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 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

作者&投稿:赧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稷思天下有饥者"中的“稷”是谁~

后稷hòujì
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原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具体信息见http://baike.baidu.com/view/50369.htm?fr=ala0_1_1

亦作“己饥己溺”。原指见人饥饿或溺水,如同身受。后喻关怀百姓疾苦,或于他人之苦深表同情,以消除之为己任,常用此语。
《战国·孟子·离娄下·第二十九章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前回一个大善士,专诚到扬州去劝捐,做得那种痌瘝在抱,愁眉苦目的样子,真正有 ‘己饥己溺’的神情,被述农讥诮了两句。”
古尧使弃居稷官,封弃于邰,号曰后稷。稷教民种稼穑,授农耕之术,斲木为耜,揉木为耒,以利农作,民尊之为“谷神”。舜继位后,大水为患,泛滥成灾,黎民叫苦不迭。舜命禹治水,禹便早出晚归,宵衣旰食,日夜匪懈,率领百姓,疏导江河,八年於外,三过其门而不入,终止水患。稷与禹之功,为后人赞扬。孟子曰:“稷思天下粮缺,饥民无数,而感‘人饥己饥’。禹思天下水患,灾民万计,而感‘人溺己溺’。二人皆迫不及待,尽力救民于水火之中。”
亦作“己溺己饥”。《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感慨所寄,不过盛衰;或绸缪未雨,或太息厝薪,或‘己溺己饥’,或独清独醒,随其人之性情学问境地,莫不有由衷之言。”
“人饥己饥,人溺己溺”。

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 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意思是禹一想到天下的人有淹在水里的,就觉得仿佛是自己使他们淹在水里似的;后稷一想到天下的人还有挨饿的,就觉得仿佛是自己使他们挨了饿似的。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译文:禹、后稷处在太平时代,三次路过家门都不进去,孔子称赞他们。颜子处在乱世,居住在僻陋的巷子里,一个小竹筐装饭吃,一个瓢子舀水喝,别人忍受不了那种清苦,颜子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孔子称赞他。孟子说:“禹、后稷、颜回同一个道理。

禹一想到天下的人有淹在水里的,就觉得仿佛是自己使他们淹在水里似的;后稷一想到天下的人还有挨饿的,就觉得仿佛是自己使他们挨了饿似的,所以才那样急迫。禹、后稷和颜回如果互换一下处境,也都会这样的。

假设现在有同室的人打架,阻止他们,即使披散着头发就戴上帽子去阻止,也是可以的。如果乡邻中有打架的,也披散着头发就戴上帽子去阻止,那就太糊涂了;即使关起门来也是可以的。”

扩展资料:

大禹为了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敢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

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前面几个翻译的不准确,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禹想到天下有被淹的人,就好像自己使他们被淹;稷想到天下有挨饿的人,就好像自己使他们挨饿。
这段话的意思不是叫你感同身受,而是要当政者以天下为己任,以拯救和造福苍生社稷为己任。

大禹想到天下还有被水淹的人,就好像自己正被水淹着一样
稷想到天下还有饿着的人,就好像自己正饿着一样
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翻译成现代汉语大致可以是:
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
禹和稷分别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两位英雄,禹主要负责治理水患,稷主要负责农耕事务。
这句话意思是:禹思考着天下有人淹水,就像自己也在淹水一样;稷思考着天下有人饥饿,就像自己也在饥饿一样。
这句话的意义在于表达了禹和稷对天下人民的关切和同情。他们能够从他人的困境中感同身受,对人民的遭遇产生共鸣,并愿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行动。
整句话传递了一种同情他人、关心社会的精神,提醒人们要关注他人的处境,不应该只顾自身利益,而是要有责任心和担当,为他人谋福利。

意谓对别人的苦难感同身受。《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由,通犹。


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 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
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 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意思是禹一想到天下的人有淹在水里的,就觉得仿佛是自己使他们淹在水里似的;后稷一想到天下的人还有挨饿的,就觉得仿佛是自己使他们挨了饿似的。出自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

