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汪曾祺《小姨娘》文。

作者&投稿:宰父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
  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苏高邮人,现代作家、散文家、文体家。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他虽也喜欢做学问,但同那些大学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于辞章考辨之类的“小学”,做的是阐幽发微的工作。他喜爱《世说新语》和宋人笔记,继承明清散文传统和五四散文传统,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张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也息息相通。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从事过京剧编剧的汪曾祺,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和布莱希特标榜的“间离效果”的西方现代理论,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他长于江南,定居于京城。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

  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

  汪曾祺散文的特色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如《葡萄月令》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虫》中,他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如他说:“叫蚰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味极似虾”。说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作者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就被黏住了。读到此处,不觉会心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

  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谱。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的文学》和《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代表作:《人间草木》《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翠文谈》、《大淖记事》、《受戒》、《异秉》等

1、汪曾祺小时候是个“惯宝宝”,家里人怕他长不大,按当地民俗,认了好几个干妈,还在和尚庙、道土观里都记了名枣汪曾祺的法名叫“海鳖”。1925年,汪曾祺人县立第五小学幼稚园学习。这个幼稚园只有一个女教师,名叫王文英。
王文英见汪曾祺小小年纪戴着妈妈的孝,十分心疼他,对汪曾祺,她是老师,也是母亲。
56年以后,即1982年,汪曾祺回到故乡,特地去看望王老师,并献诗一首:“小羊儿乖乖,把门儿开开,歌声犹在,耳畔徘徊。念平生美育,从此培栽。我今亦老矣,白髭盈腮。但师恩母爱,岂能忘怀?愿吾师康健,长寿无灾。”
诗后还有两行字:“敬呈文英老师,五小幼稚园第一班学生汪曾祺。”

2、一次,作家苏叔阳和汪曾祺在大连开会。苏叔阳在大会发言中间用了“骈四俪六”的成语,但他错将“骈”读成了“并”,还将“掣肘”的“掣”错读为了“制”,虽然有许多人听出了错误,但碍于面子,谁也没有给苏叔阳指出来。
吃晚饭时,苏叔阳和汪曾祺在一个饭桌上,趁大家专心吃饭不注意时,汪曾祺悄悄塞给苏叔阳一个条子,低声对他说:“吃完饭再看。”
苏叔阳不知条子上写的什么,急不可耐地溜进洗手间,展开一看,脸“腾”地红了。原来,纸条上汪曾祺用秀丽的字写道:“骈”不读“并”,读“片”;在空了一行后,又写道:“掣”不读“制”,读“彻”。
当时,苏叔阳只觉得一股热血涌上心头,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控制住情绪,小声对汪曾祺说:“汪老,谢谢!谢谢您!”汪曾祺却用瘦长的手指嗔怪地戳戳苏叔阳的脸,慈祥的目光里露出了顽童般的笑意。
3、20世纪80年代,有一次,作家陈国凯去湖南开会,开饭时,他看见一个老头已坐在饭桌前,面前并放着一杯酒。当时,陈国凯只听说过大名鼎鼎的汪曾祺,并未见过其人。他刚坐到那老头旁边时,就有人给他介绍了汪曾祺。
还不等陈国凯说话,就听汪曾祺大笑道:“哈哈,你就是陈国凯啊,想不到你竟是这个鬼样子!”陈国凯一下子就被这个可爱的老头逗乐了,也大笑着问汪曾祺:“你想我应该是什么样子?”汪曾祺依然笑道:“我原来以为你长得很高大,想不到你却骨瘦如柴。”
从此,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4、全国作协开会,有人指着一个正走过来的女孩子对汪曾祺说:“那就是文坛上风头正劲的铁凝。”汪曾祺站起来“呵呵”地笑着走到铁凝跟前,盯着她看了一会儿,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头发也没有呀!”
铁凝一愣,便被他的幽默逗得前仰后合,也将两人陌生的距离感一下子拉近了。后来,铁凝深情地回忆道:“那一刻,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
5、1986年,高晓声和汪曾祺去香港访问时同住一室,两人常喝酒,聊天至深夜。1992年,汪曾祺去南京,高晓声去看望他。一见面,汪曾祺就从头到脚将高晓声看了个遍,忽然找到老朋友似的,指着他脚上的皮鞋,说:“这双皮鞋还没有穿破啊?”
经汪曾祺这一说,高晓声便想起来了什么。原来,1986年高晓声去香港时穿的就是这双鞋,难怪被记性特好的汪曾祺一眼就认了出来。

