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走路”有哪些讲究

作者&投稿:元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过腊八节有哪些讲究~

腊八节没有讲究,但是有一些习俗,当然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习俗。
习俗:祭祀、喝腊八粥、吃腊八蒜等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岁终之月称“腊月”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在传统节日中,有“三元五腊”的说法。清·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腊八》有:“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皆於预日拣簸米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祀家堂、门灶、陇亩,阖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古时腊八节,皇宫中会熬粥分赏给文武百官,各地寺庙会向百姓施粥表达弘法利生的祈愿。


如果有人问:“你会不会走路?”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好笑。但在古代,“会不会走路”可是一个大问题。现代的散步古人叫“步”,古代的“行”才是今天的“走”;古人如果说“走”,那就是今天的“跑”了。在古人看来,出行要迈“安步”,得走“正道”,应该“少避老”。出于礼仪的考虑,甚至出现男右女左“男女异路”的规定……

“安步”还是“疾趋”?

朱熹在《童蒙须知》中要求:“凡步行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

在没有代步工具或代步工具不普及的时代,人们出行只能靠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仅“走”部便收录了85个字,和“行走”相关的字则多达200个以上,可见古人对走的观察和分析多么细致。

行走的字义,古今差别比较大。汉代的《释名·释姿容》中称,“徐行,曰步”;“两脚进,曰行”;“疾行,曰趋”;“疾趋,曰走”。现代的散步,古人叫“步”,而当时的“行”,才是今天的“走”;古人如果说“走”,那就是今天的“跑”了。

何时该“行”何时该“走”?古人是有严格讲究的。先秦时期,古人已形成一套成熟的“行走礼仪”。成书于秦汉时期、被列入“十三经” 的《尔雅·释宫》中称:“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这里的“时”为“歭”的通假字,是踟躇、徘徊的意思。在不同的场合,要有不同的走法。

在古代,孩子一生要学两次“走路”。一次是一两岁时自然学会走路,另外一次则是到了入学年龄学走路礼仪。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其所编撰的《童蒙须知·语言步趋第二》中是这样训诫孩子的:“凡步行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从中可以看出,走路要从容、规范,通常情况下,不要手舞足蹈,更不宜慌慌忙忙,而要稳稳当当地走,即所谓“安步”。即使在家里,也不要一纵一跳的。只有一种情况可在家跑着走,就是有长辈喊你。

为了方便孩子背诵记忆,后人将朱语诗化为《童蒙须知韵语》:“凡出入进退,行步要安详。掉臂与跳走,客止殊不臧。惟有长者召,疾步却无妨。于此过舒迟,不似弟子行。”

对于走时如何发力?古人也有讲究:“轻贵重贱”。过去的算命先生便会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来推测其命运好坏。如被收入清《四库全书》的《太清神鉴》卷四“行部”条称,“是以贵人之行,如水而流下,身重而脚轻;小人之行,如火炎上,身轻而脚重。”这种说法虽然很荒唐,但从侧面说明古人对“如何走路”很重视。

走“正道”还是走“捷径”?

屈原在《离骚》中提出:“夫唯捷径以窘步”

与“怎么走路”有不同要求一样,古人对应该“走什么样的路”也有相应的讲究。

在古代,道路分为“道”、“路”、“途”、“行”、“径”、“术”、“街”、“衢”等多种规格。其中以“道”、“径”二种,古人说得最多。

“道”,在先秦时期指可供车行的大路,又称“正道”,相当于现代高等级公路“省道”、“国道”。秦始皇所筑的“驰道”也是“道”的一种,系当时的高速公路。

“径”与“道”正好相反,指只能走人、不能行车的小路,故称“步道”;从小路走可以避开众人、熟人,又俗称“间道”,心术不正者才走间道。因为从小路走往往比正道近,由此出现了“捷径”的概念。

