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

作者&投稿:曲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以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说明"意境"中情和景的关系~

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
  
意境中的情与境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上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意境是情与景的高度统一,在意境中,二者缺一不可。
  
2、在意境的形成过程中,景是基础,情是主导。
  
3、意境的产生一般需要经历“见景生情、缘情写景、寓情于景和再以景生情”的过程。
  
4、在不同艺术形式中,情与景的具体结合形式不同。
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全诗没一个"离别",但又句句写着离别;没有直接抒情,但却处处透着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明方孝孺《吊李白诗》云:"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烟云飞。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中国古典诗歌最讲究意境,意境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一般由情景关系构成。这里的“情”指作者的思想情绪,欲望追求等;“景”指的作者之外的自然景物、事件、活动等。处理好二者关系成为诗歌创造意境的关键:情与景能浑然天成,则意境生成;情与景格格不入,则毫无意境。古典诗歌情与景的关系有以下常见的处理方式。
一、触景生情
人在常态下,其感情比较平静,但一旦受到外界特定情境的触发,本来潜藏于胸的某种思想感情就可能会被唤起而释放,从而凝成诗篇。触景生情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能够唤起情感活动的客观世界(景),二是创作主体要具备一定的能因客观世界激发出主观感情的心理灵敏感,三是创作主体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因此生成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联突出秋天寥廓凄凉的特征,景中渗情。颔联视野开阔,写出夔州山城的地理特点,“触景”是具体的,又是宏观概括的。颈联写自身所处的境况——“万里作客”、“百年多病”。尾联写由萧瑟的秋天和苍莽的山水及自身的境况共同唤起的感情——“艰难苦恨”、“潦倒”。就景而言,万木摇落的深秋,荒凉僻远的山城,本来有一种压抑苍凉的况味。这种况味和杜甫自身的“老”“病”“艰难”的处境融合扩展,使悲怆情调愈见浓郁。全诗的意境,就是触景生情生成的意境。
诗中的景并非客观世界的单纯复现,而是经过作者苦心经营的,这个景已经具有一定的感情指向性。杜甫笔下的秋景本来就有萧瑟凄凉的况味,况且古代就有“悲秋”的传统,触凄凉景生悲苦情,符合人之常情。这种景与情的相应,使意境更为感人。
二、融情入景(移情入景)
所谓融情入景是指作者在创作时把先前饱藏于胸中的某种感情,外射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使所描写的景物渗透着某种主观感情色彩,从而生成意境。触景生情和融情入景的区别是:触景生情,情由景引起,同样的景往往唤起类似的情;融情入景,情感先行,诗人将情注入所描写的景中,不同的情会给景物著上不同的感情色彩。
如欧阳修《戏答元轸》:“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间归雁生相思,病下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欧阳修青年时,曾被贬到宜昌峡州夷州做官。夷州小城,地处偏远,山重水隔,眼下虽已是二月,但春天好像还未到小城一样。不过欧阳修那时还年轻,志向远大,因此虽然有山居的寂寞愁闷、“乡思”的缠绕,但更多的是伺机而发的热情。眼前无花无春的景况,他并不感到悲伤绝望。诗中枝上的橘,欲抽芽的笋,都隐含一种新兴的萌发的希望,他坚信将来的道路会宽起来的,“野芳虽晚不须嗟”,暂时受抑仍保持昂扬的胸襟,每句中都有体现。正是欧阳修的这种政治家宽解和远见,他的思想感情外射到山城早春的景物中,使景物着上温暖鲜明的色彩,读之使人精神振奋。
三、情景相生(情景交融)
