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汪曾祺是京派小说的传人?

作者&投稿:宰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汪曾祺的小说给人的印象,大都是清纯无邪的,比如他最出名的《受戒》,便是最好的代表。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小女孩清白的爱情,或许还算不上爱情,像是他的《鸡鸭名家》里写的烘小鸡一样,懵懵懂懂地烘出来了,给人一种心窝痒痒的柔软。就像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小拳锤在你胸口”的甜蜜感觉。汪曾祺的爱情小说似乎成为了这种带着质朴天真爱情的代表,人们一说到汪曾祺,便忍不住说,真是个孩子一样的作家啊,心地质朴纯净,写出来的文字,也像是溪水里的青石子,圆润清澈,干净极了。

可是这样一想,便和汪曾祺走远了,实际上汪曾祺的小说,非但写那种纯净的爱情,也写那种让人咋舌的畸恋,现在我们就挑选几篇出来谈谈罢!

汪曾祺的《大淖记事》里,巧云和小锡匠结合前,她先是被刘号长奸污了的。这一幕剧情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便是《神雕侠侣》里面,小龙女和杨过结合前,小龙女也先被尹志平奸污了。都是一段清白的爱情突然蒙上了“污点”(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被奸污是一种污点),但是金庸写得没有汪曾祺大气,小龙女被奸污了,便觉得自己是配不上杨过的女人,是不贞洁的,所以内心很矛盾很挣扎,但是汪曾祺写的巧云,被奸污了,却并没有小龙女那么多心思,也没那么多挣扎,她依旧坦然地去爱小锡匠,也坦然地接受小锡匠的爱。从这点上看,汪曾祺对这种“污点”是要比金庸看得淡的。汪曾祺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坚定的女性主义者,他在小说里就好几次尝试解开女性身上的性束缚,从他的小说来看,他觉得女性在性上面是自由的,是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权的,而且性并不是一种不好的东西,相反,性是美的。

这一点可以从他的另一篇小说《小姨娘》中得到佐证,小姨娘章叔芳是在一个封建家庭长大的,这个封建家庭严格地恪守儒家道统,吃饭做事,样样不可没有规矩,男女之事,更是大防。可是在这样家庭长大的章叔芳,却在十六岁的时候和同学发生了性关系,还怀了孕,最后被发现后,干脆离家出走到上海去了。这是一个典型的反抗性压迫,追求性解放的故事,汪曾祺在笔触间,虽然并没有过多表达自己的爱恶,但是还是能看出来,他是支持章叔芳的,对章叔芳的行为是抱着赞赏态度的。

在《双灯》里,汪曾祺又讲了一个故事,更能说明他的观点。一个美艳的狐妖,因为爱上了在酒坊卖酒的二小,便在夜晚时来和二小睡觉,没有什么条件的,兴许就是因为山中寂寞,就来了。但她和二小在一起半年后,却决定走了,二小问她为什么走,她说:“我喜欢你,我来了。我开始觉得我就要不那么喜欢你了,我就得走了。”她又说:“我舍不得你,但是我得走。我们,和你们人不一样,不能凑合。”于是这个狐妖便真的不见了。从这个故事看,汪曾祺更是百分之百地赞扬女性这种自主的态度,在爱情中,没有谁是高于谁一等的,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在爱情中,唯一的标准只能是爱不爱。

在那些正常的恋情上,汪曾祺又加足马力,想讨论一下那些不正常的爱情了,比如是畸恋,比如乱伦。他决意将爱情放在各个角度上考量,看爱情在不同的境况下是否能经受住考验,爱情承受的压力越大,越是能焕发出爱情真正的光彩。

他在《辜家豆腐店的女儿》里,讲了一个卖豆腐的女孩儿,因为穷,就陪人睡觉挣钱,一个村子里的人,好多都和她睡过。可是她依然憧憬着爱情,深深爱着米厂的二儿子王厚堃,她知道她并不能嫁给他了,所以她只想和他睡一觉,把身体给他,或者把他的身体要过来。于是在一天她行动了,主动扑在王厚堃的怀里,把舌头吐进他嘴里,把王厚堃的手按在胸前,让他摸她的奶子,含含糊糊地说:“你要要我,要要我,我喜欢你,喜欢你……”这真是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最直白的表达,我什么都没有了,只有这个身体,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和你有一次肌肤相亲。汪曾祺是对这个女孩儿抱着莫大同情的,一个身体是脏污的女人照样是有资格去追求爱情的,在爱情面前,身体脏污不脏污又有什么关系呢?