与“径”相提并论的是“徯”。徯,指不好走的细小狭路,俗称“邪路”、“邪道”。走到头后无路可走的“径”,则称为“窘径”,走这种小路往往举步维艰,即“窘步”。

正道可能路途远,辛苦,但安全,不会走错方向,所以古人提倡走“正道”,而不鼓励甚至禁止走“窘径”、“捷径”、“邪路”。《周礼》中便多处提到周王禁止“大路不走走小路,有桥不走翻堤坝”的行为。负责道路交通的“秋官·野庐氏”职责之一,就是“禁野之横径逾者”;负责城里宿卫的“秋官·修闾氏”,也有“禁逾者”的责任。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很欣赏“行不由径”的走正道者。据《论语·雍也》所记,孔子的学生子游在鲁国的武城做官时,便以此标准选拔人才。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意思是,澹台灭明不走邪路,不是公事,从不到我的房间来。仅由“行不由径”,就推断澹台灭明是难得的人才。

因为正道是正确的道路,而窘径、捷径、邪路却不一定,很可能是弯路、歧途,所以“正道”和“邪路”又都被赋予了新的概念,延伸出“正与邪”的寓意。《礼记·燕义》中有“上必明正道以道民”,要求君王要指出正确的方向引导民众。所以,屈原在《离骚》中说:“夫唯捷径以窘步”,提醒人们走捷径容易陷入人生的困境。

靠右走还是靠左走?

先秦史籍《礼记·王制》规定:“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

在崇尚“正道”的同时,古人还对走路秩序提出了规范,逐渐形成所谓的“交通规则”。现代人是“靠右走”,古人靠哪边走?不同朝代有不同风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走法”:

较早的走法是“男右女左”。先秦时期,男人和女人是不能同行的,要分两边走。《礼记·王制》中规定:“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意思是,在道路上,男的靠右走,女的靠左走,车辆从路中间通行。

这种走路规则曾对早期民俗产生很深的影响。据《仪礼·士昏礼》记载,秦汉及以前,女儿出嫁时,必须从左边走出去,站在母亲的左边,即所谓“女出于母左,父西面戒之”。

“男右女左”分开走的规定又叫“男女异路”,到汉魏时期还曾出现过强制性推广的现象。西汉末篡位建立“新朝”的王莽推崇周制,其中有一条就是效法《礼记》中的“男女分开走”。《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要求推行“男女异路之制,犯者象刑。”

到了唐代,一个叫马周的人提出“靠右走”。这种走法又称“来左去右”,不分男女。据唐刘餗的《隋唐嘉话》记载,马周以布衣身份上书当时的皇帝李世民,提出一系列教化民众、创建新型社会风气的建议,其中就有行人的走法:“旧诸街晨昏传叫,以警行者,代之以鼓,城门入由左,出由右。”

马周建议,要用击鼓的方式早晚提醒行人进出城门要分开,两边走,进城的走左边,出城的走右边。实际上,如果就一个人来说,进出都是“靠右走”。由此,还形成了古代中国特有的“左迎右送”礼俗,即迎人站在路的左边,送人站在路的右边。

古人最习惯的走法应该是“靠左走”。唐代规定“来左去右”,实际上是一种进出城门的规则,宋代 “靠左走”更为普及。朱熹《童蒙须知·杂细事宜第五》中要求:“凡侍长上出行,必居路之右。”为什么陪同年长者出行要走在老者的右边?一是左尊右卑,二是有利保护老者,降低交通风险。

人先行还是车马先行?