小姨娘
汪曾祺

小姨娘章叔芳是我的继母的异母妹妹。她比我才大两岁。我们是同学,在同一所初中读书。她比我高一班。她读初三,我读初二。那年她十六岁,我十四。但是在家里我还是叫她小姨娘。
章家是乡下财主。 他们原来在章家庄住。章家庄是个很大的庄子。庄里有好几户靠田产致富的财主,章家在庄里是首户。后来外公在城里南门盖了一所房子,就搬到城里来了。章老头牌气很"藏",除了几家至亲(也都是他那样的乡下财主) 。跟谁也不来往。他和城里的上代做过官、有功名的世家绅士不通庆吊。他说"我不巴结他们!"地方上有关公益的事情,修桥铺路、施药、开粥厂,他一毛不拔,不出一个钱。因此得了个外号:"章臭屎"。
章家的房子很朴实。没有什么亭台楼阁,但是很轩敞豁亮。砖瓦木料都是全新的。外公奉行朱柏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他虽然不亲自洒扫,但要督促佣人。他的大厅上的箩底方砖上连根草屑也没有。桌椅只是红木的(不是"海梅"、紫檀) ,但是每天抹拭,定期搽核桃油,光可鉴人。榫头稍有活动,立刻雇工修理。
章家没有花园,却有一座桑园,种的都是湖桑。又不养蚕,种那么多桑树干什么?大厅前面天井里的石条上却摆了十几盆橙子。橙子在我们那不多见。橙子结得很好,下雪天还黄橙橙的挂在枝头,叶子不落,碧绿的。
章家家规很严,我从来没有见外公笑过。他们家的人都不会喝酒。老头生日、姑奶奶归宁,逢年过节,摆席请客,给客人预备高粱酒, 其实只有我父亲一个人喝,他们自己家的人只喝糯米做的甜酒。席上没有人划拳碰杯,宴后也没有人撒酒疯。家里不许赌钱。过年准许赌五天,但也限于掷骰子赶老羊,不许打麻将,更不许推牌九。在这个家里听不到有人大声说笑,说话声音都很低,整天都是静悄悄的。
章家人都很爱干净,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裳,什么时候都是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章家的人都长得很漂亮。二舅舅、三舅舅都可称为美男子。 章老头只是一张圆圆的脸,身体很健壮,外婆也不见得太好看,生的儿女却都那么出众,有点奇怪。
我们初中有两个公认为最好看的女生。一个是胡增淑,一个是章叔芳。胡增淑长得很性感,她走路爱眯着眼,扭腰,袅袅婷婷,真是"烟视媚行"。她深知自己长得好看,从镜子面前经过,反光的玻璃面前,总要放慢脚步,看看自己。章叔芳和胡增淑是两种类型。 她长得很挺直,头发剪得短短的,有点像男孩子。眼睛很大,很黑,闪烁有光。她听人说话都是平视。有时眨两下 眼睛,表示"哦,是这样!"或"是吗?是这样吗?"她眉宇间有一股英气,甚至流露一点野性,但不细看是看不出来的,她给人的印象还是很文静,很秀雅的。
她不知为什么会爱上了宗毓琳。
