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干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形式有哪些~

文学艺术形式
按类别分,有大的两类:文学形式: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哲言、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剧本(主要四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剧本))艺术形式: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主要四类:绘画、雕塑、音乐、戏剧)
按表达方式有:1.语言艺术:戏剧,诗歌,小说,散文2.表演艺术:音乐,舞蹈3.造型艺术:绘画,雕塑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曲艺,电影等


拓展资料:
文学简介-百度百科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文学典型是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艺术形象,是通过个别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必要的文学手段。
文学典型作为符合人类审美理想的一种范型模式、文学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它是指写实型作品语言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富历史内蕴的性格。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意思是:上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用正确的治理措施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办得好。

出处:《荀子·天论》——战国·荀子。

原文节选: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译文:不必刻意去做就成功了,不必刻意去求就获得了,这就叫做“天职”.像这样子,虽然深奥,“至人”是不会刻意去加以思虑的;虽然伟大,“至人”是不会刻意去加以费力的;虽然精微,“至人”是不会刻意去加以考察的,这就叫做不和天争夺职分。

天有天时,地有地利,人有人治,这就是说人(能与天地)并立为三.舍弃自身能够并立为三的部分,而(一味地)期待自己能够并立为三,那就错了。

扩展资料

《天论》节选自《荀子·天论》,有删节。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0),名况,当时人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主要为荀子所著,共三十二篇,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作。

其主旨是揭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客观规律,和人事没有什么关系。其主要思想是,社会是清明富足还是动荡飘摇,也全是人事的结果,和自然界(所谓的“天”)也没有什么关系。荀子的这种思想,有力地否定了当时的各种迷信,强调了人力的作用,放到战国时期看,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

文章首句提纲挈领,表明观点,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而后以此言立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毋应越俎代庖。后又语人:物畜而制之,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骋能而化之,理物而勿失之,愿于有物之所以成。

天地万物,各司其职。人之思治,各常其道,人道未易,国泰民安,人之思行,知制天命,天命之知,其行曲治,其养曲适,其生不伤,天命之制,则在乎人焉。

《天论》语言富于文采和气势。比如第一段中“强本而节用……妖怪不能使之凶”和“本荒而用侈……妖怪未至而凶”这两节文字意思相反,字句工整相对,从整体上看,运用了对比兼排比的修辞手法,而这两节文字分别又是由两组排比句构成,文字的工整严密令人叹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子·天论



意思是:上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用正确的治理措施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办得好。

原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译文:

上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圣君尧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暴君桀就灭亡了。用正确的治理措施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办得好;用错误的治理措施对待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会办糟。

加强农业生产而又节约开支,那么天不可能使人贫穷;生活资料充足而又能适应天时变化进行生产活动,那么天也不可能使人生病;遵循规律而又不出差错,那么天也不可能使人遭祸。

所以水旱灾害不可能使人受饥挨饿,寒暑变化不可能使人生病,自然界反常的现象不可能使人遭难。荒废农业生产而用度奢侈,那么天也不能让人富有。

出处:《荀子·天论》——战国·荀子

扩展资料

第一段:论述天人之间的关系。在这段文字中荀子指出,自然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它无所偏袒。顺应这个规律就吉祥,违背它就有灾凶。所以智者、圣人只考虑世间之事,只考虑如何顺应自然,而不去考虑怎样改变自然规律。

第二段:国家的治乱与自然界没有关系,天地自有其规律。君子也象自然界一样,有一定的行为准则,并时刻遵循;小人只计功利,变化无常。事实证明,可怕的不是天,而是世人的种种违背礼义道德的举动(人袄)。因此,荀子反对那些祈求天神的迷信仪式。

读三段:作为国君应该重礼尊贤,这样才可以做天下之王。放弃人的作用而时刻关注天的变故,是不符合万物的实际情况的。治理国家要遵循经过历代检验过的、今天仍然存在的治政原则。在这段文字中,荀子提出了“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的著名观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子·天论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提到:“‘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原文出自《荀子·天论》:“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译文:天道(自然规律)是持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贤明的尧而存在,也不因为凶暴的桀而消失。用符合治理它的规律来适应它,就能吉祥;用导致混乱的办法来对待它,就遭到凶灾。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哲学道理
天行有常的出处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自荀子的《天论》,原文如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译文 天道(自然规律)是持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尧(那样仁德的君主)而存在,也不因为桀(那样残暴的君主)而消失。符合治理它的规律来适应它,就...

