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出自哪次战役

作者&投稿:成王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四面楚歌出自哪次战役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到你。

  四面楚歌出自哪次战役

  四面楚歌,中国经典的 成语 故事 ,是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中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描写了刘邦和项羽的垓下之战中,刘邦利用四面楚歌的攻心战术打击了项羽心中仅存的信念,最终导致项羽拔剑自刎。

  四面楚歌发生在那个 历史 时期,从《史记·项羽本纪》可以推测中,四面楚歌发生在楚汉争霸时期,垓下之战的具体时期应该是在公元前220年,秦朝末年,民不聊生,国内生灵涂炭,民间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波不平一波又起,发展到了公元前220年左右,只剩下刘邦和项羽两支队伍,而早在秦朝灭亡时,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宫时, 天下 基本一分为二了。在四面楚歌时的垓下之战还末打响前,刘邦和项羽约定以现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的东西即鸿沟为界,互不侵犯,各自为政,只是后来形势有变,刘邦手下的谋士提议趁项羽势力虚弱的时候消灭他,独分天下有何不可,于是刘邦率兵攻打项羽,在现今的安徽灵璧县东南即垓下 ,展开生死一战。

  面对刘邦军队的层层围困,项羽一方不仅士兵纪律溃散,军心更是低沉不稳,再被刘邦施以攻心战,在夜晚唱起楚国的民歌,一片熟悉乡音传来,闻者无不戚戚落泪,面临四面楚歌的项羽,带着残兵败将,连夜突围到乌江,至此已经无路可逃了,心灰意冷之下,拔剑自刎,一代西楚霸王,就此陨命了,而刘邦做为战役胜利的一方,赢得了天下,终于一统江山。四面楚歌也随着西楚霸王的穷途末路而引申为经典的 成语故事 。四面楚歌发生在那个历史时期,本就是风起云涌,成王败寇,千古真理,再历害的英雄也会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历史背景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与汉军对陟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能调来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刘邦也欲西返。但是,正当刘邦打算率军西返之时,张良、陈平却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1] 。刘邦于是采纳二人建议,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作战。大军追至夏南时,刘邦约集韩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围楚军。由于韩信及彭越未如约出兵合击楚军,结果刘邦在固陵被项羽打败。刘邦慌忙率军退入陈下,并筑起堡垒坚守不出,而楚军又一次合围了刘邦。坚守壁垒的刘邦向张良询问:“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张良回答:“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2] 于是,刘邦采纳张良的 意见 ,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就这样,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 命令 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随之开始。[3]

  战争过程

  开始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灌婴引兵进占彭城,同时攻下楚地许多地区。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将进入九江地区,诱降了守将、楚大司马周殷,随后合军北上进攻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刘邦也由固陵东进,形势对楚极为不利,项羽被迫向东南撤退。十一月,项羽退至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筑垒安营,整顿部队,恢复军力,此时楚军尚有约十万人。韩信、彭越、英布等会合刘邦后,十二月(前202年初,当时以十月为岁首)在垓下将向江南撤退的十万楚军层层包围。汉军以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主力,孔为左翼,费为右翼,刘邦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韩信亲率汉军发动攻势,初战进攻受挫后退,在楚军准备追击时汉军左右两翼迂回夹击楚军,两军短兵相接陷入胶着,这时韩信带领大军翻身再战,楚军在三面夹击中被击败。项羽被迫退回垓下城。[5]

  四面楚歌汉军夜间高唱楚歌,楚军自项羽以下莫不以为汉已尽得楚地,乃士气崩溃。项羽眼见大势已去,便乘夜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天明以后,汉军得知项羽突围,于是派遣五千骑兵追击。项羽渡过淮水后,仅剩百余骑相随,行至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因迷路耽搁了时间(《史记》中交代因田父欺骗),被汉军追及,项羽突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手下仅剩二十八骑。[1]

