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孝行名满天下的孔融,最后为啥会因为不孝被杀?

作者&投稿:彤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孔融应该算是中华文化史上比较出名的一个人物,作为孔子后裔,其四岁让梨的故事也称得上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出众的才学,更是让他名列“建安七子”,与曹操父子等人相提并论。

当然,孔融不仅仅存在于二十四孝的传统文化故事中,在真实的历史上,他也是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其生活在东汉末年,曾一度以北海相的身份,位列群雄。虽然成就一般,但却也是那个乱世中的风云人物。

不过,孔融的结局并不好。汉献帝时代,他归入曹操治下,最后因为惹怒了曹操,而被杀害。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曹操杀他的理由中有一条败伦乱礼罪,其意是指孔融不孝。这对于一个入选“二十四孝故事”,被后世追捧了两千年的历史偶像来说,无疑是天大的讽刺。

融违天反道,败伦乱理,虽肆市朝,犹恨其晚。

当然了,这个罪名也不是空穴来风,胡编乱造。因为之前孔融之前确实有过关于“不孝”的解读。

话说这孔融在与祢衡喝酒吹牛的时候,曾发表过一个“父母无恩论”。

他说父亲没有什么值得孝顺的,因为孩子只不过是他一时情欲的产物;母亲对自己其实也没什么恩情,因为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其实就好比一件器物暂时寄存在瓶子里,当他们分离后,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又前与白衣祢衡跌宕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很明显,这样的话,颠覆了我们对于孔融的形象。不管从哪种角度去理解,其都是不符合咱们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咱们现代人尚且如此认知,更何况在以孝道治天下的汉朝。那个时代崇尚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样的价值观念。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

就连汉朝的选官制度也是将其作为了一个选拔标准,所谓举孝廉,就是如此。当初孔融让利梨的故事能够被广为宣扬,很大程度上就是其作为仕途形象的加分项。这在任何时代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一般名人都会有着不平凡的童年。比如汉元帝时期的宰相匡衡,有着凿壁偷光的典故,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也有着“砸缸”的事迹。

总而言之,当时孔融的人设,就是孝顺。但是他的“父母无恩论”,显然是让自己人设崩塌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上学的时候,书上只告诉你“孔融让梨”的故事,却不告诉孔融后来的事情。类似的还有很多例子,比如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大官,却最终因为贪腐而身败名裂,有些颠覆三观。

当然了,相比于匡衡的变化,孔融的人设崩塌显然有些令人难以接受。毕竟学问不代表人品,不能因为i匡衡努力读书,就下意识的去认为他人品好。而孔融作为孔子后人,一代大儒,他的人品一直以来都是有口皆碑,而且如此堂而皇之的自己去宣扬“父母无恩论”,无疑是在自毁长城,他没有理由这样做啊。就算是他心里这样想的,他也不会说出来。

当然,不排除孔融酒后吐真言,但是那个时代可没有的录音机,这样酒后之言,只要不是公开发表,就很难被流传出去。而当时孔融仅仅只是和祢衡吹了一下牛。而祢衡这个人,是当时最著名的“喷子”、曹操、刘表、黄祖都被他骂过。此外,祢衡除了是曹操的黑粉以外,还是孔融的好友。他经常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孔文举就是孔融,杨德祖就是杨修,能这样称呼好友的,可见其关系有多铁,所以他没有理由来这样坑朋友。

以上种种疑点说明,所谓孔融“父母无恩论”,可能只是虚构编纂的。在《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此州人说平原祢衡受传融论,以为父母与人无亲,譬若鲊器,寄盛其中,又言若遭饥馑,而父不肖,宁赡活馀人。

大致意思就是说传言孔融的“父母无恩论”,是从祢衡这里传出来的。但事实上,这顶多只能是证明祢衡有这种想法或者言论。毕竟这个人是三国出了名的疯子,时常在醉酒后说浑话,说出这些话不足为奇。而且祢衡在公元198年就死了,比孔融早了整整十年。如果真的是孔融说的“父母无恩论”,那么这十年里郗虑干嘛去了?为何没有站出来抨击?要知道这十年,孔融可一直是大名士,德高望重,名声颇好。

那么为什么会扯到孔融身上呢?原因无非两个字——构陷。

《后汉书》中有着这样一段记载:

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

大概意思就是曹操实在看不惯孔融,而郗虑又找了一些孔融的罪状,从而构成了孔融的死罪。而像十多年前祢衡的这些陈年旧事也就被翻了出来,毕竟孔融和祢衡乃是多年好友,忘年之交,说他是被孔融影响,也颇为合理。关键是祢衡死得早,郗虑说出来,完全死无对证。

比如,曹操在平定袁绍势力后,屠杀邺城居民,掳掠袁家妇人,甚至于把袁绍儿媳妇甄姬,许配给了儿子曹丕。孔融随即写信给曹操说:“当初武王伐纣,把妲己了赏赐给周公。”

曹操不解其中意思,便去问孔融。孔融答说:“按现在的状况看,可不就是这样吗?”。

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这表面上是在将曹操比作周武王,但实际上却是在暗讽曹操用敌人的老婆赏赐赐给自己亲人,强盗行径。要知道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怎么会把祸国殃民的妲己赐给周公呢?

