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历史题

作者&投稿:汲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1、唐朝:
公元753年,鉴真东渡日本成功,传播佛教。
公元894年,日本派出第十一次遣唐使,即停止了遣唐使的派遣。从前期第一次遣唐使的派出至后期第十一次遣唐使的停止,中间经历近二百六十余年,在唐日两国之间进行外交、文化和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的遣唐使,终于结束了。
2、宋朝:
宋日双方虽未建立外交关系,但贸易关系从未中断。

扩展资料:
历史发展

古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于中国文化,日本一直奉行“拿来主义”,中国也毫不悭吝。
一千多年前,大唐与扶桑远隔沧海,造船与航海技术低下,鉴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历尽艰辛东渡日本。鉴真和尚的精神,备受称道。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说,由于鉴真东渡,日本和中国的文化联系至今坚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现代
邓小平访日期间,视察了新日本制铁的君津制铁所和松下电器产业(现在的松下)的电视机工厂。他对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表示:“希望你们提供合作。我们想做同样的事情。”松下爽快地答应道:“邻居变强大是好事。
福田康夫感慨道:请求合作的邓小平胸怀宽广,答应合作的日本经营者们也很大方。
十年前的“5·12”大地震发生后,日本以“抢跑”速度实施救援,日本去了60个人(救援)并提供了5亿日元的紧急援助。
3.65万亿日元(约2551亿人民币),这是自1979年以来日本对华援助总额。而ODA援建或部分支持项目的名单,很长——京秦铁路电气化改造、北京首都机场、上海宝钢、武汉长江第二大桥、安徽黄山仙源镇河道整治工程、黑龙江省防止焚烧秸秆改善空气项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作出表态:“日本对华官方资金合作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日本也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1978年,中日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两国持久和平友好大方向,为双方开展互利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以及妥善处理历史、台湾等敏感问题提供了坚实遵循和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日关系

最佳答案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春正月,东汉政府与倭奴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是反映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最早记录。倭奴国是倭人奴国之意,是《汉书》中所载百余倭人国家之一。 继奴国与东汉政权建立外交关系之后约半个世纪,北九州的另一个倭人国家伊都国也派使节至洛阳,与东汉政权建立外交关系。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六月,邪马台女王国派遣赴魏使节难升米大夫一行,至带方郡,请求允许去魏都求见天子“朝献”。魏明帝立命盛礼接见,并效法汉光武帝赐奴国王金印故事,诏封邪马台女王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假授金印紫绶。隋唐时期中日关系的发展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结束将近二个半世纪的南北分裂局面,中国统一。在隋朝不到三十年期间内,倭使四至隋都,考察了隋的政治。经济状况和佛学。特别是派出许多留学生和留学憎,入隋学习。这些留学生和僧,在隋学习时间很长,有的在唐建国之后,仍留唐学习,学习时间长达二、三十年。他们不仅专修佛学和儒学,而且对隋后来对唐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医药、艺术以及政府机构的设置、法制律令的颁布等各方面,广泛地进行学习。回国后都以其所学,作出相应的贡献。公元618年唐帝国建立,取代隋国。公元630年,倭国派出第一次遗唐使,试图与唐建立外交关系。 公元663年,唐倭海军于朝鲜半岛白江口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会战,结果唐军大胜,结束了新罗与百济间的长期纠纷,同时使倭国受到严重打击。倭国失败的直接后果是,停止了对朝鲜半岛的扩张,大约在千余年之内,未曾向朝鲜半岛用兵。自白江口战后,唐日双方使节往返频繁。十年间双方使团往返十次。 公元753年,鉴真东渡日本成功,传播佛教。 公元894年,日本派出第十一次遣唐使,即停止了遣唐使的派遣。从前期第一次遣唐使的派出至后期第十一次遣唐使的停止,中间经历近二百六十余年,在唐日两国之间进行外交、文化和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的遣唐使,终于结束了。 唐朝时,日本正处于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这个封建社会的盛世极为推崇。因此,它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的数目之多,仅次于新罗,日本派遣来唐的"遣唐使"达13次之多,其他官员和留学生来唐最多一次达五六百人,他们学习中国的生产技术、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制度、文学艺术、建筑技巧和生活习俗等。 由于中日之间的交往密切,所以日本在许多方面都受中国影响很大,表现在:第一,政治经济制度方面,日本进行的"大化改新"就仿照唐制度,改革了行政制度,实行班田收授法(同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其次,在城市建筑方面,我们学过唐都长安有朱雀大街,东市西市这一些建筑在日本京都中也同样有。第三是文字方面,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书面表达的工具,后来,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日本文字,第四,日本的饮食、服装和同常的生活也受唐朝的影响很大。唐以后时期的中日关系 宋日双方虽未建立外交关系,但贸易关系从未中断。 在南宋末期,中国的蒙古族开始兴起,成吉思汗建立起横跨欧亚二大洲的大蒙古帝国。忽必烈曾两次东征日本,舰船均毁于台风。 元末,日本武士开始逐渐乘船串扰中国沿海。明代倭寇的祸根,在这时已经萌生了。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面临倭寇的侵扰,朱元璋在与日本进行交涉的同时,采取武力剿倭和禁海两项措施。 明嘉靖时期,倭寇大规模劫掠沿海,浙江、福建告急,引起明政府的重视。公元1559年-公元1566年,戚继光,俞大猷等将领训练新军,开始了大规模的抗倭战争。中国沿海倭寇老巢被全部荡平,大股倭寇基本肃清。 公元1592年,日本幕府大将军丰臣秀吉大举入侵朝鲜,妄图通过朝鲜进攻中国。在明朝政府与朝鲜军民的抵抗下,公元1598年,丰田秀吉病死,日本自朝鲜全部撤出。 清政权取代明政权的时期,正值日本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家光执政。两国由于各自的原因先后宣布锁国,互相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极小规模下进行着,因而并未建立外交关系。这种闭关锁国状况,一直延续到两国被西方殖民者的大炮敲开大门之前;此后,中日两国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侵略与被侵略的时期。