  乌江决战项羽指挥这二十八骑,来回冲阵,再次杀开一条血路,向南疾走,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长江边的乌江浦)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乃令从骑皆下马,以短兵器与汉兵搏杀,项羽一人 杀汉军数百人,自己身亦被十余创,最后自刎而死,年31岁。项羽死后,汉军全歼八万楚军,楚地皆降汉,独项羽原封地的鲁人不肯投降(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后刘邦将项羽首级示鲁,鲁人乃降。至此,历时4年半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二月甲午日,刘邦称帝于汜水北岸,建立西汉政权。(汉初承秦制,以十月为岁首。也即汉高祖五年的第1个月为十月,接下来为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二月为当年的第5个月。)[7]

  战役点评

  垓下之战,汉军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多路围攻,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 成功 战例。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 决定 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四面楚歌讲的是哪一次著的名的战役
项羽和刘邦楚汉争霸中的垓下之战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彭越、英布4路大军会师垓下.韩信军30万,分3路首先与楚军接战,韩信居中路,进攻失利,向后退却,同时命左右两翼投入战斗,楚军受挫,韩信又返身冲杀,3路合击,楚军大败,项羽被迫入壁而守.韩信遂指挥各路大军将楚军重重包围...

成语“四面楚歌”是关于哪场战役的典故?
成语“四面楚歌”是关于哪场战役的典故?1.官渡之战 2.楚汉战争 正确答案:楚汉战争 四面楚歌是楚汉战争最后结束时的境况,《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四面楚歌出自哪次战争?
出自楚汉之争的垓下之战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

四面楚歌是哪次战役?
四面楚歌是垓下之战。秦朝末年,民不聊生,国内生灵涂炭,民间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波不平一波又起,发展到了公元前220年左右,只剩下刘邦和项羽两支队伍,而早在秦朝灭亡时,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宫时,天下基本一分为二了。在四面楚歌时的垓下之战还末打响前,刘邦和项羽约定以现今河南荣县境贾...

古代四面楚歌的典故出自哪场战役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就是发生在公元220年的楚汉争霸最后时期,刘邦和项羽的垓下之战,这场战役直接决定了刘邦统一江山,建立了大汉朝。四面楚歌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还只是一个字面意思,描写了在安徽灵璧县东南进行的垓下之战的情况,当时围困...

四面楚歌的典故出自哪场战役
四面楚歌的典故出自哪场战役?就是这场决定楚汉争霸命运的垓下之战,随着西楚霸王的陨落,成王败寇,千古真理,能流传下来的就只有史官记载的有关西楚霸王的零星事迹了。 四面楚歌的故事简介 四面楚歌的故事,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中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四面楚歌出自哪次战役
四面楚歌出自哪次战役 四面楚歌,中国经典的 成语 故事 ,是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中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描写了刘邦和项羽的垓下之战中,刘邦利用四...

四面楚歌指的是哪场战争
四面楚歌指的是垓下之战。垓下之战是刘邦与项羽的一场战略性决战,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结果刘邦以少胜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最终迫使项羽乌江自刎,结束了秦末的乱世。在历史上,“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形容的是用虚虚实实的兵法,制造出不利的形势,从而战胜敌人。在这个故事中,刘邦通过制造假象,...

各种成语出自什么战役,什么年代或什么人物!!如 “破釜沉舟”出自 巨鹿...
"四面楚歌"出自垓下之战.当时项羽被围困在垓下,为了打击项羽军的士气,刘邦军命令军中会唱楚(项军多数士兵的故乡)地歌曲的士兵放声大唱楚地的歌.听到歌声,楚军将士纷纷溃散,从三三两两的开小差发展到大批逃亡.士兵走了十之八、九.而项羽听到歌声也认为楚地已经投降了汉,故没有了战心."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

四面楚歌出自哪里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四面楚歌出自哪次战役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到你四面楚歌出自哪次战役 四面楚歌,中国经典。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典故最自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中有描写“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莒县13214648313: 四面楚歌出自我国历史上哪一次著名的战役 -
戢亮博士: 1、出自垓下之战.2、简介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汉军夜间高唱楚歌,楚军自项羽以下莫不以为汉已尽得楚地,乃士气崩溃.项羽眼见大势已去,便乘夜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天明以后,汉军得知项羽突围,于是派遣五千骑兵追击.项羽渡过淮水后,仅剩百余骑相随,行至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因迷路耽搁了时间(《史记》中交代因田父欺骗),被汉军追及,项羽突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手下仅剩二十八骑.

