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塔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及〞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你好
基本解释
1、从后头跟上:来得及。赶不及。
2、达到:及格、合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
3、趁着,乘:及时。及早。及锋而试。
4、连词,和,跟: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1]
详细解释
【动】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2、追赶上,抓住。
及,逮也。——东汉·许慎《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来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3.至,达到。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来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贾谊《论积贮疏》
及是,愈以为诚有。——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祸且及汝。——明·魏禧《大铁椎传》
廷益抱诚,噬膻曷及?——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4.待,等到。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其日中如探汤。
(袁可立)及长,数有异兆。——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及敌枪再击。——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记》
如:及夫(等到)。
5、遭受。
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6、比得上,能与……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
又如:我不及他。
7、连累;关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8、通“给”。供应。
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国蓄》
9.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为北徐州,时有势族请姻者。——《梁书· 韦放传》
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明·宋濂《看松庵记》
10.遍及。
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庄子·大宗师》
推恩海内,泽及鸟兽。——《东坡先生墓志铭》
【介】
趁。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又如:及今(趁现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连】
和,与。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袁(袁可立子袁枢)出家刻十余种及王觉斯法书以示。——――明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
扣其乡及姓字。——明·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又如:孔子及门徒。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副】
1、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表示频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名】
姓。及姓。[1]

与:与 yǔ

名词义:

1、党与;朋党。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2、盟国;友邦。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

3、类;同类。

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光节而已,少曲与焉。——《国语》

与:与 yǔ

介词义:

1、跟;和;及。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为;替。

3、离开。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

4、对于;于。

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与:与 yǔ

连词义:

1、和;同。

动词义:

1、赞同。

与:与 yú

1、同“欤”。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与:与 yù

动词义:

1、参与。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①<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出师表》:“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②<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文: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③<介>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捕蛇者说》:“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文:我将要告诉管理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
④<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译文: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
⑤<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⑥<词缀>用在动词前,无义。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4、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于字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2. 求几句带\\“于”字的文言文和该句中\\“于”字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于”是介词,现以初中文言文为例,来说明“于”字的意思和用法。 1、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句中的“于”,表示对象,译为“对,向”。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句中的“于”,表示处所,译为“在”。

文言文于的解释
1. 文言文中“于”的所有解释 一、介词 “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 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例: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

“于”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译文:我将要告诉管理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④<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译文: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

于用文言文
1. 于在古文中的用法 ⑴对,对于。例:①贫者语于富者曰。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③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⑵在。例: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②乃设九宾礼于庭。③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⑶与,跟,同。例:①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

文言文于
【例句】1、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3、良曰:“长于臣。”(《鸿门宴》)。2. 文言文中于的用法有哪些 因语境不同,“于”这个词往往有多种含义。一、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 (一)、在文言里,“于”经常与名词组成介宾...

解释"于"字在不同文言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from〗.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by〗不拘于时.——唐·韩愈《师说》苦于多疾.——宋·苏轼《教战守》伤于缚者.——清·方苞《狱中...

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如下:1、介词:在,如“生于北京”;到,如“荣誉归于老师”;对,如“勤于学习”;向,如“出于自愿”;给,如“问道于盲”;自,从,如“取之于民”;表比较,如“重于泰山”;表被动,如“限于水平”。2、后缀: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于"在文言文中的所有翻译,是否有"由于"的意思
于,作介词,有在、从、到、比、对、凭、被、由于、因为的意义。作“由于”“因为”的,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于"的意思:在

于 在古文中的意思
3、对、对于。如:《诗经·邶风·泉水》:有怀于卫,靡日不思。意思是对于我故乡卫国的怀念,没有一天不在想的。4、至、到。如:西汉 刘安《淮南子·原道》:以恬养性,以漠处神,则入于天门。意思是以恬静养性,以淡漠修神,就可以到天门。5、给。如:春秋 孔子《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

文言文带于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句中的“于”,表示处所,译为“到”。 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句中的“于”,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3. 初中文言文中带“于”字的所有句子 于: (一)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 译作“在”“从”...

迁西县18325528456: 文言文中“于”的意思有哪些? -
郁岸时泰: 于 yú (1) ㄩˊ (2) 介词(a.在,如“生~北京”;b.到,如“荣誉归~老师”;c.对,如“勤~学习”;d.向,如“出~自愿”;e.给,如“问道~盲”;f.自,从,如“取之~民”;g.表比较,如“重~泰山”;h.表被动,如“限~水平”). (3) 后缀(a.在形容词后...

迁西县18325528456: 文言文中, 于 的主要意思有哪些? -
郁岸时泰: 因 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如: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

迁西县18325528456: “于”字在文言文中有几种意思? -
郁岸时泰:[答案] ◎ 于 yú〈动〉(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2) 往;去 [go]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3) 取 [take]昼尔于...

迁西县18325528456: 古代文言文中于的意思 -
郁岸时泰:[答案] “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 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例:身...

迁西县18325528456: 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郁岸时泰: 于 1:到 2:到 3:向 4:从 5:因为 6:比 7:在 8:这样(不确定)—————————————————— 则 1:表停顿,无意 2:却 3:于是 4:表率 5:篇,量词—————————————————— 诸 1:诸位 2:(不知道) 3:之于 4:代词,代“庄子以好乐”—————————————————————— 而 1:无义 2:表修饰 3:转折,却 4:通“尔”(大概)参考一下,不是权威

迁西县18325528456: “于”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
郁岸时泰: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

迁西县18325528456: “于”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例句 -
郁岸时泰: “于”字在文言文中可以作1、动词.a、意思是“往”或者“去”.如:“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b、意思“取”.如:“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2、介词.a、表示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如:“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b、表示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等.如:“何有于我.”——《论语》.c、表示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迁西县18325528456: 文言文中关于"于"的用法与意思? -
郁岸时泰: 有比的意思 在的意思等

迁西县18325528456: 文言文中“于”的意思 -
郁岸时泰: 童趣中 是 在 的意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