宗毓琳和他的弟弟宗毓珂都和我同班。宗家原是这个县的人,宗毓琳的父亲后来到了上 海,在法租界巡捕房当了"包打听"一一低级的侦探。包打听都在青红帮,否则怎么在上海混?不知道为什么宗家要把两个儿子送回家乡来读初中,可能是为了可以省一点费用。
和章叔芳同班有个同学叫王霈。王霈的父亲是个吟诗写字的名士,他家的房子很雅致。进门是个大花园,有一片竹子。王霈的父亲在竹丛当中盖了一个方厅——四方的厅,像个有门有窗的大亭子。这本是王诗人宴客听雨的地方。近年诗人者去,雅兴渐减,就把方厅锁了起来,空着。宗家经人介绍,把方厅租了下来,宗家兄弟就住在方厅里。
宗家兄弟也只是初中生,不见得有特别处。他们是在上海长大的,说话有一点上海口音,但还是本地话,因为这位包打听的家里说的还是江北话。他们的言谈举止有点上海的洋气,不像本地学生那样土。衣著倒也是布料的,但是因为是宁波裁缝做的,式样较新。颜色也不只是竹布的、蓝布的。而是糙米色的、铁灰色的。宗毓珂的乒乓球打得很好,是全校的绝对冠军。宗毓琳会写散文小说,摹仿谢冰心、朱自清、张资平、郁达夫。这在我们那个初中里倒是从来没有的。我们只会写"作文"。我们的初中有个《初中壁报》,是学生自治会办的。每期的壁报刊头都是我画的。《壁报》是这个初中的才子的园地,大家都要看的。宗毓琳每期都在《壁报》上发表作品(抄在稿纸上,贴在一块黑板上)。宗毓琳中等身材,相貌并不太出众,有点卷发,涂了"司丹康",显得颇为英俊。
小姨娘就为这些爱了他?
小姨娘第次到宗毓琳住的方厅,是为了去借书,——宗毓琳有不少"新文学"的书,是由小舅舅章鹤鸣陪着去的,章鹤鸣和我同班、同岁。
第二次,是去还书 。这天她和宗毓琳就发生了关系。章叔芳主动,她两下就脱了浑身在服。两人都没有任何经验。他们的那点知识都是从《西厢记•佳期》、《红楼梦•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得来的。初试云雨,紧张慌乱。宗毓琳不停地发抖,浑身出汗。倒是章叔芳因为比宗毓琳大一岁,懂事较早,使宗毓琳渐渐安定,才能成事。从此以后,章叔芳三天两头就去宗毓琳佳的方厅。少男少女,情色相当,哼哼唧唧,美妙非常。他们在屋里欢会的时候,章鹤鸣和宗毓珂就在竹丛中下 象棋,给他们望风。他们的事有些同学知道了。因为王霈的同学常到王霈家去玩,怎么能会看不出蛛丝马迹?同学们见章鹤鸣和宗毓珂在外面下象棋,就知道章叔芳和宗毓琳在里面"画地图" ——他们做了"坏事",总会在被单上留下斑渍的。
没有不透风的墙。小姨娘的事终于传到外公的耳朵里。王霈的未婚妻童苓湘和章叔芳同班。童苓湘是我的大舅妈的表妹。童苓湘把章叔芳的事和表姐谈了。大舅妈不敢不告诉婆婆。外婆不敢不告诉外公。外公听了,暴跳如雷。他先把小舅舅鹤鸣叫来,着着实实打了二十界方,小舅舅什么都说了。
外公把小姨娘揪着耳朵拉到大厅上,叫她罚跪。
伤风败俗,丢人现眼……!
才十六岁……!
一个"包打听"的儿子……!