中国诗学特重情景相生,情景相生可以说是前两种情景关系的有机结合,情和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夫之《姜斋诗话》)。 抽去感情,孤立写景,诗歌就会失去灵性与感染力,从而失去生命。单纯写情,离开了景的烘托,诗歌又会显得突兀,不自然,缺少形象性和含蓄性。惟有心物融合,才能写出意境浑成的佳作。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曾在成都担任过严武的幕僚,仅六个月就受排挤而辞职。严武死去后,他在成都孤苦无依,只得携家离开草堂,乘舟东下,再度漂泊,这首诗写于漂泊途中。首联写“旅夜”所见的近景,月夜孤舟,微风阵阵,细草拂动,寂静与孤独笼罩一切。颔联写远景,境界阔大雄浑。“垂”“涌”烘托平野的辽阔、大江的汹涌。这两句以磅礴开阔的气象反衬了首联孤舟夜泊的凄清情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颈联由写景转为抒情,以曲笔反语抒写无由施展胸襟抱负的愤懑不平。尾联触景生情,以景自况,用辽阔的“天地”反衬“一沙鸥”的孤独无依,沙鸥是孤舟,更是诗人。全诗描写旅途月夜景色,抒发漂泊生活孤凄的苦闷,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成为情景相生的名作。
四、显景隐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偏重含蓄蕴藉,唐司空图主张要有“韵外之致”“象外之象”“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情与景的关系中,显景隐情表现为全篇都是景物描写,作者的情感倾向,几乎不出现在诗歌的文本中,作者的情感隐藏在景物画面中。这种意境创造的方法,与移情入景不同的是,落实到文字上的情感词极少,作品的感情指向性相当隐蔽。至于此中的感情,要读者反复吟咏体味,才能领略其言外之意,获得回味无穷的审美感受。
如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描写滁州城西郊野西涧的风情景物。乍读此诗,感觉这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但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就可以看到它不单是写景,而且有所寄托,只不过情感隐蔽罢了。韦应物是中唐前期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他在滁州刺史任上就曾为自己无法抵制朝廷向百姓征敛繁苛赋税而内疚惭愧。他思归田园,羡求山水,当他来到西涧时,一景一物都令他怜爱共鸣。他为何“独怜”涧边的幽草?因为涧边幽草生机勃勃而又自甘寂寞,显示了诗人无意哗众取宠而甘于安贫守节的恬淡胸襟。他为何钟情树间啼唱的黄鹂呢?黄鹂除了反衬幽草的处幽守默外,还有自由自在、不受尘世羁绊之意。而那在春潮急雨中任自纵横于野渡的孤舟,更流露了诗人生当风雨飘摇的乱世,无所用其才的忧伤情怀。诗人将自己无奈的处境和思慕隐居的心声悄无声息地糅入富于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中加以表现,意蕴深厚而又了无痕迹,使此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言景不言情,作者的目的仍在抒情,在景物中隐藏着诗人深深的感情,达到了“状难摹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构成了“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无穷意境,给人特殊的审美感受,使读者产生丰富的审美想象。
五、显情隐景(直抒胸臆)
诗歌的本质属性是抒情。创造意境的多种手法中,显景隐情体现了抒情的间接性;而显情隐景则更多体现了抒情的直接性。显情隐景要求做到:(1)作者要有真率的感情,且须是长期郁积于胸随时可能因外界激发而迸发的情,而不可无病呻吟,做作雕饰;(2)情要有所依托,仍要有物象、场景、环境等作为抒情的支点,情不能无缘无故、无依无托地爆发。
如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此诗是悼念亡妻韦惠丛所作。沧海深广,看过之后,别处之水,就再难引起注意。巫山云霞蒸蔚,为神女所化,相形之下,别处的云黯然失色。信步走过花丛,懒于回顾,除了爱妻之外,绝不再会眷恋他“花”。为什么懒回顾呢?一半是因为尊佛奉道、修身治学,一半是因为失去所爱。其实前一半也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寄托。这首诗既是直抒胸臆,又巧妙用典,对亡妻的忠贞不渝和深深的怀念抒发得既淋漓尽致,又深沉蕴藉。
显情隐景的手法很巧妙地利用直抒胸臆,直指人内心的强烈感情,使读者受到感染,引起共鸣,激发联想,形成意境。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古典诗词情与景处理方法上,往往综合多种方法,特别是较长的作品里面。单纯的某种方法,很少能使一首诗或词有强烈感人的效果。

