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孔氏之子回答妙在哪里

作者&投稿:东野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世说新语孔氏之子回答妙在哪里~

妙处在于巧用归谬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按对方的逻辑推理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
你问的应该是这一则:
言语第二之四十三、家果家禽
(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孔坦)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的家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杨氏之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样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拓展资料:《杨氏之子》是选自南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本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在梁国,姓杨的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父亲,父亲不在家,就叫儿子出来。孩子为孔君平摆上水果,招待他。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反驳:“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妙处在于巧用归谬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按对方的逻辑推理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
你问的应该是这一则:
言语第二之四十三、家果家禽
(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孔坦)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的家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杨氏之子是属于世说新语的哪一门?
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上卷第2门<言语>。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一些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杨氐之子出自于哪篇文章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人家中的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

翻译下吗古文的意思孔子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杨氏之子如何用智慧回应孔君平的玩笑?
孔君平对杨氏之子的父亲甚是敬重,但当父亲不在时,他将目光转向了这位年仅九岁的少年。一次,他指着盘中的杨梅,笑问道:“这是你家的果子吗?”杨氏之子的回答,如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他俏皮地答道:“我从未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这个故事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一部记录士族阶层闲谈...

杨氏之子告诉我们的道理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赏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闲谈...

世说新语<杨氏之子>翻译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的儿子9岁,非常聪明。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儿子叫了出来。儿子端来的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杨梅和你一家子。”儿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啊!”这是我的见解,有可能不对,请慎用!

“此是君家果”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此是君家果”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出处: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的《杨氏之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

“杨氏之子”出自哪个作品?
“杨氏之子”是一古代短篇小说,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2、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

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语言是具有魅力的,慢慢品味,不同的说话方式,效果也是大相径庭,那么文章《杨氏之子》中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那里?

禅城区19734501425: 世说新语孔氏之子回答妙在哪里 -
圭歪复方: 妙处在于巧用归谬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按对方的逻辑推理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你问的应该是这一则:言语第二之四十三、家果家禽 (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孔坦)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的家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禅城区19734501425: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对话什么,妙处什么 -
圭歪复方: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 1、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 2、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以否定的形式婉转的回答,显得幽默有礼貌. 创作背景: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引》,这部...

禅城区19734501425: 《杨氏之子》中的对话妙极了,妙在何处? -
圭歪复方: 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禅城区19734501425: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_______________ --
圭歪复方:[答案]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 ,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更妙的是杨氏之子没有直接生硬的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禅城区19734501425: 杨氏之子太聪明了,当孔君平说 ,他立即回答 ,从这精妙的回答可看出他不仅 而且 . -
圭歪复方: 杨氏之子太聪明了,当孔平说(这是你家的杨梅),他立刻回答(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棱供迟佳侏簧虫伪矗镰的鸟 ).从这精妙的回答可看出他不仅(待人有礼貌),而且(十分的机智幽默).

禅城区19734501425: 文言文杨氏之子妙在何处? -
圭歪复方: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讲到了孔雀,回答得非常机智幽默.

禅城区19734501425: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圭歪复方: 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又孔君平的“孔”姓想到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硬生的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岂是我家水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选我啊.这可是我自己辛苦打出的啊. O(∩_∩)O哈哈~

禅城区19734501425: 世说新语中两位神童的聪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
圭歪复方: (一)善辩.巧舌如簧、思维敏捷是当时夙惠男童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

禅城区19734501425: 5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0课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
圭歪复方: 孩子的回答很妙,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是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

禅城区19734501425: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说明了什么? 课文第一句话在全文起到的作用是 - ------------. -
圭歪复方: 1 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对方无以言表.用以说明孔君平的说法是错误的.2 统领全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