曹操想通之后,被气得不行,由此记恨上了孔融。

魏王阴恨之——《三国志》

再还有曹操曾发布过一道禁酒令,称“酒可亡国”。这时候孔融又站了出来,他写了一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引经据典,反驳曹操“酒可亡国”的论点,而且言语中多显傲慢。

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这下曹操可不能忍了,平时你孔融讽刺我没事儿,但是此时事关我治国大策,哪能容你来指手画脚?要是都像你这样,日后我的政策估计都没法实行了。要知道孔融可是当时的大儒,天下儒生,皆奉其为尊,其影响力太大了。他的一言一行,足以对曹操带来巨大影响。

所以,曹操准备除掉他。

而正是因为孔融身份背后的巨大影响力,他不能随随便便的杀孔融。就算是有着“招合徒众”,“谤讪朝廷”这些罪状,那也难以服众。曹操如果就此杀掉孔融,无疑会站到天下儒生的对立面。所以他需要毁掉孔融,毁掉他的人设。那么“父母无恩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以孝行名满天下的孔融,却宣扬父母无恩,这势必会造成他在天下众儒生心中的形象崩塌,此时再杀孔融,那便再无顾忌。这便是曹操的手段。

所以,文人是永远都不够政客的,其中的阴谋算计,堪称恐怖,令人防不胜防。只是可怜孔融一生正直,德高望重,最终却因这构陷之罪,身败名裂。




因为孝行名满天下的孔融,最后为啥会因为不孝被杀?
以孝行名满天下的孔融,却宣扬父母无恩,这势必会造成他在天下众儒生心中的形象崩塌,此时再杀孔融,那便再无顾忌。这便是曹操的手段。所以,文人是永远都不够政客的,其中的阴谋算计,堪称恐怖,令人防不胜防。只是可怜孔融一生正直,德高望重,最终却因这构陷之罪,身败名裂。

让梨的孔融,长大后都做过些什么?
网红总有过气的时候,孔大网红也不例外。 来到许都之后,孔融便过气了。 汉代以孝治天下,即便没有才学,但是孝行名满天下的话,照样可以做官,甚至比有才学的人官还要大,这便是孔融走红的重要原因。 但到了曹操这里,情况变了。 曹操本人就是孝廉出身,他知道那些所谓的孝子大多是些什么德行,“举孝廉,父别居”,名义上...

曹操暗暗布局多年,终于等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杀掉了孔融
孔融到了许都后,起初曹操对于名满天下的孔融自然是厚待的, 只不过,后来曹操感觉不是滋味了。 孔子的后人,必然是有家族遗风的,但是孔融的姿态却是十分 傲慢。 早年的 曹操 ,还是很正直的,当时的东汉朝廷在宦官和外戚的把持之下,已经摇摇欲坠了,曹操 不愿意跟奸邪同流合污 ,尽管凭着祖父曹腾的背景被举“孝廉”...

闵子骞做过哪国宰相
闵子骞做过鲁国宰相。闵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丘(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以孝闻名。闵子以孝闻名,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生于鲁昭公六年,卒于鲁哀公八年,比孔子小15岁。他...

中国古代有关文明礼貌的佳话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5、...

名人文明礼仪小故事(急!急!急!急!急!急!)不要太长,50字(不要程门立雪...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

新东方在线古诗词网
孔霸:孔融的七世祖,为汉元帝之师,官至侍中。 祖父 孔贤 父亲 孔宙:字季将,官至泰山都尉。 叔伯 孔彪、孔立(一作孔翊)、孔麟 兄弟 孔融兄弟共有七人:孔褒、孔晨、孔谦、孔昱,其余二人名不详。 子女 孔氏:嫁给羊衜 另有二子:名不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

大孝子闵子骞出生在哪里闵子骞做过费宰吗
闵子骞是孔门七十二贤者之一,史载其“卒于齐州(今济南)”,在今山东、河南以及安徽均有闵子骞墓。济南闵子骞墓位于孝文化博物馆内,在庙堂北侧,呈凸起的圆形,封土长五米,高三米,墓道两侧有马、羊、狮等石像。闵子骞是孔子名徒,又以孝道名满天下,历朝历代对其均有加封,因此早年其墓地规模比较...

