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作者&投稿:师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民族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以传的生活方式,它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生产、禁忌等谙方面。风俗习惯是民族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都是影响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因素。   我国各民族由于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不同,所形成的风俗习惯有很大的差异,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性。民族风俗习惯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生产力水平下的产物,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自然根源,因此只要民族存在,形成这种风俗习惯的社会、历史和自然根源不变,民族风俗习惯就会长期存在。而且,民族风俗习惯一旦形成,其中就蕴藏着该民族群众的共同心理感情,民族风俗习惯的变迁往往落后于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发展变化。   (2)群众性和社会性。民族风俗习惯世代相传,渗透到该民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深刻的社会性。   (3)民族性和敏感性。风俗习惯反映着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和文化传统、心理素质和感情境界,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体现着民族性;并且这种民族性往往会表现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上,因此在社会交往和政治生活中有时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需要慎重对待。   (4)地域性。

  民族因素是民族各方面造成原因的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民族差别的存在.这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因.民族差别通常是指每个民族在四个基本特征方面的差异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等.这些差别在民族社会中普遍存在,一旦有条件,它就会在民族之间交往接触过程中,成为产生民族问题最直接、最基本的诱因.
  二是人为因素.在私有制社会里,民族内部存在的阶级压迫和剥削扩展、延伸到民族之间,导致民族问的压迫剥削和矛盾斗争,进而形成为民族之间的对抗关系;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执政党和政府由于某些主观认识不足或其他原因导致有关民族政策、措施不当,而出现民族问题.

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等方面。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民族结构,民族素质, 民族关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民族发展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关系,国家政权的性质,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政策环境,宗教信仰和社会伦理。

扩展资料: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和融合、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没有历史上多次民族大互动、大迁徙、大融合,中华民族就不可能形成,中国也就不可能长期保持统一和稳定。从历史角度看,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

互动性。不同部族、民族之间的频繁互动是中华民族得以形成的重要动力。中国历史上存在众多部族、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它们互动频繁、迁徙不息。

其结果,一方面是带来民族融合,大量少数民族融入汉族,部分汉族融入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融合;另一方面是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形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自先秦时期开始,中国各部族、各民族就一直处于不断互动和融合的过程中。

像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是最为典型的民族大互动、大迁徙、大融合时期。在互动和融合过程中,各民族在文化上取长补短,在经济上互通有无,在宗教信仰上兼容并包,在婚姻上互相通婚,生活习俗的差异也逐渐弥合,血缘逐步融为一体。

通过多次民族迁徙和融合,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人融合,南方少数民族与南迁的中原汉人融合,加速了全国各民族的大融合。在当代中国,无论哪一个民族,其血缘和文化的来源都是多元的。每一次民族大互动、大融合并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

每一次大融合之后,无论少数民族还是汉族,均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出现,促进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互补性。互补性即各民族之间在经济和文化上形成互补。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居住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适应各自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文化样式。

居住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各民族之间,需要交流和交往,需要相互合作和互通有无。唯有如此,才能共同发展、更好发展。这种差异性和互补性,使我国农业民族与畜牧业、采集狩猎业民族之间始终存在频繁、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往关系,为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共同繁荣提供了条件。

数千年来,各民族在经济上互补、技术上互帮、困难时互援,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内在联系,形成了北方与南方、内地与边疆、农业与牧业等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包容性。在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之所以能够不断互动、迁徙和交融,与各民族的包容性密切相关。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展现出较强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一是认为汉族和少数民族是一体或一家。如唐太宗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强调华夷一体,声称自己对华夏和狄夷一视同仁、没有偏见。明朝统治者在夺取政权后,也强调华夷无间。清朝皇帝的华夷一统观念更为明确,强调在清朝大一统政治下,无华夷之别、内外之分。

二是各民族之间相互通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历史上有些民族甚至主动“全盘汉化”,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鼓励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尊崇儒学,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

三是不排斥国外文化和宗教。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特点,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传入我国后,都能与中华文化相融。

整体性。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各民族的互动和融合中得以形成,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和发展,是与古代中国人的整体性思维模式密切相关的。古代中国人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天、地、人是一个统一整体。

