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作者&投稿:天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安塞腰鼓表现起来十分热烈为什么作者开头结尾还要描写静的场面~

《安塞腰鼓》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寂静的场景,这是前后呼应,为了以声衬静,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开头是静悄悄的,结尾也静成了“另一个星球”,这种猛然爆发和戛然而止的安排显然别是一番匠心。它的直接效果是,主体部分因为首尾的安静变得更加火红、热闹、气势冲天了。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写作的散文,最早出自1986年10月3日的《人民日报》,并被收录在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教材第3课(朗读人是梓君 )。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另外一点也颇有意味: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结合必须达到这样的高度。
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点。

扩展资料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塞腰鼓的形式与发展,和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及民情习俗是分不开的。安塞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北部,地域辽阔,沟壑纵横,延河在境内蜿蜒流过,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
历史上就是军事重镇,素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称,为抵御外族入侵的边防要塞之一。当地群众传说,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驻防将士视同刀枪、弓箭一样不可少的装备。
遇到敌人突袭,就击鼓报警,传递讯息;两军对阵交锋,以击鼓助威;征战取得胜利,士卒又击鼓庆贺。
随着时间的流逝,腰鼓从军事用途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民众祈求神灵、祝愿丰收、欢度春节时的一种民俗性舞蹈,从而使腰鼓具有更大的群众性,但在击鼓的风格和表演上,继续保留着某些秦汉将士的勃勃英姿。
参考资料:安塞腰鼓-百度百科

安塞腰鼓
文章在开头是: 安静的腰鼓——似乎从来不响过
文中写: 激昂的腰鼓
文末: 寂静的腰鼓——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表达了 生命的宣泄 自由的挥洒

好处: 这一部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以静衬动,写人们被深深吸引,并沉醉其中,进入到安塞腰鼓

  塞腰鼓。
文章在开头是: 安静的腰鼓——似乎从来不响过
文中写: 激昂的腰鼓 。
文末: 寂静的腰鼓——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表达了 生命的宣泄和 自由的挥洒。
好处: 这一部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以静衬动,写人们被深深吸引,并沉醉其中,进入到安塞腰鼓。
  原文: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对它感到十分陌生。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开始和结尾都是以静衬托动,以静景来体现那似乎在一直没有停止的鼓声,以静景来衬托那群后生没有平静的心,以静景来反映那似乎燥热的空间。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对它感到十分陌生。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开始和结尾都是以静衬托动,以静景来体现那似乎在一直没有停止的鼓声,以静景来衬托那群后生没有平静的心,以静景来反映那似乎燥热的空间。
资料来源:陕之北安塞腰鼓公司 www.shanzhibei.com

塞腰鼓
文章在开头是: 安静的腰鼓——似乎从来不响过
文中写: 激昂的腰鼓
文末: 寂静的腰鼓——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表达了 生命的宣泄 自由的挥洒

好处: 这一部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以静衬动,写人们被深深吸引,并沉醉其中,进入到安塞腰鼓

开头用寂静反衬热闹,动力。
结尾的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安塞腰鼓》 前四段从哪几个方面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1个方面,反衬出接下来安塞腰鼓表演的壮阔,豪放,火烈.为下文作铺垫.

《安塞腰鼓》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有什么关系?
1.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

安塞腰鼓的14个排比句,有谁帮我列出来啊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好一个安塞腰鼓!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

安塞腰鼓预习笔记?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1急!急...
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参考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惊心动魄”“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 容不得闭塞” 四、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1、朗读指导 (1)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那么,《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我们应该读呢? 教师指导: ...

课文第七段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热烈场面,这里的描绘有什么特点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好一个安塞腰鼓!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

安塞腰鼓 阅读答案描写安塞腰鼓的表演情景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读...
好一个安塞腰鼓!7,'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2分)8,为什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和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而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2分)9,'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似乎'可否去掉 为什么 (2分)10...

有关《安塞腰鼓》
小场节目结束后,再接着表演一段大场腰鼓。此刻锣鼓敲得快,唢呐吹得紧,击鼓更激烈,情绪更欢快,使整场表演在强烈的气氛和高昂的情绪中结束。 安塞腰鼓依据不同的风格韵律原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轻松愉快、潇洒活泼,动作幅度小,类似秧歌的风格;“武腰鼓”则欢快激烈、粗犷奔放,并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

安塞腰鼓有哪四好?
实际上有5好! 一好:紧张热烈的气氛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艺术,鼓随人舞,人伴鼓跃,以激烈的节奏宣泄生命,以飞跃的舞步表达激情,以紧张的气氛诉说追求。为了表现紧张热烈的舞蹈气氛,文章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先描写了鼓:“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后描写了人,按照由...

