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下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句话错了吗?如何解释?

作者&投稿:木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棒下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如何解释?~


这有两种可能。
(1)有道理,一些不听劝告的孩子,怎么对他教育都没有用,那也只能棍棒伺候了,而慈母因为太宠孩子了,孩子就因为母亲太溺爱他了,而为所欲为。
(2)没有道理,有些孩子比较乖,不用家长来督促他,孩子可以自己来处理。像这种孩子,就不用棍棒伺候了,而有些孩子会认为母亲很爱自己,将来要要好好报答她。像这样的慈母,就不会败儿。
所以,对于这种问题,要看孩子是怎样的,才有不一样的观点。

以原典故看错了一部分,其出处可见《增广贤文》,原话为:“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详解一:先说严父出孝子。何为严父?

《淮南子·人闲训》有言:

原文:仁者,百姓之所慕也;义者,众庶之所高也。为人之所慕,行人之所高,此严父之所以教子,而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大意:仁德是百姓向往的,正直是黎民推崇的。行事作风以黎民百姓所期望为准,这即是严格教育子女的父亲应该做的,也是忠臣用以面对君王的功绩。

由此可见,“严父”的最初本质,对子女并非私心求其孝,以尊长挞其身,更不可能是以棍棒为准。但是此后为何会有棍棒、棒下一说?仍源于《淮南子》。

原文:沉湎耽荒,不可教以道,不可喻以德,严父弗能正,贤师不能化者,丹朱、商均也。

大意:那些沉迷惑乱于错事、无法接受社会道德观念、不能以品行德操来约束的人,就是严父也无法让他重回正途,再好的老师也不能教化这种冥顽不灵,但是这样的存在也不过只有如丹朱、商均这样极少数的人了。

注:丹朱不孝,故尧禅让于舜;商均无德,故禹建夏后。

这样看,丹朱、商均的无能体现了自身贤明如尧舜的教子无方,使尧舜的身后名出现了污点。所以如今的“棍棒、棒下”更多地是所谓的“严父”在担心自己的脸面名声及身后事,而对于真正的孝道、贤明等对大众有益的严父本质毫不在意,这样的棒打不孝根本是在要求子女愚孝。


详解二:何为慈母多败儿。

这句话源于一个典故。《后汉书》中有记仇览为亭长时,有母告子不孝一事。而后这则故事在《太平御览·孝经》中被记为:“孤犊触乳,骄子詈母。”

原文:谢承《后汉书》曰:仇览字季智,一名香,陈留考城人也。为县阳遂亭长。有羊元者,凶恶不孝,其母诣览告之。览呼元,责哨元以子道,与《孝经》一卷使诵读之。元深改悔,至母前谢罪曰:“元少孤,为母所骄,谚曰:‘孤犊触乳,骄子詈母’。乞今自改。”卒成佳士。

大意:仇览做亭长时,有一个叫羊元(陈远)的人凶恶不孝,其母欲诉。仇览便招来羊元,问责其人伦之道,并授其孝经一卷。羊元读后悔改向母亲谢罪说:“我少年失父,因被母亲骄纵才落得今日下场。听闻民间说用犄角顶母亲的小牛都会被杀掉,而我的行为也已经成了同样的反面教材,这很不好,我以后会改的,请您原谅我。”于是此后便成了人人传颂的正面教材了。

虽然“孤犊触乳,骄子詈母。”的真实令人质疑,可慈母多败儿却从此流传了下来。总体而言,这是由于当时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造成的。女性由于过多操持家务,对外界事物变化不甚敏感,且过于重视子女的感受,所以才会得到这样的评价。


总结:于今时今日,也有人开始说“慈父严母多忠孝,严父慈母多败儿。”的话了。只不过无论父母严慈于谁,本质上都是要让子女懂得分辨是非三观正确,日后可以在社会立足,甚至成为一名他人眼中的优秀典范,并非是要求一起对子女无分青红皂白的混合双打。


如果不知其错而受到鞭挞,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无法成为一个令父母自豪的孩子,这恐怕才真的是最不孝表现了。



一些不听劝告的孩子,怎么对他教育都没有用,那也只能严格教育了,而慈母因为太宠孩子了,孩子就因为母亲太溺爱他了,而为所欲为。



“慈母多败儿”是正确的。“棒下出孝子”这句才错,因为有可能把孩子引入歧途,产生报复心理!

