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卿谏赏盗文言文

作者&投稿:利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 平原君患盗,诛之不能禁

平原君患盗,诛之不能禁。或曰:“更赏之,足则戢矣。”虞卿曰:“不可。先王立赏罚以劝惩善恶,衰世之政也,虽微犹足以激其趋。故赏禁僭,罚禁滥,县衡以称之,犹惧其不平也,而况敢逆施之乎?夫民之轻禁以逞欲,如水之决,必有所自。求而塞之斯可矣。今此之不塞,而力遏其流,至于不能制,乃不省其阙,而欲矫以逆先王之法度,是犹欲止水而去其防也,其庸有瘳乎?夫民有欲而无厌者也,节以制之,犹或逾焉。盗而获赏,利莫大矣,利之所在,民必趋焉。趋而禁之,是贰政也;趋而不禁,人尽盗矣。是鼓乱也,不臧孰甚焉?”平原君豁然而悟,起再拜受教,尽散其私财,以济贫乏,申明旧章,而重购以赏获盗者。于是赵盗皆走之燕,道不拾遗,虞卿之教也。

赵国盗患严重,平原君采取杀的办法也不能禁止。有人说:“改为赏盗,他富足了,盗行就收敛了。”虞卿说:“不可如此。先王建立赏罚制度是为了劝善惩恶,衰落世道的政令,即使微弱也还足以能激发人们的归附。所以奖赏能禁止越轨行为,惩罚能禁止恶行泛滥,以悬衡来称量它,还怕它不公平,而何况是倒行逆施呢?对那些盗贼如果放松了禁令而使他们的欲望得逞,如同河水决口,必定有决口的地方,找到决口而堵塞它,这就可以了。如今不堵塞决口,反面用力阻挡流水,以致不能制止,就是因为弄不清它的决口在哪里,而想矫正它,却用违背先王法度的做法,这就好象要阻止水患,却去掉了防患的措施一样,那怎么能防治呢?那些盗贼是些贪欲无厌的人,节制并阻止他,有人还要逾越。盗窃若再获赏,好处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有利的地方,百姓必定奔赴那里。人们都奔赴那里,而再禁止他们,这是变更无常的政令啊;都奔赴那里而不禁止,人们就都去当盗贼了。这是鼓动人们作乱,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好的呢?”平原君猛然省悟,起身再拜虞卿并接受指教,便散发了他的全部私有财产,用来救济贫穷的人,重申先王的法制,并用重金奖赏那些捕获盗贼的人。于是赵国的盗贼全跑到燕国去了。赵国社会安定,路不拾遗,这是虞卿指教的结果啊

2. 郁离子·铺卿谏赏盗中为什么赵国的贼逃到燕国去了

赵国盗患严重,平原君采取杀的办法也不能禁止。

有人说:“改为赏盗,他富足了,盗行就收敛了。”虞卿说:“不可如此。

先王建立赏罚制度是为了劝善惩恶,衰落世道的政令,即使微弱也还足以能激发人们的归附。所以奖赏能禁止越轨行为,惩罚能禁止恶行泛滥,以悬衡来称量它,还怕它不公平,而何况是倒行逆施呢?对那些盗贼如果放松了禁令而使他们的欲望得逞,如同河水决口,必定有决口的地方,找到决口而堵塞它,这就可以了。

如今不堵塞决口,反面用力阻挡流水,以致不能制止,就是因为弄不清它的决口在哪里,而想矫正它,却用违背先王法度的做法,这就好象要阻止水患,却去掉了防患的措施一样,那怎么能防治呢?那些盗贼是些贪欲无厌的人,节制并阻止他,有人还要逾越。盗窃若再获赏,好处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有利的地方,百姓必定奔赴那里。

