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灭佛的皇帝有哪几位

作者&投稿:德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

1、北魏太武帝

太武帝始光初年,寇谦之献上道书,但当时朝野信奉者很少,崔浩于是上书劝谏太武帝,使太武帝因而信奉道教,并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嵩山。

太武帝又在平城东南建立天师道场,自称太平真君,并亲受符箓,兴建静轮天宫,奉祀太平真君,改年号为太平真君,成了十足的道教徒。

太武帝的废佛行动,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弹压沙门,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养沙门,并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门,若有隐瞒,诛灭全门。

翌年,卢水的胡人盖吴在杏城(陕西黄陵侯庄乡故城村)起义,有众十余万人。

七年,太武帝亲自率兵前去镇压,到达长安时,在一所寺院发现兵器,怀疑沙门与盖吴通谋,大为震怒,下令诛杀全寺僧众。

崔浩趁机劝帝灭佛,于是太武帝进一步推行苛虐的废佛政策:诛戮长安的沙门,焚毁天下一切经像。

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风声鹤唳。

2、北周武帝

北周武帝即位之初,循例事佛,但更重视儒学。

天和二年(567年)因寺僧日多,滋生是非,国库收入骤减,还俗沙门改宗道教的卫元嵩上书请删寺减僧,此论深合帝心。

武帝为制造舆论,从天和至建德年间(566年-578年),曾七次召集百官及沙门、道士等辩论儒释道三教先后;甄鸾、道安等屡上书驳斥道教,纷纭不息。

天和三年,武帝御大德殿,集百僚及沙门、道士,亲讲《礼记》,欲以儒术治天下。

建德三年五月始议禁佛,诏僧人、道人大集京师,斥佛教不净,下诏禁佛道二教:经像悉毁,并令沙门、道士还俗,三宝福财散给臣下,寺观塔庙赐予王公。

其他奉祀崇拜,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

当年六月,设置通道观,选佛、道名士120人,普着衣冠,为“通道观学士”,并置官吏统管。

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周武帝入邺城,在原齐境内推行禁佛之令,沙门慧远与帝争论不果。

禁佛后,北方寺像几乎灭绝,僧众多逃奔江南。

武帝死后,宣帝、静帝先后继位,佛法又兴。

3、唐武宗

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

唐武宗崇信道教,深恶佛教,会昌年间又因讨伐泽潞,财政急需,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从会昌二年(842年)开始渐进地进行毁佛,在会昌五年(845年)达到 *** ,于会昌六年(846年)武宗死后终止。

在毁佛同时,景教和祆教也受到波及。

但由于当时地方上藩镇割据,唐中央命令因而不能完全贯彻,如河北三镇就没有执行;有的地方执行命令不力,各地毁佛规模不一。

佛教徒称这次毁佛运动为“会昌法难”。

4、后周世宗

后周时期由于佛教寺院僧尼构成了国家财政上的负担,世宗下诏禁止私自出家;订立严苛的出家条件,并规定必须在国家公认的戒坛受戒,否则无效;

不许创建寺院或兰若,违反的僧尼,课以严刑;未受敕额的寺院,一律废毁;民间的佛像、铜器,限五十日内交由官司铸钱,如果私藏五斤以上的,一律处死。

总计,废毁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所,大量的佛像及钟、磬等法器被铸成通钱,世称一宗法难。

扩展资料:

皇帝资料:

1、北魏太武帝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bì]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

南北朝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

 

拓跋焘自幼聪明大度,应付裕如。

泰常八年(423年)登基,年号始光。

心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

亲自率军征战,周旋于险境。

善用骑兵,轻骑奔袭,攻灭胡夏、北燕、北凉,征伐山胡,降伏鄯善、粟特等西域诸国,驱逐吐谷浑,攻取刘宋河南重镇,统一中国北方。

向北,远逐柔然。

向南,“饮马长江” 。

作战鸷勇骁强,受到敌方的敬畏,被刘宋称为“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超越冒顿和檀石槐。

在休战期间,他常常抚恤孤儿和老人,体察民间疾苦,劝课农桑,减轻赋税,休养生息,偃武修文。

广召汉族士人,重用了汉臣崔浩、高允等人,改革官制,整肃吏治,抑退奸吏,提拔忠良,显著促进了北魏官民之间和睦相处。

他又宣传礼义,崇尚儒学,推动了鲜卑民族汉化发展。

恪守节俭,奖赏慷慨。

每逢作战,不畏艰险。

料敌于先,知人善任,赏罚分明。

但是,在执政末期,诛戮过多,因此后悔。

正平二年(452年),为中常侍宗爱所弑,时年四十五,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2、北周武帝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祢罗突,汉化的鲜卑族,祖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生于同州武乡(今陕西大荔)。