章老头抓起个祖传的霁红大胆瓶,叭嚓一下,摔得粉碎。
全家上下,鸦雀无声。大舅舅的小女儿三三也都吓得趴在大舅妈的怀里不敢动。
小姨娘直挺挺地跪在大厅里,不哭,不流一滴眼泪,眼睛很黑,很大。
跪了一个多小时。
后来是二嫂子我的二舅妈拉她起来,扶她到她的屋里。
二舅妈是丹阳人。丹阳是介乎江南和江北之间的地方。她是在上海商业 专科学校和二舅舅恋爱,结了婚到本县来的。我的外公对儿子的前途有他的独特的设想,不叫他们上大学,二舅、三舅都是读的商专。二舅妈是个典型的古典美人,瓜子脸、丹凤眼,肩削而腰细。她因为和二舅舅热恋,不顾一切,离乡背井,嫁到一个苏北小县的地主家庭来,真是要有一点勇气。她嫁过来已经一年多,但是全家都还把她当做新娘子,当做客人,对她很客气。但是她很寂寞。她在本县没有亲戚,没有同学,也没有朋友,而且和章家人语言上也有隔阂,没有什么可以说说话的人。丈夫——我的二舅舅在县银行工作,早出晚归。只有二舅舅回来,她才有说有笑(他们说的是掺杂了上海话、丹阳话和本地话的混合语言)。二舅舅上班,二舅妈就只有看看小说,写写小字——临《灵飞经》。她爱吹箫,但是在这个空气严肃的家庭里整天静悄悄的,吹箫,似乎不大合适,她带来的一枝从小吹惯的玉屏洞策,就一直挂在壁上。她是寂寞的。但是这种寂寞又似乎是她所喜欢的。有时章叔芳到她屋里来,陪她谈谈,姑嫂二人,推心置腹,无话不谈。她是自由恋爱结婚的,对小姑子的行为是同情的,理解的,虽然也觉得她太年轻,过于任性。
二嫂子为什么敢于把章叔芳拉起来,扶到自己屋里?因为她知道公爹奈何不得,他不能冲到儿媳妇的屋里去。
章老头在外面跳脚大骂:
"你给我滚出去!滚!敢回来,我打断你的腿! "
老头气得搬了一把竹椅在桑园里一个人坐着,晚饭也不吃。
章叔芳拣了几件衣裳,打了个包袱往外走。外婆塞给她一包她攒下的私房钱。二舅妈把手上 戴的一对金镯子抹下来给了她。全家送她。 她给妈磕了一个头,对全家大小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开了大门。门外已经雇好了一辆黄包车等着,她一脚跨上车,头也不回,走了。
第二天她和宗毓琳就买了船票,回上海。
到上海后给二嫂子来过一封信。以后就再没有消息。
初中的女同学都说章叔芳很大胆,很倔强,很浪漫主义。
过了两年,章老头生病死了,——亲戚们议论,说是
叫章叔芳气死的,二哥写信叫她回来看看,说妈很想她。
她回来了,抱着一个孩子。
她对着父亲的灵柩磕了三个头。没哭。
她在娘家住了三个月,住的还是她以前住的房,睡的是她以前睡的床。
我再看见她时她抱了个一岁多的孩子在大厅里打麻将。章老头死后,章家开始打麻将了。二哥、大嫂子,还有一个表婶。她胖了。人还是很漂亮。穿得很时髦,但是有点俗气。看她抱着孩子很熟练地摸牌,很灵巧地把牌打出去。完全像个包打听人家的熄妇。她的大胆、倔强、浪漫主义全都没有一点影子。