1、雪舟画圣——明代中日绘画的交流

1463年,雪舟接受了与明朝通商贸易而致富的大名(诸侯)大内氏的邀请,前往他的领地本州西部的周防国(今山口县)。他在周防创办了画室云谷轩,从事绘画创作,声名逐渐传扬四方。

1468年5月,雪舟一行到达北京。他除了参加遣明使团的一些礼仪性活动外,主要是访师会友,学禅作画。他曾向明朝著名画家李在和张有声学习中国水墨画的着色、泼墨、晕染技法。

2、日本禅师荣西传播饮茶之风

荣西1168年第一次入宋回国时,将中国茶籽带回日本。1207年栂尾的明惠上人高辨来向荣西问禅。荣西请他喝茶,还赠给他茶种。高辨于是就在栂尾山种植茶树,出产珍贵的本茶,成为日本著名的产茶地,而后世有名的产茶地如宇治等地的茶种大多是从栂尾移植过来的。

1191年荣西第二次入宋回国时,因风在长崎县平户岛登陆,又将茶种播在该地富春园。次年,荣西将他所著《吃茶养生记》一书献给幕府,这是日本第一部茶书。

3、鉴真东渡

天宝二年(743)鉴真和他的弟子祥彦、道兴等开始东渡。十年之内五次泛海,历尽艰险,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牺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挠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

返途时突发眼疾,62岁的鉴真大师双目失明,他的大弟子祥彦圆寂,邀请他的日本僧人也病故了,但他东渡宏愿始终不移。

天宝十二年(753)十一月十五日,他率弟子40余人从扬州出发,第六次启程渡海,同年在日本萨秋妻屋浦登岸,经太宰府、大阪等地,于次年入日本首都平城京,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

鉴真带去很多佛经和医书到日本。他主持重要佛教仪式,系统讲授佛经,成为日本佛学界的一代宗师。他指导日本医生鉴定药物,传播唐朝的建筑技术和雕塑艺术,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

4、弘法大师——留唐学问僧空海

空海795年受戒于奈良东大寺戒坛院。在此后10多年里,他苦心修炼,潜心钻研佛学。为了寻求佛教真谛,穷经问道,立志西渡到中国求学。由于他对汉学和佛学具有深厚基础,又仰慕中国文化,所以被选中留学唐朝。

804年,日本第17次遣唐使受命西渡,大使是藤原葛野麻吕,学问僧空海与最澄及留学生橘逸势等随行。5月12日由唯波津(大阪)解缆出发,8月10日抵达福州长溪县赤岸镇海口。过几十天后,朝廷敕令至,大使与空海等23人于12月21日抵达长安城外长乐驿。

唐朝内使赵忠带马23匹相迎,由春明门入城,居住在皇城外宣阳坊官宅。次年2月21日藤原大使等东归,空海被敕准留学,居住长安西明寺。这是仿照天竺(印度)祇园精舍所建的唐代名刹,三藏法师玄奘曾在此译经。

805年5月,空海拜长安青龙寺高僧、三朝国师、真言宗(密宗)第七代传祖惠果为师。

5、 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的盛举

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的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公元618年,唐朝灭隋,建都长安(今西安)。唐帝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发达,成为东亚最强大的帝国,声威远扬,对日本和亚洲各国都有巨大吸引力。

623年,遣隋留学僧惠齐、惠日等人在留学中国多年后回国,向天皇报告大唐国是法律制度最完备的国家,建议派使节赴唐学习。为了实现更加直接有效地学习唐朝先进制度和文化的目的,日本政府决定组织大型遣唐使团、派遣优秀人物为使臣,并携带留学生、留学僧去中国。