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武成二年(560年)至宣政元年(578年)在位。

宇文邕十二岁时被封为西魏辅城郡公。

周闵帝宇文觉继位时拜大将军,出镇同州(今陕西大荔)。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官任大司空,封鲁国公。

宇文邕聪明有远识,性果决,有智谋,能断大事。

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即帝位。

建德元年(572年)终于诛杀权相宇文护,独掌朝政。

后继续推行均田制,改进和发展府兵制度,将府兵指挥权从中外都督诸军事府收回由皇帝掌握,并开始招募均田户农民充当府兵,扩大兵源,充实军事力量,准备兼并北齐。

建德五年(576年)十月,复领兵七路攻齐。

建德六年(577年)正月,率军乘胜围邺,一举攻陷,俘北齐后主父子,灭北齐。

宇文邕在位期间,摆脱鲜卑旧俗。

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

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

宣政元年(578年)五月,周武帝率诸军伐突厥,五道俱进。

因病诏停进军。

六月,疾甚,还军长安,当月病逝,年仅36岁。

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孝陵,传位长子宇文赟。

3、唐武宗

唐武宗李炎(814年7月1日―846年4月22日),原名李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0-846年在位),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和唐文宗李昂异母弟,母为宣懿皇后韦氏。

性情沉毅,雄谋勇断。

初封颍王,拜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

开成五年(840年),唐文宗病重,宦官将领仇士良和鱼弘志矫诏废黜皇太子李成美,拥立李瀍为皇太弟。

唐文宗去世后,李瀍即位为帝,年号会昌。

知人善任,倚重宰相李德裕,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积弊,削弱宦官、藩镇和僧侣地主的势力。

会昌三年(843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死后,从子刘稹企图袭位割据。

唐武宗采纳李德裕的建议,命诸道出兵征讨,最终刘稹遇害,叛乱平息。

会昌五年(845年),鉴于寺院经济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下令拆毁佛寺,派出御史分道督察,没收大量寺众土地,成为毁佛运动的“三武一宗”之一,从而扩大了中央 *** 的税源兵员。

在位期间,对内打击藩镇和毁佛运动,对外击败回鹘,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度呈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唐武宗信仰道教,服食长生丹药。

会昌六年(846年),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三十二岁,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葬于端陵。

4、后周世宗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字号不详,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

五代时期后周第二位皇帝(954~959年在位6年)。

祖父柴翁和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

从小在郭威家长大,谨慎笃厚,成为郭威养子。

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沉重寡言。

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为政清肃,盗不犯境。

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

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

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经济开始复苏。

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等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

显德六年,商议攻取幽州时候病倒。

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于庆陵。

周世宗心怀统一大志,立下了三十年的宏志,“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三武灭佛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拓跋焘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宇文邕




拓跋焘为什么要灭佛?只为巩固统治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发展迅速,生根发芽。之后佛教经过中国本土化后,成为禅宗,和儒、道两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期间就有“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即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四位皇帝推行灭佛。其中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为中国灭佛第一人。在...

遇佛杀佛,历史上有哪四位君王毫不迟疑的进行灭佛运动?
东汉时期佛教刚开始传入中国。在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中的轮回转世,因果报应做众生平等好多学说都给普通大众精神上的支持。尤其是在战乱时期,人们更需要精神信仰。所以这一段时期佛教得到了迅速的传播。但是历史上却有四位皇帝毫不畏惧地进行了灭佛活动。他们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

古时候为什么没有听说过灭道,却经常有人说灭佛?
唐朝的国教为道教。四,其中一宗灭佛指的就是五代第一名君柴荣灭佛事件。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例,特殊点就在于,统治者一反常态地对佛道进行同灭。这位特殊的统治者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他认为,百姓信佛,就要供养出家人,那样出家人就不会专心生产,而出家人本身没有财产,又不从事物质生产,那么就不会...

中国历史上皇帝为何要灭佛?
历史总是在重复中警醒后人,但是总有自作聪明的人,想改写历史的规律,结果反而重演了历史的教训。中国历史上有四个帝王向佛法发难,酿成灾难,史称“三武一宗灭佛”。情节各异,结局却相当的雷同。南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音:涛,鲜卑族)亲率铁骑踏平四国,一统北方。当时佛法广传,很多人出家...

