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一宗”灭佛有谁?及其原因,影响。

作者&投稿:聊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三武一宗灭佛事件有何影响~

抑制佛教发展

太武帝拓跋焘

中国佛教史上的四次“灭佛”事件分别发生在:公元444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灭佛;公元574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公元841年,唐武宗李炎灭佛;公元955年,后周世宗柴荣灭佛。  “三武灭佛”又称“三武之祸”,是因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三位帝王的缢号或庙号都带有“武”字,即是“三武”;而后周世宗带有“宗”字,即是“一宗”。此后,这四次灭佛事件被后人称为“三武一宗”灭佛,或称“三武一宗”法难,或称“三武一宗”之厄。

 两晋南北朝时,佛道并盛,统治者往往出于自己的需要,对两教或有取舍,或一同提倡,这就使两派开始争夺宗教势力的主动权。这个时期,佛教被官方认可甚至大力提倡。南朝至东晋时期一直到宋齐梁陈各朝代,帝王大多非常崇信佛教。梁武帝对佛教推崇有加,甚至入寺静修。因此,佛教在南朝蓬勃发展。北朝从后赵的石勒、石虎时代开始支持佛教,中间虽然经过北魏太武帝灭佛。但此后佛教再度兴起,更有甚者如北魏孝明帝崇佛仰道,大大推进了北朝佛教的发展。佛教在南北朝由于自身的日趋成熟和统治者的扶持,大大地扩展了势力。因此,佛教在中国站稳了脚跟,而且还渐渐摆脱了对玄学和道教的依附地位,发展成为颇有影响的独立力量。而此时道教刚刚从民间走向上层社会,刚刚向正统化转复,较之佛教,力量相对薄弱。但道教毕竟是中国本土的、传统的宗教。因此,两教为争夺宗教传播阵地和思想文化领导权,逐渐产生了谁是主导的争执。
  由此可见,佛道之争其实并非两教教义和宗教哲学的冲突。而是两种不同文化在融合中的冲突,是两教间利益的冲突。这个时期,佛道冲突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三武一宗”灭佛。佛教、道教的争端往往是封建国家采取灭佛措施的一个导火索。因此,“三武一宗”不仅隐藏着佛教与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之间的矛盾,也隐藏着佛教势力与政府的经济冲突。其中,隐蔽着更深刻的背景和复杂的原因。

 纵观诸帝灭佛因缘,分析“三武一宗”四次法难,原因复杂,各不相同。据史书记载,主要灭佛原因归纳于下。
  (一)在[魏书·释老志]中列有北魏太武帝拓跋灭佛原因:
  1>.帝虽敬重佛教,但自幼已讽诵老庄。
  2>.专念成功。
  3>.相信道士寇谦之得仙之术。
  4>.信谋臣催浩谄言,以佛教为虚诞。
  5>.发现沙门在寺中专横于酒。
  6>.发现寺中藏有弓、矢、矛、盾兵器和宝物。
  7>.发现寺内藏匿贵族妇女。
  8>.沙门众多,影响缩小了国家的税源兵源役源。
  (二)据广弘明集]中所载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原因:
  1>.寺塔佛像无益治国安民,应当废除。
  2>.彻底改革佛教,寓佛教于国法世俗之中。
  3>.改变佛教贪婪腐化之风。
  4>.财政开支,佞佛已占三分之一。
  5>.佛教来自外域,不应供奉。
  6>.民众为逃避苛役重赋,相继投入空门。
  7>.认为僧尼是崇拜偶像,愚惑人民,自由地滥用公费。
  (三)据[旧唐书]中分析唐武宗李炎灭佛原因:
  1>.阶级原因:“僧徒日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遗君亲于师资之际,违配偶于戒律之间。坏法言人,无愈此道”。
  2>.个人原因:唐武宗迷恋“长生”偏术;颇好道术修摄之事。
  3>.经济原因:十分天下财,而佛有其七八。
  4>.受道士赵归真煽言:佛教“非中国之教”,属于“异俗”。
  5>.道士编造谶言:李氏十八子,昌运方尽,便有黑衣天子登位理国。
  (四)据[旧五代史]中所载后周世宗李炎灭佛原因:
  1>.周世宗的统治政策:崇儒教为主。
  2>.铜钱出现短缺
  3>.寺院成了逃避赋税的避身所。
  4>.寺僧的泛滥直接影响国家的赋税兵役。
  南怀谨在《原本大学微言》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中国过去的历史,尤其在佛教的宗教史上,认为破坏佛教最厉害的,便是‘三武一宗’之难。但并没有说雍正这样做,也是佛教史上的灾难。事实上‘三武一宗’的事件是由历史文化思想的冲突,和佛、道两教的宗教斗争,以及那些昏君的不知正面治理所造成的结果,但也并非是政治上的绝对盲动。至于雍正的整顿佛教禅林,他是以内行对内行,他的本心原在维持佛法的正知正见。当然不能把他作为迫害宗教的事件来论断:雍正这样做,也是佛教史上的灾难。不管是‘昏君’所致,还是外行对内行,还是思想文化冲突。但从四次灭佛事件有一点应明确,宗教不能成为超世俗而独立。
  (五)历史的启示
  据以上史书记载“三武一宗” 这四次灭佛的主要原因,各帝王动机不一,情况各不相同,但如出一辙。无非是政治原因;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僧团道风方面的缺陷;僧俗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方面等问题。宋代宗颐禅师为此做过检讨:“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回家塔寺空,应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检守真风”。佛陀曾经说过,我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而僧人不守戒律,破坏僧团,不守清规,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
  东晋名僧道安大师说:“不依国主,法事难立”;太虚大师提倡的“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的人生佛教理念……也都是针对其当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四次废佛以后,在中国还保留着兴旺的佛教宗派——禅宗。禅宗历史上著名的百丈怀海禅师,制定了一套《百丈清规》。又《百丈清规》云:“道场以无事为兴旺”;除僧人立守戒律外,还提倡,“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理念,这和当时社会背景相契应,故禅宗在灭佛中影响不大。这是契合当时社会因缘之故。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面对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佛教如何与社会相适应,共建和谐呢?如何做到道场兴旺,海众安和呢?如何发挥佛教在新形势下的积极作用呢?古德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是决定万物之本,只有固本求原,万物才能滋长,海众方能受福。所谓固本即是僧伽队伍的素质建设,是否符合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和要求,有没有起到引领社会、人心、和谐、净化的作用!寺院本是选佛场,是否有发挥其应有功能和作用,还是作为一种“文物”或“神庙”来供奉?尤其从四次灭佛中看出经济是灭佛的共因,当今社会经济繁荣,寺院香火、弘法亦“水涨船高”。但规范、如法、利用、管理好……,为社会和谐、佛教发展,不得不“三省”吾身。终归究底,保持佛教僧团的清净庄严是关键,发挥佛教社会价值是维护佛教兴盛的根本。

