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在文言文

作者&投稿:闳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知在古文中都有什么意思

1、懂得,了解,理会。

出自唐· 韩愈《马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2、彼此了解,交好。

出自唐·王维《酌酒与裴迪》:“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相交到老还要按剑提防,先贵者却笑我突然弹冠。)

3、主持;管理。 出自先秦·佚名《勾践灭吴》:“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凡是我父辈兄弟和黎民百姓,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4、识别;区别。

出自西汉·刘安及门客所编写的《淮南子》“故夫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所以孪生兄弟长相一样,也只有当母亲的才能分清。)

5、参与。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七年》:“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角,国子知之。”

(高、鲍两人打算不接纳国君而立公子角,国子参与这件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

2. 知字在古文中的意思

①知道。《论语-为政》:“~之为~之,不~为不~,是~也。”王充《论衡-知实》:“不学自~,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事。)【又】知觉,感觉。范缜《神灭论》:“手等有痛痒之~。”

②见解,知识。《商君法-更法》:“有独~之虑者。”(虑:思虑。)【又】知识。《列子-汤问》:“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乎?’”(孰:谁。为:通“谓”,说。)

③了解。《史记-管仲传》:“~我者鲍子也。”【引】交好,相亲。司马迁《报任安书》:“绝宾客之~。”【又】知己,知心的人。鲍照《咏双燕》诗:“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衔泪:噙着泪。觅:找寻。)

④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政矣。”(子产:人名。)

⑤zhì(至)。通“智”。聪明,智慧。《商君书-更法》:“~者见于未萌。”(萌:萌芽。)

—— —— 《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3. 知在古文中都有什么意思

1、懂得,了解,理会。

出自唐· 韩愈《马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2、彼此了解,交好。

出自唐·王维《酌酒与裴迪》:“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相交到老还要按剑提防,先贵者却笑我突然弹冠。)

3、主持;管理。

出自先秦·佚名《勾践灭吴》:“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凡是我父辈兄弟和黎民百姓,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4、识别;区别。

出自西汉·刘安及门客所编写的《淮南子》“故夫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所以孪生兄弟长相一样,也只有当母亲的才能分清。)

5、参与。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七年》:“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角,国子知之。”(高、鲍两人打算不接纳国君而立公子角,国子参与这件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

4. 在文言文中,“知”字的用法

知〈动词〉

(1) 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汝亦知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道(不知道);知兵(通晓军事);知古今(识古通今);知足不辱(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知命不忧(识天命者无忧虑)

(2) 懂得,了解,理会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史记·李将军列传》

食马者不知。——唐· 韩愈《杂说》

真不知马。

人非生而知之者。——唐· 韩愈《师说》

知幸与不幸。——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知窍(能见机行事;知趣);知局(知趣);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3) 主持;管理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

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王建《温泉宫行》

又如:知更(主管更漏);知内外事(主持内政和外交事务);知客寮(寺院中的接待客);知印(主持用印);知贡举(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

(4) 识别;区别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淮南子》

又如:知时达变(识时务,善变通);知人则哲(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就聪明)

(5) 赏识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卢仝《有所思》

又如:知爱(赏识喜爱);知器(赏识,器重);知重(赏识;看重)

(6) 要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

张胜相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知慰(关心;抚慰);知契(知心投合)

(7) 感到,感觉,察觉

[君主]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吕氏春秋·情欲》

识者固知。——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8) 参与

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 角,国子知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知〈名词〉

(1) 知识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论语·子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 知觉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死而有知,有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3) 知己

绝宾客之知。——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李商隐《凉思》

又如:知心腹(亲信)

(4) “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故夫知效一官。——《庄子·逍遥游》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荀子·劝学》

大知而察。——清· 刘开《问说》

又如:知力(才智能力);知士(才智之士)

5. 知在哪些古文或情况下不是通假字“智”

1.作本义,知道。

汝亦知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2.懂得,了解,理会

人非生而知之者。——唐· 韩愈《师说》

不知御。——明· 刘基《卖柑者言》

知幸与不幸。——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主持;管理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

4.识别;区别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淮南子》

5.赏识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卢仝《有所思》

6.要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

张胜相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7.感到,感觉,察觉

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吕氏春秋·情欲》

识者固知。——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8.参与

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 角,国子知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9. 知识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论语·子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0. 知觉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11. 知己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李商隐《凉思》




"也、与、矣、在"在文言文中怎么翻译?用法是什么?
3、语气较轻的,可以不译。如“李毅者,蜀人也”,译成“李毅,蜀地人”即可。矣:本义是完了。1、作助词时,一般表示时态完结,如“酒罄矣。”意思是酒喝光了。2、一般情况下,都可以翻译为“了”,如果是感叹句,还可以在“了”的后面加“啊”,如“吾老矣!”可以译成“我确实老了啊。”...

