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是如何达成的,为什么宋朝不觉得耻辱

作者&投稿:缪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澶渊之盟,一提到这个名字,很多人一定都会觉得这就是一个耻辱,是宋朝的耻辱更是历史的耻辱。在很多人看来,宋朝和辽国达成了澶渊之盟,每年要像小弟一样给辽国岁币,怎么说都是一件让人抬不起头来的事情,但是偏偏宋朝就这样做了,简直是让人无法接受。但是,澶渊之盟真的就有那么耻辱吗,为什么宋朝自己不这样认为呢?
1.澶渊之盟一直都被认为是城下之盟,辽国都已经打到开封家门口了,宋朝才稳住阵线,最后签订了和平协议。其实这是个误会。宋辽双方自从真宗继位之后,就一直在试探达成和平的可能性,只是双方之间缺乏充分的信任,未能达成,所以才迁延岁月,一直到澶渊之战后才达成。
大体来说,从高平之战后,因为后周南服南唐,被逼北汉,而辽国在经历了前期的皇位继承动荡之后,内部不太安定团结,所以总体上处于守势。大体而言,就是从辽穆宗到景宗这个时期,总体上都处于守势。一直到宋太宗继位之后,雍熙北伐的时候,宋军一战奔北,宋太宗仅以身免,驴车南逃,辽国才看清了宋朝实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于是开始重新开始不断南侵。
不过,辽国的多次南侵虽然每次都来势汹汹,但收效并不明显,就是被宋太祖时期夺回的三关,辽国也始终未能收复。而北宋以三关为外围掩护,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大名为后方,以定州为中心的防御体系,而且比较严密,辽国每次南侵,基本上都无法通过这一地区。但因为这个防御体系租山背水,辽国如果绕过三关,深入宋朝腹地,就会陷入宋军几面夹击,军事上就会从主动变成被动。所以,辽国这个时期的南下基本上都是试探性攻击,遇到挫折就自己主动撤退了。
2.真宗继位之后,就曾遣使到辽国告哀,实际上也是试探和辽国达成和平协议的可能性,但辽国此时的判断是宋军并非无懈可击,仍然有机会战而胜之,所以没有给出积极的回应,基本上就变成了辽军多次南侵,但每次都无功而返的局面。宋朝这边,真宗也终于形成了一个整体性的部署,也就是宋真宗咸平六年对王超所做的部署,辽军的小规模入侵,依托防御体系防御就行,如果辽国绕过三关深入腹地,定州的重兵集团就可以派三万军队南下,和朝廷从南边派来的军队南北夹击,围歼辽军。
澶渊之战本身从辽国方面看,也是一次很奇怪的军事行动。一方面,辽国几乎抽调了全部能够抽调的主力部队南下,当时辽国政治核心皇太后、皇帝和韩德让三大巨头也都随军行动,分明是倾国而出,摆出一副要和宋朝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但另一方面,又在不断派人以王继忠的名义给真宗送信,要求和谈。而且,这次行动辽军没有像以往一样在定州一线过多纠缠,而是绕过了这一地区,直接南下,进逼黄河一线。综合来看,辽国这次的意图应该是以制造巨大的军事压力来达成一个要价比较高的和平协议。
辽国的要价到底是什么呢?从宋辽双方的对比来看,辽国希望达成的最高目标就是恢复辽国和后晋达成的那个协议,宋朝要归还太祖时期从幽云十六州夺回的关南之地,交还三关,同时还要向辽国称臣纳贡。称臣纳贡以前是后晋,后来是北汉,现在宋朝灭了北汉,辽国就希望原来北汉每年给辽国的岁币都由宋朝来出。同时,夺回关南之地,就等于拆掉了宋朝好不容易才经营起来的定州为中心的防御体系,可以随时直接进入中原。当然,这个目标最后并没有达成。
3.澶渊之战的时候,宋朝虽然得到了辽军南侵的消息,并且积极备战,确实也是当作战略决战来做准备的,但宋朝对辽军的行动方向判断有失误。包括真宗、寇准等人,都是准备到定州前线去和辽军作战的。所以,真宗下诏亲征之后,澶州上报说,为了皇帝的安全起见,要维修城墙,真宗还表示拒绝,说只是路过澶州,不需要劳民伤财。一直到真宗和宋军已经前进到了黄河边,准备渡河了,才确认了辽军前锋已经开始进攻澶州的消息。所以才出现了宋军军心动摇,真宗也有些犹豫要不要渡河过去的情况。
而且,宋廷对辽军的战略目标虽然不清楚,但对辽国不断以王继忠的名义送来的和谈建议却并没有过分积极主动的回应,甚至出现了王钦若在前线扣留了真宗派往辽国的使臣的事情。也就是说,这时候宋朝也认为搞不清楚辽国到底是想干什么,所以也不愿意贸然同意辽国的和谈要求,希望能够先立足于打赢,然后再来谈善后的问题。
辽军这次南下,投入进攻兵力最多的,其实是在瀛洲。瀛洲也属于幽云十六州,是被宋朝抢回来的,虽然在定州以南,但是个小城,兵力并不多。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城,辽军疯狂进攻了二十多天,却始终没能拿下来。在其它地方,辽军基本上都是试探性的进攻,尤其是在澶州,虽然确实进攻了,但只是前锋部队,投入的兵力并不多。真宗到前线后,宋军士气百倍,英勇反击,辽军看取胜无望,就主动后退了。
这时候,宋军的整体作战方案基本上也还是真宗在前一年的部署,真宗率军北上,王超率定州军南下,南北对进,夹击辽军。辽国这时候的一个突然的变故是,前线的主帅萧挞凛突然中箭死了,士气比较低落。加上辽国太后、皇帝和韩德让三大核心都在军中,深入宋军腹地,前进无望,四周都是宋军,而且宋朝抽调的援军还在源源不断的赶来的途中,所以辽军这时候反而比较慌了,求和的积极性更高。
4.宋朝这边,真宗是第一次亲临战阵,虽然初战告捷,但他第一次亲眼目睹战争,心里还是比较紧张的,也想尽快结束战争。更重要的是,原本预订的南北对进的计划,这时候王超的定州军队虽然确实已经离开定州南下,但是磨磨蹭蹭,南下很不积极,一直都到辽军准备撤退了,他还没有赶到澶州附近。所以,在初战告捷之后,宋朝终于比较积极的回应了辽国再次以王继忠的名义送来的和谈要求,派曹利用出面和谈。
真宗为曹利用定下的和谈基调是,土地不能让,但可以给钱,以三十万缗为额度。真宗甚至认为,只要不割地,哪怕岁币一百万缗也可以咬牙接受。但曹利用出了门,寇准又悄悄威胁曹利用,你敢答应二十万以上的岁币,回来肯定要砍了你。结果最后达成的协议只有十万缗,说明辽国此时其实也急于尽快结束战争,安全后撤,太后、皇帝和韩德让也觉得自己再这么待下去,可能就不太安全了。同时,辽国也同意归还战争初期占领了宋朝的祁州、深州等地,承认之前被宋朝夺走的瀛州为宋朝占领,而宋朝则把东边的易州交还给了辽国。
所以,从宋朝的角度看,澶渊之盟远远低于真宗的心理预期,损失并不大,既没有割地,岁币也只有十万缗,这对宋朝来说,当然算是外交胜利。而从辽国来看,倾国来犯,深陷重围,又临阵折损主帅,最后还能安全撤退回来,并且和宋朝达成和平协议,得到每年十万缗的岁币,同时结束了宋辽双方长期的僵持局面,也可以稍微喘口气了,也算是赢家。总而言之,就当时宋辽双方来说,对澶渊之盟还都是比较满意的。