“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三武灭佛”主要与当时僧侣地主和世俗地主间日益突出的经济利益矛盾有关,也大多与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汇相关。也就是说“三武灭佛”一方面是佛教的发展已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佛教与中国儒家正统文化和道教文化争夺思想统治权的结果。当然,“三武灭佛”更直接与统治阶层,尤其是最高统治者个人的意志和决断密切关联。而在封建专制集权机制的运作下,皇帝对佛教所持的态度,对佛教的兴衰程度甚至可起决定性作用。由此,笔者认为,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在其衍变和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时,就必然受到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而中国社会所固有的那种“神权绝对服从王权”的政治特性,都在表明佛教这一宣扬出世思想的宗教文化,根本无法游离于中国社会严苛的具体条件。而佛教作为一种日益中国化了的意识形态,又是无法从物质上加以毁灭的。虽然佛教在浩劫之后便迅速复兴,显示了其极强的生命力,但“三武灭佛”毕竟用残酷的事实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增添了坎坷的悲剧色彩。但灭佛也表明,当佛教的发展对封建统治有利时,便会得到支持、扶植;一旦脱离或偏离封建政治轨道时,便会受到打击、限制。一句话,神权必须服从王权,宗教必须为封建统治服务。佛教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曲折地发展,这成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成为推动佛教汉化的客观原因之一。总之,神权和王权这一对封建社会的孪生子,为了各自的发展最终还得走向合作而相行共生,佛教适应了中国社会,学会了“依国主”,则“法事立”;而封建政权则继续利用佛教的“劝化”功能,使政权得以巩固。

古代寺庙收留百姓,却背了黑锅。

“正光已后,天下多虞,工役尤甚,于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魏书·释老志》。

唐朝均田制失败,之后的两税法又形同虚设,造成部分百姓成了逃户跑到寺庙,唐、宋官方都贩卖过度牒,度牒可以免税,许多百姓包括一些权贵商人买度牒把财产挂靠寺庙,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还有的是躲避战乱的。那些百姓到了寺庙别指望他们守什么戒律,人家该赚钱赚钱。

唐朝是继承了隋朝时期的均田制,后来失败了,到唐德宗时期又实行两税法,坚持30多年也等同虚设。先看均田制。

唐律规定,丁男及中男受田百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可传子孙;80亩为口分田,死后还官。老男、残疾者授田40亩;寡妻妾授田30亩,若为户主者再增20亩永业田。凡道士、和尚给田30亩,冠、尼20亩。官户受田等于良丁之半,工商业者和官户相同。有封爵贵族和五品以上官吏可授永业田500—1000亩。因战功受勋者,按勋级授田600—3000亩。各级官吏有职分田2顷至12顷,以为薪俸。

你仔细看上面这些有什么问题吗?