中国古代关于“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方面的典故有哪些,最好能在一个典 ...
孝顺:“莱子斑衣”“孟宗哭竹”“黄香扇枕”“卧冰求鲤”等二十四孝故事!尊师:“石桥进履”“程门立雪”等

闵子骞孝顺文言文翻译
后来拜师孔子,成为孔子“仁”“德”理想的忠实推行者和积极宣传者,以孝行名闻天下。终生不愿出任官职,直到50岁时去世。其先祖是鲁国的第四代国君鲁闵公,其父闵世恭为八世祖。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历史评价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夫人不言,言必...

岳塘区13679774970: 孔融为什么会被曹操杀了? -
守玉可乐: 曹操以孔融不孝的罪名把他杀了 孔融的观点是:“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就像容器和里面装的东西一样,分开就没有什么关系 而父亲则是想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才生了孩子,所以,如果只有一样事物,如果父亲不好,就把食物给对自己好的人. 而曹操本来就看孔融不顺眼,所以就借这个不孝之名把孔融杀了 具体可以去查查资料

岳塘区13679774970: 孔融长大后为什么把父亲杀了 -
守玉可乐: 孔融的父亲不是被孔融杀死的,是病死去世的.孔融杀的是一个在坟墓边哭泣亡父的人,因为他并非真心. 宋代李昉、李穆、徐铉《太平御览`秦子》曰:孔文举为北海相,有遭父丧,哭泣墓侧、色无憔悴,文举杀之." 译文:孔融任北海相时...

岳塘区13679774970: 孔融这样的真君子为何不得善终 -
守玉可乐: 性格决定境遇.孔融的性格问题,无疑是导致“孔融之死”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孔融不但是孔子世孙、天下名士,家世出身、政治背景与立场都与宦官之后的曹操有明显差异,而且他非常坚定的效忠于日趋式微的汉朝天子,成为当权的曹...

岳塘区13679774970: 孔融为什么被曹操杀害 -
守玉可乐: 因为孔他是维护汉礼的,曹操在那时被称为乱臣贼子,当然为孔所不容.曹操一心想收纳他,他却不买帐,那以曹操那脾气,就只有杀了他

岳塘区13679774970: 孔融为什么会让曹操杀死? -
守玉可乐: 孔融的死,就是得罪了曹操,这个很明确.而且孔融是一贯得罪曹操,早在建安二年的时候,袁术在淮南称帝,这个时候曹操就想趁机把杨修的父亲杨彪杀了.因为这个曹操和杨彪历来是搞不来的,而杨彪和袁术是儿女亲家,有婚姻关系,这当...

岳塘区13679774970: 孔融弑母是否真实,孔融说父母是容器原话
守玉可乐: “融四岁能让梨”,这句耳熟能详的三字经,是我们小的时候都曾听过的.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也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小的时候以恭敬孝顺闻名...

岳塘区13679774970: 孔融为什么被曹操杀了啊?说简单点... -
守玉可乐: 曹操以不孝的罪名杀了孔融,孔融说:父与子有何恩情?不过是当时的情欲发作而已.之类的话. 但主要是因为孔融自视清高,经常讽刺挖苦曹操,语言刻薄,说风凉话,对曹操的政治路线,重大决策公开表示反对.

岳塘区13679774970: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孔融让梨背后真正原因 -
守玉可乐: 说起古代小时候就十分出名的神童大家肯定都会想到司马光,孔融这些人了.毕竟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都是小时候做出的事.但是你却不知道这背后有着让人十分恐怖的...

岳塘区13679774970: 孔融为什么被曹操杀了 -
守玉可乐: 装逼装大发了...没收住...跪了... 古人云 士为装逼着亡.... 当时孔融的主要工作就是 一个谏字..职位也相当于 古代笼统的..士.其实就是一言官....但是他不讲方式... 总是当众挫曹操...还以为自己是忠义...其他大臣也都说孔融忠勇...结果孔融自己也飘飘然...

岳塘区13679774970: 孔融被曹操定为什么罪终被杀害 -
守玉可乐: 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早年刚刚踏入仕途,他就初露锋芒,纠举贪官,“陈对罪恶,言无阿挠.”董卓操纵朝廷废立时,他又每每忤卓之旨,结果由虎贲中郎将左迁为议郎.后来在许昌,孔融又常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