章家人很精明,他们在新四军快要解放我们家乡的前年。把全部田产都卖了,全家到南洋去做了生意。因此他们人没有受罪,家产没有损失。听说在南洋很发财。——二舅舅、二舅舅都是学的商业专科学校,懂得做生意。
他们是否把章叔芳也接到南洋去了呢?没听说。

胡增淑后来在南京读了师范,嫁了一个飞行员。飞行员摔死了,她成了寡妇。有同学在重庆见到她,打扮得花枝招展,还挺媚。后来不知怎么样了。
一九九三年七月九日
载一九九三年第六 期《小说家》


求汪曾祺《小姨娘》文。
小姨娘就为这些爱了他? 小姨娘第次到宗毓琳住的方厅,是为了去借书,——宗毓琳有不少"新文学"的书,是由小舅舅章鹤鸣陪着去的,章鹤鸣和我同班、同岁。 第二次,是去还书 。这天她和宗毓琳就发生了关系。章叔芳主动,她两下就脱了浑身在服。两人都没有任何经验。他们的那点知识都是从《西厢记•佳期》...

她是年少的汪曾祺心中的女神
汪曾祺在他的文中写过他的小姨娘—章叔芳。他的小姨娘大他一岁,是他的初中时代最好看的两个女生之一。汪曾祺在文中写道,她长得很挺直,头发剪得短短的,有点像男孩子。眼睛很大,很黑,闪烁有光。眉宇间有一股英气,甚至流露一点野性。我想了一下,大概就是年轻时短发的袁咏仪。家境富裕,家教良...

汪曾祺作品推荐
很幸运,碰上了浙江文艺的这本《汪曾祺小说》(图一),里面有些啥呢?迎面选读了《薛大娘》,一气读后,久久不能平复,于是再读了一遍。其后有多喜欢这篇小说?凡收录这一篇的集子,我都买下。再漫漫读开,在这一版中还发现了《小姨娘》《露水》《辜家豆腐店的女儿》《小娘娘》《鹿井丹泉》,够...

汪曾祺小说的目录
前言复仇小学校的钟声老鲁鸡鸭名家戴车匠囚犯艺术家邂逅异秉(一)异秉(二)受戒岁寒三友大淖记事鸡毛徙晚饭花皮凤三楦房子鉴赏家八千岁求雨昙花、鹤和鬼火小姨娘露水辜家豆腐让的女儿薛大娘小娘娘名士与狐仙礼俗大全侯银匠七里茶坊云致秋行状讲用虐猫八月骄阳安乐居子孙万代祁茂顺金冬心瑞云双灯鹿井丹泉 ...

汪曾祺小说目录
在"求雨"、"昙花、鹤和鬼火"中,汪曾祺以自然与神话的交融,营造出神秘而诗意的氛围。"小姨娘"和"露水"则展示了女性角色的坚韧与柔情,细腻的情感描绘让人动容。"辜家豆腐让的女儿"、"薛大娘"和"小娘娘"等篇章,展现了传统伦理与女性命运的复杂交织。"名士与狐仙"中,寓言般的叙述让人思考人性的善恶...

为何说汪曾祺是京派小说的传人?
汪曾祺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坚定的女性主义者,他在小说里就好几次尝试解开女性身上的性束缚,从他的小说来看,他觉得女性在性上面是自由的,是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权的,而且性并不是一种不好的东西,相反,性是美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另一篇小说《小姨娘》中得到佐证,小姨娘章叔芳是在一个封建...

松柏之质,经霜弥茂,看汪曾祺如何书写底层女性的不凡人生
薛大娘和小姨娘,正如无视流言的栀子花,轰轰烈烈地开,拼命地香,要在世间留下浓烈的芬芳。 栀子花开 ③热爱自由的小芳,勇敢独立的仁慧,好比凌寒独盛,不屈不挠的梅花。 汪老写《小芳》,是以家中的小保姆为原型的。 有人曾批评汪老写小芳灵气不够。但我觉得小保姆小芳很贴近我们的生活。 汪老对她的外貌...

汪曾祺《水蛇腰》简介+好词好句
1、《水蛇腰》简介:《水蛇腰》:四十多年前的事,我是用一个八十年代的人的感情来写的。我的家乡曾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小城。这里还保存着很多苏北的古风。我并不想引导人们向后看,去怀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的伦理道德观自然会发生变化,这是不可逆转的,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但是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有...

沙坪坝区18956397260: 汪曾祺的所有作品 -
狐贵积大: 汪曾祺作品 作品自选集目录: 自序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七里茶坊 早春(五首) 复仇 鸡毛 旅途(八首) 落魄 故里杂记 国子监 鸡鸭名家 晚饭花 下水道和孩子 羊舍一夕 珠子灯 果园杂记 看水 钓人的孩子 葡萄月令 王全 职业 翠湖心影 黄油烙饼 八千岁 昆明的雨 异秉 小说三篇 跑警报 受戒 故里三陈 天山行色 岁寒三友 星期天 湘行二记 天鹅之死 昙花·鹤和鬼火 水母、葵·薤 故乡的食物 大淖记事 金冬心 讲用 拟故事两篇 故人往事 詹大胖子 八月骄阳 安乐居 其它散文作品:端午的鸭蛋

沙坪坝区18956397260: 求汪曾祺的两首诗 -
狐贵积大: 汪曾祺“诗”两首 《早晨》 露水. 露水湿了草叶,湿了马齿苋. 一只螳螂在牵牛花上散步. 精致的淡绿的薄纱的贴身轻装. 金针花开了. 真凉快. 《爬山虎》 沿街的爬山虎红了, 北京的秋意浓了. 爬山虎的叶子掉光了, 昨晚上下过一场霜了.