而《小娘娘》里,汪曾祺更是讲了一个乱伦的故事,谢淑媛是谢普天嫡亲的姑妈,却比谢普天小几岁,他们家人丁凋零,只有他们两个人了,谢普天靠教书卖画养着谢淑媛,什么都给她最好的。他们在房门对房门的地方住着,一次打雷,谢淑媛害怕,就跑到谢普天的房间里,于是他们情不自禁地发生了乱伦行为。他们的乱伦行为终究被人发觉,不能在故乡住了,于是跑到昆明去,二人在昆明过了一段幸福时光,谢普天经常给谢淑媛画裸体画。后来谢淑媛怀孕了,然而却死于难产,谢普天在埋葬了谢淑媛后就消失不见了。

这是一个唯美而伤感的爱情故事,乱伦是违背人类准则的事情,可是当爱情来了,人类准则又怎么能抵挡呢?

汪曾祺自然不是支持乱伦的,他只是再一次站在了爱情的这一面,不管这个爱情是什么?只要是真爱,汪曾祺都报以无限同情。在汪曾祺那里,爱情是人类最纯粹最值得同情的情感,所以他敢于将爱情放在各种严酷的环境里考验,因为他相信,真正的爱情总是能经受住考验的。

五月十六号正是汪曾祺逝世二十周年的日子,这个可爱的人已经走了二十年了。他不单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2017-5-15于北京

新书《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

京东:http://dwz.cn/5KfrtW

当当:http://dwz.cn/5Kfq70

亚马逊: http://dwz.cn/5KfpIo

豆瓣求个想读:http://book.douban.com/subject/



许多人对于汪曾祺的第一印象,

可能来自于课本中那篇《端午的鸭蛋》: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一颗高邮咸鸭蛋,

在汪老先生的笔下,如此诱人。

而光名字上带“吃”的文章、文集,

他就写了好多本,

比如《汪曾祺谈吃》、《吃食和文学》、

《四方饮食》、《故乡的食物》……

无论是家常小食,还是地方风味,

甚至于生活里最平淡无奇的一碗热汤,

在汪曾祺的笔下都添了一分文化意蕴,

多了一笔闲情雅致。

然而,作为文学界一大“吃货”,

美食界常胜不衰的“网红”,

汪曾祺还最会喝茶。

喝茶不讲究但挑剔

汪老先生喝茶,喝得很勤,“一天换三次叶子”。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便是烧水,沏茶,但是对喝什么茶毫不讲究。

在《食事》中,他说:“青茶、绿茶、花茶、红茶、沱茶、乌龙茶,但有便喝。茶叶多是别人送的,喝完了一筒,再开一筒。喝完了碧螺春,第二天就可以喝蟹爪水仙。”

甚至是“茶叶、老姜、芝麻、米,加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木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的湖南擂茶也喝过。

虽然汪曾祺什么茶都喝,但对于质量他是挑剔的,“不论什么茶,总得是好一点的。太次的茶叶,便只好留着煮茶叶蛋。”

他也曾说自己不喜欢花茶,不过“好的花茶例外,比如老舍先生家的花茶。”

龙井+巧克力是黑暗料理

茶自来都可入馔,制为食品。像杭州的龙井虾仁,既有龙井茶的香郁甘甜,又有虾仁的鲜嫩多肉,味极鲜美。

但并不是茶跟所有食物都是百搭的,有时候搭不好就是黑暗料理。

比如,四川的樟茶鸭子。以柏树枝、樟树叶及茶叶为熏料制作的茶鸭,吃起来有茶香而无茶味。

但要说汪曾祺吃过最难忘的“黑暗料理”,无疑是龙井茶心的巧克力。

“这简直是恶作剧!用上海人的话说:巧克力与龙井茶实在完全‘弗搭界’。”

哈哈,估计这感觉跟被青枣+香蕉支配的恐惧差不多~

有泡茶馆之癖

在同辈作家中,汪老先生泡茶馆的习惯确乎称得上首屈一指。

过去在老家高邮的时候,因为镇上的大小茶馆比比皆是,到茶馆里歇脚、喝茶的人也特别多,久而久之他也养成了泡茶馆的习惯。

不过对汪曾祺来说,泡茶馆“泡”得最上瘾、叫他最难忘怀的,则是在昆明西南联大的那些日子。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对于乐观而又穷苦的西南联大师生来说,泡茶馆是一种特殊娱乐方式。汪曾祺在昆明住了七年,几乎天天泡茶馆。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在昆明喝过的大烤茶。把茶叶放在粗陶的烤茶罐里,放在炭火上烤得半焦,倾入滚水,茶香扑人。

碧螺春讲究用大碗喝

汪曾祺曾在苏州东山一座名叫“雕花楼”的富商住宅内,喝过一次新采的碧螺春。那次印象也让他非常深刻。

碧螺春很好喝,唯一让人觉得煞风景的是,这么细嫩的茶叶居然是泡在大碗里端上来喝的。

“茶极细,器极粗,亦怪!”