中国人的整体性思维模式促成了古代中国整体性地理概念,各民族都逐渐认识到中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这种地理概念进而促成古代中国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精英均把祖国统一作为重要目标,以江山分裂为忧,在分治中谋求统一,在统一中谋求长治久安。在这种大一统文化传统的影响下,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越来越强,国家认同意识越来越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族



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等方面。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民族结构,民族素质, 民族关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民族发展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关系,国家政权的性质,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政策环境,宗教信仰和社会伦理。

扩展资料;

中华民族在互动融合中形成和发展:

1、互动性:

不同部族、民族之间的频繁互动是中华民族得以形成的重要动力。中国历史上存在众多部族、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它们互动频繁、迁徙不息。

其结果,一方面是带来民族融合,大量少数民族融入汉族,部分汉族融入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融合;另一方面是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形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2、互补性:

互补性即各民族之间在经济和文化上形成互补。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居住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适应各自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文化样式。

3、包容性:

在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之所以能够不断互动、迁徙和交融,与各民族的包容性密切相关。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展现出较强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4、整体性: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各民族的互动和融合中得以形成,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和发展,是与古代中国人的整体性思维模式密切相关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大家手笔:中华民族在互动融合中形成和发展



基本条件: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决定性因素: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等方面。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民族结构,民族素质, 民族关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民族发展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关系,国家政权的性质,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政策环境,宗教信仰和社会伦理。

扩展资料

1、民族因素是指决定民族成败的原因和条件。重要表现为推动民族发展的因素力量。

2、民族因素推动民族发展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民族内部结构是影响民族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因

(四)民族自身素质是影响民族发展的又一个主要内因

(五)民族之间关系结构则是影响、制约民族发展的一个主要外因



基本条件: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决定性因素: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等方面。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民族结构,民族素质, 民族关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民族发展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关系,国家政权的性质,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政策环境,宗教信仰和社会伦理。

扩展资料: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的形成,从初期的"氏族",这个"氏族"就是种子,然后历经氏族联合,在争斗中形成武装形式具有组织性的政权,政权是民族的衍生品。有了政权组织的民族,开始发展壮大,逐渐消灭同化周边人群(氏族),这就是民族的发展历程。

这是一条线走向,不是多线发展,更不是多线融合,被消灭同化的民族,就像五谷之于人也,被并入这条线里,自己的生活习俗消失,被主流人群所同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族



基本条件: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决定性因素: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等方面。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民族是指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稳定共同体,一群基于历史、文化、语言与其它人群有所区别的群体。

扩展资料

1、民族因素是指决定民族成败的原因和条件。重要表现为推动民族发展的因素力量。

2、民族因素推动民族发展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民族内部结构是影响民族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因

(四)民族自身素质是影响民族发展的又一个主要内因

(五)民族之间关系结构则是影响、制约民族发展的一个主要外因




古代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又加之中原形成了夏、商这种国家,于是形成了华夏族。后来农耕文明进一步发扬光大,秦始皇统一之后汉朝统一了中原,南方开始推广农耕文明,北方也开始迁入大量的汉人,大家通婚,通用汉语,共同劳作,之后就民族融合了啊。到了唐朝时期,西藏也归于中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就慢慢形成了,于是有了中华民族。。

民族形成时间?
第二,把民族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在四个“共同”中,尽管语言列为第一个共同条件,但是,共同的地域应是首要条件。因为只有共同地域条件下,才有可能逐步形成其他三个“共同”,否则,是不可能的。当然,这里“地域”指的是民族的分布是连续的,没有被分割的分布区,而不是...

民族是什么?怎么起源的?
第二,把民族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在四个“共同”中,尽管语言列为第一个共同条件,但是,共同的地域应是首要条件。因为只有共同地域条件下,才有可能逐步形成其他三个“共同”,否则,是不可能的。当然,这里“地域”指的是民族的分布是连续的,没有被分割的分布区,而不是...

有关国防教育的资料100字
几点启示 1,强大的国防,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2,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建设强大国防的重要前提;3,科学技术是建设强大国防的根本动力;4,人民群众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力量源泉;5,坚持党的领导和建立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现代化革命军队是建设强大国防的根本保证。中央精神 ...

