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午时三刻,是一个斩首的特殊时候,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呢?

作者&投稿:淫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和诸葛亮同一年去世的刘协,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呢?~

“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自逊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谥孝献皇帝。”“(建兴十二年)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这是《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和《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的记载,我们翻看历书就会发现,所谓的魏青龙二年、蜀汉建兴十二年,其实是同一年,也就是公元234年,再翻一下二人履历,就会发现这二位不但同年薨逝崩殂,而且还是同年出生——均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生肖属鸡。
生肖属鸡,一为真龙天子,一为卧龙先生。汉献帝刘协与丞相诸葛亮同年出生同年离世,这其中有何隐情?莫非诸葛亮真是改名换姓的刘协?

诸葛亮就是改名换姓的汉献帝刘协,这只能说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在历史的天空中是绝不对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诸葛亮崭露头角的时候,曹操还比较尊敬汉献帝;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刘协是曹操手中的一张王牌,是绝对不会轻易放手的。所以汉献帝刘协想金蝉脱壳去辅佐刘备,那是做不到也没必要做的:如果刘协有诸葛亮的文韬武略,早就把曹操干掉或者把大权收归己有了。
刘协不是没有机会干掉曹操,只不过是不肯、不忍或者不敢下手而已:“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
如果汉献帝有诸葛亮一半坚决果敢或心狠手辣,十个曹操也挂掉了。熟读后汉三国史料的读者诸君都知道,在当时最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门阀士族。这个集团世代高官根深蒂固、财大气粗人多势众,曹操一直没有得到他们的真心拥护,曹操搞出的“九品中正制”,实际是讨好门阀士族,但最后曹魏也没有逃过被门阀司马世家灭掉的命运。

当时的实际情况很可能是曹操集团树倒猢狲散——荀彧荀攸崔琰等人可能更忠于刘协而不是曹操,所以曹操被干掉,并不需要刘协偿命,只要找出几只替罪羊就行了,比如许田围猎时候的刘备关羽张飞(关羽欲刺曹操,多部正史有记载)。
这样看来,刘协是刘协,诸葛亮是诸葛亮,根本就不可能是刘协变身诸葛亮来辅佐刘备:其一、黄承彦黄月英不干;其二、刘备不干。刘备不会让皇帝大人给自己当谋士的,没准哪一天诸葛亮(刘协)就变成了庞统第二,被一支流矢莫名其妙地射掉了。
既然卧龙诸葛亮不是汉献帝刘协身外化身,那么他们为什么同年出生同年离世呢?按照万物有因有果以及蝴蝶效应来分析,这两个人同年出生,或许是一个偶然,而这样两个后汉三国时期头等重要人物,在同一年离世,人们要是不产生一些联想,那似乎也不合人之常情。

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如果诸葛亮先逝而刘协尚在,那么山阳公就会失去重回皇帝宝座的最后机会,希望破灭,了无生趣,刘协含恨抱憾而终。但实际情况是山阳公刘协三月薨(已无资格驾崩)于山阳公国,同年八月,武乡侯、丞相、司吏校尉、领益州牧卒于军。也就是说,刘协先薨而诸葛亮后卒,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真正心急如焚而又大失所望的,正是大汉忠臣诸葛亮了。
在不久之前,诸葛亮还曾跟政敌李严描绘恢复汉室之后大家的美好生活:“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如果咱们同心同德灭了曹魏干掉曹叡,让皇帝还于旧都,大家就可以一起升官发财了,那时候别说是加九锡,就是受十命我也不推辞——大业成功,咱们理应高官厚禄!
这里有一个问题:诸葛亮说的“帝还故居”的那个“帝”到底是谁?如果是刘禅,那么故居应该是涿郡涿县还是荆州新野?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亮一辈子有两件事坚决不肯干:第一件是背叛刘备,第二件是打东吴。诸葛亮这两个不肯干,合二为一,就是一件事:“全力辅佐刘备灭曹兴汉。”至于东吴孙权,似乎是反手可灭的小菜鸟,干掉曹魏,孙吴自然认怂,态度好就给他一镇诸侯之位,态度不好,就弄到京城变成马腾第二。
正当诸葛亮雄心勃勃出兵伐魏、前线战事陷入胶着的时候,汉献帝没了——这对诸葛亮来说,就是当头一盆冷水甚至当头一棒:比较聪明能干的刘协挂了,谁还于旧都兴复汉室呢?那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刘禅吗?
这样我们就可以解答大汉丞相诸葛亮与汉献帝刘协生死同年的问题了:诸葛亮忠心辅佐刘备不离不弃,是为了兴复汉室;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经营蜀汉(季汉),也是为了兴复汉室;以寡击众以弱敌强坚持伐魏,也是为了兴复汉室。诸葛亮是与大汉(其代表可以是刘备刘禅,更可以是刘协)同呼吸共命运的。

诸葛亮也知道,刘禅是不成的,即使给他江山,也难保不会步汉桓灵二帝后尘。如果汉献帝尚在,诸葛亮伐魏途中“顺手解救”了山阳公刘协,那么蜀汉阵营的内耗(西川集团与荆州集团)就会减少,天下英才也会蜂拥而来(诸葛亮最缺人才),那时候孙权也只能乖乖俯首称臣,一统大业事半功倍。

主要是他有心里及精神方面的问题,遇到事情想不开。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某某人犯了大罪,于是官老爷一拍案,喝道:“拖出去,午时三刻斩首示众!”