“澶渊之盟”是怎么回事?
”结果谈判成功,达成协议,规定:辽国皇帝称宋朝皇帝为兄,但“哥哥”每年必须给“弟弟”20万匹绸缎和10万两银子;辽军撤走。宋真宗为了求取苟安,不顾爱国将领的反对,不惜屈服,签定了协议。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澶州附近有古湖曰澶渊,因此历史上把这次宋辽和议称为“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如何为宋朝争取最大利益
澶渊之盟是在宋朝占据有利军事情势下和辽国签订的,而且还要每年给辽国岁币和丝绢,看似属于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辽国在劣势的情况下占了极大便宜,用之前历史教科书上说是增加了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可真是这样吗?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和辽太宗率辽军大举南下,一路攻城掠地,宋朝边境频频告急。...

宋辽签订澶渊之盟,除了打不过之外,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宋辽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宋朝每年向辽朝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以上就是“澶渊之盟”达成的协议。...

''澶渊之盟''是谁和谁签定的
可曹利用死抱着只出银不割地的强硬立场不放,无奈之下,辽方也只能同意不要土地只要银子了。曹利用见辽人已经服软,便说宋方一年最多也只能出银十万两,帛二十万匹。萧太后最后终于同意这项条款,宋辽双方以三十万达成协议,辽向宋称弟,从此罢兵北还。这就是历史上十分有名的澶渊之盟,但这次议...

北宋在胜利的情况下为什么要签订屈辱的檀渊之盟呢?
到达澶州后,宋军果然群情振奋。这时萧太后又以进为退地提出:如果不想让两国将士血流成河,可以讲。真宗是个很不愿意打仗的人,巴不得讲和罢兵,宋朝特使曹利用经过几轮谈判,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宋朝每年给契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

3.哪场战争结束后,签订了澶渊之盟?盟约的内容是什么?
澶渊之盟 [ chán yuān zhī méng ]澶州之战--在澶州(又称澶渊,今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北宋与辽在澶渊订立和约的事件。1004年辽军南下攻宋,进逼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宰相寇准力主抵抗,军民奋勇御敌,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射死辽帅,击败辽军。辽提出议和。宋...

澶渊之盟是怎么一回事?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呢?
寇准向宋真宗赵恒建议,应当派兵先守住天雄(今河北大名),牵制敌人,不让辽军深入至黄河岸边,并建议让主张迁都的王钦若带兵驻守天雄。赵恒同意,命王钦若去要地天雄,王钦若吓得魂飞魄散,但又不敢抗旨,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了任务。萧太后在逼近澶州途中,得到王继忠转达宋朝的求和之意,当即表示同意讲和...