人们都奔赴那里,而再禁止他们,这是变更无常的政令啊;都奔赴那里而不禁止,人们就都去当盗贼了。这是鼓动人们作乱,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好的呢?”平原君猛然省悟,起身再拜虞卿并接受指教,便散发了他的全部私有财产,用来救济贫穷的人,重申先王的法制,并用重金奖赏那些捕获盗贼的人。

于是赵国的盗贼全跑到燕国去了。赵国社会安定,路不拾遗,这是虞卿指教的结果啊。

3. 文言文 国氏善为盗的译文

原文: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壤,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桓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时以赃获罪,没其居之财。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之盗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桓,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翻译:

齐国一个姓国的是首富,宋国的一个姓向的极穷,(姓向的)从宋国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姓国的告诉他说:“我善于盗窃。一年就自给,两年就自足,三年就大丰收,从此往后,施舍到的(大)有州(小)有弄巷。”姓向的大喜,知道了他做盗贼的话,却不知道他做盗贼的办法,于是穿墙破室,(只要是)眼睛看见的手所碰到的没有不偷的,没多久,(就)人脏并获被判罪,连他祖辈的财产都被没收了。

姓向的认为姓国的在骗自己,就去埋怨他。姓国的说:“你是怎么做盗贼的?”姓向的就将自己偷盗的情况说了。

姓国的说道:“哈哈!你偏离做盗贼的方法也太远了吧?现在我告诉你吧。我听说天有时,地有利,我偷盗天地的时利, 云雨滋润,山川孕育万物,以使我的禾苗成长,生养我的庄稼,筑我的墙,建我的房屋;陆地上我盗禽兽,水里我盗得 鱼鳖,没有一样不是盗得的啊。所有庄稼、土地树木、禽兽、鱼鳖都是天地所生,哪有是我所有的啊?但是我偷盗天的 就没有祸殃;而金玉珍宝、谷物锦缎财物,是别人聚集的(财物),哪是天所拥有的啊?你偷盗那些东西被判罪,怎么 能怨恨(我)呢?”

4. 司马迁 史记

平原君家楼

平原君家有座高楼面对着下边的民宅。民宅中有个跛子,总是一瘸一拐地出外打水。平原君的一位美丽的妾住在楼上,有一天她往下看到跛子打水的样子,就哈哈大笑起来。第二天,这位跛子找上平原君的家门来,请求道:“我听说您喜爱士人,士人所以不怕路途遥远千里迢迢归附您的门下,就是因为您看重士人而卑视姬妾啊。我遭到不幸得病致残,可是您的姬妾却在高楼上耻笑我,我希望得到耻笑我的那个人的头。”平原君笑着应答说:“好吧。”等那个跛子离开后,平原君又笑着说:“看这小子,竟因一笑的缘故要杀我的爱妾,不也太过分了吗?”终归没杀那个人。过了一年多,宾客以及有差使的食客陆陆续续地离开了一多半。平原君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说:“我赵胜对待各位先生的方方面面不曾敢有失礼的地方,可是离开我的人为什么这么多呢?”一个门客走上前去回答说:“因为您不杀耻笑跛子的那个妾,大家认为您喜好美色而轻视士人,所以士人就纷纷离去了。”于是平原君就斩下耻笑跛子的那个爱妾的头。亲自登门献给跛子,并借机向他道歉。从此以后,原来门下的客人就又陆陆续续地回来。当时,齐国有孟尝君,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他们都好客养士,因此争相超过别人的礼遇士人,以便使自己招徕更多的人才。

5. 何景明《壁盗》文言文翻译

【原文】

有躄盗者,一足躄,善穿窬。尝夜从二盗入巨姓家,登屋翻瓦,使二盗以绳下之,搜资入之柜,命二盗系上已,复下其柜,入资上之,如是者三矣。躄盗自度曰:“柜上,彼无置我去乎。”遂自入坐柜中,二盗系上之,果私语曰:“资重矣,彼出必多取,不如弃去。”遂持柜行大野中,一人曰:“躄盗称善偷,乃为我二人卖。”一人曰:“此时将见主人翁矣。”相与大笑欢喜,不知躄盗乃在柜中,顷二盗倦,坐道上,躄盗度将曙,又闻远舍有人语笑,从柜中大声曰:“盗劫我。”二盗惶讶遁去,躄盗顾乃得金资归。何大复作《躄盗篇》。

