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的中国戏剧发展?

作者&投稿:顾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代戏剧在三十年代发展怎么样?~

三十年代是现代戏剧的重要发展时期。除前期在戏剧创作上取得显著成绩的丁西林、熊佛西、欧阳予倩、余上沅等人外,黄鹏基、冯乃超、胡也频、袁牧之、顾仲彝、张天器、陈白尘、宋之的、洪深等人也开始了戏剧创作。

继晚清、辛亥革命以及“五四”前后的戏剧改良思潮之后,20世纪30年代改良思潮在中国又一次形成。首先是1920年代余上沅的“国剧运动”的影响。“国剧运动”成员一直在探讨如何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话剧的理论,反思“五四”《新青年》派对传统戏曲的批判,肯定中国戏曲的价值。尽管“国剧运动”失败了,但他们对戏曲价值的论述为1930年代戏曲改良提供了理论支持。其次,1930年代左翼戏剧家利用戏曲走向民众、宣传革命的需要以及抗战的需要。
其特征主要是提倡戏剧职业化,实用化,大众化,与时代紧密结合,

三十年代:现代话剧的成熟(1930——1937)1、话剧运动的普遍开展(1)从“左翼戏剧”运动到“国防戏剧”运动1、“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0年)成立由一群左派人士组成,田汉、夏衍等,一度统一战线,声势浩大:1)田汉直接领导剧团——大道剧社2)在工人中发展无产阶级戏剧n “蓝衫剧团”演出屡屡被抓。田汉没有被抓——天老大。n 共产党直接领导——上海艺术剧社 1930n 挂羊头,卖狗肉,名曰艺术,实搞革命(上海业余剧人协会1935)n “普罗列塔利亚戏剧”(proletarier)“无产阶级”简称“普罗戏剧”(今为大众之意)绝对小众。3)从左翼戏剧发展到国防戏剧l 统一战线:抗日的、爱国的、反汉奸的国防戏剧,迅速扩张,连国民党都加了进来。l 上海业余剧人协会 1935:洪深、蓝萍(江青)汇集了中国最优秀的左翼人,有进步倾向、艺术人才较多。l 开始从无产阶级戏剧转向市民戏剧。 (2)“左翼”以外的戏剧活动(广东戏剧研究所、定县戏剧大众化实验、中国旅行剧团、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1、 熊佛西的定县农民戏剧 1931——1936l 原稿 专业戏剧系,后来学校办不下去,带领同学们下农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美国绅士,晏阳,办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认为中国有四大弊病“愚、贫、弱、私”组团到中国农村搞实验去改造。到了定县农村,用文艺教育愚昧,用生计去对抗贫穷,用健康教育对抗弱,用公民教育对抗私,申请到了洛克菲勒基金。熊佛西用文艺教育基金去了定县。l 非常成功 但从根本上已经失败了。有钱,免费给农民看戏,是一个理想模式下的实验,不靠票房收入生活,但当时中国发生抗日战争,所以没有推广。l 过渡河北定县有一条河但没有桥,船佬和村长勾结,熊佛西据此编戏,没有剧场,在河边演,有实景,搭脚手架现今追求的戏剧效果在当时农民戏剧就已经达到了。l 1936年基金告罄,写《戏剧大众化之实验》总结 1937年出版。 (3)唐槐秋与中国旅行剧团(1933-1947) 没有走左翼路线,处于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时期,是史上参与人数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剧团,表演商业(市民)戏剧l 历史“话语权” 对当时唐槐秋持批评态度,认为文明戏掌握者为左翼人士。 剧团衰弱的原因就是过分商业化l 没有同道中人,全家上阵。l 1933 上海艺术剧社被关,唐槐庆办职业剧团l 1935 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左翼)l 唐槐秋 湖南人 田汉 欧阳予倩 老乡,好友,在日本读书,法国念大学航空专业,后在法读戏剧博士。l 《桃李劫》中饰演校长l 在欧洲见大篷车,立志回国办旅游剧团在上海注册成立,在上海没有演出,因为上海没有商业机构愿意接纳商业演出。l 在南京打响第一炮《梅萝香》演员很好 女儿是演员唐若清十四年 第一阶段(1933-1936)翻译外国名剧文明戏衰弱原因l 重视剧本 没有好剧本:幕表制即兴表演l 重视演员 没有好演员(参加过南国社,但不选田汉剧本,因为不适合大众演出)l 本阶段最成功的戏是《茶花女》l 《梅萝香》在南京成功时离开,认为南京戏剧气氛不好,南方商业气氛太浓,去北京为对抗国剧,专搞外国名剧 在陈绵(法戏剧博士,论文《茶花女十三个版本比较》有导演思维)采用陈绵翻译版本,向陈绵学习法国礼仪,在他家以剧中人名互称,有几个月,去法国订戏服,补法国文学知识l 在北京借高档剧场 请余上浣来看戏,赞不绝口,找北京名人发传单,地位很高,在市场上冒头,以《茶花女》为首,演了《少奶奶的扇子》《梅萝香》。第二阶段(1936-1941) 原创写实剧上海市场演电影《茶花女》不吃香了。1934年 曹禺发表《雷雨》 欧阳予倩推荐给唐槐庆,从天津回上海表演,找上海最好的剧院卡尔登剧院(原是个把话剧拒之门外的剧院,1937年改为话剧院,还签了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江浙的演出让他在上海立足 第三阶段(1941-1947) 历史剧阶段 上海成为孤岛,进步戏不能演,演古典题材专演明末史(内讧,外敌入侵)大环境不行。2、现代话剧的成熟(1)现实主义剧本创作模式的形成(2)职业化演剧和舞台艺术水平的提高(3)戏剧理论的丰富和活跃3、三十年代的话剧创作(1)第二代剧作家的涌现和三十年代话剧创作的特色(2)曹禺和抗战前“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3)夏衍和《上海屋檐下》 以上,戏剧社为你服务,谢谢您的采纳!

