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是寓言故事还是古代故事?

作者&投稿:线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滥竽充数是寓言故事还是历史故事~

滥竽充数,古代汉族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韩非子·内储说上》。
翻译: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滥竽充数[làn yú chōng shù]: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滥:失实的,假的。充:冒充。

滥竽充数是寓言故事。
齐宣王有一个爱好,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演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就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可以受到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一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于是,就在宣王大张旗鼓的挑选乐师时,他便踊跃报名了!而且还在宣王面前吹嘘自己很会吹竽。很快,他也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从这以后,南郭先生和其他的乐师们一起,每天吹竽让宣王听,还和大家一样享受着皇宫里优厚的待遇。他沾沾喜喜,天天偷着乐。
其实,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还装出一副动情很忘我的样子,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宣王也根本听不出谁会谁不会。
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同样也很喜欢听吹竽。但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300人一起合奏,而是喜欢乐师门一个一个地单独吹给他听。于是,他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乐师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先生一听到这个消息,吓得浑身冒汗,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偷偷溜走了。

扩展资料:
滥竽充数的启示: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竟然可以得到赏赐,一旦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这个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古代汉族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寓言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

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

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

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

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

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扩展资料:

滥竽充数,汉语词语,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迹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出自:战国末期韩非子《韩非子·内储说上》。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滥竽充数近义词:

1、名不副实

副:相称,相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出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县、区、乡各级民众政权是普遍地组织了,但是名不副实。”

示例:负责处理这事的机构是成立起来了,但仍名不副实。

2、掩人耳目

掩:遮盖。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

出自: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那两个和尚,却不都烧死?又好掩人耳目。袈裟岂不是我们传家之宝?

示例:他眼见事迹败漏,已经无法掩人耳目,只好俯首认罪。

滥竽充数反义词:

意思是货物质地优良,价钱公道。原是旧时商业用语,用以招徕生意。引申为事物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他这是招徕生意之一道呢,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示例:他们两个局外人倒觉得周仲伟那哈哈的笑声就有几分像是哭,然而在周仲伟却是货真价实的笑。



  1. 滥竽充数,古代汉族寓言故事。

  2.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3.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韩非子·内储说上》。

  4. 翻译: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5. 滥竽充数[làn yú chōng shù]: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滥:失实的,假的。充:冒充。



古代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类别,古代只是代表一种分类,所以寓言故事成为答案的成分几率大

故事,真实发生过的.


滥竽充数是寓言故事吗?
滥竽充数是寓言故事。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喜欢寻欢作乐的国君叫齐宣王。他派人到处寻找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规模很大的乐队。齐宣王尤其爱听用竽吹奏的音乐,每次演出的排场都不小,总要集中三百名乐工一起吹。有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南郭先生,知道齐宣王乐队的待遇很优厚,就一心想混进...

滥竽充数是寓言故事还是历史故事?
滥竽充数是寓言故事。齐宣王有一个爱好,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演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就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可以受到特别优厚的待遇。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一听说齐宣王有这...

滥竽充数是寓言故事还是历史故事?
滥竽充数是寓言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

滥竽充数是寓言故事还是历史故事
滥竽充数,古代汉族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滥竽充数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吗
滥竽充数确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成语源自于齐宣王时期,他喜欢听三百人的竽乐队合奏。南郭处士没有真正的吹竽能力,却混入乐队中充数。后来齐湣王继位,他要求单独听每个乐手吹奏,南郭处士只好逃跑。这个故事告诫我们,没有真正能力的人只是暂时掩饰自己的不足,最终会...

滥竽充数是中国古代寓言吗
滥竽充数是中国古代寓言。滥竽充数是发生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有名的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成语故事讲的是齐宣王喜欢让三百个人给他吹竽,于是南郭处士就趁此机会欺骗齐王把他也编在了300人的队伍中。后来齐湣王继位,他喜欢一个个听吹竽,南郭处士知道后就逃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真...

草木皆兵和滥竽充数还有完璧归赵各属于哪一类故事?
草木皆兵,滥竽充数,完璧归赵,它们都属于成语故事的范畴,也是属于历史故事

杯弓蛇影精卫填海滥竽充数叶公好龙哪个不是寓言故事
都是中国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都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寓意深刻的情节,来表达一定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其中,“杯弓蛇影”寓意人们对事物的主观臆断和误解;“精卫填海”寓意人们要勇于战胜困难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滥竽充数”寓意人们不要虚张声势,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叶公好龙”寓意人们不要...

刻舟求剑杯弓蛇影滥竽充数的词语都属于什么
都属于寓言类的成语。刻舟求剑,杯弓蛇影,滥竽充数都是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还善意地提醒人们,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有个较好的发展,不要寄希望于偷奸耍滑,钻制度的空子,而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靠自己的诚实付出。刻舟求剑是一篇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

掩耳盗铃滥芋充数和自相矛盾,都属于寓言故事吗?
"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和"自相矛盾"等词语并非寓言故事,而是一些成语和俗语。这些成语和俗语通常用于比喻某种行为或做法的愚蠢或无效性,以此来引导人们认清问题本质,引发深入思考。例如,“掩耳盗铃”比喻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不去采取有效措施,反而逃避现实或盲目乐观,最终会带来更大的损失;“滥...

营口市19462805684: 滥竽充数是寓言故事还是历史故事? -
务彪清脂: 滥竽充数,古代汉族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原文: ...

营口市19462805684: 滥竽充数是古代的神话故事吗? -
务彪清脂: 滥竽充数,是一句成语,是一个成语典故,不是神话故事. 滥竽充数,说的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滥竽充数》成语典故 原文: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齐...

营口市19462805684: 对'滥竽充数'这个词语的理解 -
务彪清脂:[答案] 滥竽充数,古代汉族寓言故事.滥:失实的,假的.充:冒充.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营口市19462805684: 滥竽充数是什么类型的成语故事 -
务彪清脂: 滥竽充数是寓言类型的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营口市19462805684: 滥竽充数是不是伊索寓言里面的故事 -
务彪清脂: 这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哦!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满意的话采纳一下?

营口市19462805684: 滥竽充数是寓言故事?还是成语故事? -
务彪清脂: 成语故事

营口市19462805684: 滥竽充数的道理, -
务彪清脂: 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 做人要实事求是,要有真才实学. 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讽刺了混入内行,冒充有本领而无真才实学的人.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大家里面充数,一定是要败露的.

营口市19462805684: 滥竽充数是指谁 -
务彪清脂: 滥竽充数,古代汉族寓言故事.滥:失实的,假的.充:冒充.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国的齐宣王喜欢听吹竽,总是叫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吹嘘自己说:“我吹竽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齐宣王不加考察,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宣王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认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南郭先生赶紧溜之大吉了. 指的是“南郭先生”

营口市19462805684: 郑人买履夸父追日滥竽充数全是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吗 -
务彪清脂: 是的,有的是以前的故事,有的是神话故事,郑人买履跟滥竽充数都是历史上的事情,夸父追日是古代的故事,是不是真实的大家都不知道的,所以只能算作是传说了.

营口市19462805684: 滥竽充数是讲什么? -
务彪清脂: 是个寓言,讲的是战国时期的事.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故事大概是这样:说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这人不会吹)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近义词有鱼目混珠,掩人耳目,混水摸鱼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