【译文】

有个窃贼虽断了一条腿,但仍善于穿墙偷窃之术。

有一天夜里,这名断脚盗跟另外两个窃贼潜入一位姓巨的家中行窃。断脚盗先要另外两人翻上屋顶,再垂下绳索,让他能入屋搜刮财物,装入大箱中,再要两人将大箱吊起,接着再放下大箱。如此连续三次后,断脚盗突然想到:“大箱上去后,他们是否会丢下我不管?”于是自己钻进箱内。

两人将大箱拉上后,果然暗暗商量:“箱子那么重,财物一定不少,他一定会要求要多分一些,不如丢下他吧!”于是两人抬着箱子向郊外逃去。

途中,一名盗匪说:“断脚盗号称神偷,但是还是被我们出卖了。”

另一人说:“此刻恐怕已被主人发觉了。”

两人不觉得意大笑,不知断脚盗就在大箱中。

又走了一段路,两人累了,就在路边休息,断脚盗盘算天快亮了,又听见远处屋舍传来人语声,于是笑着由箱中走出,大声说:“有强盗抢我的东西。”两名强盗在惊惧讶异中逃走,于是断脚盗获得全部的赃物。

6. 宋人学盗文言文阅读

选自:《列子》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

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无不探也,未及时,以脏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

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

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下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无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译文: 齐国一个姓国的是首富,宋国的一个姓向的极穷,(姓向的)从宋国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姓国的告诉他说:“我善于盗窃。一年就自给,两年就自足,三年就大丰收,从此往后,施舍到的(大)有州(小)有弄巷。”

姓向的大喜,知道了他做盗贼的话,却不知道他做盗贼的办法,于是穿墙破室,(只要是)眼睛看见的手所碰到的没有不偷的,没多久,(就)人脏并获被判罪,连他祖辈的财产都被没收了。 姓向的认为姓国的在骗自己,就去埋怨他。

姓国的说:“你是怎么做盗贼的?”姓向的就将自己偷盗的情况说了。姓国的说道:“哈哈!你偏离做盗贼的方法也太远了吧?现在我告诉你吧。

我听说天有时,地有利,我偷盗天地的时利,云雨滋润,山川孕育万物,以使我的禾苗成长,生养我的庄稼,筑我的墙,建我的房屋;陆地上我盗禽兽,水里我盗得鱼鳖,没有一样不是盗得的啊。所有庄稼、土地树木、禽兽、鱼鳖都是天地所生,哪有是我所有的啊?但是我偷盗天的就没有祸殃;而金玉珍宝、谷物锦缎财物,是别人聚集的(财物),哪是天所拥有的啊?你偷盗那些东西被判罪,怎么能怨恨(我)呢?”。

7. 文言文 范元琰弭盗有方 翻译

范元琰,字伯珪,一字长玉,南朝时吴郡钱塘人。元琰年轻时非常好学,博通经史,精研佛学,但是其为人很谦逊,从没有以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他待人非常恭敬,与人说话唯恐伤害了别人。即使一人在家,也象有宾客在场一样庄敬自持,严谨循礼,看到的人没有不尊敬他的。他生性善良,即使对偷盗自己财物的人,他也都以善心对待,并处处为对方着想。

元琰家中很贫困,仅靠种菜维持生活。有一次,元琰从家中出来,发现有人正在偷他家的白菜。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母亲问他原因,元琰把刚才看到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问偷菜的人是谁,元琰说:“我之所以退回来,就是怕偷菜的那个人感到羞耻,我告诉您他的名字,希望您不要泄露给他人啊!”母子两人从此严守这个秘密。