1.“好一记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演遍大江南北。

2.历史讽喻剧《赛金花》(夏衍)曾被誉为“国防戏剧的力作”。

3.洪深,与欧阳予倩、田汉并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4.洪深编剧的《歌女红牡丹》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5.李健吾的代表作是《这不过是春天》。李健吾以“刘西渭”笔名发表了许多文学评论。

6.夏衍,是继田汉、曹禺之后,我国现代戏剧史上又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剧作家。作品《上海屋檐下》(三幕剧),将笔触伸向上海市民社会的一角。

7.田汉《回春之曲》,曹禺《雷雨》、《日出》、《原野》,李健吾《这不过是春天》,夏衍《上海屋檐下》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8.《雷雨》、《日出》的出现,标志着从西方引进的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9.曹禺的代表作是四幕话剧《雷雨》(发表于1934年)

10.《日出》(主人公:潘月亭、李石清、陈白露)曾获《大公报》“文艺奖金”。

4.曹禺的艺术创作特点及成就:

(1)艺术创作特点:

①从自己的创作个性出发,有机地吸收西方戏剧艺术与民族古典文学营养,形成个人的独特风格,是曹禺戏剧创作的鲜明特点。

②他一方面保持着戏剧风格中属于他个人所特有的一些稳定性特质,一方面又发展了自己的戏剧艺术与特色。他独特而炽烈的审美情感对他的创作艺术风貌有很大影响。

③曹禺是卓越的悲剧艺术家。他笔下最成功的人物,是心灵受到压抑的悲剧女性。同时,曹禺又将自己对新世界的追求与生活的信念倾注在他的戏剧形象上,于忧郁哀伤中表现出明朗的色调。

④曹禺处理戏剧冲突,能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或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心灵交锋,或刻画剧中人内心的自我交战。

⑤曹禺戏剧的语言富有心灵动作性与抒情性。

(2)成就:

①他的戏剧深刻集中地表现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出色地描写了封建没落家庭及其众多人生,并以《雷雨》、《日出》、《北京人》为代表,在中国现代戏剧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②曹禺戏剧发展了我国悲剧艺术,进一步开拓了悲剧艺术的表现领域与精神刻画的尝试。在现代戏剧上,主要致力于悲剧创作,并取得独特成就因而推动了我国悲剧艺术发展的,除郭沫若外,首推曹禺。

③曹禺戏剧的高度艺术成就对我国现代话剧文学样式的成熟起了决定性作用,奠定了五四以来这一新生样式在我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中国戏曲是从以下哪些方面发展而来的?()
中国戏曲是从音乐,诗歌,舞蹈方面发展而来的。中国戏剧的起源: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来自于民间,活跃在民间,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情感、思想、品德、风俗等,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中国戏曲由民间歌舞、滑稽戏和说唱三种形式组合而成。扩展知识 发展...

中国戏剧发展史
中国戏剧的起源: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

中国歌剧的中国歌剧发展的三个阶段
探索阶段:(1919--1944)的新歌剧,或受“五四”新文化的影响,或是为了适应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斗争的需要。前者,如:黎锦晖的儿童歌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等,在倡导科学、民主精神上,在艺术形式通俗化、民族化上,都做出了有益贡献。后者,如: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向...