后来他问好友陆文夫,陆文夫说碧螺春就是讲究用大碗喝的。

感觉汪老先生被忽悠了,我们都是习惯用透明玻璃杯泡碧螺春呢,这样还可方便欣赏袅袅多姿的“茶舞”。

学着自制“茶粥”

《俳人的食物》说,日本人小聚,食物极简单,但唯有茶粥这道菜是万不可少的。

汪曾祺读到这里有点眼馋心动了,茶粥是啥样的呢?要不自己做做试试~

于是他找来粗茶叶煎汁,再加入大米熬粥,自以为这便是茶粥了。

接下来有段时间,他每天早起都要喝碗自己发明的茶粥,自我感觉好喝极了。

END



一杯茶的时间,

给自己放个假

跟琐事和喧嚣说再见

让花的芬芳、树的浓荫

驱散一天的疲惫

一起聆听自然的声音

共享文学之美

点击收听花生调频↑

《四时佳兴》汪曾祺

书名“四时佳兴”取自北宋诗人程颢《秋日偶成》中的句子:“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个题目也在汪曾祺与著名漫画家丁聪合作的《南方周末》专栏用过,并且由他亲自拟定并书写,用作该栏目的刊头。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是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去世后,他的家人收集整理他的画作,并以《汪曾祺书画集》为题目自行编辑印制。如今这个书画选在旧书市场中以近三四千元的价格流转,一册难求。2017年是汪曾祺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我们重新精修、编排汪老的画作一百多幅,首次全貌正式出版这本书画集,并且请来汪曾祺研究专家苏北先生辑选汪氏美文中具有代表性的艺谈文论、人生感悟配入其中,这样一来,我们可以从文与画两个方面了解汪曾祺先生的艺术修养,在领略文章字节韵律之美和画作笔墨色彩之美的同时,也可以读到大师对于个人人生际遇以及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刻体悟与精湛见解。

《葡萄月令》

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二月里刮春风。

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了。树绿了。

雪化了,土地是黑的。

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

葡萄出窖。

把葡萄窖一锹一锹挖开。挖下的土,堆在四面。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有的梢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

把葡萄藤拉出来,放在松松的湿土上。

不大一会儿,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儿,绿了。

三月,葡萄上架。

先得备料。把立柱、横梁、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杨木的、桦木的,按照树棵大小,分别堆放在旁边。立柱有汤碗口粗的、饭碗口粗的、茶杯口粗的。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中等的,六根、四根。

先刨坑,竖柱。然后搭横梁,用粗铁丝摽紧。然后搭小棍,用细铁丝缚住。

然后,请葡萄上架。

汪曾祺学养深厚,文风冲淡质朴,文章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不重宏大,关照日常。他说过“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他还说过,“生活,是很好玩的。”有一年,汪曾祺去草原林区体验生活。刚好6月的草原绿油油,开满了黄色的金莲花。他好兴奋,做了首打油诗,“草原的花真好看,好像韭菜炒鸡蛋。”

鹦鹉史航说汪曾祺,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儿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却不常见。

贾平凹说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黄裳曾说汪曾祺:他的一切,都是诗。

梁文道说汪曾祺:就像一碗白粥,熬的刚好。

沈从文说汪曾祺:“‘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荷花》

我们家每年要种两缸荷花,种荷花的藕不是吃的藕,要瘦得多,节间也长,颜色黄褐,叫作“藕秧子”。在缸底铺一层马粪,厚约半尺,把藕秧子盘在马粪上,倒进多半缸河泥,晒几天,到河泥坼裂有缝,倒两担水,将平缸沿。过个把星期,就有小荷叶嘴冒出来。过几天荷叶长大了,冒出花骨朵了。荷花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很多很多花蕊。清香清香的。荷花好像说:“我开了。”

荷花到晚上要收朵。轻轻地合成一个大骨朵。第二天一早,又放开。荷花收了朵,就该吃晚饭了。

下雨了。雨打在荷叶上啪啪地响。雨停了,荷叶面上的雨水水银似的摇晃。一阵大风,荷叶倾侧,雨水流泻下来。

荷叶的叶面为什么不沾水呢?