元琰家的菜园外有一条水沟,有人从水沟中渡水过来偷他家的竹笋。元琰于是特意伐木,在水沟上架了座桥,让偷竹笋的人不必渡水而过。偷竹笋的人为此非常惭愧,从此这一带居然都没有了偷盗之人。

很多官员钦慕元琰的德行,多次举荐其为官,但元琰颇为淡泊名利,都一一拒绝了。

8. 刘基的《郁离子》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郁离子》,明代刘基撰.这是一部寓言兼议论的笔记体散文集,是刘伯温传世著作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书;是他协助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巨大功勋的思想理论宝库,被后世历代政治家誉为“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其言确然,凿凿乎如药石之必治病,断断乎如五谷之必疗饥而不可无者也”的奇书宝典;是治国安邦大智能的锦囊秘籍;也是待人处世、解决人际关系、交朋结友、革陈图新的镜鉴箴言.它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x0d《郁离子》分上下两卷,共一百八十二条.每条多则千言,少则百字.“其言详于正己、慎微、修纪、远利、尚诚、量敌、审势、用贤、治民,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徐一夔:《郁离子序》),其思想内容所涉及的面是相当广泛的.从政治、经济,到军事、外交;从思想、伦理、哲学、历史、文学,到宗教、鬼怪、神仙;从天文、地理、气象、农业,到化学、物理、动物、植物;从个人、家庭,到国家、社会,可谓无所不有.书中所提到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近二百个,各种动物近一百八十种,各种植物近百种.全书除《九难》篇外,其余各条基本上叙述一件事,阐明一个道理,以寓言故事兼发议论的形式,取譬事物,发人深思,启人悟省,长人智能,给人教益.特别在形象地揭示深刻的哲理和有关用贤、治国、待人、处世等方面的精辟见解,至今仍闪烁着不可磨灭的光辉.\x0d《郁离子》以《千里马》开篇,是颇有深意的.作者反复强调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重要性.以“千里马”比喻人才难得,对于“马则良矣,然非冀产”便置诸外牧(《八骏》)的做法,寄寓了他对元末统治者以种族、地域划分等级和按封建乡土观念用人政策的强烈怨愤之情.刘基认为,能否任用贤能,是关系社稷兴衰的大事.在《规执政》、《子余知人》、《使贪》、《待士》诸篇中,他主张用人要知人善任,量才使用,扬长避短,不求全责备,要任人唯贤.强调“君子之使人也,量能以任之,揣力而劳之;用其长而避其短,振其怠而提其蹶;教其所不知,而不以我之所知责之;引起所不能,而不以我所能尤之”(《立教》).他指出,对于人才的培养不可急功近利,要做长远的打算,如果“不待其成而辄伐之”、“不待其老成,至于不克负荷而辄以法戕之”,那幺“栋梁之材竭矣”(《种树喻》).他还告诫人们,取士要有标准,务择有用之才,不能把“枭鸟”当做“凤凰”供养,不可寄希望于“狗偷鼠窃无赖之人”,更不能将其当做人才培养和使用(《养枭》).简而言之,则用忠荩贤达之士,“俾之提纪纲”,是刘基重要的社会思想.\x0d在《郁离子》中,刘基以一位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精辟地阐明了治国理民等方面的社会政治观、民本观.他认为,国君要治理好国家,就要象医生治病那样,必须“切脉以知症,审症以为方”,“当则生,不当则死”,并指出:“道德、政刑方与法,人才,药也”(《喻治》).“力生于德,天下无敌”(《德胜》),“仁义之莫强于天下也!”(《假仁义》二)因此,他主张国君只有施仁德于民,才能得天下、治天下.他在《云梦田》、《饮漆毒水》等篇中指出,治国首在爱民,要关心民生疾苦.倘若只“见利而不见民”,“志利而忘民”,则“国危矣”!在《好禽谏》、《晋灵公好狗》、《姑苏围》诸篇中,刘基对卫懿公、晋灵公、吴王这些不懂得治国理民之道,而只知追求享乐、宠幸奸佞的昏君、暴君,予以严厉谴责与嘲讽.在《术使》篇中,他写了一个寓意很深的故事.狙公驱使群猴每天上山采果,所得果实由狙公分配,群猴仅得十分之一,后来群猴觉醒,“破栅毁柙”,一齐逃入山林,狙公最后饿死了.从而揭穿了统治者欺骗、剥削、压迫人民,必然遭到觉醒人民的反抗,借以讽刺了统治者治民无道的后果.\x0d刘基关于治国理民的主张和观点,虽然仍属于儒家“仁政”、“王道”之类,但充分表现了他重视民众力量以民为本的思想.他在《抟沙》篇中指出,“民犹沙也,有天下者唯能抟而聚之耳.”强调团结人民的重要性.他反对用“朝三暮四”之权术伎俩治民(《道术》、《畏怀》).他还抨击了只知向民众搜刮、索取,而不知爱惜民力的做法与行为(《灵丘丈人》).\x0d为了使国家“长治久安”,在《虞卿谏赏盗》、《刑赦》等篇中,他主张以法治国,“立赏罚”,并且要做到“刑有必行”.要实现社会安定,必须赏罚严明,“立赏罚以劝惩善恶”,“赏禁僭,罚禁滥”.这些见解,在今天无疑仍具有借鉴意义.\x0d在《郁离子》中,还有不少篇目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对天地与人、自然与社会等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表现作者进步的哲学观、生态观.刘基认为宇宙是物质的,是由物质的“气”所构成的,“夫天浑浑然气也,地包于其中,气行不息,地以之奠”(《天裂地动》).他还认为,天地自然是可以认识的,也可以为人所用.“天无极乎?凡有形必有极”(《圣人不知》).在《天地之盗》中,他把人们向大自然索取财富,称之为“天地之盗”,而把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榨取,称之为“人之盗”.他说:“人,天地之盗也.天地善生,。