贞观时期官员六百四十三人,到735年发展到一万八千余人,增加三十倍,到玄宗时期,全国各类官员达三十六万八千余人。这些官员有权取得永业田,再以各种名义非法占有公田,加上皇帝的各种赐田,给均田制带来了极大困难。尤其是赐田,危害严重,自唐初就尤甚,后期帝王赐田的次数和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均田制推行百年以后,大量可耕的官田或者荒地,被官僚队伍以各种合法名义转为私田,以至于政府掌握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无法推行下去。

唐德宗时期的两税法

两税法实行不到30年,即被迫多次下令改货币计征为折纳实物。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贪得无厌的封建官吏又在两税定额之外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如“间架税”、“除陌钱”等等。许多官吏为了得到升官提位,在正税之外横征暴敛。沉重的苛捐杂税,使劳苦人民陷入了生不如死的悲惨境地,“两税法”实际上已不再存在了。

两税制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盛行,富人勒逼贫民卖地而不移税,产去税存 ,到后来无法交纳,只有逃亡,土地集中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农民沦为佃户、庄客者更多。

唐朝官方多次贩卖度牒筹款,以缓解财政危机,《资治通鉴》记载有唐中宗时 “钱三万则度为僧尼 ” 的事,说明当时可花钱买来度牒,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躲避赋税。

那些不是以修行为目的百姓,拿着度牒来到寺庙,戒律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赚钱和繁衍后代都没耽误,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僧人与他们同流合污。

宋朝时期,有唐朝这前车之鉴,赋税的相关律法也相对健全些。虽然宋朝也卖度牒,但在税赋上宋设立了僧道免丁钱,以保障税收,这是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创立了一项专门向释人道士徒征收的人丁税。 到了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因此也就少有人为避税和徭役遁入空门。

三武一宗此类事件佛也早有预言,经文中说:“诸比丘不应畜养奴婢牛羊非法之物。若有比丘畜养如是等不净之物,某甲国王如法治之,驱令还俗。”佛教也有戒律:”不作国贼、不谤国主、不漏国税、不犯国制”,封建统治阶级不收税赋,出了问题又怪寺庙不交税,这是谁的问题?把制度上的不完善导致的问题推给佛教,让佛教背锅,还让佛教自省,这是何道理?



会昌灭佛指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840年-846年),推行一系列“灭佛”政策,以会昌五年(845年)四月颁布的敕令为高峰,佛教徒称为“会昌法难”。




历史上有几次灭佛运动,分别都是哪几次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历史上的灭佛运动,还是非常著名的,而且这些灭佛运动的人被称之为三武一宗。也就是四次灭佛运动,那么这四次灭佛运动分别是哪些呢?都是怎么大规模灭佛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历史上有几次灭佛运动 有四次,分别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

三武一宗灭佛,这4个皇帝最后是怎么死的?
“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452年,被中常侍宗爱杀害,时年四十五岁,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北周武帝 公元578年,宇文邕率军...

北魏太武帝灭佛是佛道之争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灭佛的不只北魏太武帝,还有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以及后周世宗灭佛,这是历史上四次规模较大的灭佛事件,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其中,魏太武帝拓跋焘是四人中的第一个。拓跋焘在即位之初,并不反感佛教,据《魏书·释老志》记载:“世祖初即位,亦尊太祖、太宗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

灭佛三武一宗
“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三武灭佛”背景介绍 据史载三武灭佛的主要原因,各帝王动机不一,情况各不相同,但如出一辙。无非是原因;思想文化领域...

历史记载中的三武灭佛是什么事件,三五帝为什么要灭佛?
尤其是唐武宗是道士,经常把道士叫进宫里,讨论道教和道观。在道士的影响下,李焱痛恨佛家的众生平等,婚姻不应该是婚姻的问题。在此期间,也有打压佛教的行动。会昌元年,李彦正式下令灭佛。从三个从吴懿宗的灭佛案来看,可以看出当时皇权与宗教势力的竞争是多么的激烈,宗教绝不能凌驾于皇权和国法之上。

灭佛的因果报应非常大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的帝王、将相都在护持佛法,但也有一些帝王灭佛。历史上有「三武一宗」灭佛。第一次灭佛就是在北魏——魏太武灭佛。这个因缘也是很多了,当时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他的一个大臣叫崔浩。是他最先发起,劝魏太武毁佛法、灭僧人。这崔浩,学问很好,「才智过人」,「博闻强记」。所以太...

