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哲学中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赤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
主体间性即人对他人意图的推测与判定。主体间性有不同的级别,一级主体间性即人对另一个人意图的判断与推测。二级主体间性即人对另一人关于其他人意图的判断与推测的认知的认识。
例如,A知道B知道C想要在中午与A一起去吃饭,那么A便是进行了二级主体间性的判断。通常人们最多能进行五级主体间性的判断,五次以上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扩展资料:
主体间性的提出背景:
主体间性是拉康提出来的,在阐述中他给现代性的主体性以致命的打击。他认为,主体是由其自身存在结构中的“他性”界定的,这种主体中的他性就是主体间性。进行这种分析的时候,他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的“奴隶和主人”进行了精神分析语言学上的重新描述。
他认为,当看守为了囚犯而固定在监狱的位置上的时候,那他就成了囚犯的“奴隶”,而囚犯就成了主人。根据这种主体间性,针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他提出了相反的思想:我于我不在之处思,因此,我在我不思之处。这应该说是对笛卡尔的“我思”主体的最大摧毁,也是对现代性思想根基的摧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体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是拉康提出来的,在阐述中他给现代性的主体性以致命的打击。
他认为,主体是由其自身存在结构中的“他性”界定的,这种主体中的他性就是主体间性。

20世纪80年代,新类型公共艺术向理论界敞开,依托于“现象学哲学”而来的“主体间性”理论被适时发现。“主体间性”概念最早出自胡塞尔(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931年在巴黎出版的《笛卡尔式的沉思》(Cartesian Meditations),其英文为“intersubjectivity”,胡塞尔原文为“Intersubjektivität”,常见中文翻译有“互为主体性”或“交互主体性”,即“我们经验到他人时所作用的意向性”1。在现象学中里,“意向即指我们与事物之间的意识关系”2,意思是指当我们经验到他人时,在我们与他人之间起作用的意识关系。胡赛尔提出此观念是因“世界不是只面对着一个人的世界,也不是只由一个个人的经验来接触来把握的;世界是对着所有人的世界,是各人所把握的,也是各人的经验共同组成的”3。以经验来说,则是一种“我在建立他人的经验的同时,他人也在建立我的经验”4的交互相关状态。胡塞尔的主体间性理论以认识论为基础,是带有典型的先验自我为基础的哲学观念。这种哲学观的提出意味着,一个由主客二元对立的哲学向以主体之间的交往为核心的哲学的转向,不是主体性“自我”而是主体间性的“他人”是今天世界的“第一哲学话题”5。

胡塞尔之后一批哲学家围绕主体间性理论展开了进一步论述,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和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和社会学三个方向,将主体间性哲学推向了更宽广的领域。海德格尔关心自我与他人的共同存在,并兼顾客观对象的认同,他提出的是一种我与他人共同性的“在世”,“他人倒是我们本身多半与之无别、我们也在其中的那些人。这个和他人一起的‘也在此’没有一种在一个世界之内‘共同’现成存在的存在论性质。这个‘共同’是一种此在式的共同。这个‘也’是指存在的同等,存在则是寻视着在世的存在。‘共同’与‘也’都须从生存论上来了解,而不可从范畴上来了解。由于这种有共同性的在世之故,世界向来已经总是我和他人共同分有的世界。此在的世界是共同世界。‘在之中’就是与他人共同存在。他人的在世界之内的自在存在就是共同此在。”6在梅洛-庞蒂的理论中,谈论及互为主体性时,重视“回到对人的行为和知觉的分析上来,考虑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但这里的环境不是物理环境而是行为环境,这意味着动机、意向等心理因素与身体运动这一生理因素的融合”7,这一“处境的空间性”特质,便呈现了主体间性。哈贝马斯通过阐释人的交往理性之后指出:“每一个人都应怀着普遍的、团结互助的责任心,团结他人,即把他人视作我们中的一分子,是我们共同体中每个人的责任”。8他希望通过开展真正理性的对话寻求关于真理的“共识”,从而解决公共管理的合法性危机和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沿着海德格尔的“此在”、梅洛庞蒂的“处境空间”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一些哲学家们把我与他人的关系刻画为某种“共在”思路而展开理论路径探索,这种多元决定论和整体主义的思想,显露出一种人类哲学观念的进展,映射出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转向的姿态。

主体间性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即“只有把世界(他人和自然)不是看作死寂的客体,而是看作与自我一样的主体,才是本真的存在,才能最终把握世界和达到自由”9。也就是说,主体间性并不意味着否定主体性,而是在承认主体性的前提下,否定认识论对主体和理性的绝对信任,用主体间性来重新规定主体性,是一种本体论概念。其内涵是人与世界的统一性,主体与主体之间不再是征服与对抗的关系,而是平等、对话与理解的过程,依此实现了对实践美学的哲学批判。