找中国话剧的发展史
1929年秋,上海艺术剧社成立,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戏剧"(或称"新兴戏剧"、"普罗戏剧")的口号,1930年8月,又联合辛酉、南国等剧社成立了上海剧团联合会,后改为中国左翼剧团联盟、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成为30年代最为有名的"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重要力量,他们掀起的左翼戏剧运动,也成为30年代最有声势的...

中国戏剧的发展历程有哪些?
中国戏剧的起源应从远古社会的祭祀活动说起。人们带着面具、跳着舞蹈与神灵勾通,可能还有唱词。楚辞中的九歌就是屈子整理修改的楚国先民祭祀时吟唱的歌词。尤其是湘君和湘夫人中还有对唱,试想一下,二个人身穿远古时期的服装,带着神的面具走上祭坛,高声的吟唱。有情节、有故事。这是不是很像二个演员...

中国戏剧的发展史?
但真正使戏剧导演艺术发展起来的,则是30年代之后。20世纪初,上海京剧艺人借鉴早期话剧用幕表排新戏,1925年周信芳在演出《汉刘邦》时首次在广告中用了导演的...中国话剧经过十几年的摸索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开始走向成熟。其主要特点是:把话剧同中国社会的、人民大众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植根于民族文化...

实验戏剧的发展
而是开始探索虚拟化、抽象化的舞台设计,表达作者和导演自己的主观理念,挖掘剧中人物的深层心理;调动观众情绪,引发他们进行哲理思考。与此同时,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如潮水般奔涌而来。这也为戏剧家们吸收和借鉴外来戏剧,改造传统戏剧,探索新的戏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于是,中国戏剧界开始流行持续达十年之久...

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以及成熟的标志
隋朝是中国戏剧形成的转折点,除了百戏兴盛外,还出现了“九部伎”,并且至唐代演变为“十部伎”2、形成阶段 主要表现为唐代歌舞与参军戏。(1)唐代歌舞。唐代音乐歌曲的形式已经较为完整。如“大曲”,已经有散板、慢板、中板而转为快板。有了大曲,就可以配上故事,于是戏曲的雏形便形成了。加之唐代...

关于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

三十年代的中国戏剧发展?
三十年代:现代话剧的成熟(1930——1937)1、话剧运动的普遍开展(1)从“左翼戏剧”运动到“国防戏剧”运动1、“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0年)成立由一群左派人士组成,田汉、夏衍等,一度统一战线,声势浩大:1)田汉直接领导剧团——大道剧社2)在工人中发展无产阶级戏剧n “蓝衫剧团”演出...

颍东区15051966820: 30年代戏剧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
祢翔天麻: 如果说,在30年代中国话剧已经走向成熟,那么成熟的标志之一,便是出现了曹禺和他的戏剧《雷雨》、《日出》和《原野》.这些剧作,以其深邃的内涵、娴熟的技巧,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曹禺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颍东区15051966820: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影戏状况? -
祢翔天麻: 滦州影戏因其天然的地缘优势,较早受到当时学者的集中关注.早在1921年,顾颉刚就开始留意滦州影,在其读书笔记《琼东杂记》第二册中曾说:“在北京见有'滦州影戏'招贴,不知其所作.今见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中《瓦舍众伎》...

颍东区15051966820: 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 -
祢翔天麻: 中国歌剧的发展,自三十年代开始进入探索期,有多种体裁,多种题材的形式出现.体裁方面,有歌舞剧、小调剧、音乐剧、秧歌剧、正歌剧等;题材方面多在民族英雄事迹、民间故事、抗战生活与精神等方面;形式上或就传统戏曲形式改造、...

颍东区15051966820: 近代京剧的发展历程,真正懂的进 -
祢翔天麻: 1860年到1949年,京剧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860年到1917年左右,是京剧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剧目方面,从徽、汉、梆、昆等继承下来的传统剧目,经过演出实践不断加工、锤炼,更见精练.不少本头戏逐渐删除繁冗,精简为自...

颍东区15051966820: 中国传统的戏剧的资料....急!! -
祢翔天麻: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

颍东区15051966820: 与20年代戏剧相比,30年代的戏剧表现出哪些特点 -
祢翔天麻: 30年代增加了金瓶梅等戏剧,还增加了新角色——苍井空,让人觉得心情愉快舒畅

颍东区15051966820: 关于中国戏剧的资料 -
祢翔天麻: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