(高一政治)如何处理好我国的民族关系?如何处理我国的宗教问题?300字左右...
一)民族 1、产生:民族是人类历史上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四个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的这四个基本特征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民族产生、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它们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

族性是一种文化构件类别怎么解释?
[1]族性也被——在其他人看来——界定为一个独特的群体[2],由共同的文化、语言、宗教、行为或生物学方面的特征来加以规定。[1][3]按照某些人的看法,“族性是人类生活中的基本因素:它是内在于人类经验中的一种现象。”[3]然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族裔身份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形成。[4]导致这种身份判定行为...

美利坚名族的形成具备了哪些条件
1774年,来自13州的代表聚集在费城,召开第一次大陆会议,希望能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王,并接受处分。1775年,在马萨诸塞州来克星顿点燃战火,北美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5月,在费城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并发表著名的《独立宣言》,提出...

请问: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出自何处? 知道的...
2、释义:夷:中国古代汉族对其他民族的通称。进:同化。孔子作《春秋》,对于采用夷狄礼俗的诸侯,就把他们列入夷狄;对于采用中原礼俗的诸侯,就承认他们是中国人。3、创作背景 隋唐时佛教盛行,儒学在思想学术界影响日渐衰微。韩愈在政治上排斥佛教的同时,又作此文,以维护儒学的基本观念,扫除佛教的...

国防教育对国防的作用是什么?
在和平时期,他们是国防教育的骨干,而一旦战争发生,他们便成为人民战争的排头兵,能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参与战争,形成强大的合力,取得战争的胜利,为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打牢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 加强领导,提高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长期以来,高校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

民族的定义
第二,把民族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在四个“共同”中,尽管语言列为第一个共同条件,但是,共同的地域应是首要条件。因为只有共同地域条件下,才有可能逐步形成其他三个“共同”,否则,是不可能的。当然,这里“地域”指的是民族的分布是连续的,没有被...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15720317894: 一个民族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
潭种彤舒: 人民的核心力量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15720317894: 《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业1答案 -
潭种彤舒:[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E 4BCDE 5C 6C 7 A BCDE 9 ABCDE 10 BCDE 二、判断题 1.错.“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换一下位置. 2.错.“必定”改为“不一定” 3.错.“民族消亡”改为“民族同化” 4.错.不一定都是民族问题 5.错.“彼此孤立”改为“...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15720317894: 民族形成的条件和一般规律是什么?
潭种彤舒: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 ①指构成一个民族所应具备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4个基本特征.每一个基本特征都具有特定的内容,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民族自身形成发展中的原因,各种特征具体在每个民族中的表现程度是不同的. ②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15720317894: 民族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
潭种彤舒: 很多了,列举下: 1, 民族所处地理环境 所决定的个人特质及生存环境 2,民族历史 形成的民族地方性知识与现有发展水平 3,民族内部的重要人物 的产生与其做出的决定 4,外来环境 的影响与施压.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15720317894: 马克思认为民族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潭种彤舒: 条件是:共同的语言,生活习惯,文化;在同一块地域;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15720317894: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什么等内部和外部 -
潭种彤舒: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民族结构 、民族素质、民族关系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请及时采纳,谢谢!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15720317894: 民族在人类社会中形成的原因 -
潭种彤舒: 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15720317894: 民族发展基本条件包括什么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
潭种彤舒: 行政组织环境是指影响到行政组织生存与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即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总和.行政组织环境是一个由众多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非常复杂的综合体,包括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对行政组织发生直接、间接影响的各种要素.卡斯特曾把环境要素归结为:文化、技术、教育、政治、法制、自然资源、人口、社会经济、国防.还有学者将社会团体也作为环境的重要因素,这些要素大致可概括为政治、经济、文化几个方面,因为它们基本囊括了社会环境的基本要素,并构成一个社会的基本结构.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15720317894: 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是 -
潭种彤舒: A.战争.暴力冲突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私有制的出现 D.产品交换的发展.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15720317894: 世界民族是怎么产生的?? -
潭种彤舒: 在原始时期,人类逐渐形成以部落为聚居点的集群,这就是民族的雏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