主体间性哲学观提出已久,但20世纪80年代之前未能引起艺术界的足够重视,主体间性被误认为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而是封闭于意识自我之内,以凸显主体向度为核心,因而只具有哲学文本上的合法性。80年代以后,随着艺术“伦理转向”意识的勃兴,主体间性理论被艺术界逐渐接受,并进行艺术实践,成为公共艺术家的重要兴趣点。事实上,当博伊斯(Joseph Beuys)1982年在卡塞尔植下第一颗橡树,将公共艺术纳入广阔社会空间之时,就已展现出公共艺术主体性原则的历史性转身,在实践层面已经实现了从形式创造转向广阔的人类与社会诉求,体现出对主体间性理论的行动呼应。

首先回顾一下哲学主体性的历史演变.
自古至今,哲学经历了由前主体性到主体性再到主体间性的历史过程.古代哲学是本体论哲学,属于前主体性哲学.近代哲学是认识论哲学,建立于主体——客体二分基础之上,属于主体性哲学.主体性哲学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主体性哲学的历史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第一、建立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主体性哲学不能解决人的生存本质问题.主体性哲学将人的生存活动界定为主体对客体的征服和构造,导致唯我论和人类中心主义,进而导致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生态恶化等全球性问题.第二、作为主体性哲学的认识论哲学,局限于认识论,仅仅关注主客体关系,忽视本体论,忽视存在的更本质方面——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正因如此,人们在现代条件下扬弃了主体性哲学而建立了主体间性哲学.现代哲学是主体间性哲学,存在被认为是主体间的存在,孤立的个体性主体变为交互主体.主体间性哲学因时代需要而产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下面分析主体间性的意义.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的交互关系.主体间性不是反主体性,不是对主体性的绝对否定,而是对主体性的扬弃.主体间性具有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的意义.主体间性首先涉及人的生存本质,生存不是主客二分基础上主体征服、构造客体,而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的交互活动.主体间性还涉及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主体间性不是把自我看作原子式的个体,而是看作与其他主体的共在,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与主体间的共在关系.


什么是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主体间性即人对他人意图的推测与判定。主体间性有不同的级别,一级主体间性即人对另一个人意图的判断与推测。二级主体间性即人对另一人关于其他人意图的判断与推测的认知的认识。例如,A...

什么是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1、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的交互关系。主体间性不是反主体性,不是对主体性的绝对否定,而是对主体性的扬弃。主体间性具有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的意义。主体间性首先涉及人的生存本质,生存不是主客二分基础上主体征服、构造客体,而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的交互活动。2、主体间性还涉及自我与他人、...

什么是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指什么
1. 主体间性,又称交互主体性,描述的是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并非与主体性相对立,也不是对主体性的完全否定,而是一种对主体性的超越和发展。在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层面,主体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首先关乎人类的生存本质,指出生存不仅仅是主体对客体的征服和构造,而是一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互活动。

什么是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哲学中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是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主体间性并不意味着否定主体性,而是在承认主体性的前提下,否定认识论对主体和理性的绝对信任,用主体间性来重新规定主体性,是一种本体论概念。其内涵是人与世界的统一性,主体与主体之间不再是征服与对抗的关系,而是平等、对话与理解的过程,依此实现了对实践美学的哲学批判。主体间性哲学观...

...如何正确地理解“主体性”\/“主体间性”这个概念?
从英文角度看,subject<\/与intersubject这两个词根清晰地揭示了核心概念:前者代表着本体、主体的核心地位,后者则强调主体间的关系。在哲学的范畴里,主体性<\/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洞穴寓言起,就成为了认识论的核心议题。而社会学领域,主体间性<\/则是在胡塞尔和舒茨的现象学理论引入后逐渐发展起来,...

什么是人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主体间性即人对他人意图的推测与判定。主体间性有不同的级别,一级主体间性即人对另一个人意图的判断与推测。二级主体间性即人对另一人关于其他人意图的判断与推测的认知的认识。主体性...

主体间性
167 | 主体性与主体间:揭示新传世界的对话密码 01. 解构主体与主体间 主体,作为认知与实践的承载者,其核心在于它对客体的主动作用。而主体间性,这一哲学与语言学领域的关键概念,聚焦于两个或以上主体之间的动态关系,即对话、互动、理解与共识的内在意涵。02. 从新闻传播视角解析主体间性 在新闻...