莒县13214648313: 四面楚歌出自哪次战争? -
戢亮博士: 出自楚汉之争的垓下之战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

莒县13214648313: 四面楚歌讲的是哪一次著的名的战役 -
戢亮博士: 项羽和刘邦楚汉争霸中的垓下之战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彭越、英布4路大军会师垓下.韩信军30万,分3路首先与楚军接战,韩信居中路,进攻失利,向后退却,同时命左右两翼投入战斗,楚军受挫,韩信又返身冲杀,3路合击,楚军大败,项羽被迫入壁而守.韩信遂指挥各路大军将楚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但汉军一时也难以彻底打败楚军.为了尽快取胜,张良用计,让汉军夜夜高唱楚歌,瓦解楚兵斗志.项羽夜闻 四面皆楚歌,以为楚地已尽为汉所得,眼见大势已去,便乘夜率领800精锐骑兵突围南逃.

莒县13214648313: 四面楚歌与哪次战役有关 -
戢亮博士: 出自楚汉之争的垓下之战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

莒县13214648313: 下列成语分别出自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战役:1.四面楚歌 2.破釜沉舟 3.风声鹤唳4.一鼓作气 -
戢亮博士:[答案] 四面楚歌 出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垓下之战 破釜沉舟 出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巨鹿之战 风声鹤唳 出自房玄龄《晋书·谢玄传》 淝水之战 一鼓作气 出自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 长勺之战

莒县13214648313: 下列成语出自我国历史上哪一次著名的战役四面楚歌,一鼓作气,风声鹤唳,破斧成舟 -
戢亮博士:[答案] 四面楚歌出自垓下之战 一鼓作气出自长勺之战 风声鹤唳出自淝水之战 破斧沉舟(不是成舟)出自巨鹿之战

莒县13214648313: 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风声鹤唳、一鼓作气出自哪些著名的战役? -
戢亮博士:[答案] “四面楚歌”出自垓下一战《史记 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出自钜鹿之战《史记 项羽本纪》 “风声鹤唳”出自淝水之战《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七》 “一鼓作气”出自长勺之战《左传·庄公十年》

莒县13214648313: 四面楚歌发生的时间和战役 -
戢亮博士:[答案] 公元前203年开始垓下之战,后来双方僵持,是在公元前202新年初(10月为末月)刘邦采用四面楚歌战术击溃项羽

莒县13214648313: 四面楚歌出自古代哪次战役? -
戢亮博士: 垓下之战

莒县13214648313: 四面楚歌的故事出自哪里哪个战役
戢亮博士: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被汉将韩信统率的大军包围在城下.汉臣张良使了个计,教会了汉兵唱楚歌.夜里,项羽听到四面包围自己的汉营都唱起了楚歌,大吃一惊,他以为他的老家西楚已被汉王刘邦打下了,自己完全陷入孤立之中,没有退路了.楚歌传到楚营,楚兵听了家乡的歌,都想起家来了.他们看着内无粮食、外无救兵,早就不安心了,这会儿,父母、妻子、家乡、邻里,全给这歌声勾起来,谁还愿意呆在这儿等死!于是,三三两两地开小差,整批整批地溜走了.连跟着霸王多年的将军,象季布、钟离昧也暗地里走了.甚至霸王的叔父项伯也偷偷投奔张良去了.留下的大将只有虞子期、桓楚几个人,士兵只剩下了千儿八百的子弟兵.楚军就这么自己垮了,项羽也不得不在乌江边自刎而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