《无悔华夏》1.17渔樵问答答案分享
《无悔华夏》1.17渔樵问答答案分享1、三武灭佛是古代为了稳固统治的三位皇帝实行的对佛教的打压运动,请问这三位皇帝不包括以下的哪一位?北魏太武帝 北周武帝 宋武帝 唐武宗 2、答案:宋武帝 3、答案解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灭佛运动总共有四次,统治者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

介绍一下历史上的三武灭佛
“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因这些在位皇帝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1、北魏太武帝灭佛,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为兵。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公元438年)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太武帝的废佛行动,始自...

灭佛事件灭佛事件
尽管历代统治者多利用佛教,但也有例外,如北朝时期的两次大规模灭佛,首当其冲的是北魏的两位皇帝——明武帝和周武帝。他们针对佛教势力的膨胀,尤其是对政府兵源、财政、土地和劳动力的潜在影响而采取行动。这一举措导致佛教在短期内急剧衰落,揭示了王权对宗教兴衰的显著影响,也反映出佛教与封建统治者...

同为劝人向善,怎么佛教被灭4次,道教就没事?
与僧人等香客上门不同的是,正一道士以法事、问卦、中医为生,行业特性注定不可能有太多的钱,神像多以泥塑为主,很少铸造铜神像。所以对社会经济影响也比较小。土地、金钱、人口、影响力一个都没有,所以古代君王对道教容忍力要高于佛教,道教也在佛教数次毁灭当中丝毫不受影响。

历代皇帝有没有杀和尚的
北魏太武帝“灭佛”。中国历史上第一起国家镇压、取缔佛教事件。太武帝本信佛,但佛教的大发展与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冲突。僧人不负担徭役,不缴纳赋税,对国家财富及人力资源产生重负。为了控制僧人数量,太武帝开始重儒改革,并改信天师道,建立天师道场。并亲自登坛受符书,改元“太平真君”。太平真君...

中国古代灭佛的皇帝有哪几位?
后周世宗(954~958)被列为最后一个“灭佛”的皇帝,与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相提并论。实际上,他只是力度比较大地整顿和限制佛教,并没有计划完全废除佛教。五代十国,显德二年(955),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战乱的年代。周世宗即位之后,在挫败北汉和契丹联合进攻的同时,对佛教采取大规模压缩的措施...

鲁山县15990395301: 历史上灭佛的皇帝有哪些?
上儿朗铭: 三武一宗,即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柴荣.

鲁山县15990395301: 我国历代王朝有哪几次反佛灭佛? -
上儿朗铭: 北魏太武帝、被周武帝、唐武宗(三武灭佛) 后周世宗 统称为:三武一宗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 佛教自汉明帝传入中土以来,曾几度辉煌.佛教最兴盛的时候是在南北朝时期和中唐、晚唐...

鲁山县15990395301: 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灭佛是怎么回事? -
上儿朗铭: “三武灭佛”,又称“三武之祸”,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以上在佛教史中称“三武”之厄.110年以后,即公元955年,五代时期后周的周世宗又下诏废天下无敕额之寺院,毁铜像,收钟磬钹铎之类铸钱. 合周世宗,称“三武一宗”.

鲁山县15990395301: 历史上,哪些皇帝烧书﹖
上儿朗铭: 秦始皇 朱棣-修永乐大典的时候 康熙-乾隆-雍正:文字狱,四库全书修订的时候,毁了不少书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三武灭佛,烧了不少佛经的

鲁山县15990395301: 历史上的三大灭佛年代是哪三个时期? -
上儿朗铭: 北魏太武帝灭佛(0446 年) ,,3.唐武宗灭佛 841年(唐武宗会昌元年 ,,北周武帝 (西元561—578年). 网上搜地

鲁山县15990395301: 唐朝是否有屠佛之举 -
上儿朗铭: 唐武宗曾灭佛. 唐宪宗迎佛骨后,全国佛教狂热,非法剃度盛行,大量僧人不事生产,居高屋广厦,广占田产.遂有灭佛之祸.唐武宗灭佛,始于会昌初年,而至会昌末年达到高潮.唐宪宗更崇信道教,也是灭佛的重要因素. 历史上共有三武一宗都灭过佛教.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

鲁山县15990395301: 古代有哪几个皇帝统一了中国
上儿朗铭: 1、秦始皇:因生于赵都邯郸,故又称赵政.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军事统帅,也是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

鲁山县15990395301: 唐朝皇帝为什么杀和尚 -
上儿朗铭: 唐武宗偏好道术.即位后,即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宫,于三殿修“金箓道场”,并亲临三殿,受法箓.在日益偏信道教的同时,武宗开始了对佛教的整顿.而赵归真因曾遭京师诸僧的诮谤,这时便利用武宗对道教的偏信,于宫中“每对,...

鲁山县15990395301: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上儿朗铭:[选项] A. 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佛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