读完荀子天论关有感
荀子,(荀况)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到什么程度,本人没有太深的研究。但据说荀子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家!如真是如此,那确实是够伟大的。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我觉得,这话在今天更值得人们回味!“天行有常...

...正确的一项是( )(3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
B 试题分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有很多: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

荀子最厉害的三句话
二、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知君子。——《荀子.大略》点评:如果没有经历寒冷的冬天,就不知道松柏的坚韧挺拔;没有经历过危难的事情,就不知道君子志向的远大。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点评:宇宙、天地,有它自然的运行规律,...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
唯物主义。因为这句话肯定了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并且这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出自《荀子 天论》。意思是:社会发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而就不存在。这就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翻译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翻译为:上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它并不因为尧那样仁德的君主而存在,也不因为桀那样残暴的君主而消失。原句选段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
1.D2.C3.C4.大自然运行变化有一定的常规,不会因为尧统治天下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统治天下就消亡。

荀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三、“天人相分”的思想 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四、“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荀子看来,与其迷信天的权威,去思慕它,歌颂他,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

如何理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
(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不够完整,其实荀子在说这个话时,还有下句,即: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这样连贯起来看更容易理解。整体解释就是: 大自然是按照它固有的规律运行的,它并不因为世上有尧这样的圣人而长存,也不因为有桀这样的昏君而灭亡。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了哪个哲学派别的观点 天行有常,不...
赏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反映了荀况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荀子在《天论篇》开头便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这就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把...

郯城县15089719322: 天行有常 译文 -
沃垂沈阳:[答案] 是这篇么?荀子《天论》【原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

郯城县15089719322: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出自哪里 -
沃垂沈阳: 出自《荀子天论》

郯城县15089719322: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什么意思 -
沃垂沈阳: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译文〕天道(自然规律)是持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尧而存在,也不因为桀而消失.符合治理它的规律来适应它,就获得吉祥;用导致混乱的办法来对待它,就遭到凶灾.

郯城县15089719322: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怎么说明哲理意思 -
沃垂沈阳: 没记错的话,这话应该是出自《荀子天论》吧. 完整的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翻译过来大意就是:大自然运行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暴虐而就消失. 记得采纳啊

郯城县15089719322: 天行有常 - 天文观后感 -
沃垂沈阳: 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出自《荀子天论》.属于哲学中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郯城县15089719322: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亡的意义 -
沃垂沈阳: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亡的意义是消失、不存在、灭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出自《荀子天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出处: ...

郯城县15089719322: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哲理 -
沃垂沈阳: 所谓天行有常,指的是天道运行有一定的常规, 并不会因为人为而改变, 日夜会轮替,四季会更换,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现象世界照著一定的常规运行, 另外,不仅是自然的天象, 即便是灾害也是一样,地震会引起海啸, 海啸会造成灾难,所以,所谓天行有常,要说明的是现象世界, 有它一定的规则在运行著,并不会因为像尧舜般的圣者, 就可以改变自然世界的成住坏空.

郯城县15089719322: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含义?为什么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
沃垂沈阳:[答案]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出自《荀子 天论〉 社会发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而就不存在.在《荀子》一书中,反映荀况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是...

郯城县15089719322: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自哪本书?
沃垂沈阳: 《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一词出自荀子的《荀子天论》,意思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三皇五帝尧的圣明或者夏朝桀的暴虐而...

郯城县15089719322: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出自于哪儿 -
沃垂沈阳: 出自《荀子·天论》 意思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 荀子在《天论篇》开头便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这句话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