唐太宗李世民颁《仪制令》:“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

对于古代靠哪一边行走,并没有从“法律”上找到依据,而是属于“礼”的层面。唐代将这种“礼”被调整入“法”的范畴,出现了强制性的“走法”。这种强制性走法,可视为古代的“交通法规”。

《唐律疏议·杂律》“违令”条,“诸违令者,笞五十”下面的疏议特别指出,“令有禁制”,谓《仪制令》“行路,贱避贵,去避来”之类。

这里说的《仪制令》,被国内学术界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交通法规,由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一年 (公元637年)颁发。其大致内容是:“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

李世民强调颁发此令的意义:“朕闻教化之本,礼让为先,欲设规程,在循典故。盖以中兴之始,兆庶初安,将使知方,所以渐诱。”这种“礼让为先”的规则,至今仍是现代交通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五代后唐时期,《仪制令》得到进一步强化。据《五代会要》记载,后唐明宗李嗣源,于长兴二年(公元931年)八月出敕令:“道路街巷,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李嗣源这一道“红头文件”还下发到“诸道、州、府,各遍下县、镇”,要求地方官将此《仪制令》“刻碑于要会、坊门及诸桥柱,晓示行人。”如果有人不按规定走路,不懂礼仪,将被治罪。

在陕西、江苏、福建、河北、内蒙古等全国多个地方考古中,都曾发现过《仪制令》这样的碑刻,碑刻多为宋代,这说明《仪制令》也是宋代通行全国的“交通规则”。

值得一提的是,唐律还对车马与行人的关系作了调整,在行人密集的地方不能“走车马”。除了帝王要臣公务出行,道路上要“车马让人”。《唐律疏义·杂律》规定:“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这一重在“保护行人”的条款,为此后历朝所继承和推行。

左脚先迈


标准行走姿势礼仪规范要求
一个人独步街头,行走的路线应尽量成为直线。如果不是寻找失物,就不要在行进中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2.遵守行走规则 步行要走人行道,行人靠右,并且让出盲道。过马路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走人行横道、天桥或地下通道,切忌图快捷翻越绿化带、隔离栏。 3.行走也要有风度 男女同行的时候,男士应该主动走在靠近街心...

人走路有什么好处 人走路好处介绍
1、愉快身心。有规律的走路可以刺激大脑中的内分泌素释放,缓解疲劳,让身体感到快乐,缓解心悸和恐慌。而在新鲜的室外空气环境中走路,使大脑思维清晰灵活,可以有效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多走路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规律的走路是一种天然的镇静剂,它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避免抑郁,使...

行走时的礼仪小知识
走路时应注意,最忌内八字和外八 字;不要弯腰驼背、歪肩晃膀;不要步子 太大或太碎;走路时不要大甩手,扭腰摆 臀,左顾右盼;上楼不宜低头翘臀,下楼 不宜连蹦带跳;不要双腿过于弯曲,走路 不成直线;不要脚蹭地面;不要双手插裤 兜;多人一起行走不要排成横队;有急事 要超过前面的行人,不得跑步,可以大步...

什么是行走举止礼仪?
扭腰摆臀,左顾右盼;上楼不宜低头翘臀,下楼不宜连蹦带跳;不要双腿过于弯曲,走路不成直线;不要脚蹭地面;不要双手插裤兜;多人一起行走不要排成横队;有急事要超过前面的行人,不得跑步,

人走路有什么好处
人走路有什么好处1 1、愉快身心 有规律的走路可以刺激大脑中的内分泌素释放,缓解疲劳,让身体感到快乐,缓解心悸和恐慌。走路还能它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避免抑郁,使精神状态良好、放松、精力充沛,使大脑思维清晰灵活,可以有效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多走路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2、...

古人走路有哪些规矩
三、服饰与走路规矩相关 古人在走路时,服饰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穿着不同,走路的方式和规矩也随之不同。例如,官员和士人需要保持端庄大方的步态,而商人则要求行走轻快,以显示其忙碌的形象。这些服饰与走路规矩的关联反映了古代社会的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四、特定场合的走路规矩 在古代...

走路有15个好处,走法不同,功效不同!很多人却不了解!
12. **缓解骨质疏松**:有助于减缓骨质疏松的过程。13. **改善腰、肩、头部疼痛**:有助于缓解相关部位的疼痛。14. **远离老年痴呆**: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15. **调节睡眠,消除压力**: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压力。不同的走路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建议在晚饭后...