主体间性的主体分类
它认为“存在”不是主体性的,也不是客体性的,而是主体间的共在。传统哲学的“存在”范畴或是客体性的或是主体性的,都不能摆脱主客对立的二元论。主体间性作为本体论的规定是对主客对立的现实的超越。从本体论意义上对主体间性展开研究的主要是现象学和诠释学。胡塞尔的现象学试图通过所谓“现象学还原”,对认识...

主体性是什么意思
孤立的个体性主体变为交互主体主体间性哲学因时代需要而产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下面分析主体间性的意义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的交互关系主体间性不是反主体性,不是对主体性的绝对否定,而是对主体性的扬弃主体;通常语境中的主观是指人的一种思考方式,与“客观”相反所谓“主观”就是表面现象,...

如何理解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又译为主体交互性,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主要涉及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理解。其相关内容如下:1、主体间性不仅是对他人意图的推测与判定,还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层面。主体间性也有不同的级别。例如,一级主体间性是人对另一个人意图的判断与推测;二级主体间性则是人对另一人...

蕉岭县13754834673: 什么是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哲学中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是什么意思? -
商向京都:[答案] 首先回顾一下哲学主体性的历史演变. 自古至今,哲学经历了由前主体性到主体性再到主体间性的历史过程.古代哲学是本体论哲学,属于前主体性哲学.近代哲学是认识论哲学,建立于主体——客体二分基础之上,属于主体性哲学.主体性哲学是近代社...

蕉岭县13754834673: 谁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下什么是主体间性关系 -
商向京都: 事实知识不是根据某人的观察推理,而必须能够与他人交流与分享.独立观察事实的理性个人会对这些事实得到一致结论.这被称为主体间性.所谓主体间性,无非就是一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性,也就是一个“我”和另一个“我”的关系性.

蕉岭县13754834673: 主体间性的提出背景 -
商向京都: 主体间性是拉康提出来的,在阐述中他给现代性的主体性以致命的打击.他认为,主体是由其自身存在结构中的“他性”界定的,这种主体中的他性就是主体间性.进行这种分析的时候,他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的“奴隶和主人”进行了...

蕉岭县13754834673: 在哲学意义上谈一谈个体、个性和主体性的区别 -
商向京都: 从哲学视角看,个体就是能够独立设定对象的单个人.任何一个个体的人,都是表现为拥有对象甚至对象体系的人,失却对象的个体是无法自立的.个体的对象一般表现为原始自然、人化自然、能动自然和虚拟自然这些梯次形态的对象世界....

蕉岭县13754834673: 人的主体性的规定性是什么? -
商向京都: 马克思的人的实践主体的主体性,就是要求从现实、感性的去理解人的主体性,要求从人的主观方面去理解人的主体性.由于在实践的劳动过程表现出两种关系,一种是自然关系,一种是社会关系,因此,马克思在对人的主体规定性也包括两大...

蕉岭县13754834673: 什么是价值具有主体性? -
商向京都: 价值属的主体性包含两层含义,一事物是否有价值由主体判断;二价值是由主体创造的.价值是主体认定的客体对主体的积极作用. 主体自身的每一规定、人同周围世界普遍联系的每一环节,都产生一定的需要;同时,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需要...

蕉岭县13754834673: 论述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和实体性原则. -
商向京都: 近代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笛卡尔. 1、所谓主体性原则,一般来说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 西方哲学自希腊哲学发端以来就确立了它的基本原则,这就是学以致知,以知识作为把握其对象的主要手段.因此,...

蕉岭县13754834673: 劳驾,什么是“主体”,如何理解主体性? -
商向京都: 引自外国哲学大辞典 主体(英subject)哲学术语.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逻辑意义上使用该词,认为它是命题的主语,与谓词相对,指由谓语描述的主语,是某种特性、状态和作用的承担者,主语所表示的即存在于世界中的实体.认为第一实体...

蕉岭县13754834673: 胡塞尔提出主体间性概念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
商向京都: 主体间性即人对他人意图的推测与判定.主体间性有不同的级别,一级主体间性即人对另一个人意图的判断与推测.二级主体间性即人对另一人关于其他人意图的判断与推测的认知的认识.例如,A知道B知道C想要在中午与A一起去吃饭,那么A便是进行了二级主体间性的判断.通常人们最多能进行五级主体间性的判断,五次以上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蕉岭县13754834673: 什么是人的主体性
商向京都: 所谓人的主体性,就是指人的主体意识和倾向以及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属性的总和.它主要表现为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主导性和意识性.所谓活力,即指旺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