安塞腰鼓教案
1、布置预习:落实字词,会读会写;多读课文,试图初步了解安塞腰鼓。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苍凉厚重的黄土高原上,后生们粗犷、动力十足的击鼓场面。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进入新课学习。 二、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安塞腰鼓写作手法有哪些
《安塞腰鼓》写作手法有对比、排比、反复。(1)对比手法 如“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在句中,“冰冷”与“燥热”,“恬静”与“飞溅”,“困倦”与“亢奋”三组反义词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了安塞腰鼓的鲜明的特性...

沛县19750817196: 安塞腰鼓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
但柴妇炎:[答案] 塞腰鼓 文章在开头是: 安静的腰鼓——似乎从来不响过 文中写: 激昂的腰鼓 文末: 寂静的腰鼓——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表达了 生命的宣泄 自由的挥洒 好处: 这一部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以静衬动,写人们被深深吸引,并沉醉其中,进入到安塞腰鼓

沛县19750817196: 安塞腰鼓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
但柴妇炎: 塞腰鼓 文章在开头是: 安静的腰鼓——似乎从来不响过 文中写: 激昂的腰鼓 文末: 寂静的腰鼓——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表达了 生命的宣泄 自由的挥洒 好处: 这一部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以静衬动,写人们被深深吸引,并沉醉其中,进入到安塞腰鼓

沛县19750817196: 《安塞腰鼓》文章以“闹”开头,最后以'静'结尾 这样的结构有什么效果?快点只剩及分钟就下了快快快快快 -
但柴妇炎: 开头与结尾是前后呼应.开头主要是正面描写,直接切入主题,突出写安塞腰鼓的震撼力;结尾虽是写静,但其实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又在一次突出震撼力!

沛县19750817196: 安塞腰鼓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 -
但柴妇炎: 前后呼应

沛县19750817196: 《安塞腰鼓中第一段起到什么作?安塞腰鼓》中第一段起到什么作用
但柴妇炎: 1,第一段是作为首段开头,“茂腾腾”的后生具有一种强烈的画面感,极具表现力,吸引读者注意 2,“茂腾腾”三个字,是把后生当做庄稼来写,写出了后生的一种茂盛的生命力,奠定了全文一种蓬勃向上的基调. 3,语句简短的开头,相对于冗长繁琐的句子,显得更加铿锵有力,短句开头也比较新颖.

沛县19750817196: 《安塞腰鼓》赏析 -
但柴妇炎:[答案] 安塞腰鼓》赏析 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 在文章里,安塞腰鼓,并非只是单纯地在作为人类生命力量的一个载体、一种象征;其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这样,作者自然要倾注下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之、...

沛县19750817196: 《安塞腰鼓》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环境和寂静,其作用是否相同? -
但柴妇炎: 不完全一样,相同:以静衬动:不同:开头突出击鼓之前场面的安静,为下文激烈奔放的打鼓表演作铺垫;结尾用渺远的鸡啼更能体现出鼓声停止后场面的安静.

沛县19750817196: 安塞腰鼓的结尾营造了什么意境,有何妙处? -
但柴妇炎: 《安塞腰鼓》结尾是写远处传来一声鸡鸣.这一结尾写出了腰鼓结束后万籁俱寂宁静安谧的景象,以静突动,突出了腰鼓的震天撼地的气势,有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妙处.

沛县19750817196: 安赛腰鼓文章开篇渲染了安静的气氛有何作用 -
但柴妇炎: 安赛腰鼓开篇渲染安静的气氛作用:从结构上看:前后呼应,首尾圆合, 结构完整.从内容上看:反衬出安塞腰鼓火爆、热烈的特点,突出了后生们激荡磅的生命力.

沛县19750817196: 《陕北腰鼓》作者描写的场面有什么特点? 作品开头有什么作用?结尾又有什么特点? 本文与《安塞腰鼓》 -
但柴妇炎: 特点:有“六劲”,即挥腿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看了让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 开头的作用:①突出陕北腰鼓的地位和影响;②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结尾的特点:①结尾运用反问的句式(修辞);②突出了黄土高原和腰鼓的关系;③也是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共同点:体裁一样,都是散文;表达的思想一样,都是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