荷叶粥和荷叶粉蒸肉都很好吃。

荷叶枯了。

下大雪,荷叶缸中落满了雪。

《菏泽游记·菏泽牡丹》

牡丹花期短,至谷雨而花事始盛,越七八日,即阑珊欲尽,只剩一大片绿叶了。谚云:"谷雨三日看牡丹"。今年的谷雨是阳历四月二十。我们二十二日到菏泽,第二天清晨去看牡丹,正是好时候。

初日照临,杨柳春风,一千亩盛开的牡丹,这真是一场花的盛宴,蜜的海洋,一次官能上的过度的饱饫。漫步园中,恍恍惚惚,有如梦回酒醒。

牡丹的特点是花大、型多、颜色丰富。我们在李集参观了一丛浅白色的牡丹,花头之大,花瓣之多,令人骇异。大队的支部书记指着一朵花说:"昨天量了量,直径六十五公分",古人云牡丹"花大盈尺",不为过分。他叫我们用手掂掂这朵花。掂了掂,够一斤重!苏东坡诗云"头重欲人扶",得其神理。

《淡淡秋光·梧桐》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叶大,易受风。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欻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证明秋后梧桐还是有叶子的,否则雨落在光秃秃的枝干上,不会发出使多情的皇帝伤感的声音。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子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一看,满地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

近日,汪郎先生为《四时佳兴》手钤乃翁汪曾祺先生书画用印。

《四时佳兴》珍藏钤印本火热预售中,数量有限,书迷朋友们可以点击文章下端的“阅读原文”抢订。



今年5月16,是汪曾祺逝世20周年,巧合似的,我不断地收到跟汪老有关的信息:先是初中同学发来一张我跟汪老的合影,当时汪曾祺来我所在的中学演讲,我作为学生代表被派上台。后是我父亲搬家,翻出了当年汪老送给他的书法,字很逸秀,有静气,是汪老先生去世前两年写的,当时他的头脑还很敏捷,能现场作诗,写给我父亲的诗,就是当场吟就,他一边提笔写,一边自嘲:“写字儿我不怕,就怕想词儿。”——虽然他念念不忘家乡,但说话早已是纯正的北京儿化音了。

这首诗是这样的:

城头吹角一天秋,声落长河送客舟。留得宋城墙一段,教人想见旧高邮。

是他的路数,淡,而现成。父亲跟汪老略有交集,所以我自小便读汪曾祺,因为通俗好懂,虽是孩童,也知流泪。幼时读书,反而记忆深刻,至今不忘。长大以后反复重读,那一个个泪点,还在原地等着我,无一遗漏。

我爱汪曾祺的小说,他的《受戒》名气虽大,但我最喜欢的却是《大淖记事》、《岁寒三友》、《黄油烙饼》、《皮凤三楦房子》和《徙》。这些小说,往往都有真实的生活原型,比如高大头,在高邮就确有其人。邮差送信来,唤其大名高某某,无人应答,直到怒吼一声:高大头!高大头的老婆才恍然大悟,连忙回答:有!有!据说汪曾祺后来归乡,地方上设宴招待,高大头也忝列其中,笑眯眯地听大家讲这些段子。

我怀孕期间,反应剧烈,晚间睡不着,饿得火焦火燎,常常半夜起来,补偿,踡在客厅沙发上看各种谈吃的书,而且很奇怪,那段时间看的都是旧书。张爱玲谈吃,老舍谈吃,汪曾祺谈吃……尤其汪曾祺谈吃最不能忍,因为他写的大多是家常食材,让你觉得吃到也不难,于是就非要吃到不可。出于孕妇的任性,我有时撩开书本就开始做饭,按照书里的做法,边看边做,边吃边看。这些事情都很个人、很琐细,并不重要,但因为这些小事,这个作家好像也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小时候看的《汪曾祺自选集》是漓江出版社出的,因为翻了太多遍,书脊已经烂掉,现在这本书已经找不到了,但我还记得汪曾祺在前面自序里写的,他所谓“自选”,并非选精,而像老太太择菜,把蔫叶子择出去,过一会看看,觉得还可以吃,就又收到篮子里。后来我买过各种各样不同出版社出的汪曾祺文集,确实觉得重复甚多,拉拉杂杂,就是那些,尤其他到了晚年,写的东西常常重复,仿佛一个老人家在唠叨往事,啰里啰唆,一遍一遍,但这仍然不妨碍我依靠惯性再看一遍。我对他写的东西太过熟悉,以至于生出了某种亲切,就像你不会介意多听几遍家中长辈的碎碎念。