禹思天下有溺者,忧己溺之也。包涵什么思想?
意思是:禹以为天下的人有遭淹没的,好像自己使他淹没了一样;包涵意思是: 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余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翻译
回答:如果从政治及哲学的角度来看,韩愈实际上是担当不起的,然而如果从文学角度立论,“文起八代之衰”的赞语,韩愈却是受之无愧的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鉴赏
孟子说,“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是以若是其急也。”老杜自比稷契,所以说“穷年忧黎元”,尽自己的一生,与万民同哀乐,衷肠热烈如此,自不免为同学老先生们所笑。他却毫不在乎,只是格外慷慨悲歌。诗到这里总为一小段,下文便转了意思。 隐逸本为士大夫们所崇尚。老杜说,我...

余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翻译
余是不是禹呢?如果是的话,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译为 大禹想着天下有人溺死,犹如自己溺亡。

文言文《三过其门而不入》翻译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披发缨冠救之,可也 。乡邻有斗者,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译文:禹、稷处于政治清明的时代,三次经过自己家门都不进去,孔子认为他们很...

己溺己饥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出处】: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释义】: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读音】:jǐ ni jǐ jī ...

人溺己溺人饥己饥是孟子称赞古代贤王谁的
人溺己溺人饥己饥是孟子称赞古代大禹的。“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孟子注解--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3]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4]。”(《孟子·离娄下》)【注释】〔...

己溺己饥的解释
己溺己饥的解释亦作“ 己饥己溺 ”。语出《孟子·离娄下》:“ 禹 思 天下 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稷 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 责任 。 明 李贽 《答周柳...

电白县17869707684: 《孟子》解释 -
成王股斯利: 全文——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

电白县17869707684: 《东轩记》中“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一句的解释 -
成王股斯利:[答案]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1],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2].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

电白县17869707684: 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 -
成王股斯利: 大禹想到天下还有被水淹的人,就好像自己正被水淹着一样 稷想到天下还有饿着的人,就好像自己正饿着一样 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电白县17869707684: 孟子.离娄下原文及翻译仲尼... -
成王股斯利: 卷八 离娄下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

电白县17869707684: 过家门而不入 练习(文言文) -
成王股斯利:[答案] 过家门而不入 原文: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1],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2].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

电白县17869707684: 文言文《过家门不入》和《治水必躬亲》练习题 -
成王股斯利:[答案] 《过家门不入》练习题 是三过其门而不入吧 原文: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1],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2].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

电白县17869707684: 大禹治水能想起哪些成语 -
成王股斯利: 三过其门而不入 原文: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披发缨冠救之,可也 .乡邻有斗者,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基本信息 发音: 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 释义: 原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后比热心工作,因公忘私.出处: 《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电白县17869707684: 孟子离娄下 -
成王股斯利: 【译文】孟子说:“单凭善就想陵人心服,是不能够使人心服的;要用 善去培养教育人,才能够使天下的人心服.天下的人不心服而想统一天下,这是不可能的.”服人服心,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是不可估量的. 作为教育家,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对于教育的作用都非常重视而身体力行. 因为,无论你有多么好的思想,多么好的治国平天下方略,一言以蔽之,多么“善”.不通过“养人”--培养教育,怎么能够 让人们理解而化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呢? 就是我们今天,不也仍然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吗?

电白县17869707684: 《孟子》有一章读不懂? -
成王股斯利: 同室之人斗说明和自己关系近,乡邻有斗者与自己关系远.所以碰到同室之人斗要救,乡邻有斗者,把自己门关好,当没看到就行了. 为了说明颜回在乱世的选择,是和禹、稷在和平时代的选择都是“贤”.说明颜回并不是逃避现实.只是环境使然.

电白县17869707684: 孟子 离娄下 三十章 -
成王股斯利: 您好.我来说几句吧. 匡章,齐国的将军,曾经带领齐兵攻打燕国,是孟子在齐国时所交的唯数并不多的朋友之一.匡章在齐国有“不孝”的罪名,但孟子仍旧与之作朋友,还尊敬他,这段话正是解释,为何在“崇尚孝”的儒家,也能容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