师草堂智者约法师碑》中的“究竟微妙,洞达幽玄”等,用于直说事物的本质。

日本的“幽玄”一词,与佛教用语关系密切。《临济录》的“佛法幽玄”,最澄《一心金刚戒体诀》的“得诸法幽玄之妙,证金刚不坏之身”,空海《般若心经秘键》的“释家虽多未钓此幽,独空毕竟理,义用最幽玄”等说法。强调佛法的趣旨深奥。到后来用“幽玄”来表达审美意识的时候,与这种佛教用语的含义是很不同的,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关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侘寂、百度百科  幽玄




日本美学四大概念是什么?
总之,“幽玄”有着与佛教思想相关的神秘之美,在文学中或表现为凄厉之境中的妖艳之美、或一定程度的壮美。三、侘寂 侘寂描绘是的残缺之美,残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圆满的、不恒久的,当然也可指朴素、寂静、谦逊、自然……它同佛教中的智慧一样,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这个词用语言来表达时,有很广...

侘寂chà jì —— 日本三大传统美学之一
侘寂,这个源自日本禅宗深处的美学理念,如同一股清新之风,悄然吹拂现代审美的心灵。它在茶道和能乐的优雅演绎中,揭示了对主流的反叛与禅宗核心思想的深刻理解。在日本文化中,"侘寂"被诠释为"简朴中的智慧",追求的是简单生活的本质之美(侘),以及旧事物历经岁月沉淀的沉静之美(寂)。这种美学强调...

物哀 幽玄 侘寂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简要说明 1. 物哀——指真情流露 2. 幽玄——指境生象外 3. 侘寂——指朴素又安静的事物 详细解释 A、“ 物哀 ”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 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 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触景生情, 感物生情,心为之所动,有所感触,这时候自然...

物哀、幽玄、侘寂
艺术的审美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艺术也正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终于完成了由实用向审美的过渡,成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主要是分为三点:物哀、幽玄、侘寂。四月,蔷薇花开满了篱墙,有人走过,嗅到淡淡的香。甲,...

侘寂的解释
侘,这个汉字在汉语中有夸耀与失意之意,而拿去日文中以后,意思便相去甚远。在日本,“侘”(わび)是动词“わぶ”的名词形,从其形容词“わびしい\/ wabishii”的角度比较容易理解,即:与良好状态相对的恶劣状态的意思。引申的意思还包括“品质粗糙的样子”,或者“简单朴实的样子”等;更极端一点...

日语里有什么很美的词汇
日语里有很多很美的词,那么到底是哪些词呢?跟着来看看吧!欢迎阅读。日语里那些很美的词 意境:侘寂 (wabisabi):指一种经历岁月的洗礼,古朴而寂静的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事物渐渐剥落其表象,流露出本质,而这些被留下的东西是美好的,幽幽余韵。幽玄(Yuuken):日本古典文学艺术理念之一,隐藏...

浅谈日本美学(一)物哀
4. 日本三大美学:幽玄、物哀、侘寂。幽玄指隐秘而幽静的状态。物哀关注情感与物体的紧密联系。侘寂强调“雅”的形态,三者层次递进,显现艺术美与素材的关系。5. 物哀起源于日本平安朝时期,当时人们缺乏严谨科技,以理性面对生老病死。例如,当时女性认为病死比治病更风雅。这种文化下,人们以纯粹敏感...

物哀、幽玄、侘寂、意气……
幽玄。提起这个词我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吧,雪穂和亮司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却永远见不了天日的关系吧。侘寂。村上春树笔下的主人公大都独来独往的吧。其实不光是村上,就连很多作家也一直怀有那种对于自由的向往。《罗生门》中夕阳下的家将,还有城门上的老婆子……可能真...

侘寂文化起源于哪个国家
日本。意思是幽静之美,朴素幽雅之美,或者说闲寂,恬静.