9. 范元琰遇盗 文言文阅读

原文: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祖悦之,太学博士征,不至。父灵瑜,居父忧,以毁卒。元琰时童孺,哀慕尽礼,亲党异之。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敬,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菜,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渡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译文:范元琰,字伯珪,南朝时吴郡钱塘人。元琰年轻时非常好学,博通经史,精研佛学,但是其为人很谦逊,从没有以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元琰家中很贫困,仅靠种菜维持生活。有一次,元琰从家中出来,发现有人正在偷他家的白菜。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母亲问他原因,元琰把刚才看到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问偷菜的人是谁,元琰说:“我之所以退回来,就是怕偷菜的那个人感到羞耻,我告诉您他的名字,希望您不要泄露给他人啊!”母子两人从此严守这个秘密.元琰家的菜园外有一条水沟,有人从水沟中渡水过来偷他家的竹笋。元琰于是特意伐木,在水沟上架了座桥,让偷竹笋的人不必渡水而过。偷竹笋的人为此非常惭愧,从此这一带居然都没有了偷盗之人。

遽:急忙 故:缘故 具:详细 启:说出

文中范元琰对待盗者的做法 赞同是因为范元琰不计较盗贼的德行,用善举使他们认识到自我的丑恶,心中惭愧,从而改过自新;不因人之恶而恶,此君子善人之道! 不赞同是因为范元琰的这种做法有点像《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在主教的掩护下偷走主教家里的银烛台。所谓以德感人




虞卿谏赏盗文言文
1. 文言文 平原君患盗,诛之不能禁 平原君患盗,诛之不能禁。或曰:“更赏之,足则戢矣。”虞卿曰:“不可。先王立赏罚以劝惩善恶,衰世之政也,虽微犹足以激其趋。故赏禁僭,罚禁滥,县衡以称之,犹惧其不平也,而况敢逆施之乎?夫民之轻禁以逞欲,如水之决,必有所自。求而塞之斯可矣。今此之不塞,...