棒下出孝子:这种教育方式实在太暴力了
慈母多败儿:这也不一定,“凶母”更容易让孩子变得叛逆

这有两种可能。
(1)有道理,一些不听劝告的孩子,怎么对他教育都没有用,那也只能棍棒伺候了,而慈母因为太宠孩子了,孩子就因为母亲太溺爱他了,而为所欲为。
(2)没有道理,有些孩子比较乖,不用家长来督促他,孩子可以自己来处理。像这种孩子,就不用棍棒伺候了,而有些孩子会认为母亲很爱自己,将来要要好好报答她。像这样的慈母,就不会败儿。
所以,对于这种问题,要看孩子是怎样的,才有不一样的观点。


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是什么意思
父亲严肃管会出孝顺的孩子,母亲溺爱只能养出败家的儿子。出自《增长贤文》: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意思是在父亲严肃的管教下更容易培养出孝顺的孩子,而慈母往往娇宠溺爱,只能养出败家的儿子。

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中文翻译
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的意思为:父亲对孩子要求严格是爱,母亲的溺爱往往是害。严格的家庭子女都有出息且孝敬父母的多,而溺爱的子女多没出息而且容易在社会上惹事端,大多也不会孝敬父母。出处:清·周希陶《增广贤文》节选: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里的“慈母”是指宠溺孩子的母亲们,这些孩子们...

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小孩自制能力差,不能溺爱,要严格管教。一些不听劝告的孩子,怎么对他教育都没有用,那也只能严格教育了,而慈母因为太宠孩子了,孩子就因为母亲太溺爱他了,而为所欲为。出处:以原典故看错了一部分,其出处可见《增广贤文》,原话为:“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各类古代书籍中也提到类...

“慈母多败儿”是什么意思?
原文: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释义:严厉的父亲教导出来的孩子是孝子,宠溺孩子的母亲教导不出来孩子。《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

慈母多败儿,下句是什么?
下句是: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出自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清代民间创作的结晶。原文如下: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译文:严厉的父亲可以教育出孝顺的孩子,慈祥的母亲多半...

世人皆说“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句俗语,意思是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加管教,形成对家庭权威的尊重,即孝道。母亲对一切的呵护,让孩子永远没有断奶的心理时间,让孩子没有独立成长的能力,一切靠情节,是无能的表现。从目前的历史背景来看,"严父 "和 "慈母 "并不是指父亲或母亲这两个具体的角色,而是代表了两种教育模式--...

棒下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句话错了吗?如何解释?
以原典故看错了一部分,其出处可见《增广贤文》,原话为:“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详解一:先说严父出孝子。何为严父?《淮南子·人闲训》有言:原文:仁者,百姓之所慕也;义者,众庶之所高也。为人之所慕,行人之所高,此严父之所以教子,而忠臣之所以事君也。大意:仁德是百姓向往的,...

慈母多败儿下一句是啥
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严父多孝子。这句话出自于《增广贤文》中,慈母多败儿下一句是严父出孝子。昔有慈母多败儿,但法令林木皆尽廉。一家父子共居邻,父要子出孝子。母宠子,子习傲不听父训,为父受尽指摘。父心苦子徒劳绩,叹子志未向正行。

农村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败儿”,这句话有道理吗?_百度知 ...
所以才有棒下出孝子一说!如果母亲娇生惯养孩子,不舍得打骂,不舍得修理调皮的孩子,就容易养成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种种恶习,等于害了孩子。才有慈母多败儿一说。现在孩子的教育,和以前的家庭教育有很大不同。如今孩子上学比较早,出去闯荡早,一生中与父母接触的时间比较短,可以说一...