澶渊之盟是怎么回事?
澶州又称澶渊,故此盟约又称为“澶渊之盟”。澶渊之盟,订立之后,宋廷委任何成矩、李允则、杨延朗等强帅勇将分驻北疆沿边重镇,谨守边境。又“改威虏军日广信、静戎日安肃、破虏日信安、平戎日保定、宁边日永定、定远日永静、定羌日保德、平虏城日肃宁”,以示对辽的友好。此后,宋、辽之间长期并立,双方再...

简述澶渊之盟的主要过程及意义。各位学霸帮帮忙吧!!
辽军至定州两军出现相峙局面王继忠乘间劝萧太与宋朝讲和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初真宗所拒十月辽军朔州宋军大败岢岚军辽军因粮草继撤军辽军主力集于瀛州(今河北河间)城下日夜停攻城宋军守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战十多天未下萧挞凛、萧观音奴二人率军攻克祁州萧太等人率军与之会合合力进攻冀州、贝州(今...

澶渊之盟是如何达成的,为什么宋朝不觉得耻辱
澶渊之盟,一提到这个名字,很多人一定都会觉得这就是一个耻辱,是宋朝的耻辱更是历史的耻辱。在很多人看来,宋朝和辽国达成了澶渊之盟,每年要像小弟一样给辽国岁币,怎么说都是一件让人抬不起头来的事情,但是偏偏宋朝就这样做了,简直是让人无法接受。但是,澶渊之盟真的就有那么耻辱吗,为什么...

新浦区18926462560: 澶渊之盟的背景 -
奚贫嘉泰: "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的和约.当时辽军南侵,宋朝大臣贪生怕死,主张求和,宰相寇准的抵抗战略没有被采用,最终宋朝在局面占优的时候签订了这个和约. 这个是共认的啊,知道上有人提过这个问题,这个答案被三十六个人造成,表扬啊

新浦区18926462560: 澶渊之盟的过程 -
奚贫嘉泰: 辽军至定州,两军出现相峙局面,王继忠乘间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初为真宗所拒.十一月,辽军在朔州为宋军大败,岢岚军的辽军因粮草不继撤军.辽军主力集中于瀛州(今河北河间)城下,日夜不停攻城,宋军守...

新浦区18926462560: 澶渊之盟的利弊分别是? -
奚贫嘉泰: 积极: 一、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二、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

新浦区18926462560: 一道历史问题 -
奚贫嘉泰: 澶渊之盟,当时除了极少数主战派,满朝上下都劝真宗要迁都避战,最后依靠寇准无可匹敌的勇气终于达成澶渊之盟,30万的岁币和迁都比起来,代价简直不值一提.(当时宋年收入1亿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

新浦区18926462560: 什么是澶渊之盟有什么影响怎样正确认识澶 -
奚贫嘉泰: 澶渊之盟是宋辽两国在1005年签订的一份条约.澶渊之盟规定,宋辽两国结为兄弟之国,不再打仗.两国的君主,年龄大的为兄,年龄小的为弟.宋每年支付给辽岁币,包括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澶渊之盟的影响很深远,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影响包括:宋朝以每年30万两的岁币,换来了北部边境的长期和平,减少了军费开销,省下的钱远多于给辽朝的岁币.宋辽两国的贸易也得以快速发展,对两国的经济都有正面影响,是个双赢的局面.负面影响是,宋朝从此彻底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而且宋辽两国长时间不打仗,后来导致军备废弛,不仅打不过西夏,还被新崛起的金国一勺烩.

新浦区18926462560: "澶渊之盟"是指? -
奚贫嘉泰: 澶渊之盟以后,辽、宋长期保持友好往来,边境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 澶渊之盟是个有争议的命题.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它,就必须对澶渊之盟宋辽双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事实上,...

新浦区18926462560: 南宋君臣不战而退、苟且偷安的故事? -
奚贫嘉泰: 例如 澶渊之盟 【背景:】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亲率大军深入宋境.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宋将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虏的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宋军凭守坚城....

新浦区18926462560: 依据材料概括“澶渊之盟"订立的背景 -
奚贫嘉泰: 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宋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气势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澶州在宋朝又称澶渊郡,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

新浦区18926462560: 北宋与辽为什么要签檀渊之盟?那时候北宋不是已经大败辽朝了吗? -
奚贫嘉泰: 北宋和辽国当时都是大国,而且军事力量相差不大,因为北宋重文轻武和骑兵少,北宋即使打败辽国也注定只能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很难灭掉辽国,所以见好就收、签订澶渊之盟无疑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新浦区18926462560: 澶渊之盟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快 -
奚贫嘉泰:[答案] 澶渊之盟对当时以及后世所产生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下面就讨论一下 好的方面: 公元1004年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帮,尔后一百二十年,宋辽无战事.这一年距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以近50年,正处于上升期.离耶律阿保机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