古代“三武一宗灭佛”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佛家动了皇家的蛋糕?_百度...
三武一宗灭佛事件是古代几个统治者限制佛教发展的事情,三武指的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后周世宗柴荣则是那一宗所指。这四个统治者灭佛的时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刚刚即位,统治还不稳定,而佛教又在各种思想中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这是皇权所不能容忍的,何况天下还不...

中国古代灭佛的皇帝有哪几位
会昌五年(845年),鉴于寺院经济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下令拆毁佛寺,派出御史分道督察,没收大量寺众土地,成为毁佛运动的“三武一宗”之一,从而扩大了中央 *** 的税源兵员。 在位期间,对内打击藩镇和毁佛运动,对外击败回鹘,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度呈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唐...

三武一宗四次灭佛事件,为什么要灭佛?
和尚们不但不当兵,不纳税,还趁机侵吞民田盖寺院。佛教的盛行也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有些高僧还会妖言惑众,披着宗教的外衣散步反对统治者的言论,煽动老百姓造反。百姓们没有文化有很迷信,往往容易被忽悠。虽然灭佛的根本愿意大同小异,但是三武一宗灭佛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北魏太武帝灭佛是因为崔浩...

历史上有哪些灭佛事件?为什么?
虽然这时期统治者大多重视利用佛教,但也有极少运用政权毁灭佛教的事件。中古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四次大规模灭佛的前二次就发生在此时期的北朝。引起北朝二武(北魏明武帝和北周武帝)灭佛的主要原因是佛教势力膨胀,影响政府的兵源、财税收入、土地和劳力。灭佛导致了佛教在短时期内出现极大萎缩。这既说明...

太和区18139399978: 三武一宗灭佛事件 -
台茗活血: “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

太和区18139399978: 三武一宗灭佛的原因究竟是怎样的 -
台茗活血: 据史书记载“三武一宗”这四次灭佛的主要原因,各帝王动机不一,情况各不相同,但如出一辙.无非是政治原因;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僧团道风方面的缺陷;僧俗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方面等问题.宋代宗颐禅师为此做过检讨:“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回家塔寺空,应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检守真风.”古德云:“要想佛法兴,只有僧赞僧.”又《百丈清规》云:“道场以无事为兴旺”;佛陀曾经说过,我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而僧人不守戒律,破坏僧团,不守清规,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

太和区18139399978: 三武灭佛指的是哪三次打击佛教的事件 -
台茗活血: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更是传播广泛,但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大规模的铲灭佛教的运动,最著名的是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分别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之灭佛、唐代武帝之...

太和区18139399978: 历史上的“三武灭佛”是哪“三武” -
台茗活血: “三武灭佛”又称“三武之祸”,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以上在佛教史中称“三武”之厄.110年以后,即公元955年,五代时期后周的周世宗又下诏废天下无敕额之寺院,毁铜像,收钟磬钹铎之类铸钱. 合周世宗,称“三武一宗”.

太和区18139399978: “三武一宗”为什么要灭佛,佛教网 -
台茗活血: 三武一宗灭法事件除了主要的皇帝自身的信仰以及皇帝身边大臣的建议有关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综合原因.这些原因也是不可缺少的. 首先教团内部的腐化奢靡.这样叫供养人感到愤怒. 再者就是大量的财富流入教团. 第三由于出家众的增多,影响到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国力的发展. 当然还有一席其他无关紧要的原因,但是以上三点占位主导地位.再加上最前面的两个因素,所以导致了三武一宗灭法事件的发生.

太和区18139399978: 会昌灭佛是什么时候的事 -
台茗活血: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三武”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指周世宗柴荣.会昌灭佛就是指唐武宗在会昌年间的毁佛活动.会昌灭佛是佛教与封建国家发生经济上的矛盾冲突、佛教...

太和区18139399978: “三武一宗”指的是什么? -
台茗活血: “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 佛教自汉明帝传入中土以来,曾几度辉煌.佛教最兴盛的时候是在南北朝时期和中唐、晚唐时期.当时人们对佛教的狂热毫不亚于一场全国范围内对某些人的极端崇拜.如有人当着...

太和区18139399978: “三武信佛”指哪“三武”? -
台茗活血:更正:应为 三武灭佛 北魏太武帝灭佛(0446 年) 北魏时,司徒崔治信奉道教,恶佛法.他经常在魏帝面前贬低佛教,奉劝魏帝接受道教.崔浩编了许多东西,言太上老君让他到世上来辅佐...

太和区18139399978: 我国哪个朝代曾经对佛教进行封杀 -
台茗活血: “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希望能解答你的疑惑,望采纳,谢谢!

太和区18139399978: 历史上杀僧是哪朝 -
台茗活血: 三武一宗灭佛: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