棒打出孝子,娇养忤逆儿出自什么典故
这句话原话应该是“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俗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厉的家教,和规矩形成人对家族权威的尊重,也就是孝顺。母亲的事事关心,让孩子心理永远没有断奶的时候,让孩子没有独立成长的能力,事事依赖的情节,是无能的表现。

治多县19830016119: 棒下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句话错了吗?如何解释? -
傅谭更欣: 这有两种可能. (1)有道理,一些不听劝告的孩子,怎么对他教育都没有用,那也只能棍棒伺候了,而慈母因为太宠孩子了,孩子就因为母亲太溺爱他了,而为所欲为. (2)没有道理,有些孩子比较乖,不用家长来督促他,孩子可以自己来处理.像这种孩子,就不用棍棒伺候了,而有些孩子会认为母亲很爱自己,将来要要好好报答她.像这样的慈母,就不会败儿. 所以,对于这种问题,要看孩子是怎样的,才有不一样的观点.

治多县19830016119: 慈母出败儿这个说法正确吗 -
傅谭更欣: 基本正确,要求目前可以溺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不能没有原则,孩子犯了错误比喻要批评指正,否则会害了孩子

治多县19830016119: 慈母多败儿.这个话正确吗? -
傅谭更欣: 慈母多败儿这句话的意思是:一贯溺爱儿子的父母只会让自己的儿子没出息,使家道败落. 应该是使……败落;没有出息的意思. 早就听过《后汉书*仇览传》“孤犊触乳,骄子骂母”的故事:有一个人因为是独子,所以受到母亲的娇惯,但他由...

治多县19830016119: 慈母多败儿,意思?对否?
傅谭更欣: 觉得有一定的道理的! 慈母多败儿,棍下出孝子 对小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的宠爱,那样只会造成他自私自利的个性,将来当然也别指望他将父母放在眼里. 而严格的教育虽然听起来蛮恐怖的,"棍下出孝子",但是却可以修正小孩的不良习惯以及不正确的思想,这个才是做父母的责任!!

治多县19830016119: “慈母多败儿” 这句话对不?
傅谭更欣: 这里说的慈母败儿是说对孩子过于慈爱有求必应不讲条件,会造成孩子的说一不二的性格,又没有自己去闯世界,做决定的能力,最后只能害了孩子.所以对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爱越深,越要注意克制自己的行为,特别男孩子,要锻炼他自己独自处事做决定的能力,要懂得尊重别人,懂得责任.这样才是爱得出好的结果.

治多县19830016119: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呢 -
傅谭更欣: 就这句话本身而言,这得看是什么样的“棍棒”,为教育孩子的“棍棒”是正确的,虽然家长很多时候的观念很滞后会有不对的地方,但是他们也毕竟有他们的想法.但也不是孝子都出自于棍棒,而棍棒有时也不出孝子.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都是相对的.

治多县19830016119: 如何理解:慈母多败儿,我们就不做慈母了吗? -
傅谭更欣: 多指毫无原则溺爱儿女的母亲.我们还是要当慈母,不打孩子不骂孩子,温柔的教育孩子也是慈母.(个人理解)

治多县19830016119: 慈母多败儿,此说法是否正确,你如何理解 -
傅谭更欣: 纠正孩子向好的方面发展``` 不能因为孩子做错点事就开骂``` 虽然打孩子不好```但是也不能骂` 长久之下```孩子就会有反抗意思`` 你不叫我怎么做`` 我就偏怎么做```

治多县19830016119: 如何看待“慈母多败儿”? -
傅谭更欣: 慈母多败儿意思是:宠溺孩子的母亲教导不出来孩子.出自:《增长贤文》,原文: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这里的“慈母”与慈母手中线中的“慈母”不同,是指宠溺孩子的母亲们,这种“慈母”们没有教过他们的孩子做一个有素质的人...

治多县19830016119: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对吗? -
傅谭更欣:[答案] 就这句话本身而言,这得看是什么样的“棍棒”,为教育孩子的“棍棒”是正确的,虽然家长很多时候的观念很滞后会有不对的地方,但是他们也毕竟有他们的想法.但也不是孝子都出自于棍棒,而棍棒有时也不出孝子.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都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