古人“走路”有哪些讲究
在崇尚“正道”的同时,古人还对走路秩序提出了规范,逐渐形成所谓的“交通规则”。现代人是“靠右走”,古人靠哪边走?不同朝代有不同风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走法”: 较早的走法是“男右女左”。先秦时期,男人和女人是不能同行的,要分两边走。《礼记·王制》中规定:“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

走路姿势有哪些?
1、走路时步伐急促、矫健。这类人无论要去的地方远还是不远、要办的事情急还是缓,总是一副急匆匆的样子,往往用“健步如飞”“大步流星”等来形容。2、走路的步伐平缓、条理斯理。这类人走路来气定神闲,总是一副慢腾腾的样子,有时候甚至“慢半拍”,即使有人在旁边催促也快不起来。3、走路时...

经常走路对人有哪些好处与坏处
坏处:1、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会造成损伤。有些人走路的姿势不对的话,就会导致自己的双腿受力不均匀,导致腿部左右两侧的肌肉发育不一致,这就很容易造成腿部肌肉过于发达变成萝卜腿。2、不会控制步行的速度。患有一些疾病的人来说,就建议慢走。不然很容易对身体产生负担,导致病情更加严重。3、步行时间过...

西盟佤族自治县13182618575: 古人步行的规矩 -
东郭卖依利: 三不趋:惟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上面已经解释了疾行叫做趋,因此在帷帐之外看不到里面的人,在重要礼仪场合的堂上以及手里握着玉的时候不能快步走动. 其他趋:在前辈和尊者的面前,尤其是在王的面前一定要趋,这样才能...

西盟佤族自治县13182618575: 古人吃饭的规矩 古人走路有哪些规矩 -
东郭卖依利: 吃饭的话在宋朝以前都是正坐着吃饭为主而且采取分餐制类似于吃日本理料和西餐走路的话大概就是男左女右吧

西盟佤族自治县13182618575: 古代不同朝代走路姿势手势有变化吗? -
东郭卖依利: 时代的走路姿势和手术有所改变.

西盟佤族自治县13182618575: 古代大官怎么走路,我要知道,还要表演呢!
东郭卖依利: 在一些反映古代历史的戏剧和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古代人民行跪拜礼.为什么会产... 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古人的“坐”,实际...

西盟佤族自治县13182618575: 古人为什么要跪坐而不选择坐姿 -
东郭卖依利: 从先秦到唐初,普通百姓的坐姿一向“不守规矩”.有见官箕踞者,这不是因为他们无礼,实在是平时就是这么个姿态.也不是说宋以后的人才有椅子,中国那么古老的一个国家,从原先就是可以坐在石块、木墩上的,先秦也有诸如杌与墩一类...

西盟佤族自治县13182618575: 中国古代女人怎么走路的? -
东郭卖依利: 裹脚了啊 可以想象怎么走 和e细说三寸金莲的由来 细说三寸金莲的由来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

西盟佤族自治县13182618575: 如何讲究文明礼仪
东郭卖依利: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从仪态举止说,主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提出要求,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

西盟佤族自治县13182618575: 男人标准的坐姿,站姿,行走姿势,是什么样 -
东郭卖依利: 站姿礼仪 站姿 站姿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一个人站立的姿势,它是人们平时所采用的一种静态的身体造型,同时又是其他动态的身体造型的基础和起点,最易表现人的姿势特征.在交际中,站立姿势是每个人全部仪态的核心.如果站姿不够标准...

西盟佤族自治县13182618575: 难道古人行走的步法有多种么?邯郸学步中的成语故事说到某一邯郸人想
东郭卖依利: 秦之前连文字 钱币都没统一 大概就和今天的欧洲似的 邯郸学步 (读音 hán dān xué bù) 解 释 邯郸:地名,在河北省;步:步伐.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

西盟佤族自治县13182618575: 胃痛吃什么药 简单方便拜托各位了 3Q -
东郭卖依利: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经全面检查确诊后进行系统治疗,并配合精神方面进行调养,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胃就像一部每天不停工作的机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