听飞狐聊日式美学04 侘び寂び\/侘寂
日式生活美学中讲求 《断舍离》 ,山下英子阐释。 “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弃多余的废物 ,脱离对物品的迷恋。”如果说 幽玄于道,则侘寂于禅 。菩提达摩主张顿悟法要“见性成佛”自初祖达摩祖师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侘寂始于日本战国时代,源自小乘佛法中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

轮台县15253215839: 物哀 幽玄 侘寂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
景甄丹栀: 一、物哀 幽玄 侘寂三者的区别如下;简要说明1. 物哀:指真情流露2. 幽玄:指境生象外3. 侘寂:指朴素又安静的事物二、扩展知识详细解释A、“物哀”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 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 简单地说,...

轮台县15253215839: 日本文学中物哀的涵义? -
景甄丹栀: “物哀”是日本传统文学、诗学、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了解“物哀”就不能把握日本古典文论的精髓,难以正确深入地理解日本传统文学以及日本文学的民族特色,也很难全面地进行日本文论及东西方诗学的比较研究.

轮台县15253215839: 日本文化主要特点不超过500字 -
景甄丹栀: 物哀 风雅 幽玄 物哀指日本文化总体带有悲的基调 日本人宿命观非常强 这大概源自于其狭小的国土面积 人无法逃避到世外桃源般的乐土 只能硬着头皮去面对问题 即使这个问题根本不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 也毫无他法 最终要么带着痛苦的活着 ...

轮台县15253215839: 在日本传统文化中浪漫的物哀指的是什么 -
景甄丹栀: “物哀”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 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 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触景生情, 感物生情,心为之所动,有所感触,这时候自然涌出的情感,或喜悦, 或愤怒,或恐惧,或悲伤,或低徊婉转,或思恋憧憬.有这样情感的人,便是懂得“物哀”的人.

轮台县15253215839: 如何理解日本文学中“物哀美”的内涵?
景甄丹栀: 物哀是一种审美意识.川端康成多次强调:“平安朝的'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悲与美是相通的.”他写《伊豆的舞女》时,把主人公“两人的悲从属于美,又使美制约着悲,淡淡的悲与真实的美交融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悲哀美的抒情...

轮台县15253215839: 如何理解日本文学中“物哀”的含义? -
景甄丹栀: “あはれ”(aware)是一个感叹词,表达高兴兴奋激动气恼哀愁悲伤惊异等多种复杂的情绪与情感.汉字输入后,便拿汉字“哀”字来书写“あはれ”,但“哀”字本意(悲哀)与日语的“あはれ”不十分吻合.网页写的详细

轮台县15253215839: 谁对川端康成的《雪国》有独到的见解? -
景甄丹栀: 日本文化在历史长河,以“真实”为基础,自力地生成“哀”的特殊品格,并继而形成浪漫的物哀,幽玄的空寂和风雅的困寂三者相通的传统文化精神.在物哀文学观念发展过程中,紫式部作出重大贡献,她在《源氏物语》中,从简单的感叹到...

轮台县15253215839: 日本文学的概况及特色 -
景甄丹栀: 1、日本文学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结构单纯.从古代开始,短歌形式的文学最为发达,后来发展为连歌、俳谐、俳句等,迄今不衰.2、文学性格纤细、含蓄.自古以来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对文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明治维新以前,在日本文学中几乎听不到强烈的社会抗议的呼声.3、日本的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础的.从“真事”始,平安时期的“物哀”,镰仓、室町时期的“幽玄”,江户时期的“闲寂”,主要是在和歌的基础上发展和提炼出来的.这些理论都是和作家向往的优美境界联系在一起的.

轮台县15253215839: 日本文化中的“物哀”特性怎么理解? -
景甄丹栀: 个人完全无法理解百科里面的解释,所以只能说些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物哀首先要和日本文化中季节感联系起来.日本文化,包括吃穿住行,无不以体现出四季分明的季节感而著名,尤其是所谓的季物,也就是代表某个季节的物体而著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春的季物樱花. 而作为季物,非常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季节感,也就是随季节而来随季节而逝.还是以樱花为例,作为春的季物,樱花满开却只有一瞬,不到一周时间,满树粉花就会随风而落,转为绿叶葱茏.而这种短暂的存在感,正好和人心中对逝去时光的追忆相吻合,从而体现出一种哀思. 因此,季物对人的感情影响,归于物哀一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