在文言文中命字有几种解释
在文言文中“命”字有6种解释 在文言文中,命字主要有以下用法:动词:差使;命令。《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名词:命令。《陈情表》:“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名词:命运;天命。《论积贮疏》:“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语?颜渊》:“死 生有命,富贵在天。”名词...

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1、表示原因:可以被翻译为“因为”,例如《<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表示对象:可以被翻译为“向、给、对”等等,例如《愚公移山》中的“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以及《出师表》中的“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而在”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同意“高天流云自潇洒”的分析。在,(动词)意为“存在”而,(连词)连接动词中心词“在”和方式状语“比肩接踵”这句是说:国人的“存在、生存方式”是“比肩接踵”“而在”一个什么固定结构。您应该采纳“高天流云自潇洒”的回答。

中在文言文
1. 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中读音:zhōng、zhòng,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1、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急求,文言文中“以”翻译成在“在”的例句
急求,文言文中“以”翻译成在“在”的例句在,于——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余以乾隆。——清· 姚鼐《登泰山记》

文言文中那些词有在的意思
“于”用得最多,如“步于中庭”;还有“当”,如“当是时”;

于在文言文
1. 于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于】(一)介词。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方面”...

在用文言文怎么说
“你”是第二人称,而文言文中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汝”、“女”、“尔”、“若”、“而”、“乃”。1、汝: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女:用法同“汝”,可译作“你”、“你的(„...

也在文言文怎么说
1. "也、与、矣、在"在文言文中怎么翻译 也:需要看句子本身的性质。1、属于判断句的,“也”起加强肯定判断的作用,如“知我者,兄也。” 2、属于疑问句的,“也”起加强“问”的作用,如“所为者,何也?”翻译时,根据句子属性,可译成啊!呀!吗?呢。3、语气较轻的,可以不译。

蛟河市17852153653: 知字在古文中的意思 -
习怖维利:[答案] ①知道.《论语-为政》:之为~之,为不~,也.”王充《论衡-知实》:“不学自~,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事.)【又】知觉,感觉.范缜《神灭论》:“手等有痛痒之~.”②见解,知识.《商君法-更...

蛟河市17852153653: 文言文中含知的句子 -
习怖维利: 知 zhī1. 晓得,了解. 例:《孟子 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 认识;辨别. 例:汉刘向《列女传 阿谷处女》:「五音不知,安能调琴?」3. 闻,听到.例: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

蛟河市17852153653: “知”字在文言文中有“掌管”的意思么? -
习怖维利:[答案] 有的 ) 8. 主持;管理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

蛟河市17852153653: 知的文言文一词多义 -
习怖维利:[答案]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从矢.矢为箭表示可以传递得很快、可以传递到很远 .”意思是:用口相传的认识.本义:通...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知不道(不知道);知兵(...

蛟河市17852153653: 知在古文中的意思是知也的知 -
习怖维利:[答案] 很多情况是“智”的意思

蛟河市17852153653: 古文知是什么意思 -
习怖维利: 通假字 “知”通“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里最后的“是知也”的“知”就是通“智”

蛟河市17852153653: 古文中“知”的解释 -
习怖维利: 没有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中】【矢字部】 康熙笔划:8 部外笔划:3【说文】词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又【玉篇】识也,觉也.【增韵】喩也.【易·系辞】百姓日用而不知.【书·臯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蛟河市17852153653: 辨析文言实词“知”的意义是什么?
习怖维利: 知 ① 知道.如: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② 见解、知识.如: 孰谓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③ 了解.如: 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 主持.如: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⑤ 感觉、觉得.如: 以心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⑥ 通“智”,聪明、智慧.如: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蛟河市17852153653: 文言字词里“知”的第三解释是什么? -
习怖维利: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蛟河市17852153653: “知”在文言文中都有哪些意思
习怖维利: 知道,明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