  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
  意境中的情与境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上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意境是情与景的高度统一,在意境中,二者缺一不可。
  2、在意境的形成过程中,景是基础,情是主导。
  3、意境的产生一般需要经历“见景生情、缘情写景、寓情于景和再以景生情”的过程。
  4、在不同艺术形式中,情与景的具体结合形式不同。

  比如 王维 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情景交融,交相辉映。去欣赏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你就会明白情景的最高境界。

我非常佩服 *独钓水云寒* 的回答.
我赞同他人的说法...


举例说明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
意境中的情与境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上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意境是情与景的高度统一,在意境中,二者缺一不可。2、在意境的形成过程中,景是基础,情是主导。3、意境的产生一般需要经历“见景生情、缘情写景、寓情于景和再以景生情”的过程。4、在不同艺术形式中,情与景的具...

请以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说明"意境"中情和景的关系
意境中的情与境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上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意境是情与景的高度统一,在意境中,二者缺一不可。2、在意境的形成过程中,景是基础,情是主导。3、意境的产生一般需要经历“见景生情、缘情写景、寓情于景和再以景生情”的过程。4、在不同艺术形式中,情与景的具...

古诗词的情、景、境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1、触景生情 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只是听到了春天清晨的鸟鸣声,突然想到昨夜的风雨是否吹落了春天的花朵,把珍惜春天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隐含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在景的触动下引发情思构成意境,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韵味无穷。

论情与景在绘画意境营造的作用
论情与景在绘画意境营造的作用如下:(1)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营造需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2)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要深刻认识客观对象,作者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要有强烈真挚的情感和表达这种情感的强烈愿望。(3)没有脱离文章主旨。列举李太白的例...

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举例说明
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诗中之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诗中景有灵有性,诗中之情,是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具体情感过程。抒情诗人写景意在言情,诗中的画面往往比绘画具有更多主观色彩。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如。举例:枯藤老树昏鸦。这是简单的景物...

古典诗歌中“景”与“情”之间的几种关系
古代诗歌中情、景之间的关系有: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5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二、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景与情有以下4种关系: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

长恨歌中作者是怎样把情与景结合起来的
长恨歌情与景的结合示例:1、 寓情于景:写景而不写情,但是让人感到字里行间洋溢着情感。Eg: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写黄埃漫漫,寒风萧瑟。行人稀少,旌旗黯淡。悲凉的秋景让人感受到逃难途中,失去贵妃的玄宗孤单凄凉的悲思。2、 乐景哀情:景是...

如何鉴赏诗词中的景和情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触景生情,以情状景。王国维认为: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任何千古流传的好的诗歌,不论是先写景后抒情,还是先抒情后写景,或是边写景边抒情,都能心与物融,情与景合。而且诗歌中景与...

古诗中情与景的关系
古诗中情与景的四种关系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结情 一、触景生情。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情与景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情与景的关系是相辅相成。情与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它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

莱州市19751906775: 举例分析<秋兴八首》(其一)中情与景的关系 -
乜亚苏可: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此诗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

莱州市19751906775: 请以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说明"意境"中情和景的关系 -
乜亚苏可: 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意境中的情与境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上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意境是情与景的高度统一,在意境中,二者缺一不可.2、在意境的形成过程中,景是基础,情是主导.3、意境的产生一般需要经历“...

莱州市19751906775: 古代诗歌中情、景之间的关系有几种?每一种的代表诗歌是什么? -
乜亚苏可: 古代诗歌中情、景之间的关系有: 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5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二、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景与...

莱州市19751906775: 什么是意境结合你所熟悉的2~3个艺术作品谈谈怎样理解意境中的情与景的关系? -
乜亚苏可: 例如你见到某一风景,你好有感觉,心血来潮想画下来,表达这一事物就叫情与景结合.

莱州市19751906775: 以《雨霖铃》为例,说说情和景的关系;以《踏莎行 郴州旅舍》为例.赏析“砌成此恨无重数”中“砌”的妙处 -
乜亚苏可: 这首词是一首抒写别情的词.词的内容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抒发一对离人的依依惜别的伤感.它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所作的. 全词以“别”为中心层层敷陈.上片写别离时的情景,下片设想别离后的凄清.词中统共只出现了一个“别...

莱州市19751906775: 意境、意象、景物与感情的关系 -
乜亚苏可: 意象和意境属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范畴,作者常常触景生情,也就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等.

莱州市19751906775: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景 -
乜亚苏可: 景,偏向自然物,没有人在内;境,人、自然物皆可.情,是人之情;意,是思想,非情也.情景,是指感情与景观融为一体.意象指思想.因此,一个创作者可以写出人物在垃圾环境中的思想,形成意象.但我们很难说,此情形是情景交融.通常古典诗歌里的意象是作者在某特定的情景下,所产生的心有灵犀的某种感触,将这种感触融入景中,便成了诗歌中的意象

莱州市19751906775: 王夫之怎样看待诗歌创作中情与景的关系 -
乜亚苏可:[答案] 王夫之对诗歌创作中情与景的关系,曾有精辟的论述,他认为二者“虽有在心、在物之分”,但在任何真正美的诗歌的创造中,景生情,情生景,二者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精于诗艺者,就在于善于使二者达到妙合无垠、浑然一体的地步.真正...

莱州市19751906775: 写景时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
乜亚苏可: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感情色彩,但是一被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例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写出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