沙坪坝区18956397260: 求一篇关于(沈从文或汪真祺)的散文或小说 -
狐贵积大: 汪曾祺与沈从文是师徒关系,所以他们的小说风格有很相似的地方,都有散文化的趋向.汪曾祺在文坛上有“文狐”之称,他的小说往往在不动声色写人叙事,而言在此意在彼.来说一下他的小说《侯银匠》吧.侯银匠中年丧偶,却把女儿带得...

沙坪坝区18956397260: 求,汪曾祺的几首诗? -
狐贵积大: 藏头诗 汪汪伟量如沧溟 曾掞天庭赋太清 祺声俊逸鲍夫子 美人寒食事春风 汪汪陂量有家声 曾闻前代有华清 祺酒交欢情正洽 敬祝王母偕仙翁 汪汪积水光连空 曾见春花落万红 祺麟来自祥云表 奇芬丽句两争雄 汪汪月华如玉盘 曾陪道论接清欢 祺先世世居田里 祝融之峰紫云衔 汪子之文正类斯 曾见商周全盛时 祺美人天西方去 贺发韬真世不知 汪子文章何伟奇 曾向峰前留行迹 祺奈明年好春日 牛山何必独沾衣 汪汪万顷浸清波 曾向乐天时一说 祺花过雨金风澹 强饭廉颇思故国

沙坪坝区18956397260: 求汪曾祺的作品 短点的
狐贵积大: 《早晨》 露水. 露水湿了草叶, 湿了马齿苋. 一只螳螂在牵牛花上散步. 精致的淡绿的薄纱的贴身轻装. 金针花开了. 真凉快. 《爬山虎》 沿街的爬山虎红了, 北京的秋意浓了. 爬山虎的叶子掉光了, 昨晚上下过一场霜了.

沙坪坝区18956397260: 汪曾祺 读书笔记600字数 -
狐贵积大: 邓仲祥整理《汪曾祺散文读书笔记》汪曾祺散文读书笔记【一】那棵龙爪槐是我一个人的.我熟悉他的一切好处,知道那个枝子适合哪种姿势.云从树叶中间过去.壁虎在葡萄上爬.杏子熟了.何首乌的藤爬上石笋了,石笋那么黑.蜘蛛网上...

沙坪坝区18956397260: 以《受戒》为例,简要说明汪曾被小说的散文特点 -
狐贵积大: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是一篇极美的小说.写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全篇有一万二千多字,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但却极富诗意地展现了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的田园风光.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少女的初恋被作家描绘得如诗如画,醉人心田. 整体看来,汪曾祺的小说结构松散,舒放自由,有一种漫不经心的随意,他多写生活场景,细节,还有经验,掌故,风俗,天文地理,颇似真实的生活.汪曾祺的文章主体表达的是爱与美、温情与风俗,从而形成了它的散文化的特点.这个特点的形成与他的创作思想不无关系.

沙坪坝区18956397260: 汪曾祺散文 语句 -
狐贵积大: 《汪曾祺散文 》语句: 1、我初学写小说时喜欢把人物的对话写得很漂亮,有诗意,有哲理,有时甚至很“玄”.沈从文先生对我说:“你这是两个聪明的脑壳打架!”他的意思是说着不像真人说的话.托尔斯泰说过:“人是不能用警句交谈的...

沙坪坝区18956397260: 汪曾祺主要作品 -
狐贵积大: 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

沙坪坝区18956397260: 汪曾祺的著名作品 -
狐贵积大: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手稿《羊舍一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