求一篇文言文的人物小传,只记得大概内容
彭修字子阳,会稽毘陵人也。年十五时,父为郡吏,得休,与修俱归,道为盗所劫。修困迫,乃拔佩刀前持盗帅曰:“父辱子死,卿不顾死邪?”盗相谓曰:“此童子义士也,不宜逼之。”遂辞谢而去。乡党称其名。后仕郡为功曹。时,西部都尉宰佑行太守事,以微过收吴县狱吏,将杀之。主簿钟离意...

东丰县14711499959: 文言文 平原君患盗,诛之不能禁.全文的翻译 -
紫的锌可: 平原君患盗,诛之不能禁.或曰:“更赏之,足则戢矣.”虞卿曰:“不可.先王立赏罚以劝惩善恶,衰世之政也,虽微犹足以激其趋.故赏禁僭,罚禁滥,县衡以称之,犹惧其不平也,而况敢逆施之乎?夫民之轻禁以逞欲,如水之决,必有所...

东丰县14711499959: 平原君患盗,诛之不能禁的意思 -
紫的锌可: 赵国盗患严重,平原君散发了他的全部私有财产,用来救济贫穷的人,重申先王的法制,并用重金奖赏那些捕获盗贼的人,因此盗贼都逃去相邻的燕国了. 原文: 平原君患盗,诛之不能禁.或曰:“更赏之,足则戢矣.”虞卿曰:“不可.先...

东丰县14711499959: 平原君患盗的患什么意思 -
紫的锌可: 担心,忧虑 患,忧也.——《说文》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春秋·繁露》. 患货之不足.——《国语·晋语》 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何患不能.——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东丰县14711499959: 郁离子·铺卿谏赏盗中为什么赵国的贼逃到燕国去了 -
紫的锌可: 赵国盗患严重,平原君采取杀的办法也不能禁止.有人说:“改为赏盗,他富足了,盗行就收敛了.”虞卿说:“不可如此.先王建立赏罚制度是为了劝善惩恶,衰落世道的政令,即使微弱也还足以能激发人们的归附.所以奖赏能禁止越轨行为...

东丰县14711499959: 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国的盗贼为什么都逃到了燕国 -
紫的锌可: 赵国盗患严重,平原君采取杀的办法也不能禁止.有人说:“改为赏盗,他富足了,盗行就收敛了.”虞卿说:“不可如此.先王建立赏罚制度是为了劝善惩恶,衰落世道的政令,即使微弱也还足以能激发人们的归附.所以奖赏能禁止越轨行为...

东丰县14711499959: 文言翻译 -
紫的锌可: (1).虞卿预料事情(的结果),揣测揆度情理,为赵国出谋划策,这是多么工于智谋机巧啊!(2).(我)阅看庆父以及叔牙,闵公那时候的事情,是多么混乱啊 (3).这个真不会...(4).如今别人毁谤您(的声誉),您也去毁谤别人(...

东丰县14711499959: 上,中,下卿在赵国叫啥 -
紫的锌可: 上卿为官名,春秋,宗周与诸侯国都有卿,为高级长官,分上、中、下级.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 相当于宰相. 蔺相如曾经就是上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东丰县14711499959: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紫的锌可: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士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译文: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译文:有才能的人处于世上,仿佛如锥子放置布囊之中,它的锥尖立刻就会透囊而出

东丰县14711499959: 郡上体仁获盗功状赏,体仁曰:以是受赏,非其愿也.谢不就.古文翻译为现代文 -
紫的锌可: 郡上体仁获盗功状当赏,体仁曰:“以是受赏,非□愿也.”谢不就.释义:郡府上报詹体仁捕捉盗寇立功的报告建议加以赏赐,詹体仁说:“因此而受赏,不是我的本意.”婉言谢绝了赏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