630年,舒明天皇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从630年至895年的260多年间,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19次遣唐使,其中任命后因故中止者三次,实际成行的16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遣唐使。在唐代中日交往最频繁的。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主要是在唐朝

①中日之间的来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等。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③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④经济交流:唐朝和日本贸易频繁。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史
中日历代交往史 汉魏时期:日本屡派使者朝贡 请求册封 据范哗《后汉书·东夷传》,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2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这是《汉书》以后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最早记录。1784年,日本九州北部博多湾口的志贺岛发现了铸有“汉...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史
回答:中日历代交往史 汉魏时期:日本屡派使者朝贡 请求册封 据范哗《后汉书·东夷传》,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2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这是《汉书》以后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最早记录。1784年,日本九州北部博多湾口的志贺岛发现了铸有“汉委奴国...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1、唐朝:公元753年,鉴真东渡日本成功,传播佛教。公元894年,日本派出第十一次遣唐使,即停止了遣唐使的派遣。从前期第一次遣唐使的派出至后期第十一次遣唐使的停止,中间经历近二百六十余年,在唐日两国之间进行外交、文化和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的遣唐使,终于结束了。2、宋朝:宋日双方虽未建立外...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历史题
805年5月,空海拜长安青龙寺高僧、三朝国师、真言宗(密宗)第七代传祖惠果为师。5、 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的盛举 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的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

中日关系发展历程
详细 一、古代史阶段 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汉代。在这个时期,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的文化、哲学、宗教等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高峰期,许多中国文化和制度都被引入日本,如汉字、儒家思想、佛教等。这些文化交流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二、...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主要是在唐朝 ①中日之间的来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等。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③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④经济...

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1,公元689年,日本初派遣唐使。2,唐朝鉴真东渡 3,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两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有哪些例子
589年,隋王朝统一中国。当时,日本正值圣德太子(574年至622年)摄政。为了加速移植先进的中国文化,圣德太子于公元7世纪开始向中国派遣使节及留学生、学问僧等,从此两国使节往来络绎不绝,两国间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607年,圣德太子任命小野妹子为使节访问隋朝。一般认为,这是日本遣隋使的...

求中日交流历史梳理
1931-1945,抗日战争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1) 9 2 fanghuhua 采纳率:29% 擅长: 历史话题 桌上游戏 济南市 建筑学 其他回答 唐朝:日本遣唐使->大化革新。唐军、新罗军对阵百济、日军->大化革新走向保守,日本特色法律诞生。元朝:元军攻打日本,两度遭台风...

古代史上,有哪些中日交流的事例
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四世纪中叶,大和朝廷大体上统一了日本列岛,日本国王曾多次向中国南朝政权遣使朝贡,并请求授予封号。公元589年,隋朝统一...

涡阳县15739186215: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史实有那些? -
里鸣舒莱: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主要是在唐朝①中日之间的来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等.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③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④经济交流:唐朝和日本贸易频繁.

涡阳县15739186215: 列举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
里鸣舒莱:[答案] 汉委奴国王印 唐遣唐使、佛学交流什么的

涡阳县15739186215: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
里鸣舒莱:[答案] 隋朝,日本派遣隋使 唐朝,日本拍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 鉴真东渡日本.

涡阳县15739186215: 中日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都有哪些 -
里鸣舒莱: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更主要的是隋唐时...

涡阳县15739186215: 有秦汉以来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吗?快些!越多越好.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
里鸣舒莱:[答案] 秦朝就有,徐福东渡;汉朝日本派遣使者来朝汉南北朝时期,日本开始使用中国文字,中国佛教文化传入日本.日本遣使频繁.隋时,遣使,派遣留学生.唐代,留学生、遣唐使.鉴真东渡宋: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发达,僧侣频繁往返.明代,...

涡阳县15739186215: 中日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都有哪些 -
里鸣舒莱:[答案]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涡阳县15739186215: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
里鸣舒莱: 汉册封日本国王,有文物“汉委奴国王印”------汉朝 鉴真东渡,传播佛教文化-----唐朝 日本留学生进入长安学习汉法------唐朝

涡阳县15739186215: 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例举唐朝时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史实.(列举两例) -
里鸣舒莱: 鉴真东渡,日本留学生来中国学习

涡阳县15739186215: 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的典型时期是在中国古代的哪一时期?其友好往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至少举两例) -
里鸣舒莱:[答案] 唐朝 鉴真东渡 日本遣唐使

涡阳县15739186215: 在唐朝,中日的友好交往有那些历史史实? -
里鸣舒莱:[答案] 鉴真六次东渡,最后眼瞎在东夷(即日本)传授佛学. 东夷派遣唐使(即留学生)来中国求学,这也是日本建筑与中国建筑为何这么相似的原因.学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