中学的时候,我有一个男生朋友,人很聪明,也爱好文艺,有一次突然在我面前抱怨汪曾祺写得差,说白开水一样,就写那些慈姑啊昂刺鱼啊,一点看不出好在哪里。他当时的文学偶像是余光中,聪明又洋派,字字珠玑,每句话都是“左手写诗,右手写文”、“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的工整机巧。

我当时很想为汪老先生辩解几句,想跳起来反驳,但辩不出口。我确实在他的文字中领略到许多妙处,但因为语句寡淡,举不出例,当时年幼,也归纳不出个所以然,所以悻悻闭嘴。现在我初尝变老的滋味,正如汪曾祺在文章里写的:他小时候长得并不像祖母,后来老了,就像了。年纪会带给人很多变化,他文字里的有些东西要略解沧桑之后才能体会,是伤痛愈合后的透彻。在我写这篇汪曾祺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中学时那个自负的男同学,我一边写一边如释重负地想:现在,我终于可以大声说出汪曾祺好在何处了。

本刊记者/蒯乐昊

编辑/孙凌宇




什么是京派小说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
强调个体生活的真境界,对中国当代文学有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启了一股新风。总的来说,京派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深入生活,展现理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如沈从文、废名和汪曾祺,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小见大地传达出人性的美和生活的真谛。

汪曾祺一生经历了什么?中国当代作家汪曾祺简介
正在读高二的汪曾祺不得不告别南京中学,转学到淮安中学、私立扬州中学、盐城临时中学。这些学校的教学秩序被战争打乱了。汪曾祺勉强读完中学。战后,汪曾祺随祖父和父亲在离高邮城稍远的一个村子里的一个小修道院里避难了半年。他在小说受戒里描述了这个修道院。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并...

京派小说是怎样产生的?
京派是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留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的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老舍、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汪曾祺、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主要刊物有《...

京派小说代表作家
京派小说代表作家有林徽因、沈从文、汪曾祺、萧乾、朱光潜等。1、林徽因 林徽因,原名徽音,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徽因是清华大学教授 ,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2、沈从文 沈从文,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

金大力的作者是谁?
金大力 汪曾祺 一、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920年出生,江苏高邮市人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 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50年,任《北京文艺》编辑 1997年5月因病去世,享年77岁。主要代表作品:《邂逅...

汪曾祺是哪里人?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

江曾祺简介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 汪曾祺的父亲多才多艺。汪曾祺的审美意识的形成,与他从小看父亲作画有关。父亲的随和、富于同情心,对汪曾祺日后的创作产汪曾祺20岁开始发表作品。年轻时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较深。晚年作品渐趋平实。提倡“回到民族传统、回到现实主义”。但又主张现实主义...

京派代表作家
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朱光潜等。京派是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留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的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汪曾祺、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

小学生汪曾祺里面的文章都是汪曾祺写的他是著名的什么被誉为什么...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

京派小说主要作品
他的作品如《大淖记事》和《受戒》等,多取材于童年记忆和故乡风情,以浑朴自然和清淡委婉的方式展现出和谐的意趣。汪曾祺的作品中融入了沈从文的师承,开创了小说散文化的先河,他以小见大地揭示了生活中的平凡之美。总的来说,废名和汪曾祺都是京派作家中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

林甸县17581192338: 怎样评价汪曾祺? -
卷云佰莫: 汪曾祺的文字平中显奇 淡中有味 有江南的泥土芳香 且饶有趣味 他的作品超越时代和地域 我建议你去看看他的受戒 大淖记事等等 对了 他是京派小说的传人 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是沈从文的学生 这就是我对他的了解

林甸县17581192338: 汪曾祺除了散文以外,还写别的吗?
卷云佰莫: 当然有,汪曾祺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他的小说很有代表性.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林甸县17581192338: 人间草木主要内容 -
卷云佰莫: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 这是一部写给所有文学爱好者的最珍贵的名家经典作品,本书通过...

林甸县17581192338: 汪曾祺是哪里人 -
卷云佰莫: 汪曾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大淖事》、《受戒》等.出生地: 中国江苏高邮

林甸县17581192338: 高邮名人简介注意要少不能太多,别把我抄死就行 -
卷云佰莫: 汪曾祺(1920.3.5~1997.5.16),男,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大淖记事》《受戒》等.

林甸县17581192338: 汪曾祺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 上学吧
卷云佰莫: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