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乡村四五家。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谁写的

作者&投稿:机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是谁写的?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出自《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扩展资料: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参考资料
山村咏怀_百度百科

题目:《山村咏怀》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
我要到一望二三里远的地方,那里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的地方有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无数枝美丽的花朵。

扩展资料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的时候,看到了乡村野外的美丽春光和迷人的乡村景物,为了表达诗人悠闲的心情和充分享受生活的人生态度,他写下了这首诗。诗人用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16岁时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等。嘉祐七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这首诗出自宋代理学家邵雍的作品

邵雍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年少时才智出众,慷慨激扬的欲求取功名。邵雍爱读书,几乎无书不读,求学中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刻苦。为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力,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的刻苦地学习了好几年。

在苦读中他叹息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意即过去的人学习古人经典,还与古人做朋友,不单读古人的书,而且要广泛游历古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而我现在只是读了古人的书,却还没有去四方游历过。”所以,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齐、鲁、宋、郑遗址,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游历来增长见识,待到邵雍归来时,他感叹道:“道在是矣!”自此便再没有出去游历了。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两宋理学(或称新儒学)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儒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阶段。在理学的创立阶段,邵雍和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宋史·道学一》的排列次序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也把邵雍同周、张、二程和司马光并称为道学的“六先生”。上述诸人都是理学的创始人,他们的学说在理学阵营中各具特色,各成学派。然而,诸人都以儒学为宗,为探讨、发挥“六经”、“四书”之义理,以振兴儒学为职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邵雍



楼主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这首诗出自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名不详,一作《一去二三里》,一作《山村咏怀》
这首五言绝句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

宋朝邵康写的一首数字诗,但也有人说它不过是流传民间的《童蒙诗》。

这首诗出自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名不详,一作《一去二三里》,一作《山村咏怀》
这首五言绝句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

八戒写的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含有怎样的思想?
山村咏怀,作者,作者是宋朝的诗人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原文的解释是这样的,这是个人理解 不知不觉的慢慢的走着走着,已经走出去离家有二三里地了,远远的嗯,朦胧的炊烟笼罩着隐约可以看到四五户人家,自己走在路边哦,也经过了有六七座亭台楼阁了,往旁边看看,路...

乡村四五里这首诗的解释
山村咏怀 朝代:宋代 作者:邵雍 原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意思是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一望二三里”和“一去二三里”两首诗有何准确的出处?
“一望二三里”出自:邵雍[北宋哲学家]《山村咏怀》。原文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释义: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一去二三里”出自:徐再思《无题》。原文是: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

一去二三里的全诗是什么?
一去二三里全诗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画面。首句“一去二三里”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漫步,他信步走去,不知不觉中已走了二三里路。接着,“烟村四五家”以寥寥几笔勾勒出几个炊烟袅袅的...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谜语是什么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是首古诗 四句前两句猜字谜 〔谜面〕一去二三里〔打一字〕【童】〔谜面〕烟村四五家〔打一字〕【芦】后两句谜语 〔谜面〕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谜目〕打一四字新词 〔谜底〕数字乡村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所描写的景物是什么,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是谁写的?这首诗叫...
” 我的补充 2009-09-09 13:28 有人也作“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 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有人也 作“一去二三里,田村四五家,高楼六七 座,八九十枝花”。是宋代理学家邵康节 的作品,诗名《山村咏怀》,一作《一去 二三里》,也称《蒙学诗》: 邵雍(公 元1011-1077年),...

一去二三里什么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4、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乡村景致,更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往往被各种压力所困扰,渴望回归自然、回归宁静的生活。而这首诗所描绘的乡村生活正是人们心中的一片净土,是人们在忙碌之余寻求心灵宁静的精神寄托。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求下面这首数字诗大意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它的意思是(个人依据高中语文知识翻译,绝无任何参考):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合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怎么列乘法_百度知 ...
四五二十。幼时曾读过宋朝理学家邵康节的一首很出名的启蒙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诗人在二十字诗中,巧妙运用了十个数字,描绘出了一幅旅途风光,展示了一幅朴实自然的乡村风俗画。

四方区15587236795: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只花.这首诗的题目叫什么?... -
田咽斯利:[答案] 出自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名不详,一作《一去二三里》,一作《山村咏怀》

四方区15587236795: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用自己的话写出他的意思 -
田咽斯利: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它的意思是(个人依据高中语文知识翻译,绝无任何参考):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哦,不,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四方区15587236795: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题目和作者是什么?急用! -
田咽斯利:[答案]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我的补充 2009-09-09 13:28 有人也作“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有人也作“一去二三里,田村四五家,高楼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是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四方区15587236795: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古诗的题目是? -
田咽斯利:[答案] 宋 邵雍的《一去二三里》

四方区15587236795: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作者是谁 -
田咽斯利: 出自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五言绝句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曾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

四方区15587236795: 一去二三里因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是谁写的,诗名是什么? -
田咽斯利: 出自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名不详,一作《一去二三里》,一作《山村咏怀》 这首五言绝句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曾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 邵康节,字尧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通晓易经,擅术数.著有《梅花易数》.

四方区15587236795: 亭台六七座是哪首诗 -
田咽斯利: 《山村咏怀》. 这首诗的原文是: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扩展资料: 《山村咏怀》释义: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参考资料: 山村咏怀_百度百科

四方区15587236795: 在宋朝邵雍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诗中,数字占全诗总字数的______%. -
田咽斯利:[答案] 这首诗一共有20个字,其中10个字是数字. 10÷20=50%; 答:数字占全诗总字数的50%. 故答案为:50.

四方区15587236795: 请问:"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诗人和题目是什么? -
田咽斯利:[答案] 宋朝理学家邵雍(康节)的《蒙学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雍,北宋哲学家.字尧夫.因隐居苏门山,后人称其为百源先 生,卒諡康节.其先范阳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屡授官不赴.后居洛...

四方区15587236795: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是 -
田咽斯利: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释义: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