于是,在我们的固有认知中,斩首是要选在午时三刻的,背后的原因我们后面再来探讨,我们先来说说午时三刻的由来。

古代划分时间,并不是按我们现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计算的,而是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又分8刻,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5分钟。当然,时辰和刻,与现在的时间换算,其中会有些许误差,不过,我们大概可以知道,古时的午时三刻,当于我们现在的十一点四十五分左右,是一天之中温度非常高非常炎热的时刻。

在以前的阴阳家们看来,午时三刻便是一天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斩首又是一件阴气极重的事情。所以,午时三刻斩首,正好以阳气克制阴气。可别当是封建迷信没人理,古人可是很吃这一套的,他们非常信奉阴阳五行,所以古人普遍觉得午时三刻是一天中阳气最重的时刻。

人们是怕犯人死后的鬼魂不散,来纠缠执法官和刽子手,闹得不得安宁,所以想用正午的阳气来镇压鬼魂的阴气,这样才可保太平。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午时三刻处斩的犯人,将会魂飞魄散,连鬼也做不成。所以,作为对那些罪大恶极,穷凶极恶的犯人的惩罚,把时间选在午时三刻是再合适不过了。不过,因为午时三刻斩首连鬼也做不成,实在太过惨烈,所以一般在这个时候行刑的.都是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不仅夺走他的命,还要夺走他做鬼的权利。就连平常祭祀,也是万万不敢在这个时候宰杀牲畜的。毕竟,不仅要人家的命,还让人家魂飞魄散,实在太不符合人道主义了,虽然是牲畜,但也不能如此残忍呀。而且,这本就是对神明进行的祭祀,让神明看见如此残忍的一幕,自然也是不太妥当的。

其实,将斩首的时间选在午时三刻,除了前面那个比较残忍的原因外,还有一个稍微人道主义的原因,那就是减轻犯人的痛苦。众所周知,午时三刻处于中午,是一天中温度非常高非常炎热的时候,选在这个时候,必定晒得人头晕目眩,昏昏沉沉。而中午又正好是睡午觉的时间,犯人昏昏欲睡。在这种情况下行刑,可以减轻犯人的痛苦。要不然在意志清醒的情况下目睹自己被斩首,这场面谁受得了?并且,犯人大多是大早上被押送过来的,一路被押送到行刑地,又没吃多少东西,肯定疲惫不堪,不至于在刑场上活蹦乱跳的,也省去了诸多麻烦。

不然,要是犯人精力充沛,来个大闹刑场什么的,那谁吃得消?要是一不留神让犯人跑了,那就更要命了。比如要是来个人来劫法场,那可就难办了。不过,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在犯人头脑昏昏沉沉,意识不太清醒的情况下,一刀结果,给个痛快,自然免去了犯人的诸多痛苦,也算是比较人道的做法了。

可能是受影视剧的误导,所以让我们觉得犯人都是午时三刻行刑的。实则不然,除了明朝有记载,犯人在午时三刻行刑,其他朝代都是没有明确记载的。事实上,古代在午时三刻斩首的犯人很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犯人确实是在午时斩首的。前面也说过了,午时三刻斩首的犯人会魂飞魄散,连鬼也做不成,更不能转世投胎,这种惩罚实在是戾气太重,太过凶残。所以若非罪大恶极的犯人,一般是用不着午时三刻行刑的。

对于一般要斩首的犯人,还是会选择在午时斩首,这个时候虽然阳气也重,能够压制斩首的阴气,但是犯人死后还是可以留下鬼魂去投胎转世的。反正,古人是很信这一套的。古人对于行刑时间是非常严格的,除了午时三刻,还有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词,那就是秋后问斩。



午时三刻,是阳气最足的时候,有迷信说这时最不怕鬼魂上身而带来不吉利

并不是按我们现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计算的,而是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又分8刻,

午时三刻便是一天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这个时候阳气最盛,鬼魂可以得到克制,变成厉鬼的可能性最小


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几点几分
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上午11点45分。在古代。一个时辰是2小时,一刻是15分钟,午时代表11点至13点,午时又分为午初与午正,一共分为八刻钟,所以,可推算出午时三刻的时间。古代,用十二时辰计时法来计算当天的时间,这种计算法在西周时就已被使用。十二时辰,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

午时三刻是现代的几点钟?古代午时有哪些讲究呢?
午时三刻换算为现代应该是十一点四十五分。古代在唐代以后将十二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午时三刻指的就是午正三刻,这个时刻并非是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刻,而是接近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也就是十一点四十五分。古时候时间的计算方法采用十二时辰计时法,当时的古人并不采用数字进行记录,而是选择了子丑寅...

古时的午时三刻是指的什么时辰?
最佳答案 午时三刻指的是11点45分左右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 (「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 (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 「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 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

午时三刻是11点45还是12点45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
古代的午时三刻相当于现代的12点45分。虽然古代没有钟表,但是古代人根据生活经验,也发明了属于他们的计时方法。午时三刻是根据古代的计时方法来计算的,在古代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而跟午时三刻最接近的其实就是12点45分了。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午时三刻常常会有这样一种误区,那就是会误以为...

古代杀人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午时三刻,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
其实,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大概在中午的十二点左右,这个时间正是太阳高挂天空中心的时间,在古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间。因为古代迷信的原因,让人们觉得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者犯下多大的过错,他的幽灵是会来纠缠行刑的法官跟刽子手的,而在阳气最盛的时间行刑,则可以克制幽灵,让其...

午时三刻是几点
午时三刻是几点 大家知道午时三刻是几点吗?“午时三刻”是12点45分左右,按照古代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的说法,午时三刻就在11点到13点之间,这其中最接近的时间就是12点45分。古代的人们虽然没有钟表,但是他们发明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那就是天干地支计时法。”下面为你推荐午时三刻是几点的...

“午时三刻”具体是几点﹖
午时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但是这种午正三刻并非是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最接近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是午初三刻,即现在的十一时四十五分。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百刻制(清以后改为1日96刻),《说文》:“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即每刻14分24秒,午时三刻约当日11点45分。

通常别人说的午时三刻是几点几分
以一日一百刻来计算的话可知午时三刻是11点43分12秒。 (一刻为14分钟24秒,大约为15分钟。)午时三刻是几点几分?个人认为午时三刻是12点30,因为古代一天是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有四刻,故为12点30 子时从23点开始,午时三刻是12点半,一天中阳气最重的时刻。为什么古时候斩杀犯人,要选在午时...

古人常说的“午时三刻”是指什么时候?古代时刻具体是怎么算得?
午时就是现在早上11时~下午13时。而午时三刻就是现在所说的下午一点。 古人常说的“午时三刻”是指什么时候?古代时刻具体是怎么算得?如题 谢谢了 中国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代替。子时就等于现在午夜23时~零晨1点。古人一个时辰等于我们现在的...

“午时三刻”是什么意思?
午时三刻是指午时的正时正刻,也就是时正段里的第三个正刻,即12点45分。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九十六刻。一刻约15分钟。从明代起,朝廷基本确定午时三刻是斩杀囚犯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阳气最盛,被杀的囚犯阴魂收到的压制最大,不至于作乱。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

崇义县17662919470: 为什么古代犯人斩头要在午时三刻? -
戢面林格: 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差十五分钟到正午),这个时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然而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

崇义县17662919470: 古代处决犯人为什么大多选在午时三刻呢?
戢面林格: 不管《大明律》还是《大清律》里, 都找不到正法犯人要在“午时三刻”的 硬性规定.但是明清各级政府在处决死 刑犯时都选择“午时三刻”却是一个不 争的事实.这是为什么呢? 午时三刻开刀问斩这其实源于古人的一种迷信心理. 古人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 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 纠缠对他做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 行刑的刽子手等人员.而要想压抑其鬼 魂的出现,古人认为就要选择阳气最盛 的时候行刑.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 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 最短的时候,古人认为这一时刻恰恰就 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在这 个时刻行刑最为妥当.所以,“午时三刻”这个时刻就被古人选作了对犯人执 行死刑的时刻.

崇义县17662919470: 为什么古时候处斩犯人都要选择在午时三刻在古时候处斩死囚基本上都回
戢面林格: 这是网上搜索来的别人的答案.供参考: 这就跟午时三刻的阳气有关.(注意:午时三刻是十一点四十五分,不是十二点!因为午时指早上十一点到下午一点这个时辰) ...

崇义县17662919470: 古代处决犯人为什么要午时三刻?
戢面林格: 午时三刻处斩: 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差十五分钟到正午),这个时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然而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

崇义县17662919470: 为什么古代斩首或者执行死刑时一般都选在午时三刻? -
戢面林格: 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这个时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 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崇义县17662919470: 古时候的死刑犯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推出去斩首呢?
戢面林格: “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等和他被处死有关连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崇义县17662919470: 古代死刑为何选在午时三刻执行?
戢面林格: 原因有二,其一,午时三刻是一天中阳气最重的时候,此时的阳气能够让阴气立刻散去,犯人不会成为恶鬼而回来找刽子手报仇.其二,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吃过...

崇义县17662919470: 为什以古装片里杀犯人都在午时三刻?真在古代也是这样吗?为什么要在
戢面林格: 古代中国将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分为八刻(注意,不是四刻),如午时就分为午初四刻和午正四刻,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5分钟,所以15分钟又叫一刻钟.午时三刻指的是午初三刻,即11点45分. 古时罪犯砍头都喜欢选在午时三刻,因为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等和他被处死有关连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崇义县17662919470: 在古时候斩首为什么在午时三刻?
戢面林格: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崇义县17662919470: 古代斩首示众为什么都选在“午时三刻” -
戢面林格: 午时三刻(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此时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也就是古代阴阳家说的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杀人阴气能够即时消散,不能变鬼. 所以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此刻